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新课程下的合作学习——1+12.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366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论文:新课程下的合作学习——1+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论文:新课程下的合作学习——1+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论文:新课程下的合作学习——1+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论文:新课程下的合作学习——1+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论文:新课程下的合作学习——1+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论文:新课程下的合作学习——1+12.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程下的合作学习1+12你一定很奇怪,1加1怎能大于2,这连小学生都知道应该等于2呢?其实你错了,不信,先听我讲一个鱼竿和鱼篓的故事。在一个沙漠的边缘有一位老者,他手里有两样东西,一根鱼竿和装满鱼的鱼篓。有两个探险者A和B向老者求助,老者将鱼竿和鱼篓赠送给他们,A拿着鱼竿走进沙漠,B拿着鱼篓走进沙漠。结果他们都饿死了。几天后又有两个探险者求助于老者,他们一起拿着鱼竿和鱼篓进入沙漠,他们互相扶持,互相帮助,一同吃鱼篓中的鱼,又一起拿着鱼竿找水钓鱼,他们成功的完成了探险。这不是合作下的1加1大于2吗!初中数学新课程走进我们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已近二年了,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都

2、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学生接受和喜欢。首先是本人在教学时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情况:纵观国内对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多数倾向于异质分组的原则,可以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分到一起,形成一种互补,每组2-4人为宜。在参与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没有小组长,而且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参与意识。良好合作学习的效果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真所谓1+1大于2,2+2大于4啊!例如在八年级等腰三角形章

3、节后我补充一题合作学习:已知等边三角形ABC,在ABC所在的平面中,找出与ABC三个顶点都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共有几个?我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先从三角形的内部找一找,然后再从三角形的外部找一找,有没有遗漏?有没有规律可循?各学习小组汇报时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我们小组认为有1个点”,“4个点”,“7个点”,“10个点”。这时我请有10个点小组发言,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及时归纳总结。正当学生兴趣正浓时,类比迁移、引申拓广。提出问题:在正方形中呢?在这次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沿着前人研究、探索数学问题的路子,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

4、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学生互相之间进行了思维、动脑、动口、动手,亲自体验了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保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的时间,这样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怎样学习。这种方法的学习远远比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要深刻得多,而且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不是1加1大于2吗?!又如在ABC中,AB=AC,F在AB上,D在AC延长线上,且BF=CD,则EF=DE。此题有多种解法,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尽可能多想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如下是各学习小组反馈情况:在学习小组互相交流时,有一位学生的发言让我惊诧不已,他说“老师,这里的辅助线添加是不是可以通过题目中的一个已知点作一条已

5、知线段的平行线?”这是多好的猜想啊!被他一说,激起了我们师生共同的求知欲,教室里一时鸦雀无声。后被证实他的猜想完全正确,虽然通过添点A、点B、点C和点D的平行线有点复杂,要用相似的有关的性质和方程思想来解题,但他大胆的猜想和数学的融会贯通性以及对数学的执着让我感动。通过这次合作教学活动,用多种辅助线添加的一题多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精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失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不是1加1大于2吗?! “合作学习”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和目标,已毫无疑问地摆在了世人面前,合作学习是当今数学新课标、新理念的一个必然趋势,合作学习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因为合作学习讲究的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保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所以要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我们要学会和他人合作,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接受与理解他人的见解。学会与他人合作,搜集他人的智慧,他人的解题思路,取长补短,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真正达到1加1大于2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