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谈七级下《思想品德》小组合作的有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谈七级下《思想品德》小组合作的有效性.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同伴的互助合作中成长谈七年级下思想品德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新课程实施和改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形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和途径,被不少思想品德教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我认为应该做到“四心”。一:灵活组建合作小组,但小组的构成、座位的编排要设计精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见的是静态合作小组,小组成员与学习地点相对固定,小组活动是有同桌组成的学习组,也有按座位前后四人一组,这样老师比较省心省力。比如在上让我们选择坚强这一课是我设计了一个
2、小组活动“寻找坚强”故事大集会: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寻找名人的坚强意志的故事或自己身边的人物的故事,也可以是反映坚强意志的成语,各小组可以采用讲故事、演小品、编写诗歌等不同形式来展现你们寻找的结果。任务一布置后,我发现四人小组的成员们个个有“合”有“作”的,有一定的分工。当然老师在组织时应指导组长进行小组分工:确定主持人负责主持小组讨论,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内合作学习过程中最经典的意见,以及不积极参加讨论的同学;中心发言员负责搜集组内意见,组织语言,然后向全班做汇报;补充员负责对中心发言人的回答做适当的补充。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或变革座位编排的时候,应做到心中有数
3、,除了考虑身高、视力以外,还要考虑学习成绩、各种能力、思想品德、男女性别、家庭背景、学习内容等因素,遵循“兼顾个体差异,能力互补”的原则,便于学生在合作时展开争议,相互影响带动,同时也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优势互补,从多个视角、多种层面扩大信息量,丰富思维。如果条件允许教师也可采用动态合作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教学情景的需要,自己选择合作的小组。如在上人生需自立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小组合作环节:郝家父子的“自立协议”。郝麦收是天津市社科院的老年问题专家。1976年5月,郝麦收的独生子郝丁出生了,属于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在幼年时期,郝丁与许多独生子女一样,有着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通病:小学三年级
4、还经常把左右脚的鞋穿反;六年级仍然系不好鞋带和红领巾;不爱惜东西;动手能力差;不负责任,上小学时逃学一个月。对郝丁的这种行为,郝麦收说也说了,打也打了,但是任他怎么说教打骂,郝丁就是不听。等到郝丁读完了职业高中,郝麦收觉得这孩子再这样实在不行了,不得已才想出一个和儿子签协议的绝招儿。 1996年,为了彻底解除独生儿子对父母的依赖,郝麦收夫妇与儿子打算签订一份亲子双向自立协议,内容包括:自立承担受高等教育的经费;自立谋业,自己创业;自立结婚成家;自己培育子女。辩论:假如你是郝丁,该不该继续依赖父母?这份自立协议“签”还是不“签”,为什么?我当时没有硬性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正、
5、反方,正方的同学坐外面两排,反方的同学坐里面两排,然后大家进行5分钟交流讨论后展开辩论。正方:我方认为要签。如果再这样下去,郝丁的依赖性会更强,他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会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有可能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缺少对生活的责任感,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以自我为中心。签了这份协议,也就意味着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有助于培养他成为一个自立、自主的人。反方:我方认为不签。从小他就依赖惯了,一下子要完全自立,万一他父亲推儿子出去后,他混不出人样来,有可能为了生存而走上邪路,怎么办?父母既然希望孩子自立就应该给与更多的帮助、指导,不能这样狠心,这会使孩子疏远与父母的关系。正反双方是针锋相
6、对,辩论的相当激烈,随着辩论的不断深入,双方的思想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随之正反双方的阵营也在发生着变化,不断的有学生加入到正方的阵营中。这种动态的小组合作方式,使学生在跟同学的沟通和交流中不断提高认识,在“完全自主而非依赖性“的自我合作学习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二: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合作内容的选择要贴心。思想品德课所包含的课程内容很广泛,包括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心理健康的辅导、法律知识的普及、国情的介绍等多方面的有机整合,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不同我们教师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合作内容的选择要贴心,能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合
7、作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也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听取别人的发言,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最后形成集体性的意见。 以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中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的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为例:我们都知道讲解法律知识的最好办法就是以案说法,因此这个案例的选择就显得很重要,最好有故事情节,又贴近学生生活。我创设了一个三毛遭遇记的故事情境:三毛是个不幸的孩子,在他两岁时父母离异,与爸爸及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爸爸离婚后整日酗酒赌博,自己输了钱或三毛考试考砸了就非打即骂来出气。到上初一的时候,爸爸欠了别人1万多元赌债,爷爷又患重病无钱医治,爸爸便令三毛退学打工,赚钱以贴家用
8、。为了替爸爸偿还赌债,他从亲戚家偷了1.1万元交给爸爸,爸爸不但没有追究,还夸他能干。一次得手后,三毛开始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后因抢劫罪被当地法院判刑一年零六个月。在少管所三毛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抱着重新做人的想法,他回到了学校,班主任老师带着全班同学欢迎他回到学校。三毛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三毛回到了学校,但不幸的事又发生了。一天晚自修下课后,由于天气寒冷,同学们都急着回宿舍,但是学校的楼梯既旧又窄,老师又没有跟班。在二楼至一楼的拐角处,一个女生不小心绊倒了,后面的人也都滚了下来压在其他学生身上。随后,校方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将受伤的学生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抢救,但有两名学生经抢救无效死亡
9、,幸运的是三毛只是受了点皮外伤。第二天上外语课,三毛又想起了昨晚惊险的一幕,走神了,老师批评了三毛,三毛一时冲动与老师顶嘴,最后英语老师和学校领导以该生在校表现不好为由责令他自动退学。三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人物,这个案例内容有可能也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学生看了会比较亲切。而在问题的设置中我采取了一些变化:读案例,请同学们带着疑问先自学课文104105页,找一找案例中的人物都有哪些对与错?然后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集合大家的智慧后推选出一名审判长来谈谈你们组都找到了多少条法律依据。之所以要设计先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学课文,我认为教师不能忽视了学生个人的自学准备。一般来说,课堂上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
10、况,教师或学生的问题提出以后,没有任何中间过程,即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便吩咐一声“小组讨论”,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有的脱离主要内容探讨,天马行空。合作不是说开始就开始的,这不符合人的思维规律。我个人认为,合作是在个体思考得出结论,或个体思考遇到障碍的时候,才应采取的方法。没有个人的认真思考,没有掌握材料和事实,没有表达必须的言语的积累,就无法组织有益而且有效的合作,也不可能通过合作使大家得到提高。因此,分组合作也要考虑一个延迟的问题,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发现的机会。三: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创新,使活动形式充满童心。在日常教学中我积极创设、选择适宜的合作情境,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11、形式不单单只是出个问题,大家讨论讨论,而是多种形式交替变化,充满童心,这不仅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而且也能使学生与教学内容共同活跃起来。例如在上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中的挫折面前也从容这一课时我采用了游戏竞赛式的小组合作策略。首先模拟正大综艺的活动,教师宣布竞赛规则:( 1 ) 以中间为线分为左右两大组参赛。( 2 ) 各组派一人做对方的记分员。(3)各组不仅要比总分,而且要比参加的人数。在猜一猜他是谁?和想一想是真是假?的活动环节中,我出示贝多芬、谈迁、周恩来、林肯等的故事让两组的同学来交替回答进行竞赛比赛。当学生们产生了学习伟人在挫折中奋起的心理意识和学习需求时,我适时抛出了
12、以下几个讨论的题目,让学生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以抢答题的方式参赛:(1)结合例子来说一说:面对挫折有哪几种态度?作用如何?(2)承受挫折能力的形成和哪些方面有关?(3)这些例子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对上述这些案例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说:“那个跳搂的女同学是害怕挫折,贝多芬的成功是不怕挫折。”“林肯的抗挫经历说明他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也能为他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为了让学生也能体验坎坷人生,由衷地产生要与挫折抗争的意志,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寻找到抗挫的有效方法,我就设计了身体力行,模拟训练营这样一个寓教于乐的小组活动。(1)老师抽取箱内的扑克牌,由持有与抽取的扑
13、克牌一样的同学答题。(2)答题同学先朗读自己手中扑克牌的诗歌或表演,再谈自己的体会,然后回答对方提出的一个相关问题。(3)分数按同学们的答题情况斟酌给分。把学生喜欢的扑克牌拿到讲台上面来,真是基于对“探索发现需要宽松、向上、欢乐的氛围”的认识,同时也出于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的要求。我在扑克牌上设计的有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也有需要学生表演的遇到这些挫折你该怎么办的小案例。在这一活动的设计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个性也得到了张扬,把自己的潜能都发挥出来了,也就在学生们自己的游戏中带出了很多面对挫折应有的态度和正确应对挫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应该是“润物细
14、无声”呀!四:评价小组要全面细心。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参与积极性,合作诚意,合作技能技巧和小组总体成绩等方面作为学生评价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是抱着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思想,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进一步将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如根据小组的表现评出“集体智慧奖”、“组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等,也可根据学生在小组里的表现评出“最佳表现奖”、“合作标兵奖”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剂。总之,我认为一个小组合作要有效必须要把上面的这些要素都考虑进去,“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促使我们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一点一滴的积累,既保证量又保证质,真正收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