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归因理论在初中数学后30%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341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归因理论在初中数学后30%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归因理论在初中数学后30%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归因理论在初中数学后30%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归因理论在初中数学后30%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归因理论在初中数学后30%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归因理论在初中数学后30%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归因理论在初中数学后30%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归因理论在初中数学“后30%学生”转化中的应用台州市黄岩区平田学校 叶荷根【摘 要】标准(实验)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实的数学学习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和失败。那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数学后30%学生”转化?这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归因理论,就目前“数学后30%学生”在学习归因上的现状如何?教师对“数学后30%学生”的学习归因上有哪些偏差?“数学后30%学生”的学习归因对他们学习的影响?以及怎样运用科学归因方法促

2、进“数学后30%学生”的转化?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认识。【关健词】归因理论;数学;后30%学生;转化 在现实的数学学习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与失败,那么如何去寻找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呢?这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归因理论研究表明:把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学生内部可控因素(如自身的努力、能力、兴趣、态度等),易于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反之,若归因于外部或不可控因素(如运气好、头脑笨、难度大等),则容易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归因理论不仅能归纳原因,更重要的是它对学生未来学习行为进行预测。因而可用它来分析初中数学后30%学生的形成和行为的改造。本文就初中“数学后30%学生”

3、在学习归因上的现状如何?教师对“数学后30%学生”的学习归因上有哪些偏差?怎样运用科学归因方法去促使“数学后30%学生”的转化?等几方面谈点体会,以期同行指正。 一、对于数学“后30%学生”的学习归因现状及其分析尽管关于学习归因理论的研究已经引起我国不少教育专家的关注和重视,但这种理论的应用与研究的推广还不够普及。从整个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归因不够重视,教师自身正确的总体水平不高,甚至于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数学后30%学生”的学习进行不当归因。大致有以下几类:1 不少教师对学习归因意义认识不足由于不少教师存在对学习归因意义认识不足,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存在着对优生的偏爱和“后30%

4、学生”的偏见,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尖子生或中等以上的学生,忽视或轻视对“后30%学生”学习归因的研究,听任“数学后30%学生”错误归因习惯的滋长。2对“数学后30%学生”的学习归因,缺少具体的归因指导一般地说,教师在“后30%学生”的作业、考试试卷等上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且不易见效。但由于教师对“后30%学生”不抱希望,所以,有关“后30%学生”的作业批改等较多关注的是结果,至于“过程”中有什么错,以及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则往往被忽视。3 对“后30%学生”的学习进步,缺少具体的成功归因一般地说,对于“后30%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当及时的捕捉这些学生的学习进步环节,并适时适度地

5、进行成功归因,以激发这类学生的学习热情。但由于教师的认识不足,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未能利用“后30%学生”自身的成功归因去刺激她们的学习愿望,坐失了“后30%学生”学习的良机。4 对“后30%学生”的学习失败,缺少正确归因就目前而言,教师倾向于把学生的失败行为归结于学生自己的问题,而较少在教师自己的教学上寻找原因。例如,学生作业屡错,老师一味责备学生上课不听讲。更有甚者,学生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考试成绩差,有些教师就训斥学生为笨蛋。 5“后30%学生”自身不当,缺少正确归因 根据大量调查和教学实践,我们还发现“后30%学生”自身对学习归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归因于自身智力因素 不少“后3

6、0%学生”常把数学问题的解不出、考试成绩差归结为自己头脑笨。2)归因于学校教学水平与环境 有些“后30%学生”把自己数学成绩差归因于老师教学水平低,归因于班级学习环境差。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家长也把子女学习差的原因指向老师和学校,这对学生的归因指向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3)归因于家庭学习条件 当今社会,不少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比较重视,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如家中的学习环境,或请家庭教师等。在这种形势下,不少 “后30%学生”常为自己缺少这种条件苦脑和自卑,这种自卑感往往伴随于这些学生的学习归因之中。4)归因于数学知识的难度 “后30%学生”就目前的书本,往往认为内容少要求高,对于书本

7、有时还马马虎虎看得懂,但检查起来又是不理想。久而久之就存在着学习心理上的障碍,他们对自己的学习上不去,就有了一个归因依据数学知识难。综上所述,“后30%学生”在学习归因时,常把归因指向外部因素(如学习环境、他人辅导等)或不可控因素(如头脑笨等)归因于外部因素的“后30%学生”不会因为学习的失败而感内疚,归因于内部不可控因素的学生常常感到自卑,对自己的学习前途失去信心和希望。这两类“后30%学生”都由于学习归因不当而挫伤或丧失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若教师不仅不给予正确的归因引导,反而视“后30%学生”干什么都干不好,把“后30%学生”的学习失败归罪于“笨”。就会使他们逐渐放弃进取,而且也使他

8、们从教师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中学到一些不良的归因习惯。由此可见,“后30%学生”数学学习归因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后30%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后30%学生”的学习转化,离不开学习归因的教育。二、运用科学的归因方法,促进“后30%学生”的转化 美国著名的归因理论家韦纳曾指出:归因及由归因引起的情绪反应和期望变化,对个体后来的行为具有动力作用,能激发、增进或削减、消除某种行为。因此,积极对“后30%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引导,使他们养好良好的归因习惯,并利用由正确归因而使他们产生的情感变化和学习信心的提高,从而推动“后30%学生”转化的实现。1师爱是拨动“后30%学生”心灵深处琴弦的关键前苏联著

9、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学生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的确,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理想的活生生的人,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尊重。特别是后进生,更渴望得到教师更多的关爱,因为他们的后进,恰恰是在其成长过程中缺乏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的关爱所造成的。因此,在我的育人原则里,始终坚持给后进生更多关爱,让师爱在爱的天平上倾斜。在学习上,爱是使人上进的最好的催化剂,正如罗素所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或其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地

10、发展。”为了激励“后30%学生”的学习进取,提高学习信心。平时对于“后30%学生”的成绩差,多谈心、多交流,不是简单地归因于他们不聪明这一稳定性因素,而是从生活上关心他,在学习上帮助他。同时指出他们学习的失败归因于主观努力这一可控四因素,说明只要刻苦努力、方法得当,学习就会进步。要让他们认识到这一点,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降低学习课题的难度,使他们信服地发现努力的价值,从而 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2进行分层指导,个别教学,扫除后30%学生”的知识障碍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小学毕业生全部进入初中,使初中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幅度上升。目前农村普通初中多采用“平行式结构”的教学模式进行

11、教学,结果是中上学生能听好,后进生只好忍痛“丢弃”;另一种是“多层次的学生,一刀切的教学方法”,造成两极分化,在原升学观念上中下学生厌学情绪,甚至成为流生。为实施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的诸方面素质平衡发展,兼顾“后30%学生”,具体做法是:在教学中。将一个班的学生按原有和程度分三个层次,即A、B、C层次。对A、B、C层次的学生施行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A、B、C层次学生在实践中试行讲授过关的教学方法,设置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加幻灯、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逐渐使学生接受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后30%学生”接受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是较难的。首先平时要多话时间与后进生接触,关心,爱护他们,做好思想工

12、作,用情感交流,更引起学生强烈共鸣,无形中形式一股学习热潮。其次,在教学时用“扶、领、引、练”四段式教学法效果很好。扶:即扶着走,由对例题精心解剖,仔细分析归纳解题思路,并作详尽解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摹仿。领:即领着走,对已做例题习题的题设和结论视学生理解程度略加改变,进一步发掘师生共同对比分析探求解题思路,老师只简写关键步骤,好让后进生有路可循。引:即引导,由学生自己探索,推理,老师只在疑难处进行疏导,指点迷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品质,最后通过相应练习来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练习必须起点低,进程慢,突出双基,循序渐进,使学生学数学走上正规轨道。同时在学习基本走上正规轨道后,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13、把注意力转向培养学生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数学方法上来。强化思维训练,充分发掘教材,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把教材中的习题分门别类,串联组合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旨在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拓宽知识视野,加深概念的理解的技能的形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施后进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奠定了基础。3营造宽松的和谐教学环境,是“后30%学生”努力的动力归因中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公式繁多,抽象思维性强,演算过程渐趋逻辑推理,因而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乏味,“后30%学生”是忘而却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教学涌动激情,充满活力,这是教学成败的重要一环。一次,为了使学生加强了解轴

14、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笔者在讲解完中心对称图形的内容后,利用空隙,要求学生结合刚学过的轴对称内容,每人制作一件有关对称的手工作品,然后进行评比,同时还拿出自己预先制作的作品,向学生展示说:“看谁能做出比这更优美的作品,大家试一试吧!”想不到这种别出心裁的“激将法”居然得到了迅速的回应。刚下课,课代表便不服气又认真地说:“老师,做手工作品我最拿手,说不定比您做的会更美。”语气相当坚决,真有些欲与老师一决高低的架式。第二天一早,50幅作品一股脑地推到了我办公桌上,有翩翩起舞的双人舞图案,有闪耀、花环的五角星,有逗人的猪八戒脸谱。有缀满金叶的沧桑老树,可谓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有几个

15、“后30%学生”平时不太积极的也大显身手,他们的作品比起别人的毫不逊色,个别的比尖子学生的还富有想象力。并同时对这些学生的作品在“学习园地”上展出,同学们个个喜滋滋的,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高兴,他们已完全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有关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习题,学生们竟无一答错!想不到这次的教学实践收到如此理想的效果,通过这次教学,深深地感到学生的行为取决于学生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老师正是这一适宜的构建者,谁能构建和学习环境,就会获得好的教学效果。4要重视对,“后30%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归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后30%学生”学习方法,是为了使他们运用教师教给的学

16、习方法去进行自学。教给学习方法不等于就实现了他们的自学,要实现自学还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后30%学生”对学习方法不断运用、体会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的过程。有无教师的指导,决定自学的过程与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加强学法运用的指导。1)抓好预习,是“后30%学生”学有所得的一个途径从调查发现,初二的60名学生中,其中大部分的“后30%学生”平时没有预习的习惯,他们在课上有时很难有效听懂,作业时往往无从下笔,最后导致抄袭作业为止,这样就严重制约了学习效果,久而久之自然进入了“后30%学生”的队伍。基于此,笔者在每节课前,首先认真研究教学目标,把要传授的知识编成一个体系,配备一组预习思考和相应的练

17、习题,同时构好、中、差三层次一组6人的预习小组。九年级共42人,分为7组。一年来。由于高层次同学的督促、指导的帮助,不仅使许多“后30%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提高,而且端正了学习态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后30%学生”学生进入课堂之前,进行了预习工作,这就使学生在听课时能集中精力听好,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听课有了较强的针对性,提高了效率,减轻了学生的听课负担,同时在预习活动中逐渐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改掉了学生以往不看数学书的坏习惯。2)参与学习材料的提供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总是教师提供学习材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果让学生按一定的要求,自己来组织和提供新知学习和练习材料,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用学生自己提供的比较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材料来学习,学生容易接受。于是,平时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型,让他们参与学习材料的准备和提供,通过尝试,笔者认为也是一种有效方法。3)教学中要显现数学应用的价值数学学习是一种智力训练,但数学又有实际来源和应用价值。在教学中引入数学应用的实例,既可以使“后30%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使他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需的数学知识,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前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一代社会主义社会合格公民。参考文献:1卢宗楣学习心理与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