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巧用图示法整合知识提升能力》 .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264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巧用图示法整合知识提升能力》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巧用图示法整合知识提升能力》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巧用图示法整合知识提升能力》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巧用图示法整合知识提升能力》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巧用图示法整合知识提升能力》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巧用图示法整合知识提升能力》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巧用图示法整合知识提升能力》 .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巧用图示法整合知识提升能力在初中历史学习阶段,学生们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对于一些时间、空间跨度大,内容又比较零散的知识,大部分学生不知如何能短时有效系统地掌握好。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积累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一般采用图示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图示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具备直观性,形象性和简捷性的特点,非常适合在专题知识学习、单元复习及总复习中运用。图示法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应根据知识特点及其内在的联系设计恰当的图示,如金字塔式、放射式、时钟式、圆形分割式、数轴式、抛物线式、地图式等等。这需要师生灵活运用数学、地理、美

2、术等学科知识和技巧与历史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这些做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几个典型实例:一、七年级学生总是对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这一部分知识感到头疼,而教师通常是引导学生设计表格将知识归纳,但这种方法还是不够直观,不能帮助学生理清思绪。这促使教师在单元复习时改换思维方式,尝试用圆形分割式图示展示政权并立的形势。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图A,表示11世纪初中国版图上并存着三个重要的民族政权,类似于三国鼎立。接下来政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更呢?这时可以启发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分阶段一一表示出来。这时的引导完全成为一种

3、催化剂,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立刻动手动脑独立或合作完成了图B图F,快速而且高效。这时的课堂气氛轻松热烈,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学生还提出用同样的方法将夏朝到宋代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政权存在状况归纳总结排列起来。全体学生一致认可,且完成质量极高。如图H、I、。西夏 辽 北宋西夏 金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蒙古西夏 金 南宋 南宋 A B C D 11世纪初 1125年 1127年 13世纪初 魏蜀 吴燕 秦 晋 齐 楚 楚 元 元 南宋 E F H I 1271年 1276年 春秋时期 三国时期由此,作为教学的主导者笔者感受颇深:(1)图A 好比一束烟花的火药捻儿,一旦点燃,马上迸发出了

4、绚烂多姿的礼花,引发出一阵阵的喝彩声,令人激动振奋。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设计好烟花的花式并点燃那根药捻儿。可见,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引导方法是极其重要的。科学合理独特的设计和引导能够使教与学轻松愉快地共同达到最佳状态。(2)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法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使其知识得以前后延伸,更加系统化,同时学生对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如:分裂统一再分裂再统一)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培养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透视、分析、解决问题,最终的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二、七年级新生对匈奴这一古老少数民

5、族即陌生又好奇,秦汉时期匈奴与中原民族的关系比较复杂,如何掌握好这一学习重点呢?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了时钟式图示,在梳理知识要点的同时总结出汉匈交往的规律:即有战有和。并对“战”与“和”的影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形成各自独到的见解。匈奴战国时期兴起蒙恬军夺河套,修长城抵御匈奴。秦朝 战和亲西汉初 和漠北战役汉武帝时 战昭君出塞出击北匈奴汉元帝时 和东汉 战三、九年级学生对学习世界历史特别感兴趣。但是世界历史知识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很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感觉找不着北,迷向了。用什么办法可以克服这种病症呢?在第一单元的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了一幅地图式的图示,将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产生这一专题知识巧

6、妙地整合并升华。首先教师提出一个导入式的关键性问题:“本单元所学的古代文明大都产生于哪个海附近?”学生的思维立刻被调动起来,回答:“地中海”,师再问:“它的周围有几个大洲?”(亚、非、欧三洲) “在这些洲上先后产生了哪些文明?”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图示内容基本列完,再引导学生相应地设计一表格将知识分类归纳总结。学生们轻轻松松地消化了知识。类型古代东方文明古代西方文明编号ABCDEF区域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产生时间约前3500年约前3500年约前2500年约前2070年约前2000年约前8世纪典型代表古代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夏(商、西周)雅典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

7、立、统一时间约前3000年约前18世纪空约前2070年约前6世纪约前509年主要人物制度建筑成就法老胡夫狮身人面像金字塔汉谟拉比及其法典空中花园种姓制度青铜器甲骨文分封制伯利克里公民大会制元老院议会制文明特征经济上:农业文明 政治上:中央集权经济上: 商业文明政治上:民主政治启示1、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不同的文明类型; 2、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轴式图示标记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发生的时间,归纳时间记忆方法,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如: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 公元 公元 公元475年 202年 8年 25年 220年 476年 |春秋时期结束 西罗马帝国灭亡中国奴隶

8、社会历史终结 西汉时期 东汉时期 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终结 罗马共和国鼎盛时 罗马帝国鼎盛时中国进入封建时代的时间比西欧早了近千年(475+476) 还可以在时间轴的相应位置标记中国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和日本大化改新(公元646年),两国变法性质意义相同,时间却相距千年。由此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古代的中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从而启发学生去探究中国古代先进近代落后现代崛起的原因。历史教学的意义就在于此。总之,科学合理地运用图示法学习历史,可以轻轻松松地将历史知识化零为整,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深化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提升学生对某一历史时期时代特征、历史地位、影响作用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简捷高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