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巧用情境激发兴趣》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巧用情境激发兴趣》 .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巧用情境,激发兴趣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新课改实施以来,人们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习情趣的浓淡,学习积极性的高低,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情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起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特别强调“激其情,引其趣”。学生只有对该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求这门学科的欲望,而这种情趣的激起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特别是中学历史学科,由于历史学科所描述的都是学生所不曾经历过的,加上受中学历史教材篇幅和学生学习课时的限制,教材所引的史实一般比较简短,学生要认识、理解那些远距离的知识有一定
2、的难度,再加上一些学生、家长不重视历史课,这导致了历史课难教,学生不愿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因此,在历史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显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创设情境进行教学?首先,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
3、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功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思维活动。如讲七年级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时,我将本课分为衣、食、住、行、娱五方面,分别创立表演情景,通过三位“北宋市民”将整合后的本课信息传递出去,学生感受历史气氛,从而把学生吸引了过来,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进而把握其内涵。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是中学历史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 如在学习维新变法运动这一章中关于顽固派和维新派的论战时,将教室布置为总理衙门的场景,让学生分
4、成两派,一派为顽固派,一派为维新派,进行论战。在我的启发下, 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学生通过辩论与参与,既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再次,创设情境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语言设计,个人情感的真诚投入,创造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关于楚汉战争,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接受的是一段干瘪的历史,如果结合司马迁的史记,把它
5、组成几个历史故事片断:鸿门宴,霸王别姬,垓下之围,四面楚歌等;讲巨鹿之战时,就讲破釜沉舟;这样学生脑海里留下的就是丰富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既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又加强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最后,创设情境有利于渗透德育教育。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再加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再通过语言的导拨,使学生明白道理。历史教学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也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
6、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高尚情感。如在讲到英国殖民者一步一步地强占我国香港,要表达对国土沦丧的切肤之痛,颂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时,我用七子歌.香港的歌词:“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印象,理解知识,还可以唤起学生抗击外侮,兴我中华的强烈的爱国热情,达到了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那么,怎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第一、可以利用照片、图画、文物、幻灯、投影、电影、录象等多种教学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兴趣。恰当、适时的演示课本插图、地图、实物,及播放音像制品等直
7、观资料,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使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想象、分析、综合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如果学生面对历史,没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就很难形成牢固的历史知识,激发其兴趣。例如讲南京大屠杀,日本屠杀中国人民达30万众, 仅凭书本上短短一句话显得苍白无力,若让学生观看影片血城屠战,将会使学生更加增加对侵略者的仇恨,增强为中华之掘起而学习的决心。如讲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由于本课政权众多,关系复杂,我就播放一段天龙八部的视频,接着问:“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过这一时期呢”?“有”。“让我们一起步入那一段历史,揭开他们的历史真面目吧
8、”。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电视剧入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讲甲午中日战争,就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黄海大战”的动态历史情境,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形象新颖,充分吸引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视、听互动,在感知生动的历史形象时,掌握了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第二、通过精彩、形象的讲述激发学生兴趣。马卡连柯曾说道:“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的同时,要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使之具有艺术性。艺术性的语言与历史情景的展示相结合,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产生“移情现象”。例如:学习“岳飞抗金”时,我展示岳飞图片,并简介岳飞并有
9、感情朗诵满江红。学生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中,思想情感转移到了岳飞身上,达到主动体验历史的目的,增强了识别美、丑和客观评价历史事实的能力。第三、通过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形象模拟、学生讲故事等方法再现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与学是双边互动,教师教学生就是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通过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形象模拟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昭君出塞,从剧本到演员、道具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盎然提高。 第四、通过导引质疑,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的兴趣。教师在讲述和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
10、置历史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换位体验、激疑设问,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疑问和惊奇中思维,从而实现目标。如在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时,以“烽火戏诸侯”组织学生讨论:“烽火戏诸侯”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游戏骗局最终害了谁?为什么说害了周幽王?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候听到的哪个故事相似?他们的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从而引入新课。在新课学习中,又穿插讨论:“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围绕着教学中的知识重点、难点而精心准备的,问到了“点”上,使之具有启发性和深刻性,
11、有坡度、有层次,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价值,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的金矿,体验了发现的快乐。第五、通过发掘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以古折今的历史学习兴趣。 距现实太远往往被认为是历史学科的劣势,而实际上历史学鉴古知今的本质目的和人类生活古今相联的客观规律赋予了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挖掘出它们,往往会成为课堂教学生动,活起来并深入进去的“热点”。例如,在讲二战后巴勒斯坦地区自治问题时,可联系当今的巴以冲突设计情景:“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美国要偏袒以色列?中东和平进程的障碍是什么?你对中东和平问题有何展望”?这样新、旧知识联系,引起学生的积极关注和思考。第
12、六、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拓宽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弥补课堂教学的欠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带入”历史。如结合乡土历史教学,参观遗址、博物馆;邀请革命前辈做报告、编演历史短剧、撰写历史小论文、欣赏历史书画;定期举办校园历史手抄报评比、古诗词朗诵赛等,使学生“重游”历史。这些活动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保证,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思维的发展。 创设情境,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情趣,亦能培养能力,但是,“情境”创设的如何不但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主动探寻知识,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必须注意
13、以下问题: 第一、真实性。尽管历史一去不复返,我们根本不可能重复昨天的历史,但我们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必须尽量还历史的真实,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审视和认识昨天。 第二、趣味性。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如果教师通过问题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情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历史教学事半功倍。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历史的现实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气氛。 第三、实效性。创设历史情境,激发情趣的手段不能是随心所欲的,自由散漫的,而应从教材与学生现有认知结构联系中,围绕教
14、学目标,服务与教学任务,要有循序渐进的自觉安排。有的教师为了营造生动的课堂、创设生动的“情境”,搜寻大量资料不加分析地展示给学生,一节历史课成了图片展示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别说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也丢掉了历史课的基本特色,走入历史新课改的误区。 第四、参与性。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情境中,特别是小组合作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在创设历史情境中,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角色,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第五、开放性。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
15、创设共同研究的“情境”。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设问方式,设置具有批判性、现实性、新颖性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新课改的今天,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应局限于教材,而要打破历史课本中每节课的框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整合课本内容,适当拓展课本内容,引导学生鉴古知今,关注现实。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给学生留有进行深层次探究的余地、能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广阔空间,问题的选择也应具有多维性内涵,“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而是开放式的”。如,在讲课中,我这样告诉过学生: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实行了封建文化的专制政策,但结果却不一样:前者走向崩溃,后者走向鼎盛;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火药,但被欧洲人学去变成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利器;同为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与德、日、意在二战前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等等。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透过这些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及创造性。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教学情境,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操和创新精神,必将使“古老的历史”变得鲜活、生动,历史课堂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