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上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5852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上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上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上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上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上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上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上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实录.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实录一、教学主题总体设计:教学目标:【课程标准】:通过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针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安排了“聚落与环境”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要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聚落。(2)针对“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教师安排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让学

2、生在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生存教育,懂得并爱护聚落环境。(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用具: 多媒体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图,世界文化遗产景观图片学法指导: 通过读图提取信息、合作讨论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二、教学过程:步 骤教 师 教 学 过 程备注说明课前铺垫音乐,幻灯片播放临沂南坊景观图片新课导入刚刚在课前,我们看了一张图片,我们班的同学有的住在城市,有的住在乡村,人们

3、把这些居住地称为聚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聚落的殿堂。由家乡开始本课学习增强学生的兴趣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媒体展示课题: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聚落的两种形式,及出现的先后顺序 活动1,出示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图片,描述其景观差异。借助多媒体直观形象情景设置宇航员拍摄的照片设置情境学生展示自主展示描述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差异,从农田,果树,医院,商店,学校展示自我教师活动加以指导,及时做好评价为什么城市与乡村之间存在景观差异?媒体展示城市与乡村生产方式图片(注意观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设问城市与乡村之间存在景观差异,那么同样是乡村聚落他们之间有差异吗?媒体展示世界三大洲的聚落景观图片,及问题原因学生活动抢答

4、三幅图片所在的大洲分布,然后分组讨论景观差异的原因。共同合作学习教师活动分组指导出现的问题,完善板书主导地位展示成果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其它小组进行补充说明,合作学习。说出三大洲的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的差异。展示自我教师过度乡村聚落之间存在差异,说明聚落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学习下面一个问题,聚落与环境过渡自然媒体展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环境因素,地形,土壤,水源,交通,资源等(学生补充)学生活动通过媒体展示的三个不同地区,为自己合理选择一个舒适的家贴近生活学生回答回答出选择每一个地区的原因,开阔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过度引出世界聚落的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分布密集,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5、。知识从感觉开始教师设问目前世界上的聚落为什么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区,而高山、荒漠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分布呢?(聚落与环境的影响因素) 问题出现,带着问题去学习 小组讨论说明要求,解决小组讨论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地指导。教师板书聚落与环境,形成因素,分布。学生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说出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展示成果教师评价及时评价,多鼓励。有效地激励检验成果 媒体展示的答案,交流改错,明确答案知识的交流教师过度 世界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的不同,聚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首先,让我们走进东南亚和

6、西亚的聚落。前后过渡自然 媒体展示东南亚的高架屋,西亚村庄的景观图片,文字说明 角色扮演选拔两名小设计师为两地区设计(时间准备)教师活动 说明要求,并说明两地区的位置和气候特征媒体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说明两种气候的特征。学生表演讲台即兴表演,进入角色,发挥最大的潜能展示自己教师活动教师加以指导,进行有效的评价有效地激励教师过渡欣赏一段视频再来认识中国这些地方的传统民居,分析当地的气候的特点。完成下面的表格。媒体展示认真观看视频片段(竹楼,窑洞)提高兴趣教师活动和同学共同欣赏,加以指导小组讨论看完视频,小组加以讨论,共同完成学案,民居与环境的关系体现学生主体学生展示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共同交流

7、答案,一起学习教师活动 及时评价,加以鼓励,指导媒体展示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答案教师过度 民居与环境的长期作用,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但是,现在这些传统民居逐渐减少,如何处理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当今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 乘上导入媒体展示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与传统民居的保护的较量辩证的看问题学生活动正反方辩论北京四合院的去留分角色教师活动组织辩论的进行,说明要求并进行有效地指导组织指导学生辩论正反方2分钟的自由辩论竞争与合作学生总结四合院是历史时期北京人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

8、、文化、民俗等信息,形成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师总结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曾说过:如果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也许中国很现代化,却不中国化了。传统民居作为历史记忆与传承的一种体现更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希望同学们能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诗化媒体展示传统民居与世界文化遗产欣赏轻松愉快学生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聚落的概念、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景观差异、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总结概括本课学习内容教师评价 这节课同学们收获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积极地投入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9、小组讨论活动中,自信的展示自我,表现自我,老师非常的满意,希望同学们以后再接再厉,更进一步!评价三、教学反思1、本节课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阅历,学会对身边地理事物的观察、描述、分析、归纳、总结,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应用视频、图片等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2、在学习过程中,我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等增强了同学间的合作意识。3、教学过程中,我贯彻“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结合南坊的乡土实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服务家乡的情感和理念。不足之处:1、学生在理解聚落的分布,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时还有点难度,内容很抽象,应借助相关资料进行直观化,做好课前准备。2、语言的运用,措辞有点欠缺,需要进行锤炼,增加语言的魅力和磁力,学生的评价要合理有度。3、在教学中,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的空间,并提供或引导学生搜集新颖的背景材料,真正达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学生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