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初中语文《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607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初中语文《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标初中语文《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标初中语文《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标初中语文《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标初中语文《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初中语文《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初中语文《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初中语文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 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 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教学重点: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第一课时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这是2007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英雄试飞员李剑英的颁奖词,他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为了保护地面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

2、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了英雄的名字。 今天,我们还要记住一个英雄的名字-圣埃克絮佩里。让我们一起走近他。2、词语积累。乙醚(m)虫豸(zh)硌(g)犁铧(l)(hu)脐带(q)真谛(d)噎(y)筛糠(shi)(kng)1、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卷土重来)2、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死得其所)3、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芸芸众生)4、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筛糠)二、 作者简介(学生介绍,老师补充)圣埃克絮佩里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

3、他曾经有志于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员。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的大地问世。1935年1-5月,以巴黎晚报特派记者身份到莫斯科采访,先后撰写了六篇通讯发表在巴黎晚报上。(这些文章后被收入杂文集生活的某种含义) 驾机周游地中海,替法航进行业务宣传到处演讲。12月29日,自费驾机飞往西贡,试图以七十小时飞完巴黎到西贡的航程,以此打破纪录 获取十五万法郎的奖金。但由于飞机发生故障,迫降在开罗附近荒无人烟的沙漠中

4、。圣艾克絮佩里与机械师普列夫一起在绝望的情况下跋涉了五天五夜,被一支骆驼商队救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重入法国空军。后辗转去纽约开始流亡生活。在这期间,写出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1944年返回同盟国地中海空军部队。在当年7月31日的一次飞行任务中,他驾驶飞机飞上湛蓝的天空,就此再也没有回来。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意。(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2、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作者遇险后碰到了一系列困难,很惊险。#感受到感受到了沙漠的可怕。#遇险后,作者展开了一系列自救活动。#感受到作者的

5、内心有过一系列的斗争。#感受到遇险后,作者有了一系列心理活动,并贯穿全文。#感受到“我”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我”对责任、事业、生命的思索。四、合作探究(小组合作) 过度语:是的,在那个飞机性能差、机场设备简陋、气象情报不全、救援工作还比较落后的年代里,一个人在全世界最大的沙漠里,那种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1、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感到呼吸困难。#找不到任何水,连露水也没有。(板书)2、在这些困难中,我有了哪些生理上的不适?#产生幻影 #感到疲倦、错乱 #呼吸困难3、作者在生理上产生了幻影、疲倦错乱、呼

6、吸困难等不适的症状,那作者在心理上是否也产生了不适呢?(是的)请同学们找一找表达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寒风就象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2节)-痛苦 我跑不过了,在也没有力气了。(2节)-绝望 我感到,有一股图象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10节) -平静 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18、21节)-乐观(板书)教师明确:是的,文中多处运用心理描写,并贯穿全篇,让读者去体验作者面对困境时由绝望、痛苦到平静,甚至最后乐观的内心情感历程。)4、那作者为什么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呢?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作者认为他的死

7、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20、21节,文中“我”盼望着清晨的露水,以给自己带来生的希望,强调了身处沙漠的我们对水的渴盼。总之表明了“我”信心坚定,继续寻找生路,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5、同学们,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不是)那他是为了什么呢?(讨论) 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为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很幸运,最后他们俩遇上商队获救了

8、。他曾写过这样一段精彩的文字,让我们一起朗读飞行员用飞机这个工具,也跟障碍进行了较量。他们飞翔在万里长空,悬挂在满天乱云之间,要与高山、海洋、风暴钩心斗角。绚丽多彩的土地和天空,风吹粼粼的海面,金黄色的晨曦晚霞,这些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色,对他们是生命的庇护,还是死亡的诱惑?他们看到的太阳,是经历磨难重重的星夜后看到的光明的太阳;他们看到的大地,是穿越风雨雷电后看到的宁静的大地;他们看到的人,是迷失在冰天雪地、沙漠荒野后看到的亲切的人。在这种严酷的职业锻炼下,经历多次生与死的搏斗,圣埃克絮佩里向我们展示的人生意义,行动价值,心灵底蕴究竟是什么呢?老师在他身上看到,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活、对他人的一种

9、责任。同学们呢?明确:应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身处逆境应该看到生活的希望;困境中应该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生命的价值在于发现;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活、对他人的一种责任。第二课时一、研读赏析1、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 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 执着追求,诗意地生活;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 2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 明确: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二、质疑探究,理解关键句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

10、不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作者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明确: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作者镇定乐观的精神。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

11、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没有使生命虚度,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他也无怨无悔。 三、拓展延伸 1、2002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有五位大学生,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两人遇难,3人失踪。山难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大学生不具有登山运动员的专

12、业素质,不应该参与这种专业性强的极限运动,他们这是拿生命开玩笑。持赞同意见的人则认为登山运动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应该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参加登山也是未尝不可的。 2、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了黄沙莽莽的雄奇瑰丽。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诗则表明了将士们戍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3、依照下列句子仿写。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示例:我们渴求知识就像饿汉渴求面包,我们渴求进步就像

13、渴求茁壮成长,我们在坎途中寻找理想。 四、课堂小结 1、人生的道路不会一马平川,也不是一帆风顺,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是不同的,每个人对成功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同的,这是人类进步、文化多元的标志。我们不强求一致,只要是有利于个人发展,有利于人类整体的生活、人生态度都是可取的,并且应该得到尊重。我想对于本文的学习,重要的不是对文本的理解,而应把这种精神和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和能力。要记住: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一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凭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面对生活,清爽而不冷漠,一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着地一路欢歌。 2、什么样的生活是

14、你向往的生活?人生怎样才算成功? 发散角度1:我向往一种轰轰烈烈的生活,成就一番伟业是人生成功的标志。古有秦始皇,今有毛泽东,他们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和胆略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他们是我崇拜的英雄。 发散角度2:我喜欢一种平静的生活,平平淡淡做事就是人生的成功。尽管人类有许多杰出人物,但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平凡的。这些人是构成人类群体的基础。没有这些平凡而普通的人的默默奉献,英雄也难以成功。 发散角度3:我喜欢一种拥有大量财富的生活,财富的多少是人生成败的标志。因为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基础就是物质财富,没有财富,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拥有了财富,人类的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才会得到促进。发散角度4:我喜欢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精神的富足和心灵的愉悦是我的追求,以微笑面对世界是我幸福的证明。附:板书设计 在沙漠中心 干渴 幻影 寒风 我 疲倦 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寒冷 呼吸困难 为人类的责任、人类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