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下册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584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下册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下册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下册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下册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下册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下册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下册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认识日本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并会举一反三。2、了解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分析成因。3、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4、了解日本的人口、民族构成及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文化特点。过程与方法1、重在培养学生认识一国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经济水平及发展特征等地理内容的方法。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教学重点1.本地

2、理位置及主要城市、工业区的分布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教学难点1.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成因。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讨论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日本地形图,日本文化图片,日本工业分布图,录象3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引入)展示数幅图片,让学生指认,最后猜想这些图片与哪个国家有关?你还了解这个国家的一些内容吗?(学生回答)通过对大量图片的认识,使学生增强对日本的感性认识,并激活学生的记忆,讲述日本的“故事”,激活班级学习氛围。(说明:图片涉及樱花、富士山、和服、茶道、相扑等,网上可以找到)(过渡):以

3、上都是关于日本的一些认识,比较零散,我们要较全面认识日本这一国家,就应系统地来学习它,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内容。一、概述播放日本概述录像,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转承)以上从静态和动态了解日本,如何从地理角度来认识日本呢?二、授课1、位置:展示日本在世界位置、以提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掌握描述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日本在亚洲位置、日本三幅图,分别配以“日本在世界哪一洲?”“日本在亚洲的哪一分区?”“日本周围有哪些海域与国家?”三个问题让学生研究回答,之后问“你掌握了认识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了吗?”让学生总结认识国家位置的一般方法:由大范

4、围至小范围,到具体周边环境。(活动)展示中国在亚洲图,试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的自学能力。2、组成展示日本空白图,指认四大岛屿,问:“除以上指认的四大岛屿之外,还有哪些属日本的岛屿或群岛?”3、人口面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大知识视野,增强感性认识。展示日本空白图作背景,给出日本的人口数量、面积,计算日本平均人口密度。相关资料介绍:日本人口性别比例、平均寿命、人口最多城市等内容。(节选自教师用书资料注释。)4、气候: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从图中找出日本的三大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简要分析(学生分析)这种气候的特点。5、特点:以观看材料的方式引发思考,得出

5、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1)以日本空白图为背景,出现文字介绍(如下),配以日本拥挤的街道,人群等录像。文字内容:日本是个岛国,南北狭长,人口1.27亿,面积只有37.7万km2,人口密度达337人/平方千米,这说明日本具有_特点。(.人多地狭)(2)播放二段录像,(网上下载关于介绍日本多山、多火山、地震的录像)这说明日本具有_特点。(多山、多火山、多地震)(3)展示日本图,观察日本海岸线及主要海港分布,总结出日本(海岸曲折,多良港)特点。(4)播放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录像剪辑,突出日本的(资源小国,经济强国)的特点。(承上启下,对日本经济发展的认识,我们将下节课深入讨论)人多地狭:人口_

6、亿,面积_KM2,人口密度_地形:多山地、丘陵;多火山、多地震(富士山)。原因 海岸曲折,良港众多。优越性 资源小国,经济强国。经济特点 小结板书日 本 (第一课时)三、活动说明:共有4个活动,四组学生任选一个,以评比,奖励方式调动各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应用能力。活动一:举一反三以日本为例,分析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如英国、中国等)(从全球位置、地区位置、周边环境三方面入手)活动二:对比研究从对比中,找到不同国家的异同点,加深对日本的理解认识。分析日本与英国的经纬度范围,及对地理环境复杂程度的影响。(配相应地图)活动三:各抒己见(1)火山活动时给人类带来

7、灾难,但在非活动期,它也能为人类造福吗?以“话题”的方式表达认识在争论中纠正错误的认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2)日本是多震国家,在防震减灾方面,日本作了大量工作,如日本民居与现代建筑都强调抗震功能。在预报上,日本在近80多个可能发生大地震的地区安装地震速报器;在思想上,日本不断进行地震教育宣传与演习,并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全国防灾日。问:我国是否也是多地震国家?在防震减灾方面,日本的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你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识吗?学生亲自动手,加深识记,激活课堂气氛。活动四:身体力行让学生将日本主要的四在城市及周边海城,主要山脉,平原等插到课前准备的日本(吹塑)图上。(

8、第二课时)(引入新课)材料1:展示学校日产数码照相机指出从生活产品的产地入手,认识日本的大国地位,以具体的数字来强化“MADE IN JAPAN”的含义,出示日产丰田轿车,日产松下电器等照片。问:以上产品都是“MADE IN JAPAN”,同学们还能举出些“MADE IN JAPAN”的产品吗?材料2:课本P21页日本经济的三方面数字问:由以上两项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发散思维,答案各不一样。)师:不论怎样这都反映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日本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转折)二战后,日本经济百废待兴,现在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是什么原因促使日本经济奇迹的出现呢?我们先看一段录像。二战后

9、的日本经济(看完录像,让学生复述加深印象)阅读课本P22页材料,思考:1.日本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2.日本经济发展有哪些不利条件?(有利条件:科技发达;劳动力充足;良港众多,海运便利。不利条件:资源短缺;国内市场需求小;对外依赖性强。)小结:日本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扬长避短,走进口加工出口型的外向型经济模式。看课本图7.9图7.12以及图7.13思考:日本经济发展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学生看图思考讨论,明确:(1)日本地域小,资源缺乏大量进口工业原燃料(2)利用高科技、充足劳动力加工工业制成品(3)国内市场需求小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4)运输成本的降低工业多分布在人口密集、良港众多的濑户内海及太

10、平洋沿岸地区看图7.13“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找出主要工业区和重要工业城市,进一步分析分布成因。思考:日本工业的过分集中,会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提示:从工业地价、水电紧张、环境污染等方面讨论。)小结:1、日本早期工业布局以节省能源、资源、运输成本为主要目的。2、新工业革命突出“省能源、省资源、防污染”,减轻运输负担的考虑已不太重要。活动1:词语串连:用简短的语言将下面涉及的内容简述一遍。资源小国、经济强国、科技发达、劳力充足、良港众多、工业集中、污染严重、分散布局、海外建厂、贸易对象活动2:评论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从日本对外贸易联系的角

11、度解释它的内涵?活动3:学以致用联系日本的国情和经济模式及带来的问题,分析我国的国情及经济构想?活动4:实事评论通过对日本作法的讨论,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材料1:日本森林覆盖率居世界前列,但它却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之一。材料2:方便筷最早由日本传到中国,但如今日本的方便筷绝大部分由中国进口。材料3:日本是渔业大国,捕鱼量居世界首位,是使世界渔业走向枯竭的主要国家这一。材料4:新华社2001年4月11日电,日本捕鲸船队浩浩荡荡地从南极归来,满载440头被捕杀的鲸停靠在日本港口,日本政府以科研为由,年年组织捕鲸船队到南极捕鲸,而全然不顾国际社会禁止捕鲸的呼声。以上材料都是日本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做法,是否可取,谈谈自己看法。(转折)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的文化又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下面看一段录像“日本的文化”展示日本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照片。传统:和服、木屋、神社、日本料理 、六艺之道等现代:西装、职业装、西餐、迪斯尼乐园、海底世界等。(讨论)日本的这种东西方文化兼容的特点,对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何作用?如何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异域文化的关系?小结板书资源小国 进口工业原燃料高科技、充足劳动力加工工业制成品 进口加工出口国内市场需求小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 东西方文化兼容 经济强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