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论文:教学生练一题、通一类.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3928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科学论文:教学生练一题、通一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科学论文:教学生练一题、通一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科学论文:教学生练一题、通一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论文:教学生练一题、通一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科学论文:教学生练一题、通一类.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生练一题、通一类科学计算的解题过程,既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又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选取典型例题练习。通过解题训练把蕴涵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提练出来,挖掘出隐含的问题的本质属性,从特殊拓展到一般,从而达到“练一题、通一类、会一片”的较高的境界。引例:某FeSO4与Fe2(SO4)3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硫为a%,则含铁为 。分析:FeSO4与Fe2(SO4)3的混合物中含有三种元素,即铁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已知含硫为a%,求含铁为多少?关键只要求出含氧为多少?问题可以解决了,那么混合物中硫元素与氧元素有着怎样的质量关系呢?因为FeSO4与Fe2(SO4)3的混合物中除了铁元素之

2、外,其余都是硫酸根离子,因此,在硫酸根离子中含是已知的,那么含氧是可以求的,在硫酸根离子中每一个硫原子与四个氧原子结合,设混合物中含氧为X。则:S 4O32 64a% x32:64=a%:x x=2a%那么,在FeSO4与的Fe2(SO4)3混合物中含硫为a%,含氧为2a%,即含铁为1-a%-2a%=1-3a%.解题之后,回顾反思题目本身的结构及解题过程,可以发现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元素,已知其中的一种元素的含量时,求另外几种元素的含量时,只要找出这种已知元素与另外几种元素的隐含关系,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拓展一、某Na2SO4与Na2S的混合物中,测得其中含硫为32%,则含钠为 ,含氧为 。分析:

3、在Na2SO4与Na2S的混合物中,含有钠、硫、氧三种元素,已知硫元素的含量为32%,只要找出硫原子与钠原子的隐含关系,因为在混合物中每一个硫原子与二个钠原子结合,设在混合物中含钠为x,则:S 2Na32 4632% x32:4632%:X X46%拓展二、由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硫元素的含量为32%,则氧元素的含量为 。分析:在上述三种混合物中含有钠、氢、硫、氧四种元素,已知硫元素的含量为32%,只要找出硫原子与钠、氢、镁原子的隐含关系,不难发现一个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正好跟一个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一个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相当,因此:NaHS(MgS)

4、S56 32 X 32%56:32X:32% X56%则含氧为1-56%44%拓展三、Cu(NO3)2与Fe(NO3)2的固体混合物中铜和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总和为38%,则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分析:在上述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铜、铁、氮、氧四种元素,已知铜和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总和为38%,就可以算出硝酸根离子的质量为1-38%62%。再找出在硝酸根离子中含一个氮原子的关系,因此NO3 N62 1462% X62:1462%:X X14%拓展四、已知(NH4)2SO4 和(NH4)2HPO4的混合物中含氮元素为21.2%,则混合物中含氧的质量分数是 。分析:在上述混合物中含有铵根离子,硫酸根离子

5、和磷酸根离子三种离子,找出每一个铵根离子中含有一个氮原子的关系,已知氮的含量就可以算出铵根离子的含量,又知道硫酸根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磷酸氢根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当,只要算出硫酸根离子的含量就可以算出混合物中含氧量了NH4 N18 14X 21.2%18:14X:21.2% X27.3%则硫酸根离子的含量为1-27.3%72.7%SO4 O96 6472.7% Y96:6472.7%:Y Y48.5%许多练习题都是由老师精心筛选,匠心独运命制而成的,具有丰富的内涵,平时解题时应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既要反思题目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因果关系能否交换、又要反思命题条件能否等价交换,结论能否拓展、引申和推广,当然这里面需要一些科学思维方法做指导,因为反思过程需要涉及许多相关的知识,因此,有的学生不愿意在这方面下功夫,而忽略了它,但真正做起来就有可能会觉得其妙无穷。因此反思解决的不仅是如何解一道题,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参与了创造性思维活动,这点决非单纯的解多少道现成的题目能所比的,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认真做好解题后的反思,横穿纵拓地探索,必定会激起学生探求科学奥秘的动机,对科学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久而久之,就可以学生达到“练一题、通一类、会一片”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