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280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的地理差异”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级初二所需时间课内共用4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是学习初二中国地理上册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总结篇章,在初二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总结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人类活动等知识进行一次总结,以便学生运用于以后中国某一个省级区域省内区域或跨省区域的学习过程中,体现了环境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相互影响,有利于学生体会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这不仅是本章的学习目标,也是初中地理课程学习所要形成的重要理念。本单元设置了三节内容,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2、,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综合探究: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与防治。我把这几节内容整合为三个专题,即专题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专题二: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专题三: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和人类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专题一是对区域划分方法的学习,本专题的重点要了解四大区域划分的依据、分界线,并能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专题二则主要利用地图、资料和联系实际,总结归纳四大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主要包括各区域主要的地形和地形区、气候类型和特点、河湖、资源等方面。专题三主要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并通过资料和分析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3、,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归纳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的措施。三个专题始终围绕着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展开。预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从各种图表、媒体和生活实际中获取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制作演示文稿交流不同地理区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体会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形成人地和谐的地理思维。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点击打开链接主题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四大区域划分的依据、分界线,并能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2.利用地图、资料和联系实际,总结归纳四大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主要包括各区域主要的地形和地形区、气候类型和特点、河湖、资源等方面。3. 通过联系生活实

4、际感受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并通过资料和分析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归纳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的措施。4. 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体会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形成人地和谐的地理思维。对应课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3.说出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4. 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体会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形成人地和谐的地理思维。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你知道有不同地理区域吗?2、你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

5、理意义吗?3、怎样比较、归纳地理区域间存在的地理差异? 4、你能说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吗?专题划分专题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课时)专题二: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1课时)专题三: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和人类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2课时)其中,专题3中的活动 2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 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 能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因素;3、 能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4、 培养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

6、力和主动探究能力。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专题问题设计1. 我国分为哪四个地理区域?2. 这四个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及依据是什么?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主题资源包常规资源教材、地图册、教参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相关教学资料专题一概述本专题主要是引导大家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能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因素;能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培养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

7、法。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学习重点: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因素;能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学习难点: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学习活动:1. 自主学习:读图和文字介绍,认识不同的区域 2 .小组合作学习:读图归纳、总结四大区域划分的因素和分界线的意义。学习成果:1. 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因素; 2. 能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一:认识不同的区域1.首先让学生读图和文字介绍,认识不同类型的区域。2.尝试划分区域,完成活动题1和2 活动二:小组合作学习:

8、读图归纳、总结四大区域划分的因素和分界线的意义。 1.读图认识四大区域的位置和范围2.根据活动提示明确划分四大区域的因素各是什么。3.根据以往所学知识,利用多种地图归纳整理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评价要点可评价的学习要素:1. 划分四大区域的因素和分界线评价方法:其他同学对小组代表指图展示的答案进行评价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小组加分)评价指标:能准确指出四大区域的名称、划分因素、分界线。2根据以往所学知识,利用多种地图归纳整理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评价方法:其他同学对其评价,教师评价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小组加分)评价指标:能准确地、全面的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专题二

9、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概述:在上一专题划分四大区域的划分因素和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的基础上,本专题选择对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对比归纳,并能找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典型特征,以其特征为主线,为下一专题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打好了基础。自然环境的对比方面需要培养大家总结自然环境包括的要素有主要的地形和地形区、气候、河湖、资源等方面。学习成果:能够看图读图、并归纳总结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差异。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 读图并根据已有知识对比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湖和植被类型、资源等方面的明显差异。2、 读图并根据已有知识对比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在地

10、形、气候、河湖和植被类型、资源等方面的典型特3、总结归纳对比自然地理环境的方法,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专题问题设计1、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湖和植被类型、资源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是什么?2、 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湖和植被类型、资源等方面的典型特点是什么?3、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吗?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主题资源包常规资源教材、地图册,教参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相关教学资料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一、“找不同”1.出示一幅中国地形图,回顾四大区域划分的因素和分界线,并指图和填图巩固。2

11、. 读图并根据已有知识对比归纳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湖和植被类型、资源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完成表格:一月均温年降水量气候类型及特点主要地形及地形区河流水文特征植被类型自然资源北方南方活动二、抓主线,找特点1. 读图并根据已有知识对比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湖和植被类型、资源等方面的典型特点典型自然特征主要地形区气候类型自然资源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活动三、找联系1、总结对比归纳自然地理环境的方法。2、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活动四、课堂收获总结1.学生口头总结学习到的学习方法。2.对照中国轮廓图,对本专题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将重要自然环境

12、特点在相应位置填图巩固。评价要点可评价的学习要素: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评价方法: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说明:学生互相补充比较的角度,教师总结。2.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各方面的典型特点评价方法: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小组加分)评价指标:1. 指出比较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 2. 读地图方法是否正确3. 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评价方法:同学互评,教师点评评价工具:课堂学习评价表评价指标:1.列举的要素间是否有联系和影响。 2.因果关系是否正确。专题三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和人类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概述

13、:本专题是学生在归纳总结了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以及之间的相互联系后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自然环境与人类的活动之间关系和相互影响,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人地关系理念的重要一节,突出了地理课程的区域性、综合性、人地相关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人口的分布和影响因素,二是人类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归纳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的措施。进而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体会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形成人地和谐的地理思维。学习重点: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和人类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学习难点:人类对当地自然环

14、境的影响,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措施。学习活动:1.小组合作:结合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分析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研究性学习:以图促思,人类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3.归纳总结:分析原因,进而提出解决的措施,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学习成果:1. 举例说明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 举例说明人类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3. 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影响。4. 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体会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形成人地和谐的地理思维。所需课时3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归纳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运用资料并结合生活体验说

15、明人类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3. 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影响。4. 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体会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形成人地和谐的地理思维。专题问题设计1.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会有什么影响?2. 人类会不会使当地自然环境发生改变和破坏?3.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应该如何相处?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主题资源包常规资源教材、地图册、教参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相关教学资料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一、判断区域,寻找原因 1. 出示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判断这是哪个区域的景观,为什么会有不同。 2. 找出北方南方的人文差异耕地类型作物熟制粮食作物油料作物

16、糖料作物自然资源传统交通方式传统民居特点传统文化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3. 找出西北和青藏地区人文差异牧区和牧场类型优良畜种种植业类型种植业分布区(why)主要农产品西北地区青藏地区4.同学交流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由哪些方面?第二课时活动一、运用资料并结合生活体验说明人类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1. 读图找出各区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各是什么?(Where +What)2.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两反面思考。(Why)3. 小组合作探究可以解决问题的措施有哪些?(How)4.举例说明我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作出的努力和效果。5.总结: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应该如何相

17、处?6.课外作业:小组合作完成一份探究活动记录表。探究四大地理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Where what why how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评价要点可评价的学习要素:1. 北方南方的人文差异评价方法:小组自评、组组互评、教师点评。(学生对照资料获取信息,教师多媒体展示答案,先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评价指标:(1)能准确总结北方南方的人文差异,获取的信息要全面和准确。(2)结合地图、生活实际能够总结出地形、气候等要素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2西北和青藏地区人文差异。评价方法:小组自评、组组互评(学生发言和指图回答由其他同学点评)评价工具:课堂学习评价表评价指

18、标:(1)能准确总结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人文差异,获取的信息要全面和准确。3. 人类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评价方法:小组自评、组组互评(学生发言和指图回答由其他同学点评)评价工具:课堂学习评价表评价指标:明确各区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各是什么?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归纳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的措施。进而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体会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形成人地和谐的地理思维。4.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评价方法:完成探究活动记录表评价工具:探究活动记录表评价指标:(1)探究记录表填写完整,结论正确。(2)对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小组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并承担一定的职责,小组的合作有效。(3)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体会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形成人地和谐的地理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