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论文:新背景下乡村中小学思想教育的新思路.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307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品论文:新背景下乡村中小学思想教育的新思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思品论文:新背景下乡村中小学思想教育的新思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思品论文:新背景下乡村中小学思想教育的新思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思品论文:新背景下乡村中小学思想教育的新思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思品论文:新背景下乡村中小学思想教育的新思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思品论文:新背景下乡村中小学思想教育的新思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品论文:新背景下乡村中小学思想教育的新思路.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背景下乡村中小学思想教育的新思路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和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新背景下,乡村中小学应确立以改变学生对农业和农村的认知、培养学生对农业和农村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农业和农村的服务意识为重点的思想教育新目标,并探索新背景下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新方法,结合农村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设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专题,通过专题讲座、社会调查、课堂讨论和演讲、社会实践等一系列的学习和活动,纠正和提高学生对农业和农村的观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思想品德课 乡村中小学乡村中小学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和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

2、查数据分析,2000年我国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79年,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的人超过95%。因此,在乡村中小学阶段加强学生以服务农村为目标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技能教育对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乡村中小学思想教育的新背景和新要求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八点意见,新一轮的农村发展和建设热潮正在展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等背景下展开的,但是农村建设的主体,仍是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在这种新的农村发展背景下,如何使农村的

3、建设者们乐于承担而且能够胜任这样的历史任务,是乡村学校教育中应该思考和重视的问题。在过去城乡二元的发展历程中,农民和农村学生已经深深地树立了“跳出农村”的思想观念,对于农业和农村的信心已经十分低下,所以加强对乡村中小学学生的思想教育,改变观念,重树信心,应是其中的关键环节。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关于“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论述,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社会

4、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荣辱观的教育不是背诵八荣八耻,而是应该落实在具体的生活和学习中。作为乡村学校,应把荣辱观教育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去。具体地说,就是要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以服务农村为荣,不以农村为耻的思想观念。二、新背景下乡村中小学思想教育的新目标1、改变学生对农业和农村的认知由于过去几十年来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中心的二元发展模式的影响,农村学生普遍形成了这样的思想观念:农民低人一等,农村不如城市,农业不如二三产业,留在农村没有前途、没有面子。如果每一个学生都是这样的思想,那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不会有朝气蓬勃的生力军。因此,教育

5、的目标在于以新的形势、新的政策给予学生新的认知。使学生认识到,在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的原则指导下,农业和农村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而是我国今后协调发展重点解决的重点问题、要振兴的重点领域。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对农村产业带来的促进和对生活质量带来的提升,认识到农村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发展优势,以及农村生活环境改善的前景及其环境优越性。2、培养学生对农业和农村的兴趣农业并不仅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农村并不仅是鸡犬相闻的旮旯地。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首先应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的综合产业,包含了研发、种植、加工、贸易、物流以及农业生态旅游等广泛的产业门类,发展前景十

6、分广阔,农业所包含的产业价值十分诱人。培养学生对农村的兴趣,应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农村的独特性。农村拥有我国最大比例的稀缺资源,就是土地;农村拥有我国最优惠最倾斜的发展政策;农村拥有大多数人最向往的绿色环境和人文传承。3、引导学生对农业和农村的服务意识八荣八耻第一条,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热爱祖国,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家乡。现在众多的学生,对自己生长的农村漠不关心,只是期待着早一天离开这里到城市去,而他们其实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学校应该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改善自己和家人生活环境的意愿,引导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服务。三、加强新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思想教育的新方法

7、基于以上的背景和目标,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农村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设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专题,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活动,纠正和提高学生对农业和农村的观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1、开设专题讲座开设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专题讲座,内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关键在于让学生了解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的内涵,及其对农村发展的意义。(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相关政策。关键在于让学生了解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具有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前景。(3)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及优越性。关键在于阐述现代农业的内涵及

8、其产业发展前景,以及在这些产业中的就业和投资的前途。同时阐述人居环境在协调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并提出农村人居环境的优越性。2、组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的课外社会调查活动:(1)政策类调查:回家或向邻居调查这几年农业税费缴纳情况的变化,感受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政策倾斜。(2)产业类调查:在自己的村中对多户农民的种植类型和从事的其它经济活动类型进行调查,并结合其住房条件、机动车和农机的拥有情况调查其经济收入状况,目的是理解现代农业涉及的产业类型和农业产业化的经济前景。(3)建设类调查:列举本村几年来道路、供水、排水、厕所、保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和效果,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成

9、效。(4)生活类调查:向邻居和亲戚朋友调查家中主要家电和机动车的拥有情况,以及电话、手机、电脑、上网等现代生活方式的情况,感受农村生活品质的提高情况。3、组织进行课堂讨论或主题演讲设定不同主题,进行分组讨论或辩论,使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发现农业和农村的前途,树立信心,培养兴趣:(1)生活在农村和生活在城市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分组进行讨论,或用头脑风暴的方法,集思广益,列举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的优点与缺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农村生活也可以达到城市的品质,而且还有不少的独特优势。(2)做工人和做农民各有什么优缺点。组织学生从收入、个人自由度、创造性、发展前途等方面进行对比和辩论,使之在辩论中发现从事农

10、业的优势和广阔前途。(3)如果我从事农业,我会怎么做?组织进行这一主题的课堂演讲,使学生自己发现如何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把农业作大作强,并在农村闯出一个广阔的天地,使学生对于从事农业具有坚强的信心。(4)如果我是村长,我要怎么做?组织进行这一主题的课堂演讲,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深度的关心和思考,发现自己生活环境存在的问题,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并激发改善家乡环境和发展状况的意愿,为服务农村作思想上的准备。4、组织开展以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创造美丽的家园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组织学生以村或居委为单位,开展以“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通过植树、清理垃圾、清

11、理阴沟等亲自动手创建美丽家园的活动,或以歌咏、墙报、壁画等文艺形式向村民进行宣传活动,并联系村委和居委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表扬和支持。使学生在活动的成效和表扬中得到成就感与荣誉感,树立为家乡服务、为农村服务的意识。四、结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科学发展理念下的必然使命,新农村建设需要掌握新知识的新型建设者,但是更需要的是广大热爱农业和农村的兢兢业业的建设者,乡村中小学是培养他们的主要摇篮。广大乡村学校要树立和加强这种使命感与责任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及时适应新形势,引入新思路,以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自信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为己任,因材施教、因现实需要而施教,进行具有乡村特色的教育教学,为社会主义新村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教育部,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2003。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12月31 3、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关于组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2006年3月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