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理念下强调学生是一切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主体的含义之一就是,学生要有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要有求知的强烈愿望和激情,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否则,不论教育者的愿望如何,这种教育从根本上说都是失败的。而历史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因此,在历史教育中,学生必需具备积极的态度、学习的愿望、激情和学习的方法能力等。在这诸多的因素中,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实现新理念下历史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二、问题解决的必要性和意义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挑战,知识的更新已
2、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因此每个人仅靠教师课堂上传授灌输的知识是无法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的。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事实上,一个人在学校学习只能获得很少一部分知识,而这些知识在随后的几年内也将很快地陈旧过时。如果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就可以把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基础,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认为的那样,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的能力。这是21世纪摆在教育者和学习者面前的一个共同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教
3、育者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摆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学生发挥其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利于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们以往常常讲的一句话是“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而当今教育者不仅先要有一桶水,更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取水解渴,培养学生自己打水的意识和能力。这将对学习者学会生活、走入社会和终身发展有无穷的益处,这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所要实现的教学理想。三、问题解决的途径: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站在历史教学的角度思考,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呢?应该从哪一点入
4、手更科学呢?一般来说,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迫于外在压力的学习动机大大多于内在的学习需求,因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消极的,学习欲望是朦胧的,学习激情是压抑的,学习方法是僵化统一的。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必然是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不会独立思考,没有探索欲望,没有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等。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教育模式,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确立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提供正确的手段与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兼顾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必需的内在主观因素,如学习的动机、兴趣、毅力、习惯等,二方面则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实际方法和能力。比较而言,前者是前提
5、,后者为根本。二者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笔者在主观因素培养的实施中有较多的感悟。以下进行分述:1、纠正学习历史的动机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推动个体前进的动力,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所引发的。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必须使学生产生自学的动机,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而自学”,让他们产生自学的内在要求和热情。要让他们感到自学是一种习惯,一种必需。笔者在与初一新生初次接触时就着力纠正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错误认识,认为历史课就是讲故事课,很好玩,或者是死记硬背乏味的课,很没劲。这是传统教学模式种下的恶果,使历史课面目全非,失去了历史课学习的真正意义。为此笔者通过引经据典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历史课的学习,
6、不仅能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技能,而且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对语文、政治、地理等科的学习有极大的辅助作用;同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可以从中懂得历史的精髓和真谛,学会用历史科学的观点来分析认识现实问题,懂得人生的意义,确定人生的目标,以激励自身的发展。由此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为培养自学能力打牢了第一块基石。2、培养自学历史的兴趣人常道:“兴趣是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呢?举一教学事例说明。笔者精心设计了新课程开始的第一堂课,引导学生对教材前言产生阅读兴趣。前言的编写非常具有人情味,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学
7、生从中明确了怎样使用这本历史课本和学习历史的意义。通过阅读前言,一下拉近了学生与历史课的距离,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冲动,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往后翻阅,还不断地相互交流对新课本的感想。借此机会,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历史?学习历史有什么意义?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历史?你喜欢哪种学习方式?喜欢听老师讲?还是自己学?应该怎样自学?自学有什么好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交流,达到了师生之间心与心的平等沟通,实现了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利用这种和谐的气氛,教师充分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他们的自学意识和信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也许许多历史教师忽视了对前言的运用,认为它不起多大
8、作用。而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每拿到一本历史教科书都会自觉阅读前言,从中找到亲近的感觉,找到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这一步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看似五两实则千斤。3、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传统教学模式是大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习惯主动地获取知识,有点自觉学习的意识和行为又往往被沉重的作业考试负担所压制,很难养成自学的习惯。而习惯的养成需要适宜的环境支持。为此,教师首先应当做到的是把课堂时间大方地让给学生去支配,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感受,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才是课堂上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一般情况是在学生大致浏览了当堂课的学习任务后,教师征询学
9、生意见,是学生同意完全自学解决,还是认为有困难需要老师给予指点,需要哪方面的帮助。教师根据不同班级不同问题的出现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者给予学法指导,或者进行集体讲解,或者个别辅导,或由学生讨论发表个人见解。教师只是发挥主导作用,学习的主动权仍交给学生。这样设计就是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氛围,使他们总是身处其中,逐渐习惯这种学习方式,自觉地养成自读自问自答的习惯,同时还有利于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一些懒惰的落后生在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下,也不自觉地拿起课本读读划划想想。由此笔者体会到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必须扮好主导的角色,大胆放手,相信学生,还要灵活驾驭课堂,多多鼓励学生
10、。目的是让学生习惯于自学,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好比是教幼儿学步,家长如果怕孩子摔倒总是不敢撒手,那么孩子永远不能习惯独立行走。家长越是早一天放手,孩子就能早一天学会走路,习惯自己走路,而且会为此兴奋骄傲,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时如果家长再去扶他,他反而会很反感。这正是教育要达到的目的。4、培养自主学习的毅力课堂上有些学生好动,精力不集中,自学时好走神搞小动作,影响他人学习;有些学生聪明,看书做题很快,完成了就玩,知识学的不扎实,不深不全;还有些学生智力平平,学习过程中遇到较多阅读理解困难,往往半途放弃,影响学习成绩。综合归纳以上现象出现的症结在于学生们或多或少缺乏吃苦耐劳、坚韧刻苦的毅力。其实也
11、就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教师只有因人而异进行引导,对畏难学生多给予鼓励帮助和方法指导,对调皮好动学生多给予提醒,实行奖罚并重机制,对悟性高的学生指导他们更广泛深入地阅读思考一些相关资料和问题,使其知识升华,做到灵活运用,树立其学科标兵的形象,激发其再学习地热情和信心。毅力的培养重在鼓励。如果学生缺乏自学的毅力,其他努力将随之逊色,会影响到学习的质量。这好比是一个人的骨骼不能缺乏钙质的补给,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只有具备了自学的毅力和信念,才可以将其他能力尽情发挥出来。5、培养学生的各种自学能力学生不仅要具备诸多自学的内在因素,同时还需要掌握各种实际自学的方法和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根据
12、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各方面自学能力。笔者一般在章节学习中传授阅读课本标记重要内容的方法,记忆和识图的方法,总结归纳比较的方法和观察分析的能力;在活动课中指导学生学会查阅各种资料的方法,培养其动口表述动手操作的能力;利用课后的材料阅读题培养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辨析能力和批判精神,在训练检测中培养其分析比较和知识迁移创新等能力。这些实际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其内在主观自学因素的培养是相辅相成潜移默化逐步形成的,不能分立而行。我们也知道如果学生首先在主观上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话,那么实际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更容易实施了。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实际方法和技能,才能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四、问题的再思考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对学生自学成效关系很大。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启发 、引导、指导、总结、测评等工作。此外,要想使学生真正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需要各科教师密切配合,具备协同教学的意识,旨在给学生提供和谐一致的学习氛围,能够全面高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总之,只有从自主学习的主观因素和实际能力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其掌握自学方法,能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自学并形成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肖智红临沂市沂州实验学校 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