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谈“三维训练”在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谈“三维训练”在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谈“三维训练”在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摘 要】为减轻学生因写作产生的心理负担,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尝试在写作教学中运用“三维训练”。从“三维”即写作的三个方面:内容材料与情感认识(第一维)、写作知识与技法(第二维)、写作能力与表达(第三维)进行指导和综合训练。第一维:创设情境训练“内容材料与情感认识”,使学生有话可说。第二维:寻找“杖藜”训练“写作知识与技法”,使学生有话会说。第三维:内化提升训练“写作能力与表达”,使学生把话说好。这三维可以各自独立训练,也可在前一维基础上进行提升训练,并贯穿在初中三年的写作教学中。此训练将当前只重技巧轻思维或只重思
2、维轻技巧的写作教学模式整合在一起,变成既重技巧也重思维,并以思维定技巧、技巧促思维,科学地进行写作教学,最后指向学生的自由写作。【关键词】三维训练 写作教学 有效运用 农村初中学生写作时有惧怕、应付、压抑等不良心态,不良的写作心态又导致了抄袭、胡诌、字迹潦草等不良的写作行为。这些写作中的不良心态及行为使写作成为了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也使写作教学的质量大打折扣。笔者在写作教学中尝试运用“三维训练”来减轻学生写作的心理负担,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实现写作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三维”是指写作的三个方面,即“内容材料与情感认识”“写作知识与技法”“写作能力与表达”。概括为:内容与认识、知识与技
3、法、能力与表达,简称“三维”。“三维训练”即指作文教学从“内容材料与情感认识”“写作知识与技法”“写作能力与表达”三个维度进行指导和综合训练,简称“三维训练”。一、 第一维:创设情境训练“内容材料与情感认识”,使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写作的种种不良心态首先是源于没内容可写,然后才是技巧层面的因素,而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出写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这一理念也要求写作教学必须重视“写作内容与学生的情感认识”。王尚文教授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一书说,好的写作教学是生活化的教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帮助学生引来、制造写作材料的“活水”,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将“内容材料与情感
4、认识”作为第一训练维度。在这一维度的训练中,主要是运用和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材料,使之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急说。1、活动情境,多元思考学生写作无话可说,不知从何说起,即使能说,也只是常规思维,不能多角度地看待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一种深刻的体验,缺少一种思考能力,缺少同伴间的交流、共享、学习。所以依托学校里的一些德育活动、文体活动,结合语文教材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生活有波澜,有新鲜的体验,写作主体经历丰富了,写作内容也就丰富了。笔者在七年级设计了这样一节写作思维培养活动课。流程如下:第一步:15分钟设计活动(6人小组为单位,用三张报纸、一卷透明胶为本组一成员设计出一套服
5、装,并替其穿戴上);第二步:5分钟展示活动(每组模特穿戴好服装辅以一定动作在教室走秀);第三步:25分钟讨论活动(每人轮流说一句自已在活动中的感受,尽量不与前面同学的感受重复);第四步:45分钟写作活动(要求围绕本次活动,选取一个巧妙的切入口,写出属于你自己的独特感受)。因为有了亲身的感受,又倾听了同伴的感受,写出来的习作不仅内容具体,而且情真意切,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感受又都是独特的。如: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真好、真刺激;我体会到了团结的重要性;我发现分工合作很重要;我发现有一位同学在活动中主持局面很重要;我发现服从分配很重要;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重要性;我认识到在集体中每个人要有责任感;我认识到
6、不能意气用事;我发现同学其实很可爱的;我发现有的同学很有设计才能。在班内进行优秀习作交流时,学生都讶异于自己作文的优秀。一位叫王铵琪的学生,在模特秀环节,发现9个模特中只有自己一个是女生时,已经很害羞,后来在表演时时装裙又掉了,她在羞愤中将服装撕成碎片,惹来组员的指责,听到组员说她撕碎的不是服装而是组员的心时,她的内心复杂极了。她将这次不寻常的活动经历及心路历程在作文中真实地呈现出来。学生真实的言说,优美的表达,证明了只要教师指引得当,学生完全可以发掘写作材料,并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悟。2、阅读情境,思维迁移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多为典范作品,文质兼美。只有加强阅读教学,通过阅读才能读出古诗文中的民
7、族文化底蕴和古仁人的胸怀,读出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和特定景物,读出当代作品中昂扬奋进的时代脉搏,尤其是领会作者观察生活的方式,思考生活的角度、深度、广度。对缺乏生活内化本领的学生来说,从语文教材中学习名家的思维方式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来,是一条培养写作思维、提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八年级下册 “民俗” 单元选了萧乾的吆喝。读吆喝一文,我们不仅读出了北京的市井风情、读出了吆喝的声乐之美,读出了老北京人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更读出了北京人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自信豁达的人生境界。这境界就是吆喝最动人的美丽,是民俗文化的精髓所在。通过文本的阅读,学生了解了民俗文化的精髓所在,也学会了深层地观察、认识生
8、活,这时候再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是无话可说,浮于浅表了。布置学生观察我们身边的吆喝,再写同题作文吆喝,虽然文笔还稍嫌稚嫩,但对乡土风情的认识却已有了一定的深度。在学生的笔下,仙居人的那一声“豆腐买喂豆腐”,那一声“老倌洋菜糕,冰冰哇”不再只是一个叫卖声,是“质朴的地方出质朴的人,朴素的人儿吆喝朴素的词儿”,是“山乡人淳朴情怀的写照”了。还有老王,作者杨绛产生的“愧怍”,很值得我们去反思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由此类推,学生观看某活动,观察某现象或某人,也努力去思考到本质。当这些观察与思考进入笔端,写作便成为一种需要,而不再是一种负担。3、实践情境,激趣撷英新课程标准对学生
9、的阅读和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出了鲜明的要求。农村的课程资源是那样的丰富,无论是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是厚重的人文积淀,无不是激发写作情趣的好资料、锤炼写作语言的好范本。本县有AAAA级国家风景旅游名胜区,有抗倭名臣吴时来,有桐江书院,有下汤遗址,这些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笔者所在学校生源大部分来自步路乡,而步路乡是闻名全国的“仙梅”基地,有一年一度的杨梅节。杨梅节到来之际,学生们或者合作调查本乡杨梅栽培、采摘、销售情况及发展前景,或者抒写盛节情怀。当写作的内容延伸到实践活动,那就是“春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了。其中有一篇杨梅红了:一走到我家的杨梅山上,你会看到一颗颗红
10、得发紫的杨梅,让你馋得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一颗颗杨梅挂在树的枝头上,把树枝都快压垮了。有些杨梅很帅气,得意洋洋地把整个身子都露出来炫耀在枝头。有些杨梅则甚是羞涩地躲在树叶丛中。一阵微风吹来,树叶纱巾飘起,躲藏着的杨梅露了出来,变得更害羞。她们抖了抖,好像示意我们不要看她们。这些完美无暇的杨梅,怎么能让我们不爱呢!悄悄摘下一颗,放进嘴里,轻轻一咬,顿时嘴里充满甜味,比喝了蜜还甜。农民伯伯更是乐开了怀,摘着杨梅,嘴里不停地说着:“今年肯定能赚很多钱了。”我们这些小孩子则调皮地爬上树,找到一个舒适的地方,躺在那里,一边看书,一边摘杨梅吃,开心得不得了。瞧!这就是我家乡的杨梅节,很不错吧!杨梅红时
11、,欢迎你的到来!小作者选取了自己熟悉的生活,只是记录了那一份喜悦与闲适,写好后,几乎没作什么改动,便成了一首动人的生活赞歌。而因为有了这一次写作的成功体验,平常写作热情并不高的她也开始爱上了写作。二、第二维:寻找“杖藜”训练“写作知识与技法”,使学生有话会说在学生有了可以写的材料以后再教他们“怎么写”,也就是落实“三维”训练中的第二维知识与技法。教怎么写,不是面面俱到,一次到位,也不是每次写作都重复以前的技法点,而是在学生知道了写作的基本方法后,每次重点训练一两个“写作知识点”或“写作技法点”。“知识点”“技法点”的选择是结合每次写作的具体需要,遵循从简单到螺旋式上升的原则。具体的方法是将“知
12、识点”“技法点”讲解清楚,再通过例文让学生体会品味,然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实践操练。在作文之前,要让学生围绕某一体裁或某一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就犹如给学生一根写作的“杖藜”,扶其顺利“过桥东”,这里的“杖藜”指的就是模仿,即仿写,就是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仿照一句、一段、一篇的写作方法来练习写作的一种方法。换句话说,就是仿写课文的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表现手法,把在阅读范文时感知、理解的表达方式及时地进行迁移运用,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仿写可分为仿句子、仿片段及仿全篇。1、仿句子重点是仿写课本中那些精美的句子,如动词、形容词使用准确的句子,尤其是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
13、辞手法的句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夏感及看云识天气的课后题就各明确要求使用排比和博喻进行句子仿写。笔者充分利用好这一题型,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学生在用“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仿写看云识天气第一段中的一个博喻时,写出了“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绽放的笑容,灿烂在你无助的心底;像明亮的火把,燃烧出你冰封的热情;像舞蹈的萤虫,欢乐在你黑暗的日子”这样美妙的句子。在全班交流这样的句子时,又激起了学生新的仿写与创新的热情。2、 仿片段这种方法就是从局部上模仿范文的方式。在进行布局仿写时,教师精心选择那些具有鲜明特征且有价值的片段,进行仿写练习,并且在仿写时让学生注意发现规律,让学生有规可循,有例可
14、仿。例如音乐巨人贝多芬的肖像描写片段,不但描写有序,而且以形传神。从对贝多芬的肖像描写中,表现出了他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通过对这些语段的关键语句的赏析,学生进行仿作。一位学生这样描写她的父亲:“我的父亲中等身材,微微发胖。脑门上竖着很短的头发,显得很有力,他的眉毛很浓很密,就像用墨染上去的,再加上一双锐利而又深邃的眼睛,就会让人觉得有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特别是看着父亲生气时的愤怒的眼神,我就害怕得想往地下钻。”。这个片段安排顺序、运用修辞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性格特点。后来她将这个片段写入我认识的“名人”,从外貌角度写出了一个顾大局、识大体的“名人”父亲形象。3、仿全篇这种方
15、法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既是对作者文章结构布局、写法的模仿,也是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模仿。笔者将仿写范文定在教材内,并对范文模式进行归类。目前由紫藤萝瀑布第一次真好总结出“一景一悟式”散文摹写模式:触景生情回忆感悟。后续将由走一步,再走一步风筝背影总结出“一事一悟式”散文摹写模式,由屏总结出“一物一介式”说明文摹写模式。在“一景一悟式”散文摹写训练时,第一周先进行景物描写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写景的顺序、写景的角度、写景的方法,第二周再要求这景必须结合感悟来写。第三周再进行面批、讲评及佳作展览。在七年级进行训练半个学期后,学生的写景能力、感受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反映能按照此模式自由地借景来
16、抒发自己的感悟,不再害怕也不再烦恼写景类的文章了。七年级(2)班马于惠同学在“偶然,看到一棵杨树,高大繁密,郁郁葱葱”后,感悟出了“我生命的价值在于我每一天都在努力奋斗,每一天都活得很快乐!我为这个世界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即使微不足道”,并将这种感悟写入了习作杨树的情,谁懂?。当这篇文章在全班朗读后,同学们都为小作者的才情所折服。仿句子,仿片段及仿全篇这三种仿写的方式,是根据所选范文较明显呈现的写作“知识点”、“技法点”决定的。在具体操作时,笔者注意将这些训练点加以强化,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呈螺旋式上升。有时会请学生从本周或近两周时间内完成的仿句,仿段训练中选择一句或一段写入自命题或命题作文中,如上
17、面提到的“外貌描写”仿写片段应用到我认识的“名人”写作中。仿全篇的则会训练涉及到的重要的几个“知识点”、“技法点”,如上文的“一景一悟式”散文摹写训练。三、第三维:内化提升训练“写作能力与表达”,使学生把话说好“三维”中的第三维“写作能力与表达” 重点是在这一环节落实。在作文指导及作文评改中,尤其是在中考作文复习时,必须先让学生明白评价一篇好作文的基本标准。对照标准,学生就知道怎样向着好作文的目标努力了。为了让学生便于掌握,给好作文拟四个基本标准:一、立意要高;二、选材要新;三、结构(手法)要巧;四、语言要美。然后针对几篇同题材不同写法作文,教师专项指导学生怎样立意(确立文章主题),再针对几篇
18、文章重点指导学生怎样选取新颖的有意义的材料,手法(结构)和语言的训练都用专题指导。1、勤点题中考时,作文的分数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考场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笔者根据本班学情设计了反复点题技巧,并进行技法的点拨:不断出现文题词语:扣题的字眼宜多不宜少,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在关键处或醒目处点题(首段、结尾、中间段的段首段尾),也可独立成段;有时,也可以题记、小标题形式暗点;点题包括点标题、主题或话题。除此专题指导训练之外,怎样给文章拟一个活泼新颖的标题,怎样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头和结尾,以及怎样进行过渡穿插,都结合中考真题及中考满分作文对学生习作进行
19、专题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的作文有所升格。在初三进行“范文引路 内化提升”系列训练后,大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都能上一个档次。比如,当时训练的第一个真题是被自己感动,学生的第一次习作存在立意肤浅、题材老旧、语言贫乏、形式单一等多种毛病。在学习了范文的出彩之处后,第二次的习作在上述几方面有了很大改善,非但是形式有了很大创新,语言也优美精致了许多,选材的角度也新颖独特起来,尤其是立意也深刻起来。每一次写作都经历指导、写作、讲评、修改、升格几个步骤。几个真题训练下来,整体写作水平较前有很大提高。2、巧化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又强调“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
20、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此语道破了语文教学的实质,也给我们训练作文的语言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化用。包括化用生活中的语言、化用课本的语言、化用古诗词、化用典故、化用歌词等等。在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将作文备考和教材文本、名著名篇、社会生活等结合起来,注重积累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淀,学生写出了一篇篇真彩的作文来。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瘦了,说我瘦了之后就大骂其食堂。”很明显,鲁迅味很浓的话,用在学生调侃中,食堂管理、服务态度、伙食质量或者卫生状况可见一斑。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经过“加工处理”,已走进了学生的作文。一位学生在幸福一文中,如此化用古诗文:幸福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1、”的悠闲;幸福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情;幸福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追求:幸福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此处化用诗词,浑然天成,文章增添了人文内涵,充满了丰厚的古韵气息。3、凸个性根据差异理论,学生在作文中也会显露出他们语言的个性倾向。教师研究学生作文的语言个性倾向,发现后加以认真表扬、热情称赞,鼓励他们走个性化写作之路,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用作文来抒写心灵,完善人格,提升境界,展示风采。笔者对班内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摸底排队,将他们分成优秀、良好、有待提高这样三类。布置练笔时,这三类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优秀的必须写亲身经历的或所见所闻所读所感,崇尚真情实
22、感,并且要有文采;良好的可以在模仿的基础上写真情实感文;有待提高的以抄写好句好段好文为主,这样设计的出发点是储备“语言粮”。然后建立异质同组以互补共进:将全班分成N个六人小组,每组里均有优秀、良好、有待提高这三类。其作用是:可以以小组讨论方式进行部分写作过程,如互相帮助构思写作要点或学习写作的技巧,并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对同伴的作品提供反馈。在这过程中,同伴间相互讨论交流,相互合作、协商,能很大程度地相互弥补知识经验、技能策略以及思维等方面的不足,从而收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之效。在批改作文时进行个别指导,争取每天有多位学生能面批。抽取该生最近的一篇习作根据他本人的情况进行面对面的讲评,并要
23、求根据指导意见改写。如上文在“活动情境 多元思考”训练中提及的王铵琪同学,她的习作第一稿有真实情感的流露,但缺乏感人的细节描写,于是笔者指导王铵琪同学反复修改习作,选取了站在台上即将表演这一刻这个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将第一稿的“突然,裙子毫无征兆地就滑下去了。哈、哈、哈大笑声充斥了我的耳朵,也重重地敲击着我的心,我的面子已经全丢光了。不知怎么的,这身设计在一瞬间就让我撕得不成样子了。我想说些什么,可是我什么也讲不出来。”这一处反复修改,形成第四稿:“哈、哈、哈,突然,传来了一阵震天响的笑声,打断了我的沉思。我抬起头来,看见有的同学笑得前俯后仰;有的笑得脸蛋通红;还有的笑得直擦眼角的泪水。
24、怎么了,到底怎么了,我将不解的目光投向组员。我惊异地发现她们对我又指又点,我惊奇地瞅了一下自己,哎呀我差点喊出来,我的裙子居然不知何时掉在地上了。大笑声充斥着我的耳朵,也重重地敲击着我的心,我的面子已经全丢光了,我的脑子一片空白,这身设计在一瞬间就被我撕成了碎片。撕下的碎片犹如一只只受伤的蝴蝶坠落而下,组员们对我大叫:王铵琪,你撕的不是纸,是我们的心啊。这句话像一记重拳,狠狠地击中了我的心。我张开嘴想说些什么,可是我什么也讲不出来。”这一处改动更细腻地写出了小作者当时那种种复杂的情绪。如果说,第一稿是真实地再现心路历程的话,那么最后一稿是艺术地再现那一种复杂的心境。她对写作充满了一种表达的欲望
25、,几次修改都是满怀热情地进行,而且每修改一次便誊抄一次,乐此不疲。通过这次的指导后,她在以后的写作中都注重以细节的精致来表达自己的写作个性。这三维可以各自独立训练,也可以在前一维的基础上进行提升训练,贯穿在初中三年的写作教学中。这个操作流程将当前写作教学只重技巧轻思维或只重思维轻技巧的两种模式的优点整合在一起,变成既重技巧也重思维,并以思维定技巧、技巧促思维,科学地进行写作教学,最后指向学生的自由写作。以前一说今天写作文,学生的嘴巴马上张开,发出惊恐的“啊”声。现在这种惊恐声听不到了。因为,学生学会了从阅读与生活的海洋中寻找写作的“活水” 内容材料与情感认识,学会了从范文中寻找写作的“杖藜”
26、写作知识与技法,学会了从交流中内化提升写作能力与表达。由于解决了写作的根本问题,所以写作不再是负担。但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运用“三维训练”,是笔者还要继续深入思考与实践探索的话题。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参考文献 1王尚文著走进语文教学之门.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年5月版2余文森著有效教学十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10月版3王荣生著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一版4华国栋著差异教学论.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6卢传梁张剑峰主编作文升格实战演练初中二年级,商务印书馆,2009年7月第一版7赵年秀整合训练:提高写作学习效益的良策,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2010年8月8戴本刚游戏活动式写作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2010年8月9王林喜初中作文教学文题贯穿技法序列性策略,学语文,2009.5.343510朱彬茹写作是一种打开,语文教学通讯,2009.12B.475011丁文宏在生活体验中堵住作文造假漏洞,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武汉),2010.3.242512冯齐林浅谈写作教学中的心理三定位,素质教育大参考,2010.11A.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