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让生本教育走进“数学课堂”》 .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607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让生本教育走进“数学课堂”》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让生本教育走进“数学课堂”》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让生本教育走进“数学课堂”》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让生本教育走进“数学课堂”》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让生本教育走进“数学课堂”》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让生本教育走进“数学课堂”》 .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让生本教育走进“数学课堂” 目前,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化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缺乏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课堂急需改进。在课堂改革中我校积极倡导新的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而“生本教育”告诉我们真正的课堂教学已不是学生配合、适应老师,而是老师要积极探求适合学生自己发展的教学方法。 生本教育实验在广东省已经开展了多年,以华阳小学为首的多间生本实验学校的教改实验,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生本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学习能量,学生掌握了学习的自主权、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得到了无法预计的扩展。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学会

2、”变为“会学”。因此,我们要把生本教育融入数学课堂作为努力改革的方向,来改变目前的数学课现状。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师大郭思乐教授在他所倡导的生本教育理论中,崇尚以人为本。他反复强调,学生才是教学当中真正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他主张让学生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事情来做,把学生能够调动的资源全部调动起来,把能够交付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完成。因此,在生本教育的课堂里,老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老师和学生相互尊重,彼此沟通。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自由发挥,自主地创造,敞开地交流。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断地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

3、与尝试失败的教训,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郭教授认为,不教而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所谓教为了不教,教导致不教,不仅仅是教育的遥远境界,更是每段教育的过程的即时要求。教不过是唤醒生命,启迪生命,激扬生命,把社会人生的既有的领域和发展方向以及智慧的终端介绍给生命,而由它自处之,如此而已。在生本教育思想及理论的指导下,我校开展了“生本教学”课堂改革的研究。我们的做法如下:1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分组:“小组学习”在生本课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切的教学活动,都要在小组中进行。我们设定4人一小组8人一大组的小组结构(更方便进行座位的编排及小组内的课堂交流),让学生按学习成绩的一定比例进行自

4、由组合(必要时教师可进行协调、指导),一般情况下由成绩中等的的同学任小组长。这样,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进行分组,可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发挥最大的潜力。2课前布置任务根据本课教材的教学目的,设计课前预习作业,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后对下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学。在设计课前预习作业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低:结合学习内容,尽可能的“低入”,使问题能被90%的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得以完成。我们说的“低入”,不是“低”到不用看书就能完成,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本知识,或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等各种方式,能得以完成任务。只有够“低”,才能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其中,才不会出现因“畏难”而丧

5、失学习兴趣的情况。(2)明:课前预习作业的设计要注意目标明确,要让学生清楚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如果含糊不清,学生费了一番功夫去准备,结果与老师所设计的研究方向完全不同,不但失去了实效性,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3)简:课前预习作业要尽可能简化。课前预习作业是通过课外完成的,在学生没有自觉性的情况下,如果再布置复杂、烦琐、大量的课前预习作业,很多学生必然会惧而远之。所以可根据两次课的间隔时间长短,调整课前预习作业的量,(4)高:好的课前预习作业的设计还要尽量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做课前预习作业的过程中,能得到“高出”。“高出”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能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引发讨论

6、、成绩的提高、难题的解决,这些是有形的“高出”;而对数形结合、一题多解等重要数学思想的培养、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则是无形的“高出”。(5)趣:如果在设计课前预习作业时能增加其趣味性和生活性,则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对课程更感兴趣,从而提高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课堂上小组研讨小组具有重要意义,没有小组,就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就没有强大的班组文化,就没有强有力的互助网。因此,我们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开放式交互学习,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很多研究都表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增强思维技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还能增强平等意识,促进相互理解

7、,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而当学生看到同伴们的成功时,也会提高他们自身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都体现了“以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普及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方针。要有效地体现小组学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 小组长的培养:首先在小组中确立好主心骨,小组长的选择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一个小组的支柱。小组长不单要有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数学学习热情。有了热情,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确定小组长后,还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培养,要教会他如何在小组中开展工作,起好带动全组学习的作用。(2)小组意识的培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各小组的合作情况,要在上课过程

8、中,鼓励、引导同组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发现问题,要及时予以引导,帮助解决。并适当通过一些小组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意识,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这个小集体的一分子。(3)小组的稳定:在确立小组后,尽可能的稳定下来,不要随意调动。因为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小组中进行的,小组的合作性是需要时间培养的,也需要彼此之间的默契。如果小组成员经常调来调去,不利于合作性的培养。(4)师生共勉,在“生本教学”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抛砖引玉者、穿针引线人。教师的作用是提出学习的主题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维持必要的教学秩序,给予学生支持、鼓励,还有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教师不会急于判断学生表现的好坏对错

9、,更不会以知识的代言人出现。知识是靠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的。知识与学生的经验、感悟相连。这样获得的知识是有意义的,是根深蒂固的,同时又具有极强的迁移能力。学生对教师不再感到畏惧或敌意,而是信赖与依靠。学生不再认为自己是什么都不懂的弱者,而是完全可以借助自己的先天智慧与学习机制进行自主学习的人格独立的学习者。同学之间关系的本质不再是竞争对手,而是共享学习欢乐、互相促进启发的学习伙伴。“生本教育”课堂试验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解决了学生“能学、愿学、会学”的问题,让学生相信自己有获得知识的能力,并逐步对学习产生兴趣,最终达到“会学”的目的。总之,“生本教学”带给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也带给了教师教数学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