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论文: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验.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3948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科学论文: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科学论文: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科学论文: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科学论文: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科学论文: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论文: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科学论文: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验.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验摘 要:在当前自然科学教学过程中,碰到许多教学上的困难与阻力,学生思维的定势、局限;学生知识系统的难以建立与巩固;教师的创新教学的捉襟见肘等。本文试图从概念教学、知识呈现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关键词:概念教学 知识呈现 评价方式 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使我深深体会到,为了追求升学率,为了三率的评比,我们用无数的习题、无数张试卷使我们的学生的分数越考越高。然而,也正是教师的“精讲多练”使学生天性中的“异想天开”都被扼杀了。虽然不能说我们“误人子弟”,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某些方面已经阻碍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一、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1、

2、概念教学的尝试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注意到了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和可接近性,强调学生对概念学习和理解的循序渐进,不强调机械地死记硬背。如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不直接给予,而是指出氮气、氧气是纯净物、空气是混合物,让学生直截了当地理解什么是纯净物,什么是混合物);元素的概念则是由名词解释概念的给予过程,从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开始,使学生认识了“元素”这一词,然后在“水的组成”等课题中不断提到什么物质中有什么元素,并对元素进行解释“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最后在“元素”一课题中再给出概念,而此时学生对于“元素”已经很熟悉了,使他们自然而然将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3、2、知识呈现方式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掌握有难有易,为了有利知识的掌握,不同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呈现方式。对于一些无法让学生探究的或不易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知识则采用了“观察与思考”的方式来呈现,例如:对于分子和原子这些微观粒子的教学,就需要学生通过看录像、图片、幻灯片后,进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大量查找资料,使自然科学原理与生活、社会实际、最新科技成果联系起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之间密切联系的了解;并且布置一些课外活动,如调查、研究等,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知识、信息,且将知识重新应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巩固升华所学的知识。例如:空气和水调查当地的空气和水体污染情况,

4、研究如何防止空气和水体污染;燃料和灭火如何灭火;燃料调查目前所使用的主要燃料,解决研究如何使燃料充分燃烧及酸雨形成和危害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改造社会,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3、师生角色变化的尝试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始终都在扮演着一个主宰者和评论者的角色上。课堂上,我们常常会说“注意听讲”、“别说话”、“闭上嘴”之类的话,我们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把课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滴水不漏地讲给学生听,唯恐因某一点没讲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而造成考场失分。学生只有被迫地“接受”,强迫地“掌握”,缺乏了对知识点的创新和应用,培养的是一批“高分低能”,缺少实践操

5、作能力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根本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但需要学生有充实的知识储备,更需要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和促进学生智慧潜力的开发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精神成为我们教学的主要方向。我们应把“教师学生”这一系统从“权威服从”的关系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将教学的过程转变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则由被动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变成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则应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谈何容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不断地克服,自身固化的教学方式

6、的影响。经过几年的实践工作,我终于真正理解了“教学生学,不如教会学生学”这句话。例如,密度概念的教学一直是难点,学生较难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授课之前,我以学生最熟悉的速度为例问学生,“甲汽车在1分钟内匀速前进了900M,乙汽车2分钟内匀速前进了1800M,请比较一下甲、乙两车速度的大小。”学生很快得出V甲=V乙,并解释速度大小的比较不以行驶路程的长短,也不以行驶时间的多少来决定,而取决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以此方法来探究密度的概念,我提供给学生四种物体即如表:项目质量(g)体积(cm3)质量/体积铝块127102.7铝块254202.7铜块12739.0铜块25469.0(注:以上数据仅为

7、说明问题)根据教师的要求,学生很快通过实验完成了表格的数据的测量和计算,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自然能发现同一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即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并不取决于质量的大小和体积的大小,而是两者的比值。让学生自己投入到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通过实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 4、评价方式的尝试我的评价方式更注重“改进”和“提高”,也就是说评价不再是优中选优的“筛子”,而应该是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动力源泉。让学生从知识的整体联系上去考核,让学生表现出创造、设计或做某些事情的能力。例如:对于实验报告的评价,论文的展示等等。另外,对学生的评价应采用“不批评,多鼓励

8、,常表扬”的方法,尽量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去表扬他,促进他,以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成功后的信心。二、尝试过程中的几点思考与收获1、如何组织“活动与探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门学科更强调实验的重要性。特别是学生自主地探究其中的规律、定律,加深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就很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否则学生在探究过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探究时的盲目性,导致无法正确实现探究活动的目的和探究活动所要证明的问题。故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探究活动成功的保证,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践能力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的探索精神。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

9、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即“问题假设推理验证结论”进行探究。例如,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问题:“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其化学性质也发生改变,由原物质生成了新物质,物质的质量上有什么变化?”假设:反应前后有三种可能:(1)不变;(2)增加;(3)减少。教师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要学生真正掌握这一定律,需要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接着为学生准备了四个实验,即:1、Fe+CuSO4 = FeSO4+Cu 2、CuSO4+2NaOH = Na2SO4+Cu(OH)2 3、2Cu+O2 2CuO 4、Na2CO3+H2SO4 = Na2SO4+H2O+CO2学生通过实验本身的现象

10、,较容易地得(1)(2)两实验质量守恒,但(3)(4)两实验却不守恒。但这跟书本上“质量守恒定律”相违背。这一问题的产生,导致使学生进一步深入地思考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终于明白了,实验(3)称量时没有把O2的量考虑,故偏大。实验(4)没有将生成CO2考虑进去,故结果偏小,从而对“质量守恒定律”真正的理解、掌握。2、如何将科学探究的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去。在教学中淡化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差别,尽量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将验证性实验逐步改变成探究性实验,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情感和价值观。科学探究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做底蕴,否则学生根本

11、无法自主地去寻求探究途径,设计探究方案,实施探究过程。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取逐步深入的方法,从半探究逐步进入到全探究过程。先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再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例如:氧气的制取探究内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收集装置。主导思想: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意识到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各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分离液态空

12、气可以得到氧气使一些含氧的物质分解可以得到氧气设计思路一、探究原理:教师提供信息学生发现不适合于实验室制取1) 分离液态空气法适用工业制O22) 电解水需消耗电能,不安全3) 加热氧化汞会生成有毒物质4) 加热KClO3 KMnO4 H2O2 的方法可能适用于实验制取氧气引导学生分析加热KClO3加热KMnO4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反应速度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加热H2O2学生实验1、 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2、 向H2O2中加入MnO23、 加热MnO24、 向上述反应完全的试管中再加入少量H2O2催化剂 催化作用二氧化锰、氧化铁提供信息 学生实验实验室制取O2可以采用的方法(三种)催化

13、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得出结论二、发生装置选择:提供信息提供仪器讨论设计思路交流确定安装三、收集装置选择四、实验操作五、讨论交流3、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自然科学途径的多样性:(1)从课堂教学中体会:并非所有的课题都适用于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根据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自然科学课堂教学方法优化的十要素为:启发探究、阅读、讨论、质疑、讲解、练习、交流、小结、评价。依据以上要素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多样的组合:阅读讨论式(金刚石、石墨和CO2)、探究式(主体知识)、质疑释疑式(课题的引入、复习和小结)、反馈评价式(CO2的功与过)、交流小结式(核心概念、构建知识主块以及交流学

14、习的体会、方法、教训及成功的经验)。(2)通过课下的多种方式体会:为了让学生能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经常布置学生或让他们主动地查资料,包括从书中、报上、电视上获取,或上网查寻、或询问等方式,学生在这一方面兴趣很高,而且收获不小。另外,培养学生书写小论文,从中展现一些个人的想法,让他们的想象力有充分发挥的余地,还经常布置一些家庭小实验,如用花瓣做指示剂,探究鸡蛋壳中的主要成分等等。(3)使学生把学习自然科学作为成长的需要,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其探求科学知识的意识。身边处处是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如为什么灯泡中放少量红磷?为什么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污染等等。使学生掌握一定

15、的科学方法和基础知识。教育学生要有关心社会,了解社会的意识和改造社会的责任感。三、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除了现有班型过大,教学资源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跟不上)等问题给自然科学教学改革带来困难外,从教学实践中我感受到还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新教学方式与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的矛盾:通过与学生讨论、交流、座谈,我了解到学生虽然喜欢新的尝试教学方式,但他们还在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已经习惯接受老师给出的知识或由书本中给出的所谓“标准答案”去解决一些问题,习惯于老师给做章结小结,找到难点和重点。要想使他们从以前的接受性学习跨越到主动探究,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还需要一个过程。2、新教学方式的实验配套设施要求与现状的矛盾:开放实验室的困难:指导教师不足、药品仪器不足等等。3、中考的要求与实验教材内容的差别:人人注目的升学率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那就无异于不改,可是我们现在的课改的价值又根本由中考体现不出来。另外,作为教师,我应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不再把自己深深地埋在题海里,而应认真地研究教学,创造性地去思考教学,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且高效率的课堂。参考文献:1、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3版,1992年9月2、郑建华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2004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