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小组合作学习”.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353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小组合作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小组合作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小组合作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小组合作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小组合作学习”.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程标准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种理念的实施往往靠课堂教学来体现,而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应向学生提供真正理解知识社会的钥匙,引导其学习,促使其终身学习。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教学应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近几年我区开展的以“导、讲、评”为为基本思路的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一、让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

2、际问题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具有价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识上的矛盾与冲突,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只有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实现创新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主学习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还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也要勇于提出自己进一步思考后所产生的新的困惑,新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条件。在教学难点与关键处,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导,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探索,并适度地启示和点拨。如教学有

3、理数运算法则时,要鼓励学生去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大胆提出问题。总之,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敢问”,教会学生会问。 二、让学生探索新知“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课堂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中面对新知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看书探索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及知识的发展过程等,其次小组交流,展示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一个认识过程,最后由教师引导、点拨、拓展思维。总

4、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体会到一些成功的愉快,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三、让学生交流思路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给学生创设充分“说”的环境,变“听众”为“主人”,在小组交流中同思共想,在互说互议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让学生发现规律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如果能将静态的、内隐的教学规律转化为动态的、外显的

5、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在学生积极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中挖掘出规律,总结规律,那么学生的认知将发生一个“质”的飞跃。五、让学生展示自我给孩子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精彩。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充分展示自己,在给别人讲解的同时加深自己的印象,不同风格的学生更能带给大家新鲜感,避免枯燥乏味,也能激励台下的学生勇于上台,如果能适时给点小奖励,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哦。自学能力是人们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它属于工具性能力,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重要素质之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从而代替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案的使用代替了教师的引导,也使自学过程成为可控的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无疑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它的依据是学生有能力在预习的前提下逐步实现靠教材和教学参考材料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具有较强的阶梯性。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前提,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是关键。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适应新时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做一个称职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