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安德历史文化.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708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靖西安德历史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靖西安德历史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靖西安德历史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靖西安德历史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靖西安德历史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靖西安德历史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靖西安德历史文化.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靖西安德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探讨靖西县老科协 中学高级教师 梁福昌 安德镇是靖西县最古老的乡镇之一,位于靖西县城52公里,东靠龙临镇,西北与那坡县坡荷乡接壤,是靖西县的北大门,也是桂西入滇的重要门户之一。新唐书记载:唐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置安德州,在这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她经历了各个历史朝代的兴衰更替,但她的名称却沿习至今,不为历史上的政治动荡而易名,为区内外少有。 古州安德有许多名胜古迹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安德镇西北部的照阳山,有两个巨大的穿山洞,上下洞相距约百米。上洞宽阔明亮,洞顶的石壁上,刻有“照阳关”三个大字,笔力雄浑,古朴遒劲。历代的官吏和文人骚客也在石壁上留下

2、诗词。下洞怪石嶙峋,向不能行。1956年才修通公路,1972年再次削平洞壁,扩大路面,成为通途。清刻归顺州志载:“朝日东升,正照洞中,由洞穿出一径,即小镇安地(今那坡县),天然界限,故名照阳关。” 解放前,下洞草木丛生,河水穿洞而过,蒙咚之声令人毛骨悚然。上洞有山道。只要扼住上洞,居高临下,一夫当关,便让无数入侵者葬身下洞流水草莽之中。一千多年来,照阳关导演着一幕幕英勇悲壮的历史戏剧。 11世纪中叶,壮族首领侬智高,因不堪忍受北宋王朝和宋朝蕃属交趾郡王政权的威胁和侮辱,在多次请求附宋遭到拒绝的情况下,徙居安德,屯兵照阳关,成立南天国。传说现在的安德车站和镇医院后面,当地壮语称“弄衙司”(意即官

3、府衙门所在地)的土地即为南天国遗址,现残址尚存。上洞的洞口横着一堵用巨石垒就的有一人多高的石墙,据说是当年侬军所筑,而且还在这里和宋军先锋杨文广大战七天七夜,最后因寡不敌众,侬军突围后撤,转战至云南大理一带。明末大臣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受封为平西王。奉命镇守云南,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势力。康熙为加强统一中国,下令撤藩。吴三桂举兵叛乱,其属下总兵从云南撤来,攻占照阳关,驻扎安德,并以此为据点,进而攻掠归顺(今靖西县城)、养利(今大新县)、左州(今崇左市辖地)等地。吴兵不仅在照阳关上洞垒砌石墙把关,还在龙皇山、发光山等地,构建营盘。今有石墙残存,后人称为“三桂山”。 同治六年(18 6 7年),民族

4、英雄刘永福,率农民起义军来到安德,把北帝庙中的黑旗和大鼓,作为号令。祭旗擂鼓,建立了黑旗军。此后,他统率黑旗军,援越抗法,抗日保台,战绩卓著,名扬中外。后刘永福奉调回国,他特命按原样重制黑旗一面,大鼓一个,派专人送还靖西安德北帝庙。安德人民为了纪念他,在安德街头公路旁,建起了一座雄伟的凯旋塔,以昭功绩。 最难忘的是,1 949年解放军喋血照阳关,打开北上通道的战斗。国民党指使一些土匪和散兵游勇占据雄关,妄图凭着天险在那里作垂死挣扎,以阻止人民革命的前进步伐,但在人民解放军的凌厉攻势下,这些土匪很快就土崩瓦解了。这次战斗,有5位战士壮烈牺牲。烈士的鲜血,为桂西南人民的解放,染红了巍巍照阳,而古道

5、雄关,也因此更加令人肃然起敬。安德古镇有独特的饮食文化、稻作文化、歌圩文化、民风民俗、还保留着较完整的古老的壮族干栏建筑,它和中原内地的汉式硬山搁檀地居式建筑并称为我国主要两大优良传统建筑类型。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资源和财富。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护这份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它,让它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服务。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再过两年,靖那高速公路建成,安德四通八达,旅客增多,给旅游业的大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制定措施,营造一个古色古香的安德古镇形象。(一)将干栏作为进行壮族历史文化和传统民居建筑和研究的基地,使人们认识和了解壮族的光荣历史,了解其居

6、住形式,了解和研究壮族乃至人类居住建筑的发展演变规律及其原因,为今后城乡建设提供借鉴,从中吸取有益的部分,建造出既有时代特点又有地方民族风格的新的建筑形式。(二)把安德街上现存干栏建筑房屋保护起来,开辟为旅游点,与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民族历史文化是一种潜力巨大、前景诱人的民族旅游资源,而且具有投资少,收益快的特点,稍加组织修整便可以使用,让其吸引海内外学者和旅客前来观光考察。这样,我们既保护了壮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又宣传了靖西壮族文化,同时还能增加经济效益,促进靖西的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三)大搞壮族农家特色饭菜,把安德独具特色的传统食品全部挖掘出来,重新包装,端到餐桌上,

7、发挥它的优势。安德有许多副食品和野菜是闻名全县的。野菜有藤嘎(乌鸦根)、鱼腥草。著名的菜谱有:糖扣、凉拌菜。南瓜饭(有大香糯,有糯玉米的)、竹豆糯米团、糍粑很有特色。副食品的有安德月饼;油炸粽粑;鸭脚(就是用面粉做成鸭脚式样的油炸食品),糖姜(有三角,有多角的)等等,这些土里土气的特色产品,独具魅力,安德所有的饭馆,饭店都可以做。让旅客走到哪里,都能吃上安德独特的农家饭菜。(四)组建一支精干的安德壮族民俗演唱队。把安德特有的民风民俗,民间艺术,民间曲艺搬上舞台,把侬智高的故事,刘二打番鬼的故事,安德的民间传说,都编写成戏剧或曲艺,通过生动形象的艺术作品和舞台形象,来宣传安德,塑造安德,树立安德

8、。(五)修复古迹,恢复当年风貌。照阳关是靖西著名的古八景之一,名为“照阳润石”,历代文人骚客在岩洞石壁上留下的题诗、题词,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安德名胜古迹的闪光点。清代著名诗人,镇安府知府赵翼出巡,途经照阳关,曾写了一首照阳关诗,清代江西诗人国动先生游览照阳关,作了咏照阳关诗二首,刻于洞中岩石上。由于多年风蚀,有的字迹模糊。我们要维修它,该重刻的要重刻,还要充实其内容,把清代诗人、归顺吏目于咸丰年间写的照阳润石诗刻在洞壁上。如果能请到当代著名书法家来书写“照阳润石”四个字,刻在石碑上,竖在上洞洞口,增强名人效应,更为雄关增添光辉。上洞的洞口上,把当年侬军所建筑的石墙重新筑好,恢复原貌。并把烈

9、士的英雄事迹书写在石墙上,供游人瞻仰。在三桂山的原址上重新修筑吴三桂的营盘,即用石块垒成的石墙,恢复古迹面貌,并刻碑说明,供游人参观。民族英雄刘永福名震天下,黑旗军从安德起家。我们可以在原址重建北帝庙。在庙里悬挂着刘永福的画像,重新仿制黑旗和大鼓,摆放着黑旗军战士用过的刀、枪、剑、旗以及图片和文字。在安德收集黑旗军部下的名单,制成花名册,办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刘永福纪念馆,办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在“侬衙司”原址上兴建侬智高祠,塑侬智高像,供游人参观。(六)还原部分古镇风貌。安德街石板路闻名海内外,前几年,香港大公报主编文心先生夫妇一行人,特地来这里观光、考察照阳关和石板路。我们要搞一条民俗街,恢

10、复原来的石板路,楼房的门面也要改造复旧,建成古色古香的壮族民居。(七)丰盈内涵,开辟新景点,拓宽旅游范围。(1)把三荷村上口屯的弄中洞辟为红色旅游景点。越南革命领袖胡志明曾在这里避难,逃过了国民党警察的追捕。1945年5月,胡志明等人大约住在弄中洞中一个礼拜,风声过后,许朝松才带领他们从后山出口,晓宿夜行,过南坡、经马洞到达念光。念光一带已近越南革命圣地北坡,已经安全了,许朝松才回来。我们可以从公路开始修筑一条山道直通弄中洞,道旁种植鲜花和鸡果。把当年胡志明睡过的棉被、席子、稻草,用过的碗、筷、盆、水缸等生活用品,摆放在弄中洞里,把胡志明写的汉诗刻在洞壁上,挂着胡志明的像,打造成一个胡志明在靖

11、西进行革命的展览馆。(2)还有几个岩洞也可开发出来。小照阳上有个岩洞,河水流入洞中,通往百色泮水乡。我们可以制造几个汽艇和竹排,用以水上漂流,岩洞中有许多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整修一下,安上电灯,霓虹灯。造成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八)打造旅游商品。近几年来,随着靖西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商品如旧州绣球、酸品、壮锦、山楂糕等日趋成熟,旅游购物收入比重一年比一年提高。我们可以根据安德现有的资源,开发四大系列旅游商品:(1)旅游纪念品系列。这一系列主要开发文化书籍(编写侬智高、刘永福、吴终、吴三桂等名人的故事)、绘画和游览图。重点打造“吉利蛋”。当年,侬智高的母亲皇太后阿侬,不愿住在“侬衙司”,而住在神

12、歌仙洞里,她精通歧黄,关心黎民,经常为百姓治病。有一年,安德一带突然发生瘟疫,死了不少人,群众极为恐慌。阿侬知道后,下山来,分发给患者每人一个经中草药泡过的鸡蛋,吃了病就好了。老百姓就把这个鸡蛋叫做“吉利蛋”,能够消灾辟邪,驱除百病。以后,群众为了预防疾病,保证身体健康,时不时就要吃这个中草药泡过的吉蛋。再后来,这种鸡蛋就演变成了礼品。外地朋友来到安德的时候,我们就把吉利蛋赠送给他,为他们祛病消灾,祝他们健康长寿。(2)风味食品系列(绿色食品系列)。安德的糖扣、姜糖、油炸粽粑等副食品久负盛名。安德山林中生长的野菜种类繁多,很具特色。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这是安德的风味。我们要全力挖掘,充分利用,

13、让旅客吃上独具风味的绿色食品。同时,把安德月饼、姜糖、糍粑等副食品包装得精美一些,让人一见就爱不释手。旅游归来,带上几包,拿给家人,或馈赠亲友,绝对是一件很令人开心的事。(3)少数民族工艺品系列。组织心灵手巧的妇女,以棉纱和五色丝绒织被套,以传统手艺精心制作的壮族扎染,轻巧结实耐穿的壮家布鞋,小巧的绣鞋等等。这是靖西壮族独特的工艺品,会受到旅客们的欢迎的。(4)药用植物保健系列。靖西中草药材品种众多,素有“天然中药库”之称。故有独特的靖西端午药市。有田七、金银花、桂皮、八角、灵芝、杜仲、土党参、等多种名贵药材,利用这些草药来制造保健酒、保健饮料。安德盛产八角、油茶、山楂和县内名果糖梨等,也可以

14、在这些特产上大做文章。(九)创造发展新模式,促进旅游路线精品化。在小照阳下面、在神仙洞四周,在吴三桂营盘旁边,在游客光顾到的山坡,大种桃、李、梨、鸡果、念果等果树,在河里养鱼。打造两种旅游产品开发模式:(1)自然山水游,上灵山、拜诸神、观美景。 (2)农村风情体验游。形成特色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永恒主题,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努力制造浓郁的安德乡村风情。游客可以在山上自由摘果,到地里摘瓜,和小孩烧红茹窑,做竹筒糯米饭,也可到河边垂钓,这种参与活动,加上鲜美的农家特色饭菜,很符合城市人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一切从游客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身处地地为旅客着想,游客的喜好不同,希望参与的活

15、动各异,应置较多的可供选择的参与项目、欣赏内容,做到来到安德游览的旅游者,人人皆有其喜欢的项目和内容,让其尽兴而玩,高兴而归。(十)周边旅游资源整合。安德近邻的那坡县黑衣壮已闻名海内,参观游览者络绎不绝,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也拥有在客源市场、区位方面的优势。我们要发展旅游业就需要借那坡的优势,与他们联合发展,和他们商定,联合营销,通过旅游年票等形式,充分调动那坡景区的游客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投入到安德民俗民居休闲旅游中来,并延长游客在安德的旅游时间。要加强对外宣传,建立良好的市场营销体系,利用现代化公关和营销策略,构建辐射面较广的营销网络;有计划、分步骤地利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

16、和现代网络传媒,通过各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塑造安德“古老而神奇”古镇形象,提高安德旅游知名度。(十一)招商引资,夯实基础建设,安德旅游设施建设要规范化、民族化。尽量做到旅游设施和环境自然、与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形成巨大的反差,让旅游者感到新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利用本地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大搞几个节庆活动,扩大影响,吸引游客。可以搞“安德糖梨节”、“安德美食保健节”、“铜锣节”、“侬智高出生日纪念节”、“黑旗军成立纪念节”、“诞圩节”。加上配合各种文艺体育比赛,可提高安德旅游的知名度。一旦定下具体时间,就形成制度,由小到大,年年举办,周而复始,不断完善,变换花样,让旅客玩得开心。(

17、十二)培训旅游人才。人才是旅游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要培训几个口才伶俐的导游。导游是旅游活动的引领者,是旅游者保持游兴和愉悦的服务者。导游员是安德旅游业的形象大使。导游服务,包括旅店服务直接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感受和评价,是旅游服务质量提高的关键。尤其是来旅游的商务团和政务团,他们对导游的要求不仅仅是带路和简单的讲解,而且需要从导游口中听到一些有关安德经济、文化历史、名人故事、旅游发展等方面的深层内容,从而能让他们在旅游、交流、考察过程中实现放飞心情,收集有价值信息的双赢,觉得安德值得一看,更值得再来。说不定其中有大款者感到兴趣前来投资。(十三)植树造林,美化,绿化环境。在所有的景点都种上奇花异

18、草或果树,从安德街到照阳关的公路沿线都种上桂花树,沿路建一个凉亭,木质结构,越土越好,里面设有椅凳,供游人休息。沿河种上杨柳树,柳成行,树成荫,让游人有舒适之感。(十四)发动群众,挖掘、保护文物。古代留传下来的庙宇、碑文、亭台楼阁、谷仓、古籍书本,都是历史文物,都要妥善保护。据说群众在修水利、挖宅基、迁坟的时候,已挖出一些文物,但不识庐山真面目,以为是破铜烂铁拿到废品站去卖,或是看不起眼的破缸瓦罐而把它丢了。因此,要向群众宣传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十五)制定规划,提升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坚持规划引领,大造安德旅游布局的科学化,明确全镇旅游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根据安

19、德的山水、文化、习俗及农业旅游资源条件,组织专家学者、知情老人组成“顾问组”,编制旅游专项规划和说控细则方案。紧紧抓住本地特色,将壮族文化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发展环节。制定涵盖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的管理办法。联合农业、林业、环保、水利、交通等部门,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全面改善和净化各个景点的道路,排水、停车场、卫生间、标识等。制定出文物保护的乡规民约,强化工作措施,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传承特色风俗文化,让安德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清风常吹,使游客能够回归自然,体验壮族乡村风情。规划一经出台,就必须严格执行,切实保证规划的指导性、权威性和延续性,不能因为领导的换届更

20、替而随意改变发展规划和目标。附注:2011年10月27日,梁福昌受靖西县社科联邀请到安德镇作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学术报告。图为1、梁福昌在安德古镇作关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学术报告,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2、梁福昌与安德镇古镇群众面对面讨论旅游发展规划;3、安德镇党委、政府正在采用实施安德古镇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这一学术论文成果的应用证件附后。梁福昌,男,71岁,靖西县老科协会员、原靖西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科研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现担任靖西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靖西县老科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2012年6月7日送稿附件1图为梁福昌(主席台右二)在安德作关于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学术报告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附件2图为梁福昌(左一)与安德镇古镇群众面对面讨论旅游发展规划附件3:论文成果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