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案例:让思维的“火花”闪闪发光.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337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案例:让思维的“火花”闪闪发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案例:让思维的“火花”闪闪发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案例:让思维的“火花”闪闪发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案例:让思维的“火花”闪闪发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案例:让思维的“火花”闪闪发光.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思维的火花闪闪发光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生命、有活力、有发展的潜能,他们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兴趣和需求、思考和灵感来参与课堂活动。由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思考和分析能力,使得课堂千变万化,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既不由教师单方面决定,也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挥个人的教学机智,作出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并妥善处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使课堂异彩缤纷,五光十色。案例描述: 在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

2、平行线的5.3平行线的性质中,我出了这样的一道题:如图 ABCD,EH交AB于点E,FH交CD于点F,你能求出1+2+EHF的度数吗? A E B 1 H 2C F D“每个同学都思考思考,想好的举手,看谁想得最快。”同学们盯着这个图形、在那边深思,好长时间没有人举手回答。我一看想:“这样不行,得给他们点一点了。”“如果把E、H、F画成一条直线,你们能求出结果来吗?”“能”,同学们都说。一个同学站出来说:“如E、H、F是一条直线,1+2=180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你回答得很好。”“而现在只是把原来一条直线换成二条相交线,折出一个小于平角角来,若我们过H点作GH平行AB,你们看这

3、样能求原来三角之和吗?” A E B 1G H 2C F D这样一说,就有几个同学立刻举手。我让小李同学站起来回答。解: 过H作GHAB,A BCDABCDGH1+GHE18002+GHF18001+GHE+GHE+23600即1+FHE +23600我刚想鼓励他一下,忽然有个同学站来说:“老师,如果折出二个角,三个角,一直折,直到折出n个角来,都能求吗”?我一看,原来是小张同学,小张同学很聪明,思维也很活跃,就是有时不认真学习,且常常做错题目。我想批评他几句,这样的题都做不好,还想这想那的。可一想这样不行,这样就会打消他的学习积极性,使他往后都不敢回答和思考问题了,况且这个问题也是我接下来要

4、延伸和探讨的。我定了定神,让小李同学先坐下。然后对小张说:“你能画出中间折二个角的图形来吗?”“能”“那上来画出它的图形,其他同学也思考思考,这样的图形怎样画。”他噌噌地走上来,在黑板上画了个图形。(图1)当他刚画好,下面又有同学举手说:“老师,我能画个同他不一样的图形”。我又让一个同学上来画个不一样图形。(图2) EA B 1 F G 2 C D H 图2 EA B 1 F G 2 C D H 图1我看到学生的情绪高涨,个性思维汹涌而出,决定再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来解决这一类问题。我接着说:“小张同学的问题提得很好,图画得也不错,这都是他充分思考的结果,现在我们画了不同的两个图形,那么想一想

5、,能否把两个图中的1+2+F+G度数都求出来”。大家一边在纸上画画写写,一边相互探讨。一会儿,就有一些同学举手。我让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他说“图1是不能求出他们的和;而图2求得他们的和等于5400 。”“哪为什么图1不能求出他们的和,而图2能求呢,你能解释吗”?“图1中角分别落在相交截线的两侧,通过作平行线,有形成内错角的,也有形成同旁内角的,而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只能得到相等,如没有已知角的度数,就不能求得这些角的和;而图2的角都落在相交截线的同侧,作平行线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就能求出这些角的和”。“他说得太精彩了,分析得很有道理。鼓掌表示鼓励。”(掌声)“哪刚才小张同学还提到一个

6、问题,把中间的相交截线推广到n条,在相交截线的同侧,两平行线的内侧出现了(n+1)个角,这就是图2的推广。同学们回忆则才从一条、二条、三条出现角的度数变化看,能找出规律,求出最后的答案吗?你们小组先探讨探讨。”没过几分钟,就有同学举手了,其中就有刚才提问的小张同学。我想:还是让他自己来回答,给他在这节课的表现来个总结,并给予鼓励。“小张,你来回答”。“n1800 ”“你是怎样求得的,能说说过程吗?”“因为当截线为一条时,同旁内角之和等于1800 ;当截线为两条相交线时,三个角之和等于3600=21800 ;当截线为三条相交线时,四个角之和等于5400=31800 ;以此推得这道题的答案是n18

7、00 ”。“同学们,你们觉得小张同学回答得怎么样呀?”掌声代替了同学们的回答。“小张同学以前上课有时不够认真,所以作业常常做错。但今天他听得很认真,善于思考,所以学习效果就好了。我相信,只要以后学习都像今天这样认真,他的成绩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同时我也希望其他同学也要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这样,所有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的”。反思课前精心预设的一个非常完美的探究过程,本打算一步步探究,最终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在我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的阶段,就有学生一下子把原本一步一步的问题全抖了出来。我原有的计划被打乱了,使教学面临着“阵脚大乱”的局面,怎么办,是视而不见,按部就班;还是开放接纳,重组教程。如视而不见,无疑是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到老师的不信任,使他们陷入消极学习;既然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还不如放开,接纳他们,更能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得以展开,思考更加深入,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思维相互碰撞,最终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迸出的思维火花,引导他们主动去学习,把课堂当作他们展示个性的舞台,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充分凸显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感。这样,课堂教学才会动起来,活起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五光十色,更加美丽、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