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导学” .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589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导学”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导学”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导学”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导学”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导学”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导学” .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导学”不同的教学思路,不同的教学模式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为了适应新课程提出的要求,相应区教研室的号召,我们积极投入课改,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近一年,我区围绕“DJP教学模式”,展开实践、研究。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DJP教学模式”中的“导学”的认识。 DJP教学中的“导学”是指利用“学案”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即“学案导学”。 学案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学案,就是教师在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认真解读教材与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经验,并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把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和学习方法等要素有机地融

2、入到学习过程之中而编写的一个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它具有“导读、导思、导听、导做”的作用。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作用,要求教师在学案设计上多下功夫,特别是导学中课堂“导入”的设计,通过这一环节学习,不仅为本节新课学习做好基础知识的准备,还要做好情感和态度上的准备,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认知驱动力,由老师“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自己要学”。 如何设计学案导学的“导入”呢?我认为可以采用“情境导入”、“问题导入”等方式来设计。一、 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即在认真解读教材与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情境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

3、构,是学生熟悉的情境,易于学生接受,以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时,如果从知识本身引入,要求学生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写出正弦、余弦、正切,再通过观察寻找相互的联系,学生感到平淡,枯燥。如果换一种方式,通过“情境导入”,比如从学生熟悉的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引入,把学生置于一种优美的画卷中,引导学生从哲学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研究,其结果是不一样的。同样,对于同角的三角函数从不同角度来看(如从正弦、余弦、正切),其函数值一般是不同的,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本节课共同来探索。情境导入的关键在情境的创设,好的情境能让人

4、身临其境,有亲身经历的感觉,激发内心深处最真诚的愿望,而且这种感觉,久久不能忘怀,达到很理想的效果。情境的创设要注意以下几点:(1)创设的情境要有新意,(2)创设的情境要与学习内容有联系,(3)创设的情境要学生熟悉,易于接受,理解。二、 问题导入:问题导入即在认真解读教材与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将教材有关内容设置成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设置要让学生感到容易下手,展开思考,初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要具有挑战性,让他们感到困难、疑惑,意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激发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在学习不等式的证明时通常是回顾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的方法,过渡到不等式的证明上。对于这节课换

5、一种方式导入,采用“问题导入”如下:在甲乙两个城市之间有一信鸽传信,问无风天气信鸽飞一个来回用的时间多,还是有风天气飞一个来回用的时间多,还是一样多?这个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容易接受、理解,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很快作出分析判断。学生A非常迅速地找到了答案,积极举手回答道:因为顺风是信鸽飞行速度是无风时信鸽飞行速度加上风速,逆风时信鸽飞行速度是无风时的速度减去风速,这样(直观感觉)用的时间一样多。然而,事实上两者并不相等(有学生提出异议),为什么?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又如何呢?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愿望。提出异议的学生B分析道:为了便于比较,可取特殊值,我取无风时信鸽

6、飞行速度为10公里每小时,风速为1公里每小时,甲乙相距99公里,通过、求出无风时和有风时所需要的时间,可知有风时需要的时间要多。从学生B的回答中,我们不仅能得到正确的判断,而且还可以得到一般的解决问题得到方法:设无风时信鸽飞行速度为v公里每小时,风速为公里每小时,甲乙相距s公里,通过、求出有风时和无风时所需要的时间,再通过作差比较可知有风时需要的时间要多。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问题导入”的设计需要精心考虑,考虑问题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富有启发性,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数学教学中,导入的方式很多,我只是结合教学实际谈了个人的一些肤

7、浅的认识,从对情境导入和问题导入的分析中得到一些启示。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导入方式,都必须精心解读教材,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置导入,使导入具有科学合理性,具有启发性,具有激励性。好的导入设计等于教学成功一半,数学教学设计要多从导入上下功夫,让导入能够导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导出学生的智慧和信心。参考资料:1、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张奠基,数学双基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广西教育出版社。3、王富英.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探究.数学教育学报,2003年第12卷第4期。4、杜和戒,讲授学,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75、 王富英,王新民,谭竹,一种改进学生“学”的有效方式DJP教学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