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上册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说课稿.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582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上册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上册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上册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上册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上册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上册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上册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说课稿在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这节课中,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法选用、学法指导、教学流程等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予以说明。一、教材分析地位作用“海陆的变迁”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今天我们见到的地表形态仅仅是地球漫长发展过程中一个小镜头而已,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运用

2、实例说明海陆是不断变迁的,知道大陆漂移和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特点。能力目标:通过了解地球海陆的发展变化过程,提高自己的读图、析图、想象思维和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进行科学史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和初一学生特点,本节教材:重点是:板块学说的基本内容,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难点是:大陆漂移,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二、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学习,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初一

3、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存在一定的难度。三、教法选用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启发探究为主,辅以读书指导法、讲解法和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方法并用。因此在课程资源的选用上以教材为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四、学法指导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五、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分导入新课、学习过程、巩固训练三步。导入新课: 播放陆地海洋的一组图片,然后设问: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同学们听说过沧海桑田成语故事吗?播放动画片“沧海桑田”,学生欣赏图片,观看动画并思考:沧海为什么能变桑

4、田?。创设情景,引用成语导课,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又点明本课主题:沧海桑田即海陆变迁。学习过程探究一、海陆的变迁 从海陆变迁实例解释,指导学生完成教材36页活动,设问:1、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会出现海洋生物的化石?产生这种沧海变桑田的原因是什么?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的古河流和古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过去这里为什么状况?这种桑田变沧海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3、荷兰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反映了什么活动也能引起沧海桑田的变化?学生带着我提出的三个问题认真阅读教材36页第二段、37页的三副图片,经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逐一解决。这样安排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典型实例将沧海桑田的实例举证和原因分析融合

5、在一起,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体会,重在帮助学生树立海陆变迁的观念。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交流。如此启发学生获取课外知识,联系家乡的沧海桑田,体现了地理就在身边的教学理念。探究二 从地图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上面我们认识的沧海桑田的实例,反映了地球表面局部的海陆变迁。就全球而言,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以课本中两人对话为线索,引导学生找证据,自己分析两人谁对谁错。 正确的论断需要科学的依据来支持。通过学生阅读教材39页活动性课文,找证据:证据一轮廓的相似性、证据二拼合大陆古老岩层的相似形、证据三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大陆分布的相同性。

6、这些证据充分证明了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推出是魏格纳首先发现的。接下来了解魏格纳本人及其大陆漂移假说。我再播放课件点击大陆漂移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观察:1、两亿年前的地球有几块大陆?2、6500万年前这块大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现在地球的海陆轮廓如何?4、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太平洋的变化趋势如何?学生通过上述活动,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内容。探究三 板块构造学说 许多地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大陆确实在漂移。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是板块在运动,推出板块构造学说。指引学生进入板块运动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我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我首先指导学生分组活动,自学教材“板块的运动”框题,归纳总结板块学说

7、的基本理论。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备好的世界海陆分布图和描好的六大板块轮廓图,组织学生进行六大板块的剪图拼图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描、剪、拼的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中掌握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分布。最后问各小组:在“六大板块和世界火山地震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学生看图交流,明确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第二步不仅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构造有关,世界上许多地理现象的形成也和板块运动有关。我首先播放火山地震录象,让生知道其发生的原因。在课件指导学生观察板块运动的方向,得出张裂和挤压两种方向。“红海东非大裂谷分布图”“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分布图”,然后课件演示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红海、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

8、雅山的动态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1、红海的面积为什么在不断扩大?红海是怎样形成的?2、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3、板块发生张裂拉伸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板块碰撞挤压地表会发生什么变化?最后让学生总结概括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沧海桑田的漫长历程瞬间演示,将地表事物的静态分布和动态形成同时呈现,直观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板块运动如何引起海陆变迁。课堂小结我是这样这样安排的:地球上海陆轮廓的形成和分布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同学们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我在学生交流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运用实例说明海陆变迁,知道板块学说的主要理论。巩固训练我设计了三个阶梯性的题型。一是当堂练习:填注六大板块的名称,复习强化课堂知识及六个单选题。二是学以致用:解释四个地理现象:1.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森林和古河流遗迹,2.南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国将被海水淹没,3.日本的中小学生经常进行防震演习,4.最近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体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三是拓展延伸:预测我们脚下的大地将来会有什么变化?并说说理由、利用节假日查阅有关资料和实地考察,写出以“家乡的沧海桑田”为题的小论文,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