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本人通过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尝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地理的浓厚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利用直观教学,激发兴趣。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
2、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3、,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黄河的内容时,老师在黑板上绘制黄河干流略图,从黄河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入海口处,先画干流,给学生讲干流呈巨大的“几”字形,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河口和旧孟津两地名称用色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黄河的支流,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然后讲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力丰富”,中游“含沙量大”,下游河道变宽,泥沙沉积下来,成为“地上河”。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可以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
4、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的开始,运用投影配合教师语言可提供一种简捷、直观的导入手段。如讲到“影响气候的因素”时,需要复习的内容较多,如果单靠教师口头归纳总结,很难一下子说清楚,也很枯燥。若运用投影来展示我国气温分布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再结合谈话式教学法,简洁明了,直观性强,效果更好。 运用投影媒体,可以突破难点与突出重点,优化教学效果。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借助投影,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配之以精练的讲解,知识重难点会因势利导
5、得以突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讲“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世界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这一问题时,可制作一幅旋转片,把绘有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地球示意图投影片作为底片,把绘有太阳光线和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的投影片作为旋转片,演示时转动旋转片,使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逐渐南移,可见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由最高值逐渐变小,白天时间逐渐变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的范围越来越小,南半球正好相反;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上时,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中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点继续难移到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短,北极圈以内全是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本来一个很难讲的问题,通过投影演示,使学生耳闻目
6、睹,重难点迎刃而解。 二、巧用歌诀、谚语、顺口溜,激发兴趣。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高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运用歌诀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作的热情。 三、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
7、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地进行思维、引申发挥,点燃学生质疑问难,主动探索的精神之火。例如,讲到“中国地形”时,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得出我国地形特点后,教师可设问:“假如我国地势不是西高东低,而是东高西低,将会产生什么效果?”再如,讲“地球的运动”一节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假使地球不自转,会不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假使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垂直,会不会产生四季变化?为什么?”“假使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斜交成60度,地球上寒、温、热三带的范围将会起怎样的变化?”由此可见,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的前提。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四、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语言。教学中
8、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表示的内容,利用生动的语言、传情的教态和板图结合,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的目的。 、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 ()巧借古诗教学。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讲解长江时,为描述三峡滩险、流急、景色奇美,可吟诵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四句,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湍湍急流,秀丽风光一览无余;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油然而生。()短小精
9、悍的成语也会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如“沧海桑田”描述了地壳的运动;冷锋过境时,形容天气用“风雨交加”;讲地球运动时用“星移斗转”;讲海陆间循环用“百川归海”。引用这些成语准确、生动、形象,既具有科学性,又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则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比如:“船出长江口”上海;“空中码头”连云港;“用圆规画圆”太原;“大言不惭”海口;“银河渡口”天津。 、形象的描述与板图结合。如讲锋面雨带随夏季风在我国东部移动的规律时,一边画略图,一边用兴奋的情绪感染学生:每年月份,源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趁机登
10、陆,在南岭一带受到冷空气的阻挡,冷暖两种气团在此交锋,这里首先进入雨季,珠江水流开始上涨。尔后,夏季风的“援兵”赶来,势力增大,于月份向北挺进到长江流域。冷暖空气又在江淮之间交锋,势均力敌,相持摆动一个月左右,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连绵的天气,因此时恰逢黄梅成熟季节,人们称这时的降水为“梅雨”。“梅雨”结束后,夏季风乘胜北进,势如破竹,于月份连克华北和东北,夏季风一统神州。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冬季风不甘失败,马上气势汹汹,大兵压境。在月份,夏季风被迫退到长江流域,10月份无可奈何地离开大陆。就这样锋面雨带随夏季风有规律地移动,造成了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而北方则开始晚、结束早的特征。 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