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高一《信息技术》新课程学科培训发言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高一《信息技术》新课程学科培训发言提纲.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一信息技术新课程学科培训发言提纲一、 省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实验状况介绍(一) 省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技术组)调研工作介绍:从3月开始,陆续采用问卷、座谈、收集实验方案、中期小结等方式,对全省普通高中进行了各个层面的调研:1、 4月-5月,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会考考试系统培训期间,收到537份有效问卷(涉及各普通高中基本硬件、软件配置情况)。2、 汇总分析全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基本情况:学校总数考生总数修习选修1的考生比例修习选修2的考生比例平均分合格率73332670838.57%61.43%77.594.21%3、 7月,全省高二信息技术课前培训活动期间,收到教研员和骨干
2、教师有效调查问卷153份(涉及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科建设),收到学校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一年实施情况小结材料70份。4、 12月10日至14日,对镇海、柯桥、金华等地的9所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l 形式:听课、教师座谈、学校领导访谈、学生座谈、发放问卷l 内容: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况、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等l 数据:走访9所普通高中,访谈18位校级领导,召开12次教师座谈会,与17所学校的60位教师进行了交流,召开7次学生座谈会(高一56人,高二38人,共计94位学生),听课7节(涉及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4个模块),回收教师问卷49份,学生问卷465份。(二) 浙江
3、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育基本情况1、 硬件设备现状(1)机房数与学生机数 536所学校中,总共有计算机房804个,平均每所学校1.5个,学生计算机43164台,平均每所学校82台。但学校设备分布差异很大,计算机房最多的学校有6个,学生计算机达500余台,而有的高中还没有象样的机房,有9 所高中学生计算机数在20台以下。(2)CPU与内存配置情况目前我省高中学生用计算机的配置并不高,CPU以赛扬为主,超过55%的学生机内存不足256MB。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实施以后,学生接触到的应用软件数量比较多,有些软件的使用要求也比较高,象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涉及到图像处理、动画制作、音视频处理及多媒
4、体作品合成等多种软件,这些软件对硬件设备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机器速度达不到一定的要求,将影响教学效果,甚至无法开展正常教学。图1(3)网络配置情况因特网已基本普及到每一所普通高中,学生计算机房也已基本联网,百兆网络占80%以上,机房配备专用服务器的学校在72%以上,有超过20%的学校计算机房还没有专用服务器,只能用普通微机或教师用计算机来代替服务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日常教学和评价的效率。2、 基本软件配置情况(1) 操作系统以Windows2000为主,Windows98和WindowsXP所占比例差不多。(2) 在应用软件中,Office系列软件(包括Word 、Excel、FrontPag
5、e、Access等)版本比较统一,以Office2000为主,也有个别学校安装了OfficeXP版本(3) 在第一年高中新课程实验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选修了多媒体技术应用这一模块。在多媒体众多处理软件中,图形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是师生比较喜欢的二种软件,不仅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比较实用,学生学习兴趣也较高,而且对设备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发展非常迅速,版本更新速度非常快,学校里所涉及的版本也非常多(见图5、图6)。Photoshop和Flash不同版本之间差异的较大,兼容性较差,这给日常教学和会考评价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图5 图6 3、 高中信息技术师资状况(1) 我省从1997年
6、设立计算机会考开始,高中信息技术师资队伍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逐步稳定,平均每校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人数在3人左右,男教师比较多,占70%左右。(2) 对全省306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调查结果显示,从专业分布上来看,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占65%,这说明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近几年来,教育技术专业异军突起,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已占到整个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中的20%以上,年轻教师中比较则更高。(3) 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平均每位教师每天用于备课的时间在2小时左右,批改作业时间在1.5小时左右,而每天用于为学校提供服务的时间在4小时以上,这说明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每天
7、还要用大量时间精力为学校提供各种服务,如网络维护、计算机设备维修、电教仪器维护等。(4) 在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满意度调查中,很满意和较满意的人数达到98%以上,说明信息技术教师非常敬业爱岗、富有奉献精神。 4、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1) 普通高中在高一年级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每周2课时(第一学期开设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二学期开设“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和“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至少一个模块)(2) 少数走得比较前面的学校(如浙师大附中、柯桥中学等),在高二或高三尝试开设另外三个选修模块,每周1课时(3) 也有个别学校在高一年级每周只开1课时,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时数达到不“课程
8、标准”中规定的每个模块36课时的要求。5、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行为基本情况(1)信息技术教师对新课程实验持肯定的态度(2)教师对教学要求和深广度的把握尺度较为适当平时教学依照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开展的有63.3%,也会兼顾到课程标准和会考标准。这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实验培训是有成效的,参加培训的教师也是认真的,而且,参与培训的教师面也比较广泛。(3)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分成小组形式,自主学习的占25.18%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的占31.51%教师边讲,学生边练的占42.08%以教师讲为主的占1.23%。(4)教师对信息技术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常布置,及时批改”的占40.14%;“有时
9、布置,也能批改”的占42.78%;“常布置,不批改”占9.68%;“从不布置”占7.4% 。(5)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用书情况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的内容新增和变动较多。教师能积极作出对策,合理选择和使用教学资源。选用与新课程配套的教学“活动手册”“会考引导”的就占79.6%。(6)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与原来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高一信息技术课程课时没有变化,但课程内容更新量大,涉及的范围更广。有40.52%教师感到教学上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将先进的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中”, 有34.64%教师感到教学上最大的困惑是“课时太紧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研究和贯彻新课程理念”。6、 关于评价和学分认定(1)信息技术学科的
10、过程性评价做得比较成功新课程实验要求过程性评价、模块测评、综合素质评定,不是单纯用分数或一次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平时作业加上最后的考试,或者作品评价加书面知识测试等。(2)对于“学分认定”的认识和认定学分的方式方法较为模糊学生对学分认定“很了解”的占16.9%,“不太清楚”占67.78%,“只是听说过”占11.44%,“没听说过”占了3.88%。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分”这个概念是模糊的,高二学生多数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拿到了多少学分。(3)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列入高考的态度有65.3%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学科列入高考是“非常必要”的。7、 信息技术学科建设现状(1)信息技术学科组情况在重点
11、高中和较大规模的学校中或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学科比较重视的学校中,一般都能成立单独的信息技术教研组或信息中心,而其它学校,只能合并在物理或劳技或其它学科组中。对于学科组建设的评价,教师认为衡量一个学校学科组建设好坏的最主要方面在于教学研究氛围。(2)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普通高中普遍比以往更重视校本教研工作,多数学校制定了比较规范的校级教研活动制度,能定期开展听课、评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还是有差别的。有53.1%的学校一个学期中学科组组织过较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在7次以上,28.6%的学校在4-6次,也有2%的学校一个学期中一次也没有组
12、织过教研活动。信息技术教师中已经形成经常交流探讨的氛围的教师有77.6%,但也有4.1%的教师很少交流探讨,还有2%的教师基本上没有交流探讨。成立了信息技术教研组的学校,一般都能做到平时定期进行集体备课、讨论交流教学方案、教学设计等活动,教研氛围比较浓厚。在新教师培养上,大都实行新老结对形式,新教师通过听老教师和其他学科优秀教师的课,学习教学方法和经验,得以快速成长。但是在一些信息技术教师人数比较少的学校,如有的学校只有1-2位信息技术教师,教研组是与其他学科合的,教研活动很难得到保证,同伴互助变成了个人自助,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就比较缓慢。8、 学生眼中的高中信息技术(1)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13、方式的评价高中学生还是比较认可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尽管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比小学和初中都高,但学生还是能基本适应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但从以学生为本的要求来看,对于部分“不太适应”或“很不适应”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学生也不能忽视,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基础比较薄弱、学习难度比较大的一批,更需要教师加强关注。(2)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吸引力始终是很大的。高二、高一学生,有80%多的学生能保持着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有15%多的学生不感兴趣,其原因是,少部分是学生个人因素,也有相当部分是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不当,还有部分是由于教学内容上的问题。
14、(3)学生对当前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内容的看法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内容比较丰富,必修模块内容比较全面,又有五个选修模块可供学生选择学习,而五个选修模块又涉及到多媒体、算法、网络、数据库和人工智能等,应该是可以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但实际调查结果却不尽完美,只有7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作用,有近30%的学生认为“经常要用到的技术课堂上却学不到”或者学了“没作用”。原因主要是目前我省高一选修模块只开设了2个,而且往往是由学校代替学生进行选择,在高二多数学校没有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学生的兴趣爱好无法得到满足。9、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所取得的成就(1) 各级领导重视,广大教师积极响应
15、(教师态度积极的占86,领导重视的占88)。(2) 过程性评价的开展越来越普遍。柯桥中学采用A、P、E制课堂评价,有严格的给分体系,并最终计入模块教学的总评中,使学生回答问题非常踊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主动性大为加强,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浙师大附中,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过程性评价。事先给出本次教学任务的评价量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有据可依。学生上交的作业教师能认真批改,并及时反馈。(3) 新课程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任务驱动、情景教学、自主探究、分组学习、合作学习、分层教学镇海中学付刚、柯桥中学张玲波、浙师大附中金琦(4) 广大教师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多种课改形式的研究。开展多
16、模块选修,实施走班制(涉及到教师、教室、设备等诸多因素)。浙师大附中对信息技术五门选修均作了教学实验:高一下开设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程序与算法设计两个选修模块,高二开设数据管理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模块,高三(直升班)开设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实验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台州中学将信息技术课与研究性学习进行整合绍兴越崎中学制订了信息技术学科学分认定细则,做到公开公正、有依有据 嘉兴每一学期期末,全市统一开展模块考试。(5) 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区域合作不断普及许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只有1到2位,使得技术交流和教学交流发生了很大的困难,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不利。绍兴县采用区域合作的教研方式:校际之间
17、定时通过网络开展教研活动;由区域教研室组织本区域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一起参加教研活动;区域之间经常开展相互之间的教研活动,绍兴县的高中还经常与初中的学校一起开展教研活动,使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了必要的衔接(6)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得到各方的肯定。10、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 设备条件差异较大,模块教学受到制约。设备要求高,每隔三到五年就要更新,投资大。(2) 教师专业水平亟待提高。人员配备不足,往往还承担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管理等工作,杂事多,工作压力大,用于研究教学的时间少。干杂活成为主要的事,而教学成为次要的事,信息技术教师很难专心用于教学、研究,教学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18、。(3)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际教学时间减少新课程中,高二技术类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导致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阶段性多余,许多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出现转岗现象,如转做网管、电教、或通用技术教学等,对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冲击。(4) 学生差异较大,教学实施难度较大。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不平衡,学生家庭条件差异,使得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在某些技术方面已超过老师,而有的学生则什么也不会)。(5)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常规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比较注重技术,而对于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学习不够,凭经验上课,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11、 高中信息技
19、术新课程实验今后的发展(1)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大支持,实现教育均衡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一些适合新课程教学的信息技术设备配置标准和设备更新等规定,使学校在配备设备和淘汰设备时有据可依。(2) 加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减少学生差异。(3) 加大培训力度,鼓励教师技术专攻和技术交流,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4)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增开选修模块,探索信息技术学科的走班制,加大新课程实验的步伐。(5) 根据新课程实验进展,合理调整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完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6) 不断完善评价制度:过程性评价、学分认定细则、会考和高考等一系列的评价形式。会考制度已较为成熟,其它评价
20、还有待进一步实践。特别是高考,需要研究。二、 高一会考教学及复习建议1、 高考录取依据:高考成绩+会考等第+综合素质评价等第2、 把好教学进度、复习进度:(1) 考试形式:上机(6月2324日)(2) 本学期实际可用课时共15周30节(五一节前内容应结束,尚有12节可用于复习、练习)(3) 合理调整教学和复习内容(章节之间、模块之间:体现处理教材水平)3、 抓好二头(合格率、优秀率),缩小班内进度差距(原有基础、文理分班导致人员变动)4、 精选参考资料(课时紧张、有限)(1) 平时教学;重视学生活动手册的使用(2) 复习阶段:重视会考导引的使用(3) 主要依据:指导意见、会考标准(教材仅供参考
21、)三、 提升教师综合业务素质(以本校为例)1、 工作现状:种类繁多(特点:超学科、范围广、技术性、即时性)(有作为才会有地位。知识需要补充更新:终身学习)(1) 学科教学(2) 六大类竞赛:信息学(市、省、全国)、创新大赛、电子作品、三模、无线电测向、机器人(3) 其他工作(以度为例)l 重大设备更新及计划(电脑90、投影机13、打印机10、服务器5、教室备用广播32、财务专网、新装库房搁物架、设备采购计划及招标、网站域名续用、新校区弱电项目验收、校园监控系统方案)l 设备常规维护(电脑500、多媒体60、打印机40、交换机30、服务器10、校园广播闭路摄录设备、各类耗材配备补充,寒暑假200
22、余台电脑回收发放、教师家庭宽带接入)l 参与各类重大活动300余次(技术保障,拍摄、处理照片47G,发布校园新闻222条,市、区教科网录用70多条)l 各类数据处理(高中会考成绩、省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含1100余名学生拍照)、高考网上报名、学生健康档案、体质健康智能库、区干部档案管理、教育部中学教育技术装备统计、省教育技术装备统计快报、工资软件、省高级专家信息库采集、配合招生工作)l 各类材料上报(省网络教研经验交流会、校信息创新管理课题、区科普示范学校总结、校高中新课程重要活动汇总、省文明办网示范学校总结、省样本学校信息技术学科调研、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结构)l 资料制作积累(制作镇中
23、人文景点简介光盘、录制教育纪实视频、转录校视频档案、阅报栏资料、4000多幅镇中像册照片扫描处理);网站维护更新管理(信息平台、论坛、5期镇中之星)l 教学教研课改职评(省市校公开课8次,市、区、校“特级带徒”和“师徒结对”活动12次,学术指导、送教4次,省市新课程培训4次,区教研活动1次,省新课程学科专家组工作6次,校新教师电脑培训1次,市、区教师职称、教坛新秀、骨干评审)l 论文著作(教师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4篇)2、 提升教师综合业务素质的具体做法(1) 目标要求:“一专多能”、“分工合作”,提升全体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和整个团队的业务应急能力(2) 工作思路:l 借用校外力量:参加省市
24、区培训、交流、考察、学习l 挖掘内部资源:“能者为师”,团结协作、互帮互学、取长补短(3) 针对以下各类专题开设技术讲座、研讨(通用、专用): 电教类l 校内各重要场所(报告厅、演播厅、体艺馆、司令台、广播室、教室多媒体):设备及操作维护流程介绍、应急须知(电源、照明、消防、紧急出口、通道清障)l 视频系统(摄像机、电视、录像机):摄、录、播l 非编系统:采集、编辑、合成、格式转换l 音频系统:录制、采集、编辑、合成、格式转换、常用软件l 照片处理:常用软件(按批量、单个处理)、格式转换l 网络直播机l 监控设备l 光电阅读机 教学类l Office使用及技巧l 电子教学控制系统l 架构校内信
25、息技术学科教学论坛l 网络课件辅助平台l 信息技术教学练习、测评系统l 教学博客l 其他学科专用软件(几何画板、公式编辑器、Mathematic) 竞赛类l 信息学奥赛测评系统l 信息学奥赛训练系统 电脑维护l 装机策略(操作系统、常用软件)l 克隆包制作及使用l 常用刻录工具、应急盘制作l 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排除l 常用工具软件l 病毒防护常识l 硬盘数据修复 网络(规划、实施、维护)l 系统规划:拓扑结构、IP地址规划(网段、网关、掩码)、外网(128159)l 交换机、路由器:配置、维护(远程管理)l 服务器群组:规划、命名、架构和实现(PDC、WWW(IIS)、DHCP、DNS、FTP、
26、DB、VOD、MAIL、Linux+FREE BSD)l 安全策略(单机/网络):系统更新(常规补丁、动态WSUS)、软硬件防毒、防火墙、代理、VLAN、VPN、阵列、镜像、硬件冗余、数据备份、安全日志及分析跟踪、通道端口l 网络监控:网管工作站、流量分析、常用软件(CiscoWORK)、远程管理l 常见故障及其原因、诊断和维护l IE使用技巧l 资源库规划及建设:VOD、流媒体素材制作、文件格式转换 网站l 系统基本架构分析介绍l 常用开发工具(软件、语言)l 页面维护(静态/动态)l 常用插件及其播放(Flash、弹出窗口、媒体播放)l 安全策略、日常维护(常见故障的原因、诊断和维护)l 后台数据库调用 论坛l 系统基本架构分析介绍l 常用开发工具(软件、语言)l 安全策略(用户帐号管理)l 后台数据库调用l 日常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