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论文: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448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论文: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论文: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论文: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论文: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论文: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著名语言大师吕叔湘也曾说过:“学习语文,学习一篇课文首先是读。不管是默读还是朗读,是速读还是慢读,是粗读还是精读,总之是先要读。可以说,没有读就没有语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更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要学好语文,就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有了较好的语感,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启迪、审美乐趣。那么,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下面简要谈一谈我的体会。一、加强指导训练学生的语感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

2、必然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贴切的符号。”那么,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去学习,如有那散发着春的气息的朱自清的散文春,有那充满着火热的激情的梁衡的夏感,有那弥漫着绚丽色彩的何其芳的诗歌秋天,有那令人感到的温情的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等。在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只要老师能够精心的指导和训练,会让学生的语感有着稳步的提升。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尤其要利用好好“读”这一重要的环节,要指导学生如何去读。吟咏诵读之中感悟文章的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就有深切的体验,进入一个美妙的境界。我认为首先是老师的范读,范读是学生最易模仿的形式,最易交流心

3、得过程。在生动的范读中培养语感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感情,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在阅读教学中上,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情感的调节,引发和调动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也融入在课文里,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有这样的一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

4、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在这里可以抓住文中的这样几个动词“探、爬、攀、缩”这样的动词,指导学生去读,让学生真正在心里去体会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和父亲的不容易。抓住这样的精彩片段去读,交给学生如何去停顿、节奏、语气 、语速的方法,整整的发挥老师的指导和组织的作用。文中还有一些比较有感情句子像“我读到此处,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在能与他相见!”都可以让学生去体会,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感。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样的美文俯拾皆是,在不经意之间学生的语感就会有所变化。当然读的方式是多元的可以齐读、互读,平时也可以举行诗歌的朗诵。说起诗歌

5、更是一个训练学生语感的好素材,在诗歌去领悟那美妙的意境像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之情,像那“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磅礴气势等等。比如在诗歌教学中,注重关键词语的理解,不但有助于获得作品的意蕴,而且能感受到作品的语言美,提高语感能力。正如在游子吟中“两句三年的,一吟双泪流”一句点明了关键字的深奥的意蕴和美好的意境,关键词语的领会有如画龙点睛,能使全诗的艺术形象活起来,赋予形象以生命的作用。而对于学生来说,感受到其中语言的魅力,及起到的应有作用,会提高对诗歌的艺术效果的体会。如郭沫若的天上的市街这样美妙的诗歌,可以让学生去吟诵抓住关键的字眼去深刻的体会,学生就易于感受到诗歌所传达

6、的意义,感受到富有情韵的语言之美,引发思考,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感。二、强化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程目标中都多次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那么应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丰富的语言积累?语言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语言的积累不能只依靠语文课,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形成,要在平时语文实践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形成培养语感的正确途径。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于谦说“书卷多情思故人,晨昏忧乐每相逢”,华罗庚说“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好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分才”。可见积累是

7、多么的重要和有意义,语言学习更是如此更需要积累。 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地观察、倾听,主动地积累,养成“厚积”的好习惯。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日生活中做语言积累的有心人,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比如让学生准备撷英本。平时学中把教材中形质兼美,表达规范,意韵隽永的语言积累在撷英本上。教材中的这些语言都是经过专家精心遴选优秀的作品,在平时积累起来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熟记的言语材料的语言规律,心中不知不觉就有了可说的可写的语言,所谓“巧夫能为有米之炊”,心中有笔墨便水到渠成。此外,还要有意识阅读一些优美的散文,并积累文章中的优美

8、词句,经典篇章。摘抄自己喜欢的语言,并大体理解它的意思,写一写自己的心得体会,让这些知识活起来有用武之地,把学到语言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所谓“用心者胜,劳心者赢”,你积累的丰富的语言会为你的语感的提高增砖添瓦,夯实基础。其次,当今科技如此发达,传播媒介如此多彩,并且电视、广播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充分利用可感的媒体,认真收听、收看美文欣赏、童话故事、新闻报道等,让学生获得活生生的语言文字积累。利用这些可感的媒体对学生来说是兴趣盎然的,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对所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耳濡目染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一些学生耳熟能详语言文字,在不知不觉中进

9、一步的升华,有时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受。善闻、诵读、博览、多说、常写,多管齐下,又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加之教师适当点拨,何愁学生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何愁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呢?三、发挥联想激发学生的语感 语感的培养是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没有形象的思维语感就不会更加完美,因而在语言教学中对联想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语言文字本身就需要学生用心去感悟,学生去阅读必需借助联想来实现。因此,没有联想,也就没有语感,联想对语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要素。从阅读的实际情况看,正是因为了有丰富活跃联想的参与,语感才能显得具体、生动、真切。然而,想象、联想是否丰富,领悟是否深刻

10、,体验是否真切,是与个人的生活经历,知识的水平、情感的储备等密切相关的。中学生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希望学生有多丰富的生活体验,有多广博的知识积累,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进一步加强联想的培养。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环节去让学生的联想去激发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让学生去交流去体会去反思,从而进一步加强语感的提升,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语感虽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捉摸性,但绝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它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为人们所掌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让我们一起努力,辛勤耕耘,语文教学就一定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出版2、语法教学必须与培养语感相结合,语文学习1993.63、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