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探索.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521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探索.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探索【摘要】建构性学习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强调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指导语文教学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有利于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关键词】建构主义 初中语文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的解释是:学习是建构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

2、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进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建构新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如教师和同学)的协作和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如文字、图像、实物、CAI、网络等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主动建构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关于学习方法,建构主义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两年来,

3、我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用于指导语文教学,尝试建构了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通过课堂上师生、生生间的互相激发与合作,课内外知识的相互补充来促进学生进行更有效学习的互动学习模式。下面我把自己在平时的一些做法写出来,仅供大家参考。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建构主义理论的先驱让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建构主义强调情境的作用,他们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

4、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而同化与顺应离不开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情境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情境的进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补充学生原有经验中的不足。例如教学

5、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一文,如果学生对这篇课文的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不了解,就不可能真正感受到作者那刻骨铭心的思乡爱国之情,对课文的理解只能停留在“隔靴搔痒”的层面上。于是我在上课之前先播放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图片和课件,通过画面让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再播放松花江上等音乐,充分调动学生,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迅速帮助学生进入情境。情境进入还可以采用“生活体验同化法”。比如教散文背影时,可举些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如下岗的父

6、亲依然在亲人面前现出笑容、母亲打着瞌睡坐在书桌旁陪因复习而晚睡的孩子等;都能让学生情感上产生对父母之爱的真切感悟,并“同化”感受那个肥胖的,迈着蹒跚步子在铁道边爬上爬下的父亲的背影,并为一片父爱真情所感动二、师生互助合作,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老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它们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老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合作学习是建构主义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建构主义者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在建构主义的教学中被广为采用。这与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理解是一致的,教

7、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的另外的侧面。但学生的阅历毕竟是有限的,凭借一个人的想法是不全面也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就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合作探索,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通过交流,各自的思维成果必定会产生质的飞跃,从而获得更多的丰硕成果。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抛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或学生自己挖掘问题互相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使每个学生加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其间,学生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共享。我作为帮助者、促进者,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及时的调控、画龙点睛的点拨,帮助学生形成更有序、有效的意义建构

8、。我还设法将问题步步引向深入,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但不代替学生思考,而是启发诱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规律,去纠正错误或片面的认识。随着课堂活动的展开,我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彼此之间都在交流和撞击中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通过引发创新灵感的火花,感受到创新所带来的快乐。比如教杨修之死一课,有个学生在大多数同学根据课文前几个小故事一致认为,杨修是因没遇上贤主,以致因才遭嫉,最终被杀时,大胆提出这种看法不全面。他认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曾多次感慨“知我者,郭公也”,郭公,指的是郭嘉,曹操很重用他。为什么对郭嘉就不“忌”、“恶”,甚至起杀心呢?可见,杨修并非是因才遭嫉,而是因为他只是卖弄小聪明,没

9、能在行军打仗上真正帮到曹操。他的死,曹操实在不该负主要责任。这个学生新颖的观点,对所有同学乃至老师都是一个启发,通过讨论,进而使大家加深了对“杨修之死主要是性格上的弱点所引致”的认识。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学生的阅读鉴赏,即同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所以就要求教师在分析教学目标时,应当更多的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文本出发,在引导教学中教师绝对不能过

10、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能够跳出课本,大胆想象,丰富对文本的解读。在这充满合作精神的课堂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而且也促动教师去拥有更为广泛而深入的知识,使自己尽可能地从方法论上对学生加以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建构知识的有效方法。以上是我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认识,由于实践不足,认识和运用上还不能做到深刻和熟练。但我想,怎样从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恰当地运用一种教学理论,找到一条合适的教学之路,形成一种适当的教学模式,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将是我一直思考和实践的方向。参考文献:陈越 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