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音版《天来了》说课稿.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2692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人音版《天来了》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人音版《天来了》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人音版《天来了》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人音版《天来了》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人音版《天来了》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实践中探索 在反思中成长初中人音版春天来了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在音乐课程改革全面发展的今天,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音乐老师提供了一块更为广阔、更为丰富的天地。每一位一线教师都被其中所蕴含着的前所未有的新观念、新思想所洗礼着。但在具体教学实施中,该如何吃透理念,领会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学生参与实践,鼓励学生探究和创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系统化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应该成为老师们必做的一门功课。同一教材的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却有很大的不同。曾有两节令我难忘的课,试与大家探讨。二、教学案例及分析第一节,我在上欣赏课。欣赏我国民

2、族乐曲春天来了。课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收集了好几个描写春天的作品。那次我是这样上的:1、聆听有关春天的作品,有中国的、外国的、现代的、传统的。一首首蜻蜓点水似的放给学生听。2、自由讨论春天在哪里?3、欣赏古诗春晓,然后跟着录音演唱根据这首诗改编的歌曲。4、让学生分成四组,分别用绘画、诗歌、歌舞、打击乐的形式来表现春天。5、朗诵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的名篇春并用民乐三重奏春天来了配乐。6、最后师生齐唱通俗歌曲春暖花开结束。学生在我的指挥下,一会儿看视频音乐MTV,一会儿吟诗作画表现春天,而我自己一堂课下来后也是忙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课结束后我得意地想:这节课我运用了新理念,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发挥了

3、学生的主动性 ,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课堂气氛多热烈啊。殊不知,在课后教师座谈会上,听课的一位老师第一句话就是问我:“你这堂课教学生学会了什么知识?你的音乐本体呢?”接着,其他几位老师也相继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他们一致认为这堂课看似华丽却流行于一种“时髦”的形式,空泛的教学内容,使这堂音乐课变成了不伦不类的综合课。在老师们耐心细致地讲解和分析下,我渐渐认识到了问题的所在。 夜晚,我独自坐在桌前,内心翻腾了起来:音乐课的动静究竟该如何把握?“突出音乐的本体性”究竟是什么?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阅读了大量的理论书籍,认真研究了新课标,在“悟”的基础上,又听了其他几位优秀老师的课,在反复对比衡量的基础上,

4、我终于明白了,诚然新课标中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一些优秀作品,但不是简单地把音乐作品一个一个像叠罗汉一样堆积、排列呈现出来。在这里教师的身份变成了“放音师”。学生走马观花匆匆而过,怎么能体现教学的有效性呢?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中有一段很重要的话:在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最具表现力的部分,没有对音乐要素的分析认识和对比,就不可能深入地听懂音乐,更不可能去表现音乐。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我彻底调整了我的教学思路,仍就同一个课题,我却采取了不同的教学设计:1、首先本课的教学目标就定位在重点欣

5、赏民乐作品春天来了,这是一首由高胡、古筝、洋琴演奏的民乐三重奏作品,分别改编自两首民歌:福建民歌采茶扑碟、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根据这个特点,我决定以原汁原味的地道民歌为切入点,通过对比聆听两段旋律相同但风格、形式截然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探讨总结规律。2、在学生了解熟悉的基础上,再通过填图抢答的趣味形式,进一步从音乐要素上去分析作品两个乐段一动一静相得益彰的音乐风格。3、在介绍乐器的时候,我准备了一把高胡,让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并为同学们现场演奏一段主题旋律。4、最后,师生观看“神州大舞台”里现场演奏版本,对作品交流心得体会。带着这完全不同的教学设计,我走入了课堂,重新开设了一节欣赏课春天来了。在

6、伴随着歌曲美丽的春天的背景音乐中,在一幅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画面里,我微笑着走上了讲台。在简短的导言之后,我落落大方得为同学们表演了“采茶舞”,伴奏的音乐就是原汁原味地道的福建民歌采茶扑蝶。通过这一段表演,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了气氛。同时,带着鲜明地域性的福建民歌,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我给同学们播放了春天来了这首民乐作品。听完后,同学们立刻意识到这是一首改编自福建民歌采茶扑碟的乐曲,可它和原民歌相比又有些不同。同学们分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师生共同交流总结出两首作品的不同之处。在认识乐器这一环节上,我用高胡为学生表演了一段A主题,让他们亲身体验了高胡的音色魅力,引起了他们浓

7、厚的兴趣。在第二段的学习中,我干脆让学生直接听乐曲,并思考:这段乐曲的情绪与第一段相同吗?这段主题中你能听出有你熟悉的旋律吗?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很容易就回答了出来,而这第二个问题大家都在犹豫,终于有学生怯生生地站了起来,不确定的说:“好象有点像小河淌水。”我及时表扬了他的回答,然后从课件里点击了三首民歌,请大家来当评委,听听选选,哪首最接近。在这样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环节中,学生们改变了以前的拘谨而变的活跃起来,达到了一种比较理想的互动状态。最后大家一致认同是这首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在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后,我又安排了填图抢答来完善巩固知识。不知不觉中,课已接近尾声,最后我完整的播放了

8、春天来了这首作品的现场演奏版本。不少同学边看边跟着一起哼唱,神情怡然自得、陶醉其中。课后,听课老师对这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教学实践告诉我:只有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才能在音乐上最大可能的表现出热情和天赋。在教师以自身知识魅力营造的有效教学活动中,学生们既学的轻松,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三、教学反思与收获静下心来,我开始了反思。这两节课,比较起来,其中学生这个要素差别并不大,教学目标是一致的,教学内容相同,教学环境也差不多,不同的是教师的观念,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带来的不同的教学反馈。我们知道音乐欣赏要以情感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等培养学生

9、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音乐欣赏的特点是通过教学中的欣赏活动,使学生产生出积极的情感反应。在音乐教学中组织欣赏的方法是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并体验描述、分析评价等欣赏活动,以使学生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进一步升华。后一节课正是坚持了这样去做,才有了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好的教学效果还反映出教学的一些规律。首先以教为主导,学为主动反映了基本规律。其次教为主导的着眼点是学要主动。最后教师的教主要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教要在教学过程中起作用,就必须使学生动起来,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如不能使学生动起来,或学习不主动,那证明教师未起到主导作用。所以说,新课程的改革,就是让教师

10、上课的思路要开阔,教学方法要创新,要丰富,有特色。课堂中要以音乐为本,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课堂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教的效果表现在学生学的效果上,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相互作用中使学生接受教育的影响。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影响时,不是被动消极的,而是积极主动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教学意图变成自己的意图,使学生自己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学生们自己行动起来,教学活动也推动了教学活动的发展。 回顾自己思想历程的整个转型过程,触动很大。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处于教改洪流中的老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理论素质,不断积累知识,才能对新课标做由表及里的认识。只有把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抛掉表面的浮华“表演”,用教师自身专业理论知识魅力来吸引学生、唤起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真心真情投入到教学中来,那么你的课才会富有灵性,让人回味无穷。教育家德勃拉布来兹曼说过:“学会教学正如教学本身一样总是一种过程,一种形式和转化的阶段,在此期间,一个人做了什么,他就能够学到什么。”是的,课改倡导的新理念,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的挑战,让我们一起紧紧把握住课堂教学的灵魂,而且牢记自己作为音乐教师的职责,做一个优秀的指挥家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