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八级科学下册章节核心知识 全册.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6568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初中八级科学下册章节核心知识 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教版初中八级科学下册章节核心知识 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教版初中八级科学下册章节核心知识 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教版初中八级科学下册章节核心知识 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教版初中八级科学下册章节核心知识 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初中八级科学下册章节核心知识 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初中八级科学下册章节核心知识 全册.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1使用 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建立 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2下列所出示的代表符号的是 ,代表模型的是 A地球仪; B t;C;D 细胞模式图;E地图;F S=vt; G W.C.; H O23.读图:书本P3图1-2液态水与气态水的模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1)水在状态变化中,水分子其本身 (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 ;(2) 态水的水分子之间间隔最大;(3)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 (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 发生了变化而已。1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现水最终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分别是 和 ,

2、它们的体积比约为 ,这是个 变化(物理或化学)。2英国科学家 提出了原子的概念。3读图P5图1-4水分子电解模型图:(1)发现一个水分子通电分裂为 个氧原子和 个氢原子。 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变1个氧分子, 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变成1个氢分子;(2)从中可知化学反应从分子这个角度看,是分子 为原子,原子再 变成其它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 (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 (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化学反应从微观角度看, 可再分,而 不可再分,所以 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4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不同或相同),所以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

3、小粒子。(注:当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5物质通常由 构成,分子由 构成,但有些物质也可以由 直接构成的,如 、 、 等。(注:联系后面一节中可知物质也可能由另一种粒子离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 三大类)6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保持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7自然界中分子种类繁多,分子的种类是由 和 决定的。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经过不同的组合能构成千万种分子。8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如 分子,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如 分子;9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种类有

4、 、 和 ,这些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不同物质性质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构成物质时原子的 不同的。10原子与分子的主要区别是: A原子质量小,分子质量大; B原子体积小,分子体积大;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E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1 将下列科学家与其提出的相应的原子模型连线:英国道尔顿 电子云模型(电子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英国汤姆森 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英国卢瑟福 行星模型(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围绕核运行)丹麦波尔 西瓜模型(电子嵌在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原子球体)现代科学家 实心球模型(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的单位)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

5、过程,我们发现建立模型是一个不断 ,不断 的过程,以使它更接近事物的本质。3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原子的结构: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 电荷)原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 电荷)( 电性) 原子核 (带 电荷 ) 中子(中子 电)相关说明:(1)原子核带的电荷数又叫 ;(2)由于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所以原子中各粒子的关系: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3)原子中 的质量可以略不计,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 (注:联系后面讲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质子数)(4)阅读P14页表格,不难发现下列规律: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有些原子中可以没有 ,不同的原子中 一定不同;原子中质子数和中

6、子数 (一定或不一定)相等;4下列基本粒子中最小的是: ;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基本粒子是: ;相同的原子中 数一定相同。A分子 B原子 C质子 D中子 E电子 F夸克5科学上把具有相同 (即 )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如铁元素就是指 的总称。元素是宏观、集合概念, (讲或不讲)个数。6原子核内 相同, 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 。7由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2311Na可知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中子数为 ,核外电子数为 ;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是(用符号表示): 、 、 。8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金属钠原子失去 形成带 电荷的钠离子,氯原子得到 形成带 电荷的氯离子;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相互 ,最终

7、构成电 的氯化钠。可见氯化钠是由 和 构成的。(离子像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9硫酸铜是由 和 构成的。 用线把下列物质与相应构成物质的粒子连起来: 原子 铜 硫酸铜 离子 干冰 金刚石 分子 氧气 水 铁1科学上把具有相同 (即 )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如氧元素就是指 的总称。说明: 2 根据元素的分类,将下列元素分别填入相应类别中: 金属元素 元素 固态的非金属 非金属元素 液态的非金属 气体元素 常见气体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铁;钠;硫;碘;溴;汞;氧;氢;氩;氦。根据物质分类,将下列物质分别填入相应的类别中: 混合物 物质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其它化合物 氯化钠

8、溶液;铁;液氧;水;氯酸钾;臭氧;二氧化碳;石灰水。3 将地壳中下列元素所含的比例从大到小排列 硅;氧;铝;铁;钙; 4 人体中所含元素比例最高的是 ,其次是 ,再次是 。5 人造元素是通过 制得的,部分人造元素和天然元素具有 性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C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D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1元素符号C可代表的化学意义有:宏观上表示 这种元素;微观上表示 个碳原子。而2C仅表示 。(注意:联系化学式知识C宏观上还可表示碳这种物质)2元素周期表中共有 个横行,代表 个周期;同一周期中元素从左到右

9、一般是按 元素、 元素和 元素这样排列的;原子序数在数值上与 相同。3元素周期表可以横着(按 读),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依次 ;也可以竖着(按 读),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 。 4熟记1-20号元素,对应序号后写出其元素符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组成)的式子叫做 ,物质的化学式是由 测定出来的,一种物质(指纯净物)只有 个化学式。2常见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写出下列单质的化学式,氦气 氖气 氩气 (稀有气体)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铜 汞 银 (金属单质) 金刚石 碳 磷 硫 (除碘外的非金属固态单质

10、)氧气 氮气 氯气 氟气 碘 (双原子分子)臭氧 (多原子分子)3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根据化合物中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律书写;口决,正前负后,标价,交叉,约简)(1) 背出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用符号填写)+1价: 、 、 、 ;原子团 -1价: 、 、 、 ;原子团 、 +2价: 、 、 、 ;-2价: 、S (显负价时);原子团 、 、 +3价: 、Fe(显高价时);-3价:原子团有 。(一定要背出!)4小结常见化合价的一般规则有:化合物中氢总是 价,氧总是 价;金属元素常显 价;非金属元素跟氧化合时显 价,如SO2,跟氢化合时常显 价,如H2S;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在

1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 (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同种元素的化合价是可以变化的,如在FeCl2中铁显 价;FeCl3中铁显 价。5.根据化合价的知识完成下列符号组合成的化学式:(横线上写化学式,横线下写化学式名称)OClNO3CO3Na Mg Al NH4 6 标出下列物质中N元素的化合价,请标在N元素的正上方上:N2; NO;NO2;N2O5;HNO3;NH4NO37NaHSO4中S的化合价是 ,KMnO4中Mn的化合价为 。8化学式的意义:以CO2为例,(可读图P32图1-34)宏观上可代表 这种物质;宏观上说明二氧化碳是由 组成;微观上可代表 分子;微观上可说明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12、构成。(注意:联系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的知识,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0 CO2只代表 ,只有这层微观意义。 练习:10 CO2中的氧原子个数与 个N2O5中氧原子的个数相同。9根据化合价写离子符号:钠离子 ,碳酸根离子 ;10 3SO42-表示 ,它共带 个单位负电荷。11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 氧元素 两个氧原子 氧气 两个氧气分子 氧离子 两个氧离子 。1原子的质量很小,为了方便表示,就用一种相对原子质量方法来表示。若C-12原子的质量为M克,氧原子的质量为N克,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为 。2阅读P38页表,知质子的相对质量为 ,中子的相对质量为 ,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相对质

13、量= 数+ 数。3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原子序数为11),则钠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核外电子数为 。4由于原子的质量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所以分子的质量也就用相对的方法表示。计算下列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SO2= ;Ca(OH)2= ;3H2O= ;KClO3= 。5有关化学式的四种基本计算类型: 以NH4NO3为例请计算(写出具体步骤)(1)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M= ;(2)NH4NO3中各原子的个数比N:H:O= ;(3)NH4NO3各元素的质量比mN:mH:mO= ;(4)NH4NO3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N%= ;(5)40克NH4NO3含N元素的质量为mN= 。练习:多

14、少克NH4NO3中含N元素的质量为70克?第二章1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参见书本P45页图2-3)(1)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是 ,生成物是 体(固或液),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气压 (减小或不变或增大)(2)等反应结束后,打开导管上的止水夹,出现的现象是 ,集气瓶内水位最终约上升剩下容积的 。(3)此实验说明: 。(4)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 和 组成的;现代科学家经过大量实验发现,空气中还有氦、氖、氩、氙等这些 ,此外还有少量的 、 ,以及其它杂质。2 空气中各成分有重要的利用,请对应连线: 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氧气

15、 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 固态叫干冰,是一种良好的致冷剂;氮气 是工业制汽水的一种原料之一; 充入灯泡可延长使用寿命;二氧化碳 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 供给生物呼吸;稀有气体 支持燃烧,燃料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高温火焰;1 氧气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常温下 色 味 态; (易或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 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 (所以也可以采用 法收集氧气);液化时呈 色。2 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有:(1)与硫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的火焰,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发出 火焰,生成一种具有 的 体。(2)铁在氧气为燃烧实验:其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现象是 ,生成一种

16、 色 体。做此实验之前在瓶底铺一层细砂或装少量水的原因是 。由此可知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3物质与 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在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 性。4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最复杂、步骤最多的是 。A铁生锈; B铜生锈; C橡胶的老化;D生物的呼吸作用; E稻草堆自然发热; F白磷自燃。5呼吸作用是个比较复杂的缓慢氧化,以葡萄糖为例,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 。6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写出化学方程式)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加热分解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常温下分解过氧化氢: ;在中MnO2只起 的作用,而本身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 ,这种物质叫做催化剂。7工业上需要大量的氧气,常用 的

17、方法制取。此变化是 (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8(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是: 。 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将固体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点燃酒精灯加热;当气泡连续出现后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2)注意事项: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插入水中,手握住 ,如果导管口有 ,证明不漏气。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 受热飞溅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如试管口为何略向下斜? ;为何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开始收集? ;实验结束时为何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因熄

18、灭酒精灯而引起试管内温度降低,导致试管内压强 ,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使 炸裂。(3)带火星的木条能否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收集的气体已充满答:_(“能”或“不能”)(4)验满方法:_ _(4)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 。2请指出图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错误1 改正 。错误2 改正 。错误3 改正 。错误4 改正 。9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 、 、 的 反应。 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则可能发生 ; 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不及时散失,则可能引起 。10下列有关缓慢氧化,燃烧和自燃说法正确的是: A缓慢氧化不放

19、热,燃烧放热; B它们都是化学变化;C它们本质上都是氧化反应; D缓慢氧化最终会引发自燃。11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的两个条件是:一是要有 参与,二是温度要达到 。12由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知,灭火的原理是 或 即可。13有一瓶气体是无色气体,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后,本条剧烈地燃烧,说明这种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空气 D稀有气体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氧气很活泼,可以能和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能燃烧,故和很多物质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所有的物质着火后可以用水来灭火;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因为肯定有氧气参与;灭火的原理是消灭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硫在氧气中燃烧

20、: ; 铝在氧气中燃烧: ;水通电分解: ;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CH4在空气中燃烧得到CO2和H2O: 以上反应属于分解反就的是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从反应本质上看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2书本P61图2-32和图2-33的实验证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反应生成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3任一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 和 都没有改变,原子的 也没有变化,只是原子 变成新的分子,这在宏观上的反映是生成物的总质量和反应物的总质量必然 。4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一要以 为依据,二要遵守 定律。5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以2Cu+O2 2 C

21、uO来说明)表明反应物是 ,生成物是 。 表明反应的条件是 ;表明各物质间的原子和分子个数比为 ;表时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比为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对任一反应质量比是不变的)6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解: 例: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3.2克氧气,问至少需要分解多少克过氧化氢?参照步骤:写出化学方程式:分析题意代入已知物,设未知量计算所求物和已知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质量比列比例式计算,写出简明答案1人通过 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2读图P67页图2-38呼吸系统: 可知由 、 、 和 构成了呼吸道,实现了肺的通气;气体交换的场所主要在 部。3吸气和呼气是依靠 和 的活动产生的。4人体内的气

22、体交换主要是在 中进行的,通过 作用实现的 通过气体交换暗红的 血变成鲜红的 。(见图2-40最右幅)胸腔体积胸腔内压强气流流向吸气呼气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动物和植物一样都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B呼吸就是呼吸作用;C在呼吸过程中生物获得能量;D生物呼吸作用的最终产物都是CO2和H2O;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 下,利用 和 这些 (无机物或有机物),来制造 (有机物或无机物),同时释放 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 2将光合作用过程打些比喻,生产原料是 ;生产工厂是 ;生产动力是 ,得到的产品是: A CO2 B H2O C O2 D 叶绿体 E有机物 F阳光3光合作用很复杂,但主要

23、包含了以下两方面的变化:从物质变化角度看,把简单的 物合成了复杂的 物;从能量变化角度看,实现了 能转变成 能贮存在植物体内。4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见书(P72图2-44):(1) 试验可以用来鉴定淀粉的存在,因为碘能使淀粉变 。(2)把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的目的是让植物只进行 (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尽可能分解掉叶片中的 (淀粉或无机物)。(3)实验中可知,被光照射到的叶片中产生了 。5下列有关光合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构成了生物体的主要部分;B光合作用是个复杂的化学变化;C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不消耗能量D光合作用直接提供给植物以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6CO2的性质:

24、(1)CO2的物理性质有:常温下 色 味 态;密度比空气 ,故可采用 收集; (不易或易或微)溶于水,故不宜用 法收集。(2)CO2的化学性质有:一般不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来 。与水反生反应(写出方程式): ,其生成物能使紫色石蕊变 ,但这种生成物不稳定,加热又会发生分解反应(写方程式) ;与澄清石灰水反生反应(写方程式): ,常利用这个反应来检验 气体的存在。7实验室中常用 和 来制取CO2;实验装置要求在反应时长颈漏斗下端插入液面以下是为了防止 ;7 下列有关CO2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这种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 B CO2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C利用CO2不支持燃烧的物理性质可以用来

25、灭火;D固体 CO2又叫做干冰。8有一种无色气体A,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能溶液于水生成B,B呈酸性,但不稳定,易分解成C和气体A。气体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据此推断出A、B 、C的化学式:A B C 。9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两个相互独立没有联系的过程;B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进行呼吸作用; C植物晚上只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进行呼吸作用;D活的植物体有时进行光合作用,有时进行呼吸作用。1阅读书本P64页图2-52图A和B :实验发现钟罩内先熄灭的是 罩内的蜡烛;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2下列事例属于自然界中消耗氧气的途径的是: A煤的

26、燃烧 B人类呼吸 C植物呼吸; D微物分解动植物残体; E植物光合作用 3臭氧的化学式是 。氧气在紫外线作用下能生成臭氧的化学方程式为: ;臭氧是一种 色的带有 味的气体,它主要位于大气层的 (对流层或平流层);臭氧层的作用是能 和 过强的紫外线,保护地表生物;4目前南极上空出了巨大的臭氧层空洞,破坏臭氧的主要是由 这类物质引起的,其最常见的一种代表物质是 。5下列事例不属于碳循环过程中的某个环节的是: A可燃物燃烧; B植物光合作用; C植物呼吸作用 D微生物分解残体;E植物的蒸腾作用 6太阳光透过温室的玻璃后,会使室内的地面温度升高,而地面的 却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温室具有 作用。大气中的

27、 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从而产生所谓的 效应。8 下列措施对控制正加剧的温室效应可行的是: A禁止排放CO2气体; B大力开发新型燃料,比如氢能源;C 多多植树造林; D适当控制工业企业的CO2排放量。1汽车尾气中,主要的有害成分有 、 、 、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粒径约为 微米,不易在 作用下降到地面,而在空气中长期飘浮的颗粒物。2PH值 酸性降水我们称之为酸雨。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 和 这些物质过多。酸雨中有害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指 和 。3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ASO2;B CO ; C NO2 ;D O3 ; E CO2; F可吸入颗粒物。4 下列不属

28、于空气质量状况等级的是: A重度污染; B中度污染; C轻度污染; D及格; E良;F优第三章1土壤中的土壤生物有 、 、和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种类有 、 、 和 。2书本P77页图3-2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若所取用的土壤体积为V0;此块土壤放入烧杯后缓慢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土壤,用去的水的体积为V1;取与土壤相同体积的铁块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铁块,用去的水的体积为V2。(1)V1 V2(大于,小于或等于),因为土壤间隙中有 。(2)这种情况下这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算式为: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 和 。将土壤浸出液过滤、蒸发、结晶,最终在坩锅

29、内得到的物质是 (有机物或无机盐或矿物质颗粒。)4土壤是由: 组成的,土壤主要是由 构成的。A、空气; B、水; C、有机物; D、矿物质颗粒;E、无机物;F、腐殖质5下列事例与岩石发展成土壤有直接关系的是 A、岩石风化; B、水流碎石; C、冷热聚变破石; D、水结冰能裂石;E、动植物在地表上活动,死亡; F、大气中氧气含量缓慢减少1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是: A腐殖质 B水 C无机物 D矿物质颗粒的多少2下列矿物质颗粒中最细的是: A砂粒; B粉砂粒;C砂黏粒; D黏粒3若有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积成一堆,那么雨后 堆中空气含量最多, 堆中水分含量最多。4土壤的渗水性(即透水性)与保水

30、性成 关系,渗水性与通气性成 关系(反比或正比)。5下列土壤种类中砂粒、黏粒和粉砂粒大致等量,质地最均匀的是: ;保水、保肥性最好的是 ;通气、透水性最好的是 ;最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种类是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6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能力主要与土壤中 有关。1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都是通过 这一器官吸收进入植物体中。2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与土壤的 、 、 和 这些因素有关。研究发现地下水位越高,植物根系的平均长度就越 (长或短)。3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 ,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 ,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 。3下列植物没有主侧根之分的是: A大豆 B青菜 C菠菜 D小麦 E葱 F 水稻4书本P87页图3-15“根的吸水部位在哪里”的实验中:证明植物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在根的 位置。5读书本P88页图3-17根尖的纵切面显微结构图回答(1)根尖又由 、 、 和 四部分组成。其中起保护作用的是: ;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是: ; 区细胞逐渐生长,使根生长; 区是表皮细胞的向外突起。(2)这四个分区中 区的功能主要是吸水。许多根毛伸入土壤的空隙内,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