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八级《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初中物理八级《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三模块”法中彰显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内容简析本节课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的第一节,主要内容为光源、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三个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是整个光学知识的基础。后续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又能解释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STS意识。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目标定位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但刚学习物理不久,
2、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还鉴于学生在小学的科学及生活经验中已获得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基本知识,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我就放在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光的传播特点,让学生知道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和人造光源;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如:小孔成像,月食、日食等。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二、能力目标1.通过光线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模型研究问题的能力2.通过观察
3、实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3.通过解释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通过对我国古代对小孔成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方法阐释 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让“探究式学习”走进课堂,走进物理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构建“生活物理社会”三维课堂,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释放学生心灵,张扬
4、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了以下主要学法:引入问题的类比法、探索规律的方法、建立“光线”概念的模型法、模拟“日、月食”形成的模拟法、分析问题的方法及“光速”自学法。通过精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活动的和谐统一。与此相适应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是“三模块”法。探究器材 1学生分组:激光笔一支、果冻一个、软橡皮管一根、带孔的纸板两张、大头针几枚、平面镜一面、白屏一张、装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放了适量牛奶)。 2教师教具:小孔成像演示器(用啤酒罐自制)、激光笔、水槽两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滚动播放一组
5、与光现象紧密联系的优美图片:影、倒影、水面下(视深变浅)物体,霞光万道、白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极光师:光使我们的生活如此绚丽多姿,类比声现象,请回答你想知道哪些光的知识?生的可能回答:光是怎么产生的?怎么传播的?光的速度是怎样的?等等。【设计意图】遵循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过程,还激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老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开始,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最好开端。二、自主探究,交流点拨1.学生看
6、书,总结光源。继续播放丰富多彩的图片。【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播放丰富多彩的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们欣赏光源并给其分类,使学生感受到了光的五彩斑斓,美丽动人及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2.将画面停在“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师:密密树林挡不住阳光“直的追求”,请你猜想:光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呢?【设计意图】如此设计,直指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欣赏美丽图片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光的传播的探究。3.师演示实验: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充有烟雾的烧杯中投射,可以看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引导学生应用桌面上的器材,自主探究:方法一:用激光笔发出光
7、束向滴了适量牛奶的水中投射,可以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二: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射果冻,发现光在果冻中沿直线传播。方法三:将激光射过拉直了的橡皮管,但橡皮管弯曲就无法射过。问1:同学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但是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方法五: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组织学生归纳得出: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问二: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
8、传播的实验: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 75 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向下弯曲。 同时做一个对照实验,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再对同学们观察光的路径仍是直线。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引导学生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设计意图】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
9、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4. 介绍光线的概念演示激光笔沿着黑板射出,问:哪个同学能在黑板上把你所看到的光的传播特点画下来? 对学生的板画进行评价。同时说明:由于平时我们见得最多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情形。所以物理学中就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比如要表示电灯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我们就沿光的传播路径作一些直线,(如图1)。再比如要表示阳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如图二。这种直线叫做光线。【设计意图】同样是模型法,如果你直接告诉学生意义不大,学生也不能理解,采用演示实验这种直观的教
10、学,让学生理解“光线”可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并且是一种好的图示方法。4.阅读探究“光速”【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参与活动的探究形式。三、回归生活,应用创新1.老师演示:小孔成像【设计意图】小孔成像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蜡烛是倒立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学生游戏:请三名学生和体育委员到讲台前给同学们演示排队站直。并请体育委员向同学们说明方法要领及所依据的知识。利用投影,请学生上台作手影游戏。模拟“日、月食”的形成:由三名同学分别代表太阳、地球、月亮,模拟在什么情况下,会形成月食、日食。【设计意图】以上通过学生的三个活动参与,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自然
11、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印象深刻。3.媒体展示:射击要领、激光准直【设计意图】利用媒体的作用,引领学生从物理知识走进科技社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STS意识。4.课后:阅读科学世界,让学生自己用光速的知识去理解认识自然世界,了解一些天文知识,了解光年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亲自动手完成“想想做做”,制作一架小孔照相机,并用它来观察蜡烛所成的像,看一看,在什么情况下,蜡烛所成的像放大,在什么情况下所成的像较小?并试着解释为什么?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小制作来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设计意图】课后利用物理兴趣小组,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结合相关知识及经验进行发明创
12、造,提高他们的动手制作和创新能力。教有所思 经过调查初二学生的潜在知识和感性认识,知道大量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经验,比如从手电筒射出的光,汽车车灯的光,还有对面临山上铁道游击队纪念碑晚上射出的光束等等。所以这节课设计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热爱光学,让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来认识光源,知道光沿直线传播是要有条件的。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让我们师生共同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在观察神奇美丽的光现象的过程中,提出光是否总是沿直线传播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在相互交流中概括出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并且运用这个结论解释了一些自然现象。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进行了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
13、想教育成功演示了光在非均匀介质路径发生弯曲的现象,实验效果非常好,让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的活动中,领略了光的奇妙(学生过去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光的路径发生弯曲),发展了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了探索自然规律的喜悦。另外还有下面两点自己感觉不错:1.多媒体利用适时恰当:如以画面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得出光在同一介质沿直线传播的规律,保持学生的兴趣;动画练习,如射击瞄准帮助学生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解决问题深化学生的兴趣,“日、月食”的录像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2、练习题的设计适当:设置练习少而精,增强练习的目的性,如影子的形成,既是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也为理解“日、月食”的形成做好了铺垫,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不足的地方:语言不够简练,下步需要在提出问题的目的性、切入点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