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地理课堂教学要处理好四“点”》.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286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地理课堂教学要处理好四“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地理课堂教学要处理好四“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地理课堂教学要处理好四“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地理课堂教学要处理好四“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地理课堂教学要处理好四“点”》.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地理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地理课堂教学要处理好四“点”一、突出教学重点所谓重点就是章、节中最主要的关键性的内容,是教材中的中心内容和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教师必须深入分析讲解、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部分。确定重点的依据是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其方法有:根据教材的主次主要的关键性的内容为重点;根据教材的从属关系主体教材是重点;根据教材的难易一般难而深的教材内容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已知和未知学生未知的内容应作为重点。重点确定后,在教学中怎样才能突出重点呢?首先要抓住问题的关键,以重点知识为中心来展开教学。如讲述地球上五带的划分时,教师应强调指出地球公转时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转

2、;二是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由于这两个相对不变的因素,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就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问来回移动,这就是重点,把这个关键问题讲清楚了,学生对为什么南北回归线之间形成地球上的热带,对寒带、温带的形成以及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也就不难理解了。其次是要突出重点知识的应用。如学习地图的基本要素时,要求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通过绘制学校平面图,加深学生对地图基本要素理解和运用。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 二、突破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一般是指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那部分教材内容。它是由于学生原有的思维结构不适应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突

3、破学生思维障碍,把难点作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难点的突破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仅就教师而言,要选准教学的突破口,可以把理性、抽象、复杂的难点知识转化成直观、形象和具体的内容,层层深入,加以解决。如在学习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时,此内容十分抽象,教学无从下手。可采用自制“等高线演示教具”来完成,先用沙石在盆中堆成两个沙丘,再向盆内注水,把浸没的沙丘沿水面联结成线,即为等高线,随着加水的多少,观察水面的变化,等高线也随之变化。这样把静态的“等高线地形图”变为动态演示,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难点得以突破。三、澄清教学疑点教学疑点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识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它

4、犹如学生学习途中的绊脚石,阻碍着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解除疑惑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学过程顺畅有效的重要保证,因此对学生存在的疑点,一定要讲清楚。如在学习“气温日变化”时,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不在中午12时,而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不在半夜,而是在凌晨日出前后?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疑点。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感受说出一天中什么时候最热?什么时候最冷?然后在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气温曲线图,最后老师简要地讲述理由,指出正午12时太阳辐射的光热最多,但空气的热量不是直接来自太阳光热,而是来自地面的加热,因此到午后2时左右气温才达最高值。同样的道理,日出前后气温才达最低值。四、紧扣教学热点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捕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地进行地理教学,把热点问题有效地融入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地理的时代气息。如学习水资源,可联系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东、中、西三线方案的优势与劣势,以及由于大规模地改变水的时空分布,影响了局部地区的水平衡,可能会产生某些意想不到的环境问题等。学习上海时,可联系2010年世博会,认识上海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因此紧扣社会热点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以致用,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