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公民教育视阈中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697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析公民教育视阈中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析公民教育视阈中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析公民教育视阈中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析公民教育视阈中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析公民教育视阈中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析公民教育视阈中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公民;思想教育;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文摘要:公民教育理念虽源自西方,但绝非为西方国家所独有。借鉴西方国家公民教育中的合理因素,从我国实际出发,构建主义公民教育体系,并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公民教育的视野和范畴之中,是推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公民教育源自,是当代发达国家现代教育的一种理念和模式。在一般意义上,现代公民教育是指培养和造就良好公民的教育,它以公民社会的目标要求为价值取向,重在培塑公民形成以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为核心的公民意识,“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现代文明成果之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

2、军事工作的组成部分,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军人的教育,实质上是促使个体由一般社会公民向军人这个特殊职业转化的职业性教育,旨在培育军人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及职业精神,并通过激发精神动力、焕发军人的战斗精神而达到提高军队战斗力的目的。公民教育作为“大教育”理念下的现代教育模式,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在公民教育国际化与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探讨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无疑有助于学术视野的开阔和具体理论研究的深化。一、公民教育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使公民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

3、到高度重视。同时,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公民教育及其中国化问题也愈加引人注目。借鉴发韧于西方文明的公民教育及其理论,首先需要把握公民、公民社会、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范畴及其相互间的关系。1公民、公民社会与公民公民、公民社会和公民教育皆为泊来品,其可追溯至古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的城邦文明,剑桥学派著名学者波考克认为,“公民”被定义为雅典城邦或罗马共和国的成员,雅典城邦和罗马共和国是这些古代地中海诸人民之独特的人类联合体形式。“公民”概念随社会历史变迁而内涵相异,并因资本主义的文明发展被广泛应用。公民在现代社会是指具有本国国籍,并依据宪法

4、或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社会成员。马克斯韦伯曾说:“在西方之外,从来就不存在城市公民的概念。”在传统中国“家天下”的封建专制制度下,臣子、顺民思想可谓深入民众骨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公民思想被植入我国,是近现代以来的事。“公民社会”概念源自于拉丁文civilis societas过去也被译作“市民社会”。译法不同,含义也有所差异:“公民社会”通常用于社会政治层面,强调其政治学意义,即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而“市民社会”则通常用于社会经济生活层面,侧重于其意义。西塞罗认为,“公民社会”表示一种区别于部落和乡村的城市文明共同体,如古希腊的城邦共同体形式。

5、洛克在政府论55中将“公民社会”作为其政治分析的一个概念,“他的公民社会等同于其政治中从自然状态经过订立契约而形成的政治社会”;黑格尔、马克思也都阐述过“公民社会”(或市民社会)的理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理论内涵丰富,它“在对政治社会的专制权力进行强烈的社会批判的同时,以一种、平等与正义的政治理想形塑文明社会的形态”,“不仅是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思潮与资产阶级政治理论的主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课题”。公民社会的核心体现为对公民社会的美德公民精神的追求。应当说,当今世界尤其是西方社会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以公民社会理论为基础的。“公民教育”是伴随“公民”、“公民社

6、会”而衍生的概念,三者具有西方文化的同源性和一致性。伴随着现代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公民教育被重新赋予新的含义,它“是一种为了使公民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满足特定的社会需要而由政府组织和全社会来实施的一种现代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教育。”公民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它与现代社会的经济组织形式、国家政治制度、城市化的发展以及民主与法制建设相伴而生。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优良的公民,使之具备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权力运作所需的各种品质。公民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是有差别的。在现代社会,公民是构成公民社会的前提条件,公民社会的核心体现为对公民精神的追求,而公民教育则是

7、培育富有公民意识、公民精神之合格公民的最重要渠道。2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功能在不同的背景和政治制度下,公民教育的具体内涵与取向不尽相同,但公民教育思想中尊重人的主体性,重视人的自由与民主、权利与义务,注重个人参与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良好公民,却是共同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公民教育的内容包括灌输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进资产阶级精神发展的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公民的科学文化教育和智力素质教育;公民的民主、法律素质教育;公民的综合素质教育,如培养公民积极进取精神、塑造公民良好的身心素质以及生活教育,等等。从总体上看,公民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其一、公民教育是

8、促进公民社会化的渠道。公民教育“是一种协调公民与国家、公民与政府、公民与社会、公民之间相互关系的教育,其宗旨在于实现公民的政治社会化、经济社会化、法律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夯实公民作为国家基石的根基。”其中,实现和推进公民的政治社会化是公民教育的首要功能。“政治社会化也就是一代人把政治标准和信仰传给下一代,这个过程叫做文化传递。”“西方的公民教育首先体现的是一种政治文化的实现方式,是实现公民全面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其二、公民教育是有效提高公民素质的手段。公民素质主要由公民的政治觉悟、政治态度和参政能力等构成,这些素质不可能仅依靠人们自然获取,而需要通过系统的培养教育来习得。只有高素质的公民才能有效

9、参政议政,充分行使自身的民主权利。在没有民主传统的国家,公民教育对于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高素质公民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3思想政治教育隶属于公民教育的范畴,二者紧密关联、相辅相成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公民教育作为一种现代型教育,应该淡化所谓的“政治性”、“阶级性”,进行超越“社会意识形态”的纯公民教育。但是,教育总是与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相关联的,在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存在纯粹的“国际性公民教育”。西方国家普遍具有悠久的政治教育传统。尽管许多西方国家的确没有明确的“政治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的称谓,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缺少“政治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相反

10、,隐藏在宗教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历史教育、教育等名义下的实质性的政治性教育铺天盖地,而这些教育都是以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传播资产阶级价值观为核心的,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只不过他们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相对而言更富有隐蔽性和渗透力。比如,美、英等国的公民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包含着政治教育的内容,而美国所谓的“政治社会化”概念其实体现了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土化表达方式。公民教育是针对全体公民的整体性教育,涉及的内容广泛、层次各异、方法隐蔽、渗透性极强。“从大教育的角度讲,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公民思想素质教育范畴,而公民思想素质教育是从属于公民教育这个大教育的范畴。”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公民教育范畴中的一个部分,而公民教育隐蔽性、渗透性强的特点恰恰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的显性教育特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之间应该是相互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