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679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教学目标:学会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观察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旅游的类型;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托马斯库克对近代旅游的贡献;科学技术发展对旅游旅游活动的影响以及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教学难点: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时数:6学时第一节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一)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1、生产力低下,缺少剩余食物,生存条件恶劣。2、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原始饲养业和原

2、始农业开始出现,并最终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的出现,这是这一时期生产结构中具有革命性的变革。当时人们活动基本上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人类不存在有意识地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二)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和特点原因:由于自然的因素或特定人为的因素。特点:具有求生性和被迫性的特点。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1、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进步,生产力得到发展,导致了劳动剩余物的出现和增多。2、纺织技术、冶金、建筑、运输等行业出现并发展,导致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分离。3、产品交换、生产技术交换,导致商业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3、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因此也便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结论:“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人类最初的自愿外出旅行实际上远非休闲和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和产品交换或经商的需要而促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如: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琥珀之路、食盐之路等)。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一)西方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就西方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而言,古罗马帝国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1、国内局势相对稳定,为古罗马帝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2、修筑了许多宽阔的大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3、在各条大道的沿途,旅店和客栈也在最初

4、官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特点:1、当时的旅行活动大都是在古罗马帝国境内开展,特别是多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但也有跨国界的远程旅行。2、跨国界的远程旅行基本上都是负货贩运的经商旅行,大多是贩运粮食、酒、油、铅、锡和陶器等基本生活物资。有些商贩也贩运各地生产的奢侈品,如:北欧的琥珀、非洲的象牙、东方的宝石、香料、丝绸等。(二)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在奴隶制社会时期,促使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交换产品和贸易经商,因而商旅活动十分常见。但这绝非是说当是不存在以消遣为目的的旅行活动。实际上,无论中外,以消遣为目的的旅行活动在奴隶制社会时期都是存在的,但这种以消遣为目的的旅行活动主要表现为奴隶主阶

5、级的享乐旅行。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的特点:1、生产力发展与产品、生产技术交换,催生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与诞生。2、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社会时期得到迅速的发展。3、消遣为目的的享乐旅行活动仅限于以“天子”为代表的少数奴隶主阶级。四、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1、旅行发展的条件(1)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政治安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很大的发展)(2)交通条件的改善(水路、陆上运输的极大发展)2、中国古代常见的旅游类型及代表人物士人漫游:李白、杜甫公务旅行:张骞、郑和宗教旅行:玄奘、鉴真帝王巡游:隋炀帝、乾隆科考旅行:徐霞客(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

6、活动1、西欧封建社会的生产力与交通发展相对中国早期封建社会而言较落后,所以旅行活动数量较少。 2、11世纪之后,欧洲城市开始兴起,西方封建主对财富的追求,促进远航探险热潮,终于在15世纪出现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等开辟新航路的伟大的探险旅行活动。3、典型而明显的旅行活动:朝觐旅行(或宗教旅行)、温泉旅行、以教育和社会考察为目的的旅行活动。五、19世纪以前旅行活动发展的特点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一个国家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2、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所发展,但在规模上仍居主导地位的始终是商务旅行3、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第二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7、到19世纪,旅行活动的发展在性质上开始具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旅游活动的特点。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因消遣性目的而旅行外出的观光或度假活动在人数规模上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商务旅行。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产业革命,也称工业革命,指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过程,是历史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到19世纪30年代末,产业革命在英国基本完成。美、法、德、日等国的产业革命也都在19世纪内先后完成。(一)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并且使很多的工作和生活地点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促使人们产生了返回自由宁静的大自

8、然环境中去的追求)(二)产业革命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促使人们强烈要求假日)(三)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使有条件外出消遣的人数明显增加)(四)产业革命推动技术进步二、交通技术的发展与旅游活动的铁路时代自1769年詹姆斯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后,这一新技术很快就应用于开发和制造新的交通工具。18世纪末,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开始问世,19世纪后,蒸汽动力轮船在运输中的应用迅速普及和发展。但是,对近代旅游活动发展影响最大的是铁路运输的出现。1825年,享有“铁路之父“之称的乔治史蒂文森在英国主持建造的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此后,英国各地的铁路建设开始迅速发展。新兴的旅行方式的优

9、点:1、旅行费用低廉2、旅行速度加快3、运载能力提高4、通达范围扩大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开端旅游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旅游形成为社会的一个行业-旅游业,则是近代才出现的。它的创始人是英国人托马斯库克。(一)1941年的创举托马斯库克组织的第一次团体旅游:时间:1841年7月5日方式:包租火车人数:570人全程:24英里费用:往返车票每人一先令目的:参加禁酒大会意义:被视为近代旅游业的开端从严格意义上说,托马斯库克组织的不是世界上第一次团体火车旅游,因为:第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不是单纯的消遣旅游;第二,托马斯库克组织这次活动也不是出于商业目的(只售出1先令的来回车票);它

10、只是为以后正式创办旅行社打下了基础,但它具有以下特点:(1)参加者的公众性(2)由专人领队和陪同(3)团队规模之大前所未有(4)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二)首次商业性的组团活动1、1845年 利物浦之行特点:(1)从“业余行为”走向纯商业性盈利目的(2)从一日游走向多日游(3)旅游线路考察(4)首创旅游指南手册(5)首次聘用地导2、1845年 利物浦之行与参加禁酒大会活动不同之处:(1)性质不同(2)目的不同(3)组织工作内容不同(三)其他方面的创新1、首创包价出国游1855年组织从英国到法国的国际旅游2、首创代金券(最早的旅行支票)3、1872年首创了组织环球旅游的先

11、例托马斯库克创办旅行社的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第三节 现代旅游的兴起一、现代旅游的概念旅游研究中的现代旅游时期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旅游发展时期。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各国致力于经济建设,世界总体环境缓和(局部战争),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旅游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证。(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二)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二战前后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变化情况(%)1913-19381953-1973美国2.03.5英国1.03.0法国1.05.2德国1.35.9日本4.59.8(三) 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铁路和轮船的传统旅行方式的地位逐渐被汽车和飞机所

12、取代。1、 汽车成为人们中、短途外出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对出游地点的选择、旅游时间的掌握以及根据情况随意行、止等方面拥有较大自由。2、 航空旅行成为人们最重要的远距离旅行方式世界上最早的一架客机于1914年在美国开始飞行。到20世纪20年代末,体型较大并且较为安全的民航客机开始投入使用,从而使人们有机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作长距离外出旅行,特别是开展远程国际旅游。(四) 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加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

13、假期。 (五)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许多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转型,城市化的进程也普遍加快。乡村人口在许多国家中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城市,绝大多数劳动者在从事单调泛味的重复性工作,这一情况成为战后旅游需求规模迅速增长的重要社会心理原因之一。(六)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随着教育的普及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加之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乡土之外的其他地区乃至对其他国家的事物增加了了解,并因此助长了对有关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一因素对战后旅游需求的迅速发育无疑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复习与思考1、为什么说人类的迁徙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2、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4、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5、为什么人们将托马斯库克尊称为旅游业的先驱?6、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