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国文化的思考与实践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国文化的思考与实践1.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国文化的思考与实践摘要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也是了解西方文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思考了传统文化受到冷落的现象,分析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必要性,并总结了四种方法:一、师生提高法;二、课堂渗透法;三、 课外拓展法;四、综合多样法。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注意传播祖国优秀文化。笔者坚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提高了学生中西文化差异的感知能力与鉴别能力,加强了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世界意识,为将来
2、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关键词 初中 英语教学 中国文化 一、 问题:冷落传统与保护传统近来,有两则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花木兰”遭冷遇现象有一次,“百年迪斯尼冰上汇演团”在深圳进行表演,每当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形象出现在冰场时,孩子们都奋力鼓掌,甚至会用英语大声欢呼“Mickey Mouse!” “Donald Duck!”而当中国历史上著名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卡通形象出场时,孩子们则有些掌声零落,只感觉“似曾相识”了。(二)“星巴克”离故宫事件2006年年底,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写了一篇名为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的博客文章,认为“星巴克”在故宫营业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并要求其从故宫
3、搬走。芮成钢显然是浸润过西方文化的,但他没有忘记保护中国文化的完整性,并且他还热爱着篆刻和京剧这样的传统艺术。如果说以上第一则消息使人担忧的话,第二则消息则可谓令人欣慰了。身处“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了解异国文化毫无疑问是必要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众所周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二、 思考: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尤其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陷入了深思。现在,二期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培养出像芮成钢这样深深热爱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语人才,是我们每位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需思考的问题。(一)环境与形势文化传承,毋庸置疑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我们高兴地看到清明、端午、中秋纳入了国家法定节假
4、日;2008北京奥运的火炬、奖牌等设计都富含中国特色;上海也在全力打造“海派文化” 教育部门在此方面当然责无旁贷。当前本市各个学校都在全面贯彻上海市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深入推进民族精神教育。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初中阶段目标第一条就要求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改进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也规定“在教学中要贯彻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的原则,继续加强德育渗透,让学生在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尊重异国文化的前提下,树立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从某种程度上讲,民族精神也是对文化的提炼。在英语教学中传承中国文化,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当今社会,经济、生产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
5、球化是一次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曾经指出“我们迫切需要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宽阔的国际视域以及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新一代外语人才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门外语,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能用外语交流,还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这就要求在外语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跨文化的交流。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对外语学习过程中要力求把握外语所表达的文化的精髓,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在学习其它文化的过程中,要对本国优秀文化做到努力弘扬,这一点现在却往往被忽略。” 曹德明:以深厚文化底蕴凝练外语教育,文汇报2008年4月17日。当然,曹德明
6、校长的这番讲话主要着眼于大学外语教育。但初中外语是将来的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他的理论也值得我们这些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去体味与借鉴。现在,我们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学习英语一定要了解其所蕴涵的西方文化。但对于他所提到的“往往被忽略”的方面即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对祖国优秀文化做到努力弘扬,同行们在此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笔者在此实为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二) 内涵及认知可能有人会觉得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没必要,他们认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已有相当的了解与爱好,实际则不然。笔者试从以下两方面论述。1文化概念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7、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习惯上文化被分为两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技成就等称为知识文化;社会习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等称为交际文化。可见,文化是一个涵义极广的概念,对于文化的学习可谓永无止境。2调查结果接着请看笔者曾对所任教的初中预备班的54位学生做过的一份调查:(1)Who were the first to drink tea, the Chinese or the British? (19位学生竟然回答茶文化起源于英国,见图1)(2)When did the first Chinese characters appear? (28位学生不知道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
8、文出现在商朝,见图2)(3)Who is interested in Chinese paintings? (33位学生对国画不感兴趣,见图3)(4) Which do you prefer, Monkey King or Harry Potter? (39位学生表示喜欢哈里.波特,只有15位学生喜欢孙悟空,见图4)图1 图2 图3 图4结果显然令人失望。不少学生对中国文化并不了解或并不欣赏。他们喜欢过圣诞节,吃肯德基,听欧美乐,看美国片;但觉得春节中秋没意思,汤圆馄饨不好吃,唐诗宋词太深奥,民歌戏曲很无聊乐于接触并了解异国文化是要大力提倡的。但我们在大量引进西方文明的同时,也要积极挖掘自己五
9、千年的文明。如果我们的下一代渐渐忽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那民族将如何兴盛?国家将如何强大? 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且刻不容缓。(三) 语言和文化也有人会提出,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的理所当然应该都是异国文化,而在英语教学中要出现中国文化, 会对其造成干扰。这种看法太片面。我们应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1英语语言和中西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环境中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记录人类历史和人类思想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语言也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不同文化的广泛交流。毫无疑问,英语是我们了解异国文化的窗口。了解异国文化,反过来有利于加深对英语的理解
10、。但我们也应注意到,英语也是一门活的语言,数百年来不断发展变化,许多带有浓郁中国色彩的词语已进入了英语。这正说明了中国的文化正在影响着世界。大家也知道,许国璋、钱钟书等人的成功,除了归因于他们较高的外语水平外,更主要的是在于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因此,学生应该熟悉英语教学所涉及的两种文化-母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我们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和弘扬祖国文化,并把英语作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2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文化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尤其是中国加入了WTO世贸组织,并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及2010年是世博会的主办权,中西文化的交流正在进一
11、步加深。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与有着不同底蕴的西方文化在交流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碰撞,这些碰撞体现在各个方面:从思维方式到言语行为,从日常生活到风俗习惯。然而这两种文化又会在彼此碰撞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显而易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学生不仅仅要了解英语西方文化,还应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认同中华文化,否则就不能很好地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将来在跨文化交际中也不能游刃有余。在英语教学这块重要阵地上,我们有更多的机会直接面对中西两种文化,英语教师们要引导学生们在了解异国文化的同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以达到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三、 尝试:
12、英语教学与文化渗透通过以上说明,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完全有必要渗透中国文化。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传承中国文化?笔者通过“二期课改”中的几年教学实践,主要从教师、学生、内容、环境等方面着手。 (一) 师生提高法“共”中学1提高教师认知水平“导”中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应积极收集资料,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掌握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甚至了解电影戏剧、琴棋书画等文学艺术。其次,教师要理智客观地对待不同文化。我们要抱着客观尊重的态度,不厚此薄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汲取中西两种文化的丰富营养。2深化学生学习目的“悟”中学我
13、们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有目的性。学生们都知道“用英语可进行文化交流、科技交流和信息交流等”。但应反复强调这个交流,是一个相互(receiving and giving)的关系。英语就相当于一座桥梁,可以把异国文化运进来,也可以把祖国文化输出去。于是,学生们逐渐清楚地领悟到,使用英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是学习英语的目的之一。(二)课堂渗透法“课”中学1热身训练法“备”中学笔者充分利用课堂前五分钟的Free talk或 Daily report这段时间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教育。采取了问答,竞赛等方式,就一些涉及到中国文化的基本常识进行了操练。由于时间有限,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了“文化
14、周”或 “文化月”活动。笔者还注意根据现实情况来开展文化教育。比如,在重阳节那天,笔者就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并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掌握了重阳节“Double Ninth Festival”的英文表达及文化内涵。最后,笔者还和学生们一起深情背诵了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感受了浓浓的思乡(homesick)之情。值得注意的是,历史在前进,民族在进步,文化也在吐故纳新。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国情的需要,笔者还介绍了Spaceship Shenzhou V/VI(“神舟五号,六号” 载人飞船), Change I(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 、special
15、economic zone(经济特区)、open-door policy(对外开放)、harmonious society(和谐社会)及the six-party talk(六方会谈) 等涉及我国科技、经济、政治各方面的成就及the Olympic Games ,the Special Olympic Games, the World Expo, the Womens Football World Cup等中国已举办或将举办的几项盛大活动。同时,也不能“报喜不报忧”,如笔者结合了今年snowstorm disaster(南方雪灾)及Wenchuan Earthquake (汶川地震)等情况,组
16、织学生进行了英语演讲,学生们切身体会到了中华民族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坚忍不拔、万众一心的优良传统。于是,学生不仅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而且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了爱国主义激情。2教材渗透法“书”中学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随着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以现代教学理念为基础的新教材也投入了使用。(1) 内容直接法“本”中学新世纪版初中英语教材十分重视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文化底蕴,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编者已经很好地关注到了中国文化的编写。从课文中寻求有关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信息,可谓俯首可得。“文”中学:许多
17、课文中text部分包含中国文化信息,摘录一些重要篇目,如表1: 表1 课文目录表学期课文课题文化六年级下UNIT 3,LESSON 3Geography in English祖国地理概况七年级上UNIT 1, LESSON 1National holidays“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纪念日七年级上 UNIT 1, LESSON 2Festivals in China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八年级上UNIT 2, LESSON 2National Treasure Exhibition中国古代书法及绘画的艺术八年级上UNIT 3, LESSON 2Chinese Ani
18、mal Year十二生肖计算年份八年级下UNIT 3, LESSON 2the Seven Donts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由以上表格可见,直接反映中国文化的text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教师要开发利用现行教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传统知识,汲取文化养分。“读”中学:Reading部分包含着传统文化信息,摘录一些重要篇目,如表二:表2 阅读目录表学期课文文化六年级上UNIT 3, LESSON 1中国的饮食文化七年级上UNIT 1, LESSON 2春节的传统习俗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并不是通篇文章都与文化有关,而是其中的两三句文字提到。我们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不轻易放走任何传播中国文化的机会
19、。“词”中学:教材中出现了大量蕴涵着中国文化元素的词汇。涉及饮食方面的有chopstick, dumpling, rice dumpling , spring roll, moon cake等;涉及艺术方面的有erhu, comic dialogue, couplet, Chinese painting, Chinese calligraphy, paper cutting等;涉及风俗方面的有firecracker, fireworks, lantern display, dragon boat race, lucky money, animal attribute等;涉及节日方面的有the
20、Chinese Lunar Year, Spring Festival, Lantern Festival,Qing Ming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等;涉及地理方面的有 Shanhaiguan Pass, the Stone Forest等。通过这些丰富的词汇,教师就把民族文化的根,深植于学生心中了。 “画”中学:该套教材可谓图文并茂,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捕捉文化信息。教材上出现的大量我国著名景点图片,是引导学生欣赏祖国河山,抒发爱国之情的好素材。还有不少图片涉及到历史文化。如,八年级上UNIT 2,LES
21、SON 2中出现唐代的书画。笔者引导学生猜测画家名字并介绍特点,不少学生都想到了被称为“画圣”的唐代大画家吴道子及其“吴带当风”的风格特色。再如,八年级上UNIT 2,LESSON 2入场券票面上出现了“鼎”。于是在授课时,询问学生其名称与用途。通过思考,同学们一致认为这是商王文丁为祭祀母亲而铸的司母戊大方鼎,它不仅代表了青铜器的最高成就,而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孝道。“句”中学:课后的一些谚语,凝聚着古人智慧,不失为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好材料。如:八年级上UNIT 4, LESSON 1中的“To say you know when you know and say you
22、do not when you don not, that is knowledge.” (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The water that bears the boat is the same that swallows it up. ” (唐太宗的名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 文化延伸法 “想” 中学新世纪版初中英语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笔者适当补充、合理发挥,从现有的教材中挖掘文化的内涵。但不是一味教师讲,学生听,笔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引出文化事物 “物” 中学A.用一个单词组成含有中
23、国元素的词组。比如,学medicine时,探讨Chinese medicine“治本”的疗效;学university时,让学生列举Tsinghua University等中国著名学府;学习costume时,向学生展示传统服饰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图片;学了 butterfly后,让他们聆听小提琴曲“Butterfly Love” (“梁祝”);学了river后,让他们欣赏国画瑰宝“Riverside Scene at Qingming Festival” (“清明上河图”);学了 silk后,让他们观看有关Silk Road的纪录片,领略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通过这
24、一系列情趣活动,回顾了我国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B.从一个单词联想到另一个单词。比如,从clock到我国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sundial (日晷); 从computer 到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雏形abacus(算盘);从season到lunar term(节气),无不证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C.从一个单词的不同含义来讲解。如:学到character(性格)时,笔者询问学生其中文含义,然后板书“性格”二字,告知“These are Chinese characters.”起初学生感到莫名其妙,后经过思考恍然大悟原来character还可以表示汉语里的“方块字”;学到March(三月)时,让他们
25、观看电影长征片断后,了解长征(the Long March ),并掌握march的另一个意思“行军”;学到date(日期)时,笔者先告诉学生它也可以表示中国人喜爱的某种食物,当他们流露出好奇之情时,笔者再出示几颗枣子, 于是学生对于date的另一个意思“枣子”早已铭记于心。 引出文化思想“思” 中学我们还要去感受文化思想的光芒。从take care of,想到“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从make money 说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及“视金钱如粪土”;又从have a 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谈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引出文化人物“人” 中学从
26、古至今,在文化领域涌现出的优秀人物不胜枚举:从educator到孔子,从doctor到李时珍,从 mathematician到祖冲之,从scientist到张衡,从poet到李白,甚至从artist到侯宝林,从overseas student到李政道,从director到张艺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3 活动参与法“做”中学(1)任务布置“景”中学二期课改中,“任务型” 教学模式走进了大众视野。教师也要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比如在学习了family tree后,笔者让学生收集了自己家谱的情况,小组交流后,再以报告的形式向全班进行了介绍;在学习了hero后,又让
27、学生收集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民族英雄,轮流以英语小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再挑选优秀故事编写了短剧并进行了表演。教师还应注意采用教学型任务和真实生活任务相结合的形式。在新教材备课时,笔者重点考虑如何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Real-life Situation)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灵活使用语言的能力。如,新教材八年级下U4 L3“A Study Trip to New York” 讲到国外留学生活,学生兴趣盎然。笔者设计以下情景“If you live with the homestay family, what kind of present will you give them?”学生都想到要
28、带“silk scarf”“tea”“china”等蕴含中国元素的礼物,然后在该场景中自然地进行交际。再如,在学习了七年级上U3 L1 “School art festival” 后,笔者又设计以下情景:“If you were Zhang Yi Mou, what kinds of programs with Chinese Culture would you like to show to the world in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2008 Olympic Games? ” 先经过全班讨论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应该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现代文化还是传统文化,
29、然后制定节目单,最后以主持人采访张艺谋的形式进行对话。学生必须通过真正的交际才能完成这类活动。这样既使学生熟悉了中国文化,又培养了学生听说的实际交际能力。(2) 文化对比“较” 中学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具有接受外来文化的意识,能初步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对比的方法向学生介绍中西文化中不同的内涵和意义。 进行价值文化差异的教学。在众多的文化因素中,价值观是核心内容之一,它是被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的信念,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价值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立、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中西价值观差异分析教学。如图5所示(左栏表示中
30、国人普遍的价值观,右栏则表示西方人普遍的价值观):图5 价值对比图中国 英美等国无私奉献 自我价值谦虚谨慎 直率坦诚满足现状 开拓创新 进行思维文化差异的教学。思维方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思维习惯。汉族与英美等民族由于诸多方面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思维习惯和特定的思维程序,而这种差异必然要在语言中得到直接体现和反映。笔者对比了汉语和英语语言所表达的两种不同思维模式。如图6所示:图6 思维对比图中国 英美等国悟性 理性宏观 微观辩证 逻辑 进行词汇文化差异的教学。词汇是语言的构建材料,其文化内涵一般指其感情色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等。两种语言中的同一所指词汇,由于与其语言所在的
31、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的引伸或联想意义可能完全不同。笔者从词语入手分析和比较语言所蕴含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内涵。如图7所示:图7 词汇对比图中国 英美等国吉利 龙(dragon) 邪恶下贱 狗(dog) 忠诚美丽 孔雀(peacock) 虚荣 进行交际文化差异的教学。 交际是一个解码和推论结合的动态的过程,其理解和生成取决于对语言和文化语境的充分理解。不同语言之间请求策略的选择和请求修饰语的使用不同 ,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交际风格。笔者通过对中西文化交际的差别进行分析探究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如图8所示:图8 交际对比图中国 英美等国谦虚 面对称赞 接受丰富 饮食 快餐红色 新娘穿着颜色 白色通过富
32、有情趣的对比,学生了解了文化差异,达到了语言、情感上的沟通,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3) 英汉互用“助” 中学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必要时,有效地借助母语知识理解英语。”汉语里蕴藏着无数可以发掘和利用的中华文化瑰宝,适当地进行应用,可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比如,七年级上UNIT 3, LESSON 2 中的课文“Xue Tan Learns to Sing”里有这样的表述“(His beautiful singing )stopped the clouds from moving in the sky.”笔者先要求学生进行翻译,大多数同学都是这样说的“(他美妙的歌声)让天上的云也停止了移动。”
33、接着笔者说用四个字就能概括,正当学生们百思不得其解时,笔者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中文大字“响遏行云” ,学生们立刻情不自禁地对汉语中的简约优美表示赞叹。又如,学习了九年级上UNIT 3, LESSON 3的Reading部分后,学生们用“墙头草”评价蝙蝠,用“见风驶舵”概括全文。反过来,笔者也引导学生将妇孺皆知的成语(如“爱屋及乌”, “混水摸鱼” ),歌曲(如“我的中国心”)及诗词(如静夜思)等翻译成英文,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很自然地习得了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但切忌一味采用翻译法,否则反而会对语言学习造成干扰。(三) 课外拓展法“玩”中学课外活动也可以成为学生了解和承袭传统文化的良好渠道。笔者反复思
34、考,不断探索,设计了以下课外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1创建文化氛围“境”中学通过对班级环境的布置,巩固英语知识和传递中国文化。在班级的某几面墙上,张贴照片或图画,并用英文介绍相关文化知识。 比如, 班级中一位绘画爱好者,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竹”,旁边则是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只不过出现的是英文句子“I can eat without meat, but I cant live without bamboo.”既美化了教室环境,又学习了英语语言,还了解了中国文化,可谓一举三得。2发掘文化人才“伴”中学班级中不乏各种学习民族文化的人才,有的擅长民族乐器,有的擅
35、长国画书法,有的擅长舞蹈武术。笔者指导学生通过英语进行采访,既学会了用英文介绍这些艺术,又体验了传统文化的精彩纷呈,还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就在身边。3设计实践活动“动”中学活动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应该注意,内容既要围绕文化主题,也要贴近学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如,笔者指导学生用英文来制作中国历史年历表;举行古代货币,书法绘画展,并用英文说明;让学生为奥运会创作英文歌词;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家乡地方文化,然后用英语介绍等。4开展小组讨论“论”中学小组讨论不但可以巩固知识,实现交际并利于引导创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比如,笔者组织学生观看迪斯尼卡通片“花木兰”,然后引导学生就该片所反映中国文
36、化的优缺点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了名为“Mulan in My Eyes”的电子小报并分别向全班进行了展示。5组织知识竞赛“赛”中学学生对竞赛很感兴趣。笔者列出一些蕴涵着中国文化的词语,让学生进行查字典比赛;还开展了用英文讲中国历史故事比赛;也组织过一些知识竞赛,如曾以“China was the first country to ”为题,以小组为单位,能说出最多有关中国在各方面成就的小组获胜。6利用现代设备“机”中学我们要充分整合网络、音像等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笔者就利用多媒体,定期举行专门讲座,介绍孔子,孟子等文化名人,四大名著,四大发明,地方戏剧等,让学生了解祖国文
37、学艺术。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还指出“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于是笔者指导学生自己利用网络等资源,收集祖国文化方面的相关信息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在班级展示。这种“任务型教学”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平台,使其从“幕后”走到“台前”,并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四)综合多样法“变”中学许多道理必须反复讲,但切忌“老生常谈”。笔者非常注意把握时机,从不同角度进行渗透。下面就拿台湾问题为例。1词汇方面学习“island ” “united” “be located in” “belong to” “look forward to”等单词和词组时,介绍台湾历史地理等情况。2
38、时态方面通过下面的例句,不仅将几种时态进行了比较, 而且关注了港澳台的回归问题。Hong Kong _ (return )to China in 1997. Macao _ (return ) to China in 1999. Taiwan _ (return )to China yet. And all the Chinese people hope that Taiwan _( return) to China soon.3语法方面在讲到宾语从句时,笔者让学生们造句:All the Chinese people hope that Taiwan will return to China;
39、在讲到不定式作表语时,又引导学生说出Our dream is to see Taiwan come back to China. 从不同角度去阐述同一个道理,学生们非但没有感觉枯燥,反而感到新鲜。他们不但学到了许多英语语言知识,而且加深了对台湾的了解,表达了盼望台湾回归的美好愿望,并对传统中国文化中“大一统”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四、 总结:素质培养与文化弘扬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学生会更加自然地对优秀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归宿感和自豪感,这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同时,他们不仅会用英语表达外国的事物,也学会用英语对外介绍中国的优秀文化,于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理解他人又尊重自己,
40、将来能让中华文化更加国际化。当然,我们必须注意不能顾此失彼千万不能为了片面强调民族文化而忽视了西方文化。否则,这样的英语教学必定会失败,甚至会走向误区。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我们既要把握时机,又要不断创新。新世纪的英语教师应该贯彻二期课改理念,不断学习、共同探究,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帮助他们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以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2上海教育出版社编: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04年。3上教委教研室编:改进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征求意见稿) ,2006年(内部)。4曹德明著:以深厚文化底蕴凝练外语教育,文汇报2008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