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352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论文: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论文: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论文: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论文: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论文: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论文: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新课改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复习引入讲授新知巩固提高”转变为“创设问题情境探究问题解决建构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和猜想的探索过程。反映在教材上,新教材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设计,无论是北师大版,华师大版,还是我们浙教版的教材,基本上都采用了先给出一幅或几幅图画创设情景,接着提出问题,示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探究活动,使学生在从事数学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中,建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技能技巧。所以我们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设计的意图,透过“形式”,营造出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不断发现问题

2、,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本文试图通过教学实例,展示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谈一些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教学片断1平方差公式: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计算下列各题:、(1+x)(1-x) 、(2a+3) (2a-3)、(100-1)(100+1) 、.(x-6)(x+3)师: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做,看谁做得又快又对。(过了约10秒,老师告诉大家他已做好。学生惊叹。)师:我已经得第一了,看谁能得第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约2,3分钟后陆续有学生完成。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对一下,是否一样。)师:不知你们的计算方法是否和我一样?为什么我比你们

3、做得快多?二、提出问题,给学生探究空间师:其实老师不是用多项式乘法法则做的,而是利用平方差公式做的!(稍停)那么什么是平方差公式呢?大家从这4个题中自己去找一找,看看存在什么规律,当你找到规律时也就知道什么是平方差公式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各自独立思考。(约23分钟)三、交流沟通,合作探究师: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请按各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组内每个同学轮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注意说的一方要整理思维,把要阐述的问题说清楚,最好列出几条。听的一方要仔细,哪儿阐述不到位记录下来,讨论调整。最后推选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向全班交流(老师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

4、针对不同情况加以指导,使各小组的讨论既热烈又深入。)四、归纳小结,升华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大家基本上能准确说出平方差公式的特征。在上面这个教法中,学生经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发现了结论,这是对学生主动参与精神的激励,能使学生体验到主动探究成功后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通过探究,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方法及自主学习能力,参与意识。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也不限于知识,同时也包含方法方面的交流。教师充分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片断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布置课前预习任务:1、 解一元二次方程你学会了哪几种方法?2、 请你用适当的方

5、法解下列二元二次方程:(1)x22x-50;(2)2x2+5x-3=0;(3)2x2-3x-20; (4)ax2+bx+c=0(a0,b2-4ac0);(5)x2-6x+40, (6)2x2-7x-4=0;(7)3x2-6x-10;(8)x2+x-1=03、你对各种解法有何看法?在解题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二、合作探究,认识公式师:请大家来报告一下课前布置的8个方程解法的答案。生1:题(1)(4)(5)(7)(8)用配方法解,题(2)(3)(6)用因式分解法解。师(赞扬):你针对问题特点,选择了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生2:我每题都用配方法来解,我认为配方法虽繁一些,但解法有规律,所有一元二次方

6、程都可以用。师(赞扬):你能善用配方法,说明你对配方法很有感情!老师已经在作业中发现好多同学都特别喜欢配方法。生3:我做完第4题发现可把第4题的结果当作公式,解后面几题就是代这个公式。师(惊叹):你的创新、应用意识很强,你为我们提供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也是万能方法。(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求根公式。)师:谁来说说求根公式的结构特点?(在接触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公式特点,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动,同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三、变式训练,运用公式出示例题:解方程:x244x 师:谁先来发表意见?生:把它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用公式法解师:非常好,先变形成一般形式。(解略

7、)还有什么方法?生:用因式分解更简单。(解略) 变式1解方程: x243x生:可用公式法,或配方法(解略) 变式2解方程: x242x生:可用公式法,结果:此方程无实根。师:再观察上述3题,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观察b2-4ac与结果的关系,师生一起归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应用公式让学生体验成功,再进一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四、发表想法,反思提高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谁来谈谈今天的收获和感想?生:我知道了求根公式的推导过

8、程,它是由配方法推导得到的,还有b2-4ac可以确定根的情况。生:我不但认识了求根公式,而且体会了学习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互相交流,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师:大家都说的很好,希望今后的学习中多讨论交流,吸取别人优点。下面两道题目老师留给大家课后去进一步探究,互相合作交流。五、课外延伸,升华探究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方程的两根互为相反数?方程的两根互为倒数?为什么?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没有实数根?为什么?(在上面这个教法中,老师摆正自己的位置,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发现者,去体验公式,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观点,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和学生一起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让学生体会成就感,增强自信,能够始终保持探究的热情。)实施数学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教师如何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进行合理的引导,优化教学设计,使课堂探究活动能顺利实施,是新课标下我们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新的诠释。最后借用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文章:“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希望通过探究学习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