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论文:走出思品课改的误区.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307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品论文:走出思品课改的误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思品论文:走出思品课改的误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思品论文:走出思品课改的误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思品论文:走出思品课改的误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思品论文:走出思品课改的误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品论文:走出思品课改的误区.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走出思品课改的误区论文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不断涌现。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使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本文就是以此为思考点,从教学实践出发去剖析思品课改的种种误区。关键词: 课程改革 误区新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精心设计的各种教学环节中鼓励并倡导形式多样的各种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它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2、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被激活,学生得以主动而生动活泼的发展。但是,新课改给我们带来欣喜的同时,也使我们无比忧虑。一是因为思品教学改革的积重之躯欲进难速;二是因为思品课程改革误区重重。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思品老师,我听过和上过很多公开课。我想,思品课程改革的误区主要源自部分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深入的理解,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而不重视内容,盲目“跟风”、赶时髦,致使课堂教学出现虚假的繁荣。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满堂问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是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而且是对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的根本

3、变革。但有的老师把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思品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对话”理解成“问答”,于是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填鸭式”变成了“放羊式”,鸡零狗碎的豪无启发性甚至毫无思考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教师总是千方百计“诱导”学生向老师的“标准答案”靠拢,甚至迫不及待地直接替学生回答。长此以往,思品课堂只能成为思想的屠宰场,学生只会越问越笨。我认为,课堂中的提问一定得讲究艺术。“问”要在于问什么,怎样问,在什么情况下问。教师需要认真备课,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然后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设计少而精的问题,引发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情感的触动和知识的

4、举一反三。要合理地设置问题的深度、广度和区分度,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想说也能说,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才能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二、满堂动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应在“动中学”,“做中学”。于是乎许多教师把“活力”形式主义化,似乎课堂不热闹就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就不是一堂好课。我自己也有过这种经历。记得有一次上唱响自信之歌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便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来展现自己。学生又是唱歌又是拍手又是表演欲罢不能,欲止不住,气氛不可谓不热烈。但等上完这堂课仔细推敲一下,我发现此活动与教学内容并无多大联系,只是为乐而乐,褪下“乐”的外衣,学生并没有多大的收获。这种外功

5、多于内功,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的“活动”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没体验、没反思,丧失了活动的价值。其实在教学实践中,教室中出现短暂的沉默是正常的,因为学生需要独自静静地思考的时间,需要一点回味思考的余地。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这种沉默往往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动,又要让学生静,该动时动,该静时静。教师既要善于组织学生活动,又要善于“讲课”。三、满堂夸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但是有的教师理解成对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记得有一次“欣赏”完一节公开课,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喜欢上思品课吗?为什么?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喜欢!因为在课堂上无论回答的对与错,老师都不

6、会批评我们。学生的回答令我感慨万千。童真的话语间真实地折射出许多教师在新课改中理解上的偏差。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充斥着对学生的廉价夸奖,无论学生的表现是值得表扬还是不值得表扬。在一些课上,经常可见一些老师无论学生如何回答问题,都说“你很正确”,“很好”似乎人人不错有道理,一律无原则地予以肯定和赞赏。实际上尊重具有相对性。对一个人的尊重不是无原则的包容,不等于一味地顺从和迁就,更不等于放纵和无序。真正尊重一个人,就要更严格地要求一个人。因此,科学的尊重观决不拒绝批评,尊重也不排除惩戒。课堂上教师过多的随意性夸奖实际是教师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因为它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因此导致学生沾

7、沾自喜,甚至诱导学生养成随意应付的习惯,而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给予中肯的评价,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对学生的错误结论要加以匡正,使之及时拨正认识的航向,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对学生的不良表现也要恰如其分的批评教育。只有这样,教师的“夸奖”才更有价值。四、满堂合作与探究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与交流,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就是体现新理念。这实在是对新课程的曲解。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教学目的、教学时机及教学过程缺少认真的设计

8、。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无论其价值大小,都要进行小组讨论。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愤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效果看,多数问题的讨论如蜻蜓点水,无关痛氧。另外,讨论过程中,优秀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讨论中的“三陪”陪听、陪说、陪造气氛。其次,虚假的探究也非常普遍。主要表现在将探究“泛”化,就是无论什么内容都拿来探究一番,从而导致探究的浅层话和庸俗化。比如有的教学问题并不难,学生个人完全可以独立解决却偏偏让学生合作探究,这真是毫无意义的。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将探究活动无限拔高,对学生的要求过高,没有从学生的本身实际出发,从而导致学生的探究欲望逐渐消失。因此合作探究不

9、应只注重形式。教师应该明白,合作应该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是那些学生独立思考无法解决而迫切需要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时才会使合作探究取得实效,学生对合作的兴趣也会增强,合作和探究才更体现价值。五、满堂使用多媒体 在新课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广泛使用。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正以蓬勃的发展趋势,高度的科技含量,形象的教学效果逐步走进课堂并发挥重要作用。它以自身所具有的形象化、容量大、综合性等特点,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新鲜气息。然而我们也看到,一些多媒体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可怕的现象。我们经常会看到有教师面无表情地操作着电脑,学生兴趣昂然地注视着多彩

10、的画面,他们像是分属两个不同的世界。有一次一老师上公开课时,课堂上学生突发其想提出了一个问题,教师措手不及,最后强行按电脑的程序完成了教学任务,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多媒体用得过多过滥。现在好多老师上公开课最怕停电,因为一停电就不能放课件,不能放课件他就无法上课。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应该为教学服务,应该为提高教学效率、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服务,并非“多多益善”。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既可能提高教学效率,也可能降低教学效率,既可能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也可能体现落后的教学观念。好的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将抽象变直观、枯燥变得生动、深奥变得通俗。但是就思品教学而言,学生的内在体验,生生交流和师生交

11、流、沟通都显得尤为重要。语言文字所包含的丰富多彩的意蕴和留给人们的巨大思考空间绝非简单画面所能比拟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融合各种教学手段,恰当运用,切不能让多媒体代替了其他的教学方法,以免造成本末倒置。 现如今在新课程改革中还出现了一些乔装打扮的陈腐之见以“新观念”的面目浮出水面,堂而皇之招摇过市。例如,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一种“轻视知识”的思潮正在当前的思品老师中汹涌澎湃,“知识不在重要”“知识不是目标”“不要再抓知识了”之类的所谓“新观念”大行其道,似乎谁重视了知识谁就代表了落后,谁再进行知识点的归类和整理谁就会被笑话。其实,这种轻视知识的思想是极其错误的。我们不可想象有一天学生会连

12、国体、政体都不知道,那又何谈爱国情感的培养呢?新课程改革并没有否定知识的重要性,从目标来看就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标强调的是对学习知识的方法的改革,而决不是对知识的放弃。课程改革已经有几年了。如果说以往存在着落后的旧观念、旧做法顽强地抵制新课改的问题,那么,当前最大的问题也许是新课改中出现的形式主义了。所以,只有走出这一误区,我们的思品课程改革才能显现出更加灿烂的光彩。参考文献曹宝静. 中学政治教学建模.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吴志贵 陈方梁.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创新.科学出版社,2003楼江红.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3朱开群. 公开课-想说爱你不容易.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