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单元目标教学法”的探讨生物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665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教学中“单元目标教学法”的探讨生物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物教学中“单元目标教学法”的探讨生物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物教学中“单元目标教学法”的探讨生物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教学中“单元目标教学法”的探讨生物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教学中“单元目标教学法”的探讨生物论文.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生物教学中“单元目标教学法”的探讨_生物论文生物论文 在近几年的高中新课程生物教学实践中,最具体、最迫切、也是最突出的矛盾是:生物新教材教学内容的增加和课时的减少的矛盾;以及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主讲的灌输模式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矛盾。这里探讨的 “单元目标教学法”就是解决这些矛盾的一种尝试和努力。 1、“单元目标教学法”的产生和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过去

2、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教学进度的安排较为从容,重复性学习多,效率低下。重要的是在升学教育指导思想的重压下,大量的考试和训练使老师和学生陷入没有边际的题海中,只重知识的掌握,不重学习知识的过程,只顾老师传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接受效果,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被大大的忽视。而新的课程方案要求少课时、轻负担、高效率。在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质量却要求大大提高的情况下,如果还按照过去的教学方法授课要完成教学进度都有困难,更谈不上高标准、高质量,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3、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的方向寻找突破口,引入先进的、新的教学方法。 经过认真的总结和反省,我认为单元授课的思路是可行的,为此,在广泛学习各种现代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将布卢姆的目标教学、莫里森的单元教学与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理念柔和在一起,创立了“单元目标教学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从以上两种教法中汲取了如下思想: 1.1莫里森“单元教学法”是一种归纳的思考教学过程,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莫氏以为指导学生学习,并非要他们记诵零碎的教材,而是指导他们获得一个完整的生活经验,这种完整的生活经验,就称为学习单元。莫氏以为若要真正获得学习的

4、结果,必须完全了解,或彻底领悟。所以采用莫里森单元教学法时,教师的主要责任有二:合理的选定和组织学习单元;指导学生学习,直至熟练为止。莫里森单元教学法中,每一学习单元为一完整的生活经验,而非片断的教材,其教学过程也是一种归纳的思考过程,所以在自然学科内,用以指导学生解决与生产或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很适用。 1.2“目标教学法”是以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系统科学方法为借鉴,以单元达标和课时达标相结合为基本教学单位,以班级群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为基本形式,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系统的教学目标为核心,及时反馈矫正为保证,形成性测评为手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

5、合,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的综合性教育模式。建立完整的教学目标,是实施目标教学的基本要求。 2、“单元目标教学法”在新课程生物教学中的操作和流程 “单元目标教学法”在生物教学的多种不同课型中,根据课型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整个单元的目标又分别设置在各个课型中。主要课型分别为认知课、探究课、交流课、活动课、检测课、单元复习课等,而为了达成目标所采用的搜集、归纳、总结、交流、合作、验证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思想和手段是这些课型的基本特征。 2.1认知课:主要是由教师确定单元目标,并为达到单元目标做认知准备。它专题性较强,让学生从整体上对这一专题知识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例如在学习

6、生物新陈代谢这一单元时,简单的内容(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等)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掌握。较难理解的内容(光合作用、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细胞呼吸等),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2研究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独立探究或共同探究。在这种课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目标设定可以深入浅出,可采取分层法进行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例如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在农业生产中,为什么要疏松土壤?在寒冷的冬天,大家聚在室内要比在室外感到暖和?在草原上施含15N元素的肥料后,15N会在羊体内将如何代谢?这种课型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

7、发展。 2.3交流课:主要由学生交流研究结果,以达到发展研究能力、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使学生巩固、深化掌握单元知识。这种课型的教学,可以分小组交流,也可以全班交流,可以写成文字,也可以口头交流。这不仅表现了学生的钻研精神、研究能力,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2.4活动课:促使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巩固整个单元的知识,进一步发展能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对教学知识有了真切体验,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例如做有关光合作用发现的验证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测定一个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等。当然,活动课要做到课上课下相结合

8、,否则达不到预期目的。实验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总结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综合实验结果等诸项能力。 2.5测试课:一直是老师考学生,也可由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讲评。一种方法是老师把所有同学将自己碰到的容易错的题目汇总成卷。另一种方法是指定一组由优、中、差生组成的命题小组出题组卷。这些方法的应用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时机。 2.6单元复习课:让学生自由翻阅课本、作业、参考书等,做出单元小结,可以是小论文、提纲、知识框架、问题等不同形式。也可将有关知识分编为必答和抢答两种多个小题目,按照竞赛的规则,采用分组竞赛,累积积分的方法,选出优胜者。这些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提高复习

9、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单元目标教学法”的必须紧紧围绕整个单元的目标进行。 3、“单元目标教学法”在新课程生物教学的效益和思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单元目标教学法”初步体现出了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解决上述矛盾的作用。在新教材生物教学中,实施“单元目标教学法”四个班获得较好的教学成绩(如附表)。考虑到样本班足够多,其成果还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其中 1班为生物专业班,2、10、12班为政治专业班,3、4班为化学专业班,5、7、9班为物理专业班,6、8班为历史专业班,11班为地理专业班。实验班中的9班为全级均分第一,10、12班在政治班中也排前列,地理班的同学基础较差,但由于班级人数少(53人),每个同学锻炼的机会多,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附表 1.本校2002-2003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统计一览表. 班级 1班 2班 3班 4班 班 6班 均分 109.3 93.1 102.3 103.6 106.6 98.4 班级 7班 8班 9班 10班 11班 12班 均分 105.2 97.7 111.2 102.5 99.3 95.5 (考试形式为六校联考, 9-12班为实施“单元目标教学法”实验班) 4、“单元目标教学法”的特点1/2 12下一页尾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