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新课改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620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新课改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新课改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新课改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新课改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新课改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新课改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新课改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改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电子计算机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此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在教育领域里的研究、应用与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应用也开始向深入发展。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教育信息传递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学生借助这有利的媒体可以获得更大范围的学习。新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

2、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质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服务于学科教学,有利于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等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简单应用,它是附着在新的教学方法之上,为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工具和信息资源,发挥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工具的应用,使原本难以实现的教学方法得以实现,并产生用其他手段难以得到的效果。回顾人类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之中的教育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迁而发生重大变革。21世纪的中国教育正在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和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催生着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创新,使教育正发生着深刻

3、的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将是这场变化的新视点。第1章 课题的提出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

4、、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教师角色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对于课程改革,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主要取决于:

5、第一、新课程的推进,需要新的教育理念的支持。第二、新课程中,学生应有新的学习方式。第三、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第四、要形成有效的理念和策略。那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运用当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校的教学实践,研究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第2章 新课改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概述2.1 信息技术与新课改的关系自2001年我国基础课程进入全面改革

6、以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任务,也是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新一轮课改要构建新型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改革的结合,深刻地揭示了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信息技术在基础教学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这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2.1.1 创造性教学、创造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与传统学习而言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学生是听众和跟随者。教师是唯一可以自由走动的人,他引导学生的行为、

7、向学生提问、对学习活动时间进行规定和限制。教师是告知事实和定义重要思想的人。教学活动通常是教师的“领地”。我国目前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但是,用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许多局限性:相当比例的学生不能阅读和理解复杂的材料、缺乏基本的教学能力;不能评价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等,因此无法有效地交流他们的思想。要想把应试教育转换为创造性学习,必须解决从死记硬背到解决问题、概念和思想发展、批判性思考的转变。把持续发展的知识与能力放在第一位,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就是创造性学习,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在创造性学习中,同学们一起学习,包括和同学、父母和其他人一起分享学习过程。教师在现代课堂上

8、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一种情景中去学习、想象、推理等,从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思维角度更加宽广。2.1.2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实施新课程改革和创造性学习。随着计算机的使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通过合作,使用批判性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法。但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换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将会遇到一些阻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使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重新审视他们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计算机可以和其它的所有科目融合为一体,但是教师必须考虑不同的教学风格、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等因素。

9、这种形式的教学要求极大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求重新学习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如何定位?这些都需要时间。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更加活跃;成为更加独立的学习者。计算机将允许学生通过直接钻研、自由表达和亲身经历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的角色从“被教”转换到“学习”,教师的角色从“专家”转换到“合作者”和“引路人”。2.1.3 信息技术在创造性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计算机在教师中的广泛使用目前还有很大的障碍。这些障碍包括教师的时间不充裕、接触少、对技术使用缺乏基础知识,缺乏教师培训和支撑、以及目前流行的评价方法没有全面反映信息技术对学习带来的益处。其中对教师培训的需求

10、缺乏专门知识是使用计算机和相关设备的最主要障碍。随着计算机能力的提高,教师忧虑的消除,他们对计算机态度的改变将极大地提高他们使用计算机的积极性。2.2 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现状调查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那么,我们

11、目前的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距离有多远呢?本篇调查报告对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具备的要素进行调查,了解目前学校的现状,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尽快达到推进学校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步伐。 1.调查的方法与对象: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采访调查法。对象是谷铙镇大坑中学的教师与学生两大群体。 2.调查的结果与说明(1)学校信息环境建设: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基层学校在信息技术的装备上迈开了一大步。仅以大坑中学为例,调查显示,教师办公室至少有一台电脑,学校还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房,学生上课平均每2人一台计算机,目前校园网已经开通。(2)教师对课程整合的认识图1教师对课程整合态度如图1,从

12、教师对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价值观念调查中可以看出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可程度,了解教师在观念上存在的距离。调查显示,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能有效处理学科中的问题占34.78%,认为效果一般的占26.08%,尚可的占39.14%,没有一位教师认为是无效的。从结果可以反映出现代教师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总体上是认可和接受的。赞同学生网上考试的占65.22%,21.74%无所谓,13.04%的教师反对。赞同在课堂上使用网络进行讨论和交流的占43.47%,无所谓的占34.78%,反对的占34.78%,赞同学生网上答题的占39.14%,无所谓的占30.43%,反对的占30.43%。这说明

13、有近三分之二的教师基本认同信息技术可运用于教学中上课、答题、测试等教学环节。但反对的教师和无所谓的教师也占三分之一,反映出这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在常规教学中的作用不太认同。尤其是反对网上考试多达13.04%,说明传统的考试方法在基层学校具有较大的空间和较强的生命力。(3)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具备的能力图2教师信息技能调查图2-2信息技能统计图图2-1如图2,教师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以及在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设计能力是关键所在。调查数据反映教师中有78.26%能熟练进行汉字输入、编辑,56.52%教师能浏览网页、上网下载信息,43.48%的教师能收发E-mai,能制作信息化教案的只占47.

14、83%。这说明通过信息技术的培训,三分之二的教师基本能运用信息技术,但能制作信息化教案的较少,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不到,说明传统的教案书写方式还占主导 地位,这是学校可开发,也应引起重视的一块工作。(4)学校应用信息技术的总体情况图3教师备课资料调查如图3,调查数据显示,教师中有82.61%认同学校多媒体多功能教学设施配置齐全,使用正常,电子阅览室的使用率相对低一些占56.56%。对于目前学校向师生提供的信息技术环境主要是什么?有86.96%的教师认为办公室或机房有电脑,师生能上机。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整体氛围方面,52.17%认为部分教师能自己编写且有电子教案或运用网络资源备课。13.04%和17

15、.39%的教师分别认为有50%和20%以上的教师能自己编写且有电子教案或能运用网络资源备课。这说明学校中形成了一定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但氛围还不够浓厚,因为还有21.73%教师认为在学校能自如地运用信息技术,平时也很少谈论这方面事情。此外,只有三成教师认同学校在专题网站、课件与备课资源库等信息资源建立工作,这也反映出学校要在这方面加大建设力度。3现状的分析:(1)存在的优势硬件基本到位。学校在信息化硬件设施上基本到位,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供了基础条件。观念基本改变。教师中三分之二在观念上能接受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从上课、答题、考 试等各个环节,基本接受信息技术的引入。同时,学生

16、对于利用信息技术上课、交流等基本能接受。师生观念上的接受是学科整合的前提条件。具备一定技能。从调查显示,师生基本具备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所需的技能,这为进一步推进整合工作奠定了较好的操作基础(2)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虽然在观念上接受两者的整合,但从学科的信息技术整合效果来看,尚存在较大的差距。无论使用信息技术的问题上,还是从备课、上课、研究等方面都未实现两者真正的整合,说明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未真正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未突破,封闭式的教育教学方式仍存在。学校在为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广上营造的氛围尚不浓厚,学校尚未建立专题网站和电子教案库,说明学校必须加大智能环境的建设,为教师开展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

17、提供服。 2.3.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核心务学生在使用电脑时,三分之一用于打游戏,只有少部分学生运用一些学习软件进行课外学习,说明学生还未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还未真正领略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愉快,必须尽快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4.对策与措施: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没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点,继续进行封闭式的教育教学方式,仍然以知识教育作为追求目标,那么现代化学校是一句空话。教育信息化带动学校现代化,不仅仅是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也不仅仅是改变学习方式,它同时也是一种现代文化环境,先进智能环境的创设,更是体现人的终身学习这一长远目标。为此针对此学校的信息化现状,提出以下对策措施:a科学管理,抓好骨

18、干,是“课程整合”的前提。课题的实施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有机结合,做到:计划上落实,组织上落实,指导上落实,检查上落实,以提高课题实施效率。课题实验每周活动,既有先进理念的学习,又有课题实施交流,更有问题讨论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试验课案例解析,形成一种全新骨干培训方式,使骨干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以提高教师课程整合的科研水平。b提升师资水平,是“课程整合”的关键。教师是实施“整合”的主体,教师不断提升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素养是落实“整合”实效性的能力保障,是推动“整合”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将要求教师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要出发,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策划

19、和设计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和过程,从而促使教师在整合的实践中关注并提高教学设计能力。2.3.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核心c加大建网和其应用力度,为课程整合开辟有效渠道。学校加大建设校园网和专题学习网站力度,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网络资源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运用。网站在建中用,用中再建,不断更新发展,同时培训教师上网技术和下载网上资源,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备课、上课的良好习惯,为课程整合开辟有效的渠道。2.3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质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服务于学科教学,有利于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等于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的简单应用,它

20、是附着在新的教学方法之上,为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工具和信息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不可替代作用,这种工具的应用,使原本难以实现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得以实现,并产生用其他手段难以得到的效果。的核心内容,按国际上流行说法,信息技术是指: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覆盖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传感技术而成为的一门综合技术和方法体系。在中学教育实践活动中,一般指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而所谓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

21、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最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在现代教学媒体面前,学生不仅可以从容不迫地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地安排学习,把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学习模式转变成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多种学习模式。信息技术正在使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它将改变教学资源的形式和内容,扩展教学的空间,更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完全改变了单纯依靠教材、黑板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形成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这就是“课程整合”技术手段永

22、远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科教学内在的需求而存在的。2.3.2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模式1.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我想,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才能使之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更为出色。(1)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原则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教育教学理论

23、有密切的联系,没有一定理论的指导,教学模式就没有了灵魂。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主题、目标、条件、程序和评价五个要素。“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是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理论依据。(2)基本任务的自主学习原则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主体性和参与性两方面。(3)教师发挥指导和促进作用原则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能否运用教学技能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意义。(4)鼓励交流、资源共享与协作原则在整合的

24、教学模式中,安排结对交流和学习讨论,结对交流是通过抽签、自由组合或其他方式使学生组合在一起,就学习内容、方法、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寻求帮助。学习讨论是让学生讨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等,共同协作提出解决方案。(5)重视评价和反思的原则评价和反思始终贯穿于整合的教学模式中。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的。这要求教师根据不同任务制定出恰当合理的评价标准,本着充分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的原则进行。评价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教师可以评,学生可以评,学生之间也可以评。评价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过程及方法,特别是要重视评价学习的过程。2.信息技术课程整基本模式在信息技合的三种

25、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但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为此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分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用表1表示三种模式)表1信息技术整合的基本模式课程定位教学目标学生必备技能课前准备评价重点模式一信息技术课程1、从互联网下载资料。2、引用网页上的图片、文字资料。3、信息加工整理的能力。1、基本写作技能。2、从网络上查找资料的能力。3、PowerPoint或Word的使用教师提供有关杭州、西湖的网站地址作品内容与学习目标相吻合,布局设计精美,有自己的风格。模式二语文(作文课)懂得围绕要表达的意思选材、

26、剪裁。2、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安排材料。3、根据所选材组织成文,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连贯1、会浏览网页。2、Word的使用。3、会清楚通顺、流畅地表达内容。教师提供“杭州西湖”网页。1、文章的中心明确、条理清晰。2、观察仔细、思路开阔、内容具体。3、组织材料的能力。模式三研究型课程1、在任务引导下,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网络),收集相关资料。2、信息分类整理、加工处理。3、分析杭州让人难忘的原因,写出考察体会或制作成幻灯片,进行交流。4、体会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会,加强环境保护意识。1、利用互联网查找并下载有关的图表和文字资料。2、信息分类整理的基本方法。3、基本

27、的写作技能。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4、PowerPoint或Word使用。教师只起组织、指导的作用,一般不为学生准备材料。2、除了任务布置和最后的交流评价,整个研究过程基本在课外进行。1、课题研究计划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有效性。2、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协作意识。3、作品是否切合主题,内容的丰富性、合理性、创新性。2.3.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整合,就是要把以往分割的太细的学科重新有机的缝合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可以得到整体的发展,协调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含义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反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Internet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使以多媒体计

28、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堂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宗旨是要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终身学习的本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从理论上讲,可有以下三种:1.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目前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课程知识,也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习、拓展、应用或巩固其他学科知识,这在以应用为主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现在,许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汉字输入可以融入语文课的拼音练习和组词练习;学习搜索引

29、擎可设立到网上检索某学科专题信息练习等。总之,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各学科课程有着广泛的整合切入点,并可成为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园地。这种整合方式由于主要落脚点是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其他学科来说是副业,所以对各学科不能进行系统整合的教学设计。2.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在这种方式中,最常用的模式是“情境探究”模式。在该模式中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有机结合,能起到教学辅助工具的作用。如图4和表2所示情景探究教学情景资源共享创设情景意见表达工具思考讨论情景资源展示实践探索信息加工工具意义建构信息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过程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目标图4“情境探究”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信息技

30、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可用下表2描述:表2“情景探究”模式的方法描述 第1章 课题的提出1第2章 新课改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概述22.1 信息技术与新课改的关系22.1.1 创造性教学、创造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与传统学习而言的。22.1.2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实施新课程改革和创造性学习。32.1.3 信息技术在创造性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32.2 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现状调查32.3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62.3.2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模式6 ,虽然已经扩大到了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生物、历史、 地理等多个学科,并且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还有很多理论问题和具体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必将产生新型的教学模式,希望与同行们、专家们共同探讨,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支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