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互动体验式个性化历史课堂的研究与实践.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261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互动体验式个性化历史课堂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互动体验式个性化历史课堂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互动体验式个性化历史课堂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互动体验式个性化历史课堂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互动体验式个性化历史课堂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互动体验式个性化历史课堂的研究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互动体验式个性化历史课堂的研究与实践.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互动体验式个性化历史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许多人认为新课程改革应该围绕三项内容:“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按照新课程理念“教什么”、“为什么教”非常重要,但是对于一线教师来说,研究“怎么教”有着发挥积极作用的更广阔的天地。因为“教什么”和“为什么教”都必须在切切实实的教学中实现和展开。曾几何时,我们临沂十中的历史教师却不知道该“怎么教”了?这是因为2002年临沂十中与临沂四中初中部合并,并校后学校的声誉鹊起,生源扩大,班额逐年增加,由原来的四五十人,增加到八十多人,增加的这些学生的家长都具有很高的文化层次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

2、那时,我校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教师提高成绩的主要措施就是题海战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只有死记硬背。这种高耗低效的教学方式搞得师生身心疲惫,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每况愈下。如何探究新的教学思路,建构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家长的要求,是全体教职员工面临的新挑战。正在这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路。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和技能训练的倾向”的理念和策略

3、,给我们建构新的教学模式指明了新方向。到2006年春,市教科研中心在全市推广的“三五X”教学策略又给我们提供了新途径。几年来,在市区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在“35X”教学策略的总领下,我们临沂十中历史组不断探索,几经实验、总结和提升,逐渐形成了立足本校实际、反映新课改理念、体现“35X”课堂教学策略精神的课堂教学模式互动体验式个性化历史课堂教学。一、理念说明 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是理念的不同。旧课程认为课程是知识,因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新课程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

4、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改革中要以唯物史观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的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二、理论依据1、指导性文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5、(实验稿),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临沂市义务教育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策略,中央及教育部下发的多种关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性、指导性文件,都是重要的理论来源。2、理论依据: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借鉴了其它先进的教育理论,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特别是在同一时期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提出教学要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提倡合作学习,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提倡情景性教学。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

6、的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的建构意义。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二十世纪世界三次课改的理论和经验。第一次:二十世纪初,改革的理论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第二次: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第三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新兴的建构主义。三、模式的内涵及操作流程(一)、模式的内涵理念产生思想,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遵循以上理念,在构建互动体验式个性化历史课堂的过程中,我们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1、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合作学习、展示交流贯穿始终。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之间

7、、生生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方面以及社会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互教互学,形成一个和谐的“学习共同体”。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实现课程资源的超水平发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8、和基本技能;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特别注意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要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在参与中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与认识,一道寻找真理,出现失误的时候要勇敢地承认,虚心向学生学习。要由居高临下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走向平等中的首席。2、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亲身体验,通过教学三维目标的交融,实现情感教育、探究体验贯穿始终。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常常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三维融合的境界来自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过程。由于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动力皆源于兴

9、趣,所以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亲切、和谐的群体感情氛围,使学生在享受感情中学习,在生生、师生的共鸣中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过程,增进学习的乐趣,进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空间,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展示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并且要特别注重情感的体验过程,让学生

10、自己去寻找规律、发现真理,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认识和感受,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3、张扬学生个性,发挥教师优势,尽显师生个性化的风采。强调个性是现代化社会的标志。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就是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才能和创造性,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自学能力,并尽量让学生观察、动手、体验,手脑并用,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我们的历史课堂必须适应这种趋势,注重发展学生不同的能力,特别是以自己独立的价值取向对历史提出创见的创新过程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引导学生从记忆型学习过程转向创造型学习过程。避免过于抽象的讲解,尽可能让学生运用他们自己已经学过的概念和方法去理解历史史实。然后鼓励学生提

11、出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并自己尝试解答历史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见解,不强求标准答案。个性化历史课堂,不单指培养学生的个性,也包括教师教学方式的个性化。我们提倡教师在遵循“35X”课堂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自己的个性化课堂。因为只有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有个性的课堂,只有有个性的课堂,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比如说有的老师善讲,那就发挥他的口才优势,多以铺陈的方式给学生创设情境;有的老师善写,那就多利用板书,为学生呈现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有的老师擅长做课件,那就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音像资料,使我们

12、的历史课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操作流程“互动体验式个性化历史课堂”的基本操作流程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认定目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课堂展示、探究知新小结巩固、达标检测反思升华、拓展延伸。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5分钟)。对于学习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每一节课的导入环节,都要以不同的方式创设情境。可以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影视剧,也可以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还可以是与课文有关的历史故事等。例如范奉华老师在执教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时,先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大敦煌的主题曲敦煌日月,那苍劲的歌声,辉煌的画面,立刻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13、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看完视频,范老师又用低沉浑厚的声音诵出本课的主题寄语:“你可知敦煌的模样?你可知飞天的辉煌?丝路悠长,大漠苍茫,如海的戈壁,如血的夕阳!那是秦时明月的凄凉,那是汉时秋风的张狂,那是唐时春花的怒放,那是宋时鸿雪的飞扬!”这诗一样的语言又激起了学生探索敦煌历史的渴望,他们迫不及待的打开课本,去寻找历史的真相。第二步:认定目标、自主学习(10分钟)。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历史同步学习与探究中的“内容标准”,还可以板书目标,同时教师要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特别是明确学法指导如勾划课本,标出重点难点,完成同步中的“自主性探究”,通过读写记忆基础

14、知识,然后引导学生依据目标和方法自主学习课文。这时候,教师要巡视课堂,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状况,适时提醒,适度关心,防止他们等待、观望或者思想开小差。第三步:小组交流、合作学习(5分钟)。由小组长主持,组内讨论交流,重点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完善“自主性探究”的答案;生成组内合作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以备下一步课堂质疑。这时候,教师要融入学生中去,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发现各小组生成的疑难问题,快速思考下一步课堂展示的方法和步骤。第四步:课堂展示、探究知新(10分钟)。先由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组内合作学习的成果,呈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口述、或板书、或歌舞、或绘画,充

15、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展示体验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再请其他小组进行评价、纠正和补充,使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互动中分享学习的成果和快乐。然后提出各组生成的疑难问题,进行课堂质疑释疑。问题提出后,先由其他小组帮助解答,解答不出的,再展开讨论,讨论不出的请教老师。教师要利用这一时机对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精讲点拨,但不可用时过长、讲的过深,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的分析思考、总结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千万不可直接给出标准答案,那样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挫伤他们探究学习的积极性。第五步:小结巩固、达标检测(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进行讨论总结、归纳梳理

16、,以知识结构、或列表、或歌谣、或提纲等各具特色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然后根据这些不同的形式进行巩固记忆。5分钟后,要求学生和上课本,独立完成同步训练中的“开放性作业”,或者用多媒体出示达标题,当堂进行达标检测。各小组出示答案,对比交流补充,发现问题,及时补学补教。第六步:反思升华、拓展延伸(5分钟)。先由学生畅谈本节课获得的知识和体会,再由值日班长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由教师布置相关的研究题目,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拓展学习。如赵连芳老师在讲改革开放时,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采访爷爷奶奶,调查你们家的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四、实验进程与效果1、遵循课改新理念,开发课程新资源。新课

17、程倡导教师要做新课程资源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基于此,从2002年2004年,我们历史组申报并实施了市级教科研课题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学校领导特别是区教研室张旭平主任的倾力协助下,我们开发了人力课程资源(就是历史教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能够在学生面前展现一种通晓古今中外、博识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同时开发物化的课程资源(包括1、校内物化课程资源,即搜集、制作、购买与历史教学有关的文物、实物、图片、书籍、资料、音像材料等,建设内容丰富的历史陈列室和专用的历史多媒体教室。2、校外物化课

18、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历史遗迹等广泛的社区资源和自然资源。3、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资源、网络资源和远程教育资源)等。“历史教学资源陈列室”建成后,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也得到了充分利用。老师们经常的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形象的教具,时时带给学生以惊喜,不断地激发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历史氛围,体验历史情境,我们有时干脆把课堂搬进了历史资料陈列室,让学生分成两组,围着两个展台而坐,就有关的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周围琳琅满目的资源信手拿来,旁征博引,这种课堂让学生真正融入了历史,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为历史教学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19、课后,学生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什么时候再到历史陈列室去上课?另外,历史多媒体教室的开发与应用, 集学生视、听、触多感官作用于一体,丰富了学生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其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透彻;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担当更为主动 的角色,从而使其学习变得更赋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2004年4月,临沂市初中历史新课程教改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在这次盛会上,范奉华老师代表我们历史组推出了一节新课改下的新教法公开课,课上,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所开发的历史资源,与新教材和新教法相得益彰,获得与会专家和教师的高度评价。高敬慧主任代表课题组作了典型经验介绍。2005年课题结题,2006年参加了

20、临沂市教科研成果的评选,荣获一等奖。2、走出去、请进来,博采课改新经验。从2006年到2009年,我校不断组织教师走出去,到杜郎口中学、潍坊十中、昌乐二中、兖州一中等课改名校去学习,并多次邀请这些学校的教师来我校上引领课,通过与这些课改名师的交流与探讨,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建构新的教学模式的方法与步骤,再结合我校大班额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着我们的课堂教学。3、借省市区课改东风,扬我校创新风帆2006年春,市教科研中心在全市推广“三五X”教学策略。根据这一策略,我们又进一步加强了学习小组的建设,使小组的划分科学化,组长培训经常化,小组评价合理化,互动交流自然化,体验学习实效化。经过多年的实验,

21、历史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 2009年我们历史组的8位教师中就出了一位沂蒙名师,两位市级教学能手,两位区级教学能手,两位市区兼职教研员,两位市区优秀班主任,两个市区优秀教学奖。2009年我校被确定为临沂市历史学科基地、山东省历史学科联系点,范奉华老师被选为山东省历史学科跟进式指导小组成员。为了加大教改实施的力度,市区级的领导时常来我校历史组进行跟进式听课指导,这促使我们的课改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再立新课题,争出新成果。为实现这一目标,2009年在深化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课题研究,并升格为省级实验课题之后,又申报市级教科研课题新课程标准下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这一省

22、一市两个课题的研究都在进行中。五、体会与反思1、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由于学生在互动体验式个性化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老师们失去了书本和大纲的依托,也就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因此我们的老师在走进教室,走近学生的时候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忐忑不安”的感觉。正像一位老师所描述的那样:“过去我进教室,对于教什么不说有100%的把握,起码也有90%的把握。但现在对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心里没底,连10%的把握都没有。”这种感觉让老师真正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的狭窄、对本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缺失等问题,从而产生

23、了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2、教师首先学会合作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可以不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现在对绝大多数老师而言,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自己学会合作。3、反思三年成名师我们的王校长经常说:“反思三年成名师”。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减少教学中的遗憾。正所谓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每一节课,教师都要指导学生并且与学生一起反思课标的落实情况,检查遗漏,弥补缺陷,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反思为我们师生提供了再

24、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注入了活力,在同步反思中,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迅速地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也逐渐地培养起学生在反思中自我完善的能力。4、做科研型教师。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必须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教学没有科研作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因此,教师也必须从传统意义的“教书匠”向具有科研意识的“研究者”转变,争做科研型的教师。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改无限,探究无涯。只有从教学实际出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改革刚刚起步,我们的模式才初步成型,肯定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缺陷和不足,希望各位老师能够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再创辉煌。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