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上册《三峽》教案 第一课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680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上册《三峽》教案 第一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上册《三峽》教案 第一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上册《三峽》教案 第一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上册《三峽》教案 第一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上册《三峽》教案 第一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上册《三峽》教案 第一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上册《三峽》教案 第一课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三峽教学方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借助页下注读准生字生词,进而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能说出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准确翻译全文。3能根据主要景物概括段意并理清文章结构。教学过程模块一:课时目标教学板块1:明确任务老师出镜(播放长江之歌的音乐)同学们,大家好。听到这熟悉的雄壮旋律,大家一定想起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吧。说到长江,就离不开长江三峡。在交通闭塞,技术落后的古代,尽管三峡风景如画,云蒸霞蔚,但是那里水流湍急,峭壁千仞,使人们只能踯躅不前,望峡兴叹。1500年前,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来过那里,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当时的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

2、神工的自然奇观。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他的描绘一起来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首先,请看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PPT1 学习目标1能借助页下注读准生字生词,进而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能说出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准确翻译全文。3能根据主要景物概括段意并理清文章结构。模块二: 作者作品教学板块2:走近作者,了解作品PPT2郦道元(469?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历仕北魏宣武帝、孝明帝两朝,先后出任冀州镇东将军府长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后迁御史中尉。在地方和中央,都以为政严猛著称。雍州刺史图谋叛乱,忌恨他的朝贵奏请朝廷,派他为关右大使,对雍州刺史进行安抚。终为叛军所害。郦道

3、元,大约出生在公元469年,死于527年。他有个字叫善长。他是南北朝时的范阳涿县人。他在北魏政权历经宣武帝、孝明帝两代皇帝,先后担任过冀州刺史于劲镇东将军府长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御史中尉等中高级官员。他从政的时候,威严刚正,力度很大,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在郦道元晚年,有个雍州刺史叫萧宝夤的,阴谋造反。这个事情被朝廷知道了,有些平时忌恨他的朝廷中的权贵,假意向皇帝举荐他担任关右大使,负责招安萧宝夤的工作。这本来就是个借刀杀人的毒计。果然,萧宝夤害怕郦道元来了要对他不利,就派部队在他到长安时把他杀了。死时还不到60岁PPT3水经注,中国古代地理名著,北魏郦道元撰。旧传三国时人桑钦著水

4、经,郦道元为之作注,名水经注。原四十卷,北宋初已亡佚五卷,后人分割三十五卷以凑足四十卷之数。注,就是注释。水经注就是给水经这部书做的注。水经是专门记载我国江河水道的古书,传说是三国时人桑钦所著,其实并不确实。据专家考证,其著作年代应在东汉的初期,以后经多次修订,到郦道元生活的那个年代才写成。原书共40卷,可是由于社会的动乱不断丢失,到北宋时已丢失了5 卷,后人为了凑足40卷之数,就把剩下的35卷进行了拆分,重新组合成40卷。PPT4水经注是郦道元留给后人最宝贵的文化遗产。郦道元好学博闻,广览奇书。他在书中所引前代和当时的地理著作,即达370余种。郦道元非常注意实际调查,他足迹所至,覆盖了从长城

5、以南,到秦岭、淮河以北的广袤土地,所以书中很多材料是他实际调查所得。水经只记载了水道137条,而水经注记载了1252条,差不多增加了10倍。水经注全文约30万字,也比原文增加了20多倍。本文是水经江水中 “(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郦道元治学严谨,博览群书,著述很多,以水经注最为 有名。他在书中所引前代和当时的地理著作,就达到370多种。郦道元非常注意实际调查,从长城以南,到秦岭、淮河以北,到处都覆盖着他的足迹,所以书中很多材料都是他亲身调查所得。水经只记载了水道137条,而水经注记载了1252条,差不多增加了10倍。此外,还有500多处的湖泊和沼泽,200多处的泉水

6、、井水和地下水。全文约30万字,也比原文增加了20多倍。水经注不仅讲河流,还详细记载了河流所经的地貌、矿产和生物,以及历史上行政区域划分的沿革和地名的由来和演变。一般知识性的读物,很少注意可读性和文学性,而水经注的文字流畅生动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文中许多篇章成为描写山水的传世名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水经注是郦道元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本文是水经江水中 “(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模块三:课文大意教学板块3:扫除障碍 读顺全文PPT5下面,请大家先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朗读全文,圈出你不熟悉的生字生

7、词,利用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自主解决,不懂的地方,也可向老师和同学请教。PPT5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2利用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为字词注音并解释。(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读书,通过自主学习扫除字词障碍。时间约5分钟)PPT6刚才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碰到不少生字生词吧,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PPT6重岩叠嶂(zhng) 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夏水襄(xing)陵 襄:上。 襄陵:漫上山冈。乘奔(bn)御风 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素湍(tun)绿潭 湍:急流的水。 绝巘(yn) 巘:险峻的山崖或山峰。飞漱(sh), 漱:冲刷。清荣峻(jn)茂 峻,高而陡峭。 学习文

8、言课文,我们不仅要积累一些文言实词,我们还要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课文对这些词语大都作了注释,同学们除了弄懂它们的本义外,还要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如“奔”,本义是指动作“快跑”,课文中是指 “奔驰的快马”。教学板块4:再读课文 理解内容PPT7刚才,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已经扫清了文中的字词障碍。现在,请大家参照注释再次阅读课文,把课文读懂,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合作,一个同学朗读课文,另一个同学翻译意思。之后,推荐最好的在全班读一读,说一说,我们比一比,看谁做得好。注意下列要求PPT7读:字音读准 流畅自然 节奏合理 译:意思明确 条理清晰 语言通顺 (现场老师组织

9、学生读书,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小组听读、全班展示进一步读懂课文。时间约8分钟)PPT8同学们刚才的读书说话,读得酣畅,说得流利。老师也准备了几段话与大家交流一下:PPT8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PPT9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PPT10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

10、,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PPT11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模块四:文章结构教学板块5 :三读课文,理清结构PPT12本文选自的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一书作的注释,全书叙述了1252水道,注文三十余万字,它历经战乱流传至今,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芭。三峡是其中的代表作,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却思路清晰、音韵和谐,那么郦道元是如何用凝练的笔墨将三峡的万千气

11、象尽收笔底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先说一说课文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绘的。在此基础上,说出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安排文章的结构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PPT12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各段所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 2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作用。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用时6分钟。)PPT13第1段总写山势。 特点:山高岭连 第2-4段写四季水势。 夏季:水流湍急 春冬:水退潭清 秋季:肃穆凄凉 全文四个自然段,既写群山,又写江水。第一段总写山势,抓住峡深山高的特点,突出山势雄伟险峻。三峡因重叠而隐蔽,所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以下三段写水。第二段写

12、夏季水势,抓住暴涨流急的特点,生动描述了江水奔腾直下、汹涌湍急的气势。第三段写春冬景色,抓住水退潭清,山水秀丽的特点,描绘出山峡清幽隽绝,令人流连忘返的风光。第四段写秋天猿啸,抓住山野寂静 肃穆,猿声哀婉的特点 ,写秋景的凄凉。末以长啸的猿声作结,又引渔者之歌,更增峡景的凄凉。文章先总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山,大笔勾勒磅礴七百里的三峡全景:那耸峙两岸的群峰,拔地而起的叠嶂,便连绵疾走,瞬息之间占据了天空,遮蔽了云日。它们的涌现,简直使整个世界都黯然失色了。天地是三峡的,连“曦(日)月”也只有在“亭午(正午)夜分”,才能进入其中。不过高山总需有流水陪衬,才显得灵气十足。至于伟岸雄峻

13、的三峡;就更需汹涌飞驰的一江急流了,而作者并没有按时令季节来写水,而是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因为它最能体现夏季水的特征。接下来写水势减小的春冬。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天,让人不胜凄凉。模块五:朗读欣赏教学板块6:听读课文 感受美景PPT14(三峡图片)同学们,在诗人、画家的眼中,流动的江河,挺峙的山峦,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常与明月对饮,同清风闲谈,故出现在笔下的山水草木,也大多清新可爱,带着许多灵气。就如北魏的郦道元,他以地理学家的目光探寻自然,又以文学家的心灵感受自然,因此他的水经注虽是一部地理学巨著,又同时能带给人们以艺术上的莫大享受。三峡正

14、是其中最具魅力的篇章之一。它仿佛是一轴瑰奇多彩的山水画长卷,令人于赏观之际不胜惊奇,不胜喜悦!下面,请大家一边听朗读录音,一边感受三峡的美丽风光。PPT15视频播放教学板块7:朗读课文 体味美景PPT16听完朗读,三峡美景如在眼前,大家愿不愿自己亲身来体会一下呢?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要边展开想像,要使自己走进三峡。自己觉得优美的段落,可反复诵读。5分钟以后,请同学们在全班上读,大家根据老师提出的朗读要求,展开评价。PPT161、 模仿朗读:把握节奏,不急不缓;注意音调,抑扬顿挫。2、 先自由朗读,再全班朗读,展开评价。老师出镜: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作者以区区不到200字的篇幅,描绘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那么,作者是采用了哪些笔法来加以表现的呢,这将是我们下一节课要深入探讨的内容。好,这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