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前预习.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694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前预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前预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前预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前预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前预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前预习.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摘要:新课程标准实施后 ,教师角色已由单纯书本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也由被动听讲接受式向主动探究获取式转变。这样,学生课前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前预习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习影响很大。那种学习过程中习惯于“上课听老师讲,课后围着习题转,考试之前拼命干”缺少预习环节的学习方法,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而预习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课前预习 学习习惯 认知结构一、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是很多优秀学生在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一线

2、老师认为搞好学习的关键是提高听课效率,其中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常用的方法。预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理抢跑” ,有了课前预习显然比没有课前预习更轻松,而且良好的课前预习效果也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超前意识,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降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应该有三个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3情感与态度目标。三维目标的实现,又是以情感与态度目标为基础。学生预习后,表现在心理上的主动性和准备性上,并为对新知识的接受作了良好的铺垫,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第二,课前预

3、习可以作好新知识的准备和复习补救工作,实现新旧知识的良好过渡。数学认知结构是以同化和顺应这两种方式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总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为依据对新知识进行加工。当新知识能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中适当的知识相联系时,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新知识很容易被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之中,从而扩充了它的内容;若新知识在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中没有适当的知识与它相联系,就要对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进行改组(或部分改组),进而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再把新知识纳入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之中。由此可以看出,通过预习,在知识上作好准备,是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最便捷,最有效的一环。 第三,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对

4、课堂内容的掌握与巩固。课前预习还可以明确学习的重点、关键、难点等中心问题,这些问题在课堂上经老师讲解时,易于学生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因而易于突破,知识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从而得以迅速的巩固。 第四,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预习,就是学生课前自学,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预习过程中,既有知识与方法的准备,也有学习方法的加深与创新,课前预习日久,自学能力便会形成和提高。 第五,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的主动性,是学生的一种自觉性行为,这种行为一经定型,就成为了习惯,好的方法与态度也自然形成了。 课前预习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但由于

5、初中数学知识内容的不同,预习也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新课标初中数学知识 (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部分) 其中一部分知识内容要学生顺应(或调节)才能纳入学习的认知结构之中,而一部分又是同化才能成为认知结构,所以,针对不同的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差异,应采取相适应的方法,这样的预习才能达到高效、有趣,学生才能持之以恒。 二、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常用方法 (一) 阅读法。阅读法就是通过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阅读而达到了解的预习方法。阅读法可以通过“四读法”进行1粗读,所学内容进行全面阅读,主要弄清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重点在哪里,需要

6、与哪些旧知识相联系,进而对旧知识加以复习。2细读,对内容的每一部分认真阅读,理解部分内容,进而找出知识中的难点与疑点。3精读,对重点部分的复读,找出该部分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知识在头脑中有正确的表象,力争突破难点与疑点,从而基本掌握该内容。4熟读,对一些重要定义、性质,通过自身精读后,已经能够正确地理解,就可以加以熟读而记忆。例如:七年级(上) 1角的预习中,首先粗读,了解该节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原有角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与角有关的概念和关系。需要与旧有知识什么是角(小学已学过),生活中的角,以及与射线相关联系,进而回顾一下旧有知识。细读,即分段阅读,弄清每部分所

7、讲内容。教材开始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剪刀,时针、分针,建筑物尖角,展现角的形象,第三段介绍了角的两种定义方式,第四段以简单的图形加符号介绍了角的几种表示方法, 第五段介绍了平角与周角的概念。通过分段阅读,从而可以找出这些知识中自己理解认识的难点与疑点,如“角的边是射线,为什么有些角的边是线段”“角的表示方法只是在简单的图形上加下面的符号标注,没有文字说明,每一种符号表示的要求是什么?”等等。熟读,对所感到困难的段落反复阅读、观察,从而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角的符号表示的几种方法以及应注意的地方。熟读,大致记住角的两种定义方式,角的四种符号表示方式以及平角与周角的定义。阅读法根据时间的长短

8、和内容的难易,一般只采取其中的两读三读,读出疑难后,师生课堂交流就更有针对性了。 (二) 例练法。初中数学部分新知识是特别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学生在预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取只看例题的条件和要求,而不急于阅读它的分析解答过程, 先进行自我尝试解答,然后再对照例题的分析和解答,自我进行知识运用和分析方法的诊断,找出自身的问题,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完善的目的。例如:预习七年级(上) 一节时,学生可以直接将书上的例题加以练习,这部分知识其实是合并同类项与去括号法则两个知识的综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转化为旧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生做完后,对照检查,还可以自己总结整式加减的步骤与方法。例练法因有直接的

9、参照物,能让学生很快主动发现自己知识理解的难点或缺陷,分析解决问题中的错误,同时,也会更易接受和认同原来的分析与解决方法。如果学生自己成功完成了解答,就体会到成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也会高涨。 (三) 类比预习法。类比预习法就是预习时,发现所学知识与旧有知识的密切联系后,利用旧知识技能同类比较学习的方法。例如预习八年级( 上) 时,其中的式子变形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基本一样,只是最后的系数 化为1略有区别,可以根据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得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同时,注意系数化为1的区别。类比预习法的好处在手,能最大可能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方法,解决同类与相似问题,化难为易,简捷而快速。 (四)

10、 实验操作预习法。新课标下的很多教学内容都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进行探索,从而获取新知。学生课前预习中,根据书上所提出的实验目的和要求, 自备实验进行课前预习。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第一,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第二,更能为以后的课堂实验打下基础,提高效率。例如,七年级(下),其中开始就有一个“掷骰”的游戏。课前预习时,自己就可以站在两名同学的角度,独立地做完掷骰子40次的实验 并作好记录。既动了手,又复习巩固了收集整理数据知识。通过以后课堂的再次实验,并与同学交流,更能体会其结果的随机性。实验操作预习法,对学生好处在于,实验过程直观有趣,结果真实,感受更强。因为他们的预先行为,动作过

11、程较其他未预习者熟练,所以课堂实验时他次数可能更多,结论更准确,新知识更易从实验中总结出来。(五) 实物操作法。在课前预习中,根据内容的需要,自己通过实物的操作而达到理解的预习方法。例如:预习时,自己把计算器拿出来,对照书上写明的操作过程,来计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对照一遍后,自己设计几个题,背着书再操作,检验一下自己是否已经掌握其方法与过程。又如: 预习时,可以找一个长方体(例如:墨水瓶包装纸盒)、圆柱体,放在一个地方,自己用一只眼睛从三个方位来看物体,并记录所看到物体的形状, 并不断调整角度, 使之与书中要求一致。多次观察记录后,才能正确理解三视图的含义和得来的方法。实物操作法与实验法区别在

12、于,实物操作是有明确的结果和要求,需要认真按照要求操作掌握要领,从而掌握相关知识。实物操作不比操作在知识的理解和直观感受上,差异很大,而提前操作,无疑为事半功倍地掌握好操作方法作了良好的认知储备。 (六)资料查阅法。阅读相关资料后,初中数学很多知识需要调节后才能成为认知结构,对有些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的内容,预习时,可以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等方式,查找与所学知识内容相关的数学历史故事,激发对这部分知识的热情。例如预习时,可以查阅我国在这个方面的数学研究历史及成果,既可增强自豪感,又能很好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原理。“学无定法” ,课前预习作为学习方法中的一种,需要将学生自身的特征与知识内容结合起来,并采取适用于自身的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当然,最重要的是,课前预习要持之以恒, 方法才会更好,效果也才会更好。 参考文献:1郑文君、张恩华数学学习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2孙云晓,等怎样教会孩子学习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3腾纯、程方平学习的策略:初中通用学习及考试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杜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