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619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务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服务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服务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服务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服务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服务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 人生之复杂和嬗变不居,让人深感认识自己、做好自己,是人生最难之事。我以为,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恰在于此“整体”历史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做好自己。简言之,就是“服务人生”。应该说,历史课程改革的必然取向也在于此。在“应试”之风欲静不能的当今,这或许有点苛求历史老师们,但当从根本上追问什么才是有效的历史教学时,恐怕大家都会回眸于此。历史教学不扎根于人性沃壤、紧密关切学生人生,欲走出教而无育(学而不悟)、不受欢迎的窘境,岂有他途?惟其如此,我们才需要课改,才需要创新。创新绝非阿世媚俗、立异标新,创新的真谛乃是把未做好的事,做得恰到好处。历史教学“恰到好处”的境界,就在于把

2、“教学”升华为服务人生的“教育”。“现在”和“思想”:人生必备的坐标与准据历史教育有效服务人生,当务之急是“返魅”,至少有两个要素不能缺席:一是“现在”;一是“思想”。“现在”本是不存在的(这些文字刚写下,它们已经成为过去),“现在”仅仅是“过去”走向“未来”的一瞬,但人们可以把可感可触的每一个“今天”界定为“现在”它是实在的人生坐标,又是彰“往”察“来”必须站上去的顶峰,历史教育有效服务人生的前提恰是落脚于“现在”。忽略了“现在”,就会犯鲁迅批评过的痼疾,即一味回顾悠悠过去,展望渺渺未来,惟独对“现在”的问题缴了白卷。教育无“现在”,断无生命力可言!“思想”之于人生的关键意义在于,追问和思考

3、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它显然是历史教育服务“现在”人生的根本落脚点。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判断和选择的过程,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来自正确的思想。克罗齐直言“历史就是思想”,李大钊则把历史思想、历史观与人生观等同,说“历史观者,实为人生的准据”,夸美纽斯亦谓熟悉历史是人生“终身的眼目”,尼采把历史分为纪念的、好古的、批判的三种,认为只有批判的历史对人生有益。无不表明,历史教育以思想见境界。“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著名论断早就告诫世人,有生命力从而有魅力的历史教育,“思想”和“现在”是万万不能缺席的。没有“整体”历史观人类就会失明陷于迷茫小到个人的人生方向,大到民族和整

4、个人类的走向,凭依“整体”历史观才可显明,否则就会遮蔽。因此,我把建构“整体”历史观,视为历史教育造福人生和人类的己任。“整体”历史观是指,历史教育必须同时具备相互关联的三个维度:“完整的世界观公正的价值观健全的人生观”。通俗地说,其相对应的取向应该是:“敬天尊理爱人”。“敬天”是世界观的维度,核心是完整地反映世界,抱一敬畏之心对待万物;“尊理”是价值观的维度,核心是公正地判断善恶,秉持理据正确地认识历史;“爱人”是人生观的维度,核心是健全地塑造人性,坚守爱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偏离这个“三面一体”的整体历史观,人类看事物的眼目就会短浅、片面乃至失明,从而陷于苦闷彷徨。譬如,人们津

5、津乐道“以人为本”,它在社会观即人与人关系的层面,确是必须秉持的真理,不过在世界观上深究,就颇值得怀疑。至少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文艺复兴运动之前,人类所经历的“万物有灵论”和“万物有机论”两个时代,人与自然是和谐的,然而此后被复兴了的“人是万物尺度”论调泛滥后,整个世界逐渐被拖入僵死的“机械论”时代,“对自然的征服与统治”成了现代世界的核心观念,人类由此走上了并非耸人听闻的“自绝”之路。现在流行的很多谬见,多缘割裂了整体历史观。譬如,欧洲“新航路开辟”者,其信念本来根源于资本价值观,他们醉心的“发现”,实以搜掠世界资源(包括劳动力)为目的,然而人们评价其行迹时,却忘了其“海盗”本质,而褒以“英

6、雄”“高尚”等词汇,殊不知世界日趋“凶多吉少”,恰恰由此开始。同样,倘若局促于单一狭隘的经济价值观看历史,就不难理解有人为什么对以和平交往(最多不过宣扬国威)为主旨的“郑和下西洋”也要横加指责了。作为“整体”的历史观被割裂了,思想就会谬误,且习焉不察。欲走出误区,就必须建构“整体”历史观。历史教育必须助人认识自己、做好自己服务人生,最终靠正确思想的引领。用后现代学者海德格尔的说法,“遗忘”历史即是一种“遮蔽”,思想的责任就是返回历史本身来“解蔽”,助人独立地认识自己,从而做好自己。对学生来说,主要的人生任务,无非是完善这样的“一体两面”:一面做好自己;一面做好公民。服务于这个任务,就得在具体的

7、历史教学中,贯穿如下一些历史意识(不很全面,暂举这些)。一是,天地人合一克己意识。人是“小宇宙”,本与“大宇宙”(天地)一体,人首先是自然的人,呼吸、吃饭、穿衣无不仰赖大自然的恩赐,但资源“有限论”警告人们,只有摒弃“人是万物尺度”世界观,在索取大自然的欲望上“克己”(敬畏、珍惜、节约、保护),世界才有持续“光明”的可能。二是,自由即自我控制意识。自由是生命的奇葩,人生之至求,但应理解人并非“是生而自由的”,其实“无往不在枷锁中”,自由的先决条件是适应自然的和社会的环境,自由不是放纵,自由的真谛是自控即做好自己,自由抉择意味着对选择结果的敢于担当。三是,个性与社会性和谐意识。教育的本质是社会化

8、,即帮助学生获得和发展社会知识和社会情感,持守互敬互爱互助态度,开放地与他人交往沟通,理解人与人的差异和社会的多态性,知道首先个人(小我)与社会(大我)关系和谐了,做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好公民,个人才有可能获得充分发展。四是,独立自主的个性人格意识。个性人格是指个人性格修养所表现出的独立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亦即能够控制自己、做好自己,它是“多”中的“一”,“变”中的“不变”。个性人格不是个人主义、不能社会化、不能“墙头草,随风倒”。社会进步取决于每一个人的个性人格,教育的最高目的便是发展每一个人的个性人格。 五是,独立判断舆论、共识的意识。借助“历史”与“现在”互动,正确辨析舆论和共识,既善于

9、回归“常识”,又不囿于“常识”偏见,学生才能获得更加准确和有效的概念知识、程序知识、态度信念知识。这一意识(又称媒体素养)在讯息芜杂不堪的时代,是学生趋向知识渊博、情感丰富、意志自由,进而养成个性人格所不可或缺的。六是,淡泊名利选择更好人生目标的意识。亚当斯密认为,“利己”与“利他”其实是同时伴随每个人的“看不见的手”,出“手”不当,害人害己。换言之,人“幸福”与否取决于内在的精神感受而非名利,关键在如何“自控”,处理好名利与道德的关系。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最终靠个性人格,它本质上是利他、利民、利国、利人类的。我们应该选择的最好人生目标,就在这里! 认识自己、做好自己,对个人

10、的人生是重要的,对民族、国家、世界的命运也同样是重要的。因为,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和世界,只有认识自己,才能真正做好自己。它是整个世界的和平幸福之基,也正是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和责任所在。如何引领学生有效地“思想”?(摘要)普通高中新课程中的所谓“模块”,特别突出一点是,每一个课程模块都是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为核心,并且其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的,每一模块所蕴含的主题都指向一定的教育目标。这样,学生在模块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就不再是孤立的知识、单一的技能,而是一种在主题统摄之下的结构化的知识框架。换言之,学科中的每一模块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主题是模块的“灵魂”,它有利于实现模块中各

11、知识点的统整。因此,在教学实施中,就必须要要尽可能地树立整体观念,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之下组织和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着一定的主题要求来整合课程内容,尝试开展主题探究,实现领域沟通。即倡导采用“主题教学”的方式。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一、围绕主题的教学问题主题即前述的思想观念。围绕主题设计的问题,必须扎根于历史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获得和巩固历史知识,了解和运用史学方法,训练和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感受史实、思维激扬的过程中受到主题思想的熏陶。奉化中学的邬巧云老师曾为奉化市青年历史教师研修组开设了一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示范课,确立了视角独特的教学主题,即“有理想的生活是世界上最美好

12、和最有意义的生活”。围绕着“马克思的理想”,探讨了三个话题。(1)马克思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他为什么会提出“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这么远大的理想?(回到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来感受他的理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知识点: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能力目标:分析能力。)(2)理想的实现只靠实干,不靠空谈。结合书本知识,马克思为理想进行了哪些奋斗?(知识点:伟大的友谊;能力目标:概括能力。)(3)马克思为理想而奋斗的成果是什么?(历史点: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能力目标:材料解读能力。)二、合理的任务驱动明确的学习要求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保障。教师向学生明确思考的时间、思考的问题、用关键词写

13、出思考要点、课堂回答等学习任务。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能保持学生思维的适度紧张感,避免出现“磨洋工”现象;成果反馈的压力能促使学生始终围绕活动的中心任务,避免活动流于形式,偏离主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三、积极获取反馈信息教师巡视: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督促、观察同学的思考,并留意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成果。学生反馈:教师要根据目标达成率预期,选择有代表性的同学进行回答,不能无目的地挑选学生或习惯地选择水平高的学生来回答,否则容易导致冷场或挫伤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教师事先经过观察,被提问的同学应该具有代表性,所以,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能够得到保证。必要时请其他同学补充,因为每位同学被要求独立思考

14、,因此其思考成果总有相异之处,所以,当教师要求同学进行补充回答时,同学们的积极性比较容易调动。这样,思维的交流、碰撞,有利于形成新的认识,也有利于就形成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氛围。四、适时提供教学支架教师不能僵化地遵照既定的课堂教学进程,对于课堂生成的新问题视而不见,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应该适时给予学生支持与指导。教师应对的方法有:示范解题,但切忌滥用,避免教师总是包办。思路提示、方法点拨。当发现学生思维的缺陷时,是教师介入最适宜的时机。分解问题。当学生遇到思维困难时,把问题分解成层层递进的系列问题。切忌成为教学设计的常态,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系统、深入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

15、力。课堂常有师生的“互动”,但往往被教师虚晃一枪,学生的思维最后还是被教师包办。没有学生的思维过程,获得的知识缺少理解,记忆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没有学生的思维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得不到真正的实践,或者教师的点拨缺少针对性,这都不利于方法的掌握,能力提升的速度势必受到影响。没有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就无法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没有对于历史真正的感知与感悟,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很难带动学生情感的升华、价值观的形成。五、不可或缺的总结与评价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整地整理该问题的要点,必要时,再次强调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同时,价是活动的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关注同学和教师对他们成果的评价、反馈,成功激励和被认同的成就体验,有利于不断强化学生的活动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