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我与学生共成长.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353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论文:我与学生共成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论文:我与学生共成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论文:我与学生共成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论文:我与学生共成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论文:我与学生共成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论文:我与学生共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论文:我与学生共成长.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倾听 交流 合作 分享 我与学生共成长自从我区3月开始进行DJP课题实验以来,我们区各校被DJP模式所吸引,相继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学校从提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到第三个年头。作为这场课改的践行者,我真实地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给老师和学生带来的变化,使我更关注学生的成长。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后,我们老师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在学案的引导下,我们备课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以前是成天埋头写教案而忽略育人最关键的问题,即人的成长。我们现在更多思考的是课堂上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和效果,更关注我们工作的对象学生的能力培养。说真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2、孩子们成天开开心心的与我相处,我也同孩子们一起养成了“倾听,交流,合作,分享”的好习惯。回顾自己的教学方式,算得上是一位快乐的懒老师。这也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情有独钟的原因吧!因为它让我有更多时间思考课堂教学之外的东西。关注学生心理因素和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对学习本身的影响。真正做到明明白白教书。其次,我们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我们要与学生混成一片,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心理渴求,迎合它,适应它。学生的变化与时俱进,趋势不可逆转,我们不能用自己武断的方式去改变。现在经常听不少老师说:现在孩子真看不懂,成绩越来越差,真的没法教了。其实,孩子只是越来越表现出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外显特征。作为老师我们应

3、该适当改变了。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禁固他的天性,给他一个“动”的机会。而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演的舞台。举个我们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例子:如果老师在课上讲练习题,自己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讲十多分钟后,我们会发现学生开始走神,厌烦,开小差。如果我们不改变方式继续硬撑,效果会愈来愈坏。课堂沉闷,讲者生气,听者生厌。怎么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呢?改变角色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动起来。在小组合作中讲解,恢复学生好动的天性,我们将不在痛苦。所以,我认为课堂应该“动”“静”结合,不断寻找学生的兴奋点,促使高效合作课堂的形成。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前不久

4、,我让学生写一篇进入中学后的体会。何晓妤同学写到:“我们五组非常团结,也很优秀,非常像一家人,很温暖。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有困难时,同学们会无条件的给你讲解和帮助!”陈裕琪同学写到:“我们要适应现在的学习方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小学学习主要依靠老师讲,而初中我们就要自己思考,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如果自己不懂就在小组内讨论。只有当大家都不会时,我们才去问老师。”还有很多同学谈到学习方式的改变训练了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很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当然也有学生还在适应这种学习形式,我们应该多帮助他们,尽快形成自己的学法。随着课堂改革实验进入深水区,我们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就如朱校说的

5、发展瓶颈问题。我也时常在思考,如何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超越固有的经验,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生命力,做到可持续性发展。我想,小组合作应不断适应学生的变化,让学生动中学,乐中学,即培养能力又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通过三年来的探索,我们学校小组合作的平台早也形成。从分组,编号,讲解,评价,直到班级文化建设都也相当成熟。我思考更多的是合作学习的效率和潜力。我的合作原则是,先静后动,先做后议,先讲后评。学生有效参与学习的人越多,课堂教学就越成功。课前或课中,我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学,形成初步的理解后才能参与交流讨论。因为交流是建立在自己也有认知水平上的。若自己还没有明确想法,而去参与参与交流讨论,无疑是在

6、作秀,让合作成为形式。我常对学生说,合作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应彼此欣赏,懂得分享。在讲解中,放宽讲解的限制性条件,允许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并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学生在讲解中所犯的错误,也许就是我们所期盼的。因为他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案例,足以让其他学生警戒。所以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讲解,要等讲解者与学生思维发生碰撞时,适度介入,产生共鸣。有效的合作能外化学生形象和面貌,内化学生的修养。合作学习不应只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也应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展开。在课堂上我们可幽默地介入到学生的合作中去。在合作陷入僵局时,当好催化剂;在合作讨论过火失控时,当好灭火剂。何时介入要掌握火候。个别

7、老师对合作学习持怀疑态度,理由是学生课堂无序,耗时费力,学习效果差。这就涉及到课堂的撑控。在这方面我会作为课堂组织的一个重点,适时参与,为听者制造障碍。如提问,复述,临时换讲解员等。为充分调动学生,我都要求学生下座位。从目前看,学生都能在五秒内快速到位,没有异响,换位流畅,秩序井然。听者全神贯注,踊跃发言。经常有学生冲到黑板前抢答问题。学生课堂上“活”了,我的课堂效率就高了。只要课堂四十分钟目标达成,就不愁学生学不懂了。所以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多关注,多思考,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在实践中悟出教育的精髓。这也算是我这几年最大的收获吧!作为数学老师,数学知识的规范化,讲解过程的程序化为开展合

8、作学习提供了优势。在合作学习时,内容上可采用模块化学习。把一个复杂的综合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问题,生成正确结论后再拼装为综合能力题。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一步步达到终极目标。在方式上多采用传统的变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思考。如,我在教学七年级有关负数的乘方时,设计了以下一组变式题: 当X为任何数时,的最小值是 。变式一:的最小值是 。 变式二:当有最小值时,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 变式三:当= 时, 有最 值。通过层层递进,把平方的非负性问题提升到求最值的热点问题。这也为培养优生提供了平台,使其思维能力无限扩张。在日日清时,我们也可以把知识切块,分解任务,便于过关。在细节处理上多

9、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如:七年级学生在进行有理数运算时,负数经常忘记带括号。我对学生说,这个负号太可怜了,被它的主人扔在外面了,怎么办呢?带回家把门关上吧。同学们觉得很有趣,后面就很少犯这种错误了。在课堂上,数学老师还要有把握机会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思维亮点瞬间即逝,我们应有数学老师的洞察力,及时钳入相应知识。如七年级第三章列代数式:用a,b表示a与b的平方和。这里学生可能出现这些错误:;等,我们应及时拓展:平方和(差),和(差)的平方,立方和(差),和(差)的立方等,为后续学习打基础。对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好预判,减轻学生在作业中的障碍。数学知识是很机械的,我们老师应最大能力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我认只要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都是好方法,这也是我变化合作形式的基本原则。总之作为数学老师,我不断训练自己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精准幽默风趣的语言,极力调动学生的激情,将各种非智力因素融合在一起,追求效果最大化。以上是我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希望能吸众人所长,为我所用。不断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在工作中与我的学生们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