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1979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退出数学教数学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曾经有无数次,在跟孩子们进行交流的时候,在课后反思的时候,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的内心深处都在不停地思考。在那时,许多教学的感触和想法像潮水一般在脑海里掀起了一阵又一阵地波澜,冲击着我的每一根神经,影响着我的教学。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抓住这些虽说不成熟的,但却珍贵的点点滴滴,与大家一同来分享一同来感受:分享和感受我的数学情怀!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说:“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决窍。”生活就是数学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头活水,翻开书本,你往往都能寻找到很多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数学素材

2、。新课标在教学的注意问题中,特别增加了第3条,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我心中产生了一团疑问: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一、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把附近一幢大家所熟悉的楼房拍照下来,并且做成课件。在课堂导入中,我把充满数学知识的事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们发现原来平常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如在讲循环小数时,我讲了一个故事帮助他们理解这个数学名词,“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一个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一个故事”通过教师生动的比喻,学生就很容易感知循环就是“不断重复”的意思,由此得出循环这个概念。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

4、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应用。二、例题生活化,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在例题教学中,我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如:在学习“角”时,我让学生课前自学书本,并且找出生活上有角的物品,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交换物品,互相观察,找出角的特点。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

5、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 ”。对于学生这些问题我微笑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再如教学元、角、分,我就结合影片一个都不能少中的一个很感人的镜头:某乡村小学师生计算需要搬多少块砖才能换来车费钱的故事情节。我让学生先感受影片中那种氛围,进而使他们在情感上和心理上产生去帮助影片中的老师解决问题的愿望。学生争先恐后地去完成这个任务,去发表他们的意见,在解决自

6、身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影片中师生面临的实际问题。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而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教学意义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教学活动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练习生活化,提高学生操作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常常思考、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所

7、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乘法应用题时,我创设了一个买卖的情境,同组的同学互相扮演,一位学生扮演买笔的小朋友,另一位学生扮演卖笔的阿姨,其他同学算出买笔要用的钱数,同组同学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像在年、月、日教学中,我就引入了十二生肖这个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比如提问小明今年9岁,属鼠,叔叔21岁,属什么?爷爷属牛,可能是几岁?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引起学生对年、月、日这个内容的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中国民俗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一定的推理能力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

8、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四、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生活问题数学化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我努力把丰富的数学课程资源运用到实践中。 像学校提出了“认识水,珍惜水”的中队课程,我就结合这个内容 进行了如下的数学活动:1、学习水的计量单位与水的计算。2、调查统计一天我们的用水量。3、参观自来水厂和水利局,绘制长荡湖水流图。4、绘制、统计与水有关的运动项目5、收集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通过开发这项校本课程,我们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水的认识,培养节约用水的社会意识,而且进一步地锻炼了孩子们观察、分析、推理、动手等能力。再如,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我就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形式

9、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知识、语言知识、生产常识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进行探究。以此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让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