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7.立足现实课堂凸显绘图本质.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734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297.立足现实课堂凸显绘图本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297.立足现实课堂凸显绘图本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297.立足现实课堂凸显绘图本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297.立足现实课堂凸显绘图本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297.立足现实课堂凸显绘图本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297.立足现实课堂凸显绘图本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97.立足现实课堂凸显绘图本质.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立足现实课堂 凸显绘图本质【内容摘要】绘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信息技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绘图的学习也是整个第一册信息技术学习的重点。绘图教学的本质在于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积累基本经验,培养基本思想,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然而现实的课堂忽视学科内在的本质,在强调绘图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却忽视学生绘图思想的培养和绘图经验的积累。笔者在深层次解读绘图教材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维度、资源优化维度和习题开发维度进行深入研究绘图教学,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关键词】现实课堂 绘图本质 教学目标 资源优化 习题开发小学信息技术绘图的教学与思考一、研究缘起绘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

2、习信息技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一般情况下绘图的学习也是第一册信息技术学习的重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提出了四个具体的目标,分别是:(1)绘图工具的使用。(2)图形的制作。(3)图形的着色。(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如何使教学更有效,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深层次解读教材,了解学情。1.我们在用怎样的绘图教材目前在杭州13个县市区所使用的小学信息技术绘图教材分成两种,分别是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以下简称浙江版)和浙江科技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以下简称杭州版)。浙江版的教材将绘图这部分内容编排为两个部分11个课时,其中

3、第5课和第14课的内容隶属于因特网,第12课和第13课的内容是金山画王,没有绘制的任务。于是整册中关于图形绘制的内容合计7个课时,详见附件1。这套教材中将绘制图形这块内容编成两个单元7个课时分,涉及了画图的大部分知识技能,再推敲我们就会发现这册中关于绘图工具栏的教学似乎体现不健全,譬如:绘图中使用最频繁的曲线工具、取色工具在这7个课时中都没有很好体现出来(第二册中有体现),而这些工具对于学生绘图兴趣和创作是很有影响的。杭州版将绘制图形这部分内容编排为12个课时,同时在第三册还涉及2课时,详见附件2。这册教材基本是围绕画图这个软件展开的,涉及绘制图形的工具和菜单比较全面。比较遗憾的地方就是整册教

4、材在学习载体上面稍显单一,12课内容里面围绕教学楼这个载体展开的有8课时。另外,现行的众多版本的小学信息技术绘图教材在尊重儿童这一阶段的认知特点方面都做出了努力,努力以主题活动或任务驱动的形式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但走进我们的教材,觉得还是问题不少。“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些绘图教材真的只是个例子吗?绘图教材对学生又意味着什么呢?2.我们在教怎样的学生学生对于电脑绘图有怎么样的经验呢?他们又有怎么样的知识基础?教材的编排是不是编者和专家的“一厢情愿”?三年级是一个爬坡的年级,三年级的学生则由低年级刚进入到中年级,三年级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强。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施教时,处理好“主导”和“

5、主体”的主从关系。尽管学生有依赖性,但决不能包办代替,要尽可能让他们主动去探索新知,掌握知识要点。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为以后独立学习做好铺垫。三年级的孩子无意识注意占主体地位,注意力很难长久地集中到一起。我们要想办法去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认知的前提特征和情感的前提特性。要摆脱学生的学习依赖心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绘图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解读教材,研究学生,笔者认为这些问题虽然表现形式各异,其实质是对三年级学生这个群体的学习心理、学习特征把握不够到位,是对三年级绘图教学本质的不了解。那么绘图教学的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绘图教学的本质在于落实基

6、础知识、基本技能、积累基本经验和基本思想,绘图教学的根是在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二、实践与探索如何立足现实课堂,凸现绘图本质,提高绘图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我们不应该迷信教材,更不应该轻易去否定教材,我们应该在研读教学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切题的二次开发。1.教学目标维度:对知识点进行纵向挖掘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我们应倡导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与整合。在教学中,我们应依据教材目录,理清知识体系,把握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研读纲要,研读教材,了解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对照指导纲要,仔细体会教材对指导纲要的具体阐述,通过研读纲要和教材,确立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体系,做到既见主干,又见枝叶。

7、如浙江版教材第1册关于“用电脑画画”这个单元的教材内容梳理:表1 梳理“用电脑画画”教学目标体系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后续学习的内容客观上认识了计算机的组成部件;学会鼠标左右键的使用和常见功能;学会利用鼠标选定对象,按住左键进行拖动对象;学会利用鼠标打开程序和菜单。学会通过鼠标浏览因特网;初步会学利用画图中的打开、选定、喷枪、橡皮、清除图像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撤销、重复、用颜色填充、复制粘贴、翻转旋转、清除选定内容、放大镜、画布、帮助、设置为桌面墙纸、打印这些功能的使用。学会打开金山画王,利用金山画王里面的画笔、魔术棒、场景等积件进行创作。学会参观网上图展。利用画图进行新年

8、贺卡的创作。教材研读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阶段、各册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此外,要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除了参考教学用书以外,倡导参阅不同时间、不同版本的教材,这些版本的教材资源有着借鉴和类比的用途。把握学习起点,关注学生需求“需要”是人的内驱力和动机的基础,有了学习的动机和强大的内驱力,对学习容易产生兴趣。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师的任务,但不是说教师可以依附自己的教学个性、思路、习惯去随意制定教学目标,而是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椭圆”工具的教学和巩固。笔者查阅了不同地区、版本的绘图教材对画图中“椭圆”工具的处理,详

9、见下表。表2 各版本中关于 “椭圆”工具的教学安排教材版本浙江版杭州版江苏版广东版教学内容整齐的教学楼大树底下好乘凉画圆绘制餐厅教学目标初步学会画图软件中椭圆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初步掌握椭圆工具的一些使用技巧,能利用椭圆进行简单的图形创作。教学载体教学楼的窗户树木云和气球餐桌的桌布。诠释通过“方方圆圆”的窗户引出了椭圆工具,知识点是椭圆的边线的粗细和正圆。通过“大树”引出椭圆工具,知识点是椭圆的透明选项、实心、有边、无边、正圆。通过“气球”引出椭圆工具,知识点是椭圆的边线颜色和正圆。通过“桌布”引出椭圆工具,知识点是椭圆的实心、有边、无边、正圆。通过上表,笔者发现这些教材涉及的知识点大同小异,根

10、据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和技能只涉及椭圆的基本知识。椭圆工具从表面上看,教学一点都不难,仔细想想其实不然,它涉及的知识点很广:椭圆和正圆的绘制,椭圆三种选项的应用,透明和不透明选项的应用。因此,我们只有认真去分析、解读教材,找准教学的起点,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教学活动紧凑严密,发挥出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注重目标整体,实现有效整合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在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又构成了一个整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应着眼整体,教师要淡化学科的个性,强化各门学科的共性,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沟通。如,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本课是在杭州版第6课做一回粉刷工的基础上修

11、改的,在这一课中主要让学生掌握“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认识四边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两门学科中的知识点理解起来并不是难事,关键是如何利用他们对实践及探究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经历数学模型的发现的过程与感觉信息技术的作为工具的重要性。关注学生差异,创建弹性目标有基础的孩子不够学,没有基础的孩子接受不了,这是课堂学习的矛盾之处。目标分层就是将传统教学中统得过死的划一的教学目标,改为可由孩子选择的弹性目标。弹性化的教学预设就是基于孩子自由选择的弹性化教学目标基础上进行设计。如,在教学森林音乐会一课时,教师就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进行“一级目标”“二级目标”“三级目标”弹性化处理。

12、经过合适的弹性目标的建立,从而形成“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学习场面。2.资源优化维度: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重组教材资源是孩子学习信息技术重要的基础资源。信息技术学习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优化现有的教材资源。教材资源的调整:关注知识类型与载体的匹配性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并领会教材设计意图的情况下,个性化地改编和处理教材。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三年级绘图教学的经验,以多版本绘图教材的精髓的作为支撑点,结合本校实际,创编了基本符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表3 调整后关于绘图的课时安排教材预设目标载体1.气球椭圆、用颜色填充、曲线、撤销气球2.水果宝宝放大镜、直线、椭圆、各种水果3.开心笑脸

13、椭圆、选定、曲线、清除图像笑脸表情4.有趣的表情任意形状裁剪、翻转旋转、清除选定图像人物表情5.森林音乐会放大镜、取色、橡皮、彩色橡皮、刷子树木、动物6.动物餐厅复制粘贴、任意形状裁剪动物、食物7.卡通蛇曲线、椭圆卡通蛇8.我的学校矩形、喷枪教学楼9.巧克力颜料盒、圆角矩形、颜色巧克力10.我的电脑在哪里选定、复制粘贴、打印屏幕、设置为墙纸桌面墙纸11.山居秋暝文字题诗风景图12.笔画新年综合练习贺卡在保护学生浓厚兴趣的前提下,不断的调整学生对信息技术认识上的偏差,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对绘图教学的内容上来。调整后的教学环节轻松而有趣,在拓宽他们知识面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教材资源的整合:关注

14、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优化教材应从整体出发,再分解为部分进行探讨。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一节课的内容,而且还要教一个单元、一本教材的内容,必须加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把一节课放到整体学科教学的体系中加以通盘考虑。如,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本课是根据杭州版第13课手帕设计方案所提供的内容重组、活化后,再整合了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的平移与旋转后所形成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对图形旋转、变形扭曲、复制粘贴,组合创造出各种美丽的、新的图形,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激发了绘图兴趣。教材资源的拓展:关注知识的拓宽与延伸教材资源的开发与活化,是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与拓展的,其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15、如教学海底世界这一课,当我对教材再次进行解读后,就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开两个窗口进行复制粘贴本身并不困难,实质是以此为导线引导学生认识,多窗口合作创作的便捷性,从而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鉴于此,我对内容进行了充实,精心预设了一个“给小动物搬家”的环节。3.习题开发维度:对学习载体进行再创设习题开发也是教材资源优化的重要维度之一,习题设计正由过去较注重孩子对信息技术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向培养学生开放性、批判性和综合思维能力等方向发展。重视现实问题,创设主题习题主题性习题开发是指设计现实主题或问题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结构化的主题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如,杭州市每年都有科幻画

16、的比赛,利用此契机,本校也进行为期一周的电脑科幻画作品创作。这类作业设计以现实问题或问题为框架支撑起学生的积极学习活动,重视让学生经历学习绘图的过程,挖掘学生绘图的潜能。关注好玩天性,开发趣味习题趣味性习题开发是指探寻一种符合学生的本性,深受儿童喜爱的,并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满生机活力的有趣的作业形式,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如,教学我的电脑在哪里一课。通过对“Print Screen”键的学习使用,藏好桌面,找找“我的电脑”图标在哪里?这样的习题,可以使学生卷入想象和挑战中,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尊重好胜天性,引入人文习题小学信息技术的习题设计开发主张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如在

17、汶川地震后不久,学校举行了情系汶川的捐款活动,笔者根据整个学校的赈灾氛围,改变了教学内容。当配乐展示这些绘图作品的时候,有的学生竟流下伤心的眼泪,这样的情感投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亲密,这是人文性作业的魅力所在。三、成效与反思综上所述,在绘图教学中,笔者从教学目标维度、资源优化维度、习题开发维度进行教材资源的二次开发,优化课堂教学,以此凸现绘图教学的本质,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一方面,学生学习绘图兴趣得到提升,使学生把电脑绘画与培养信息素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其学习绘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的绘图思想、经验整体得以巩固。如,层的概念,色

18、彩的思想,让学生在绘画活动中,掌握基本的绘画知识和技能,学会从信息技术学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下面是学生的两幅绘图作品,可喜的是这样优秀的绘图作品经常出现在课堂中。图1 学生自行创作投稿的作品当然,为了绘图教学更有效,更凸现学科本质,我们还需要处理好绘图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与信息技术发展、与课程理念发展等之间的关系,使教学更为感性、理性。附件1:浙江版教材关于绘图的课时安排课题内容目标学习载体6.小树苗快快长喷枪、橡皮、清除图像小树7.整齐的教学楼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撤销、重复教学楼8.五彩的窗子打开、选定、用颜色填充教学楼9.花香满园复制粘贴、翻转旋转、清除选定内容花10.我能画得更好

19、放大镜、画布、帮助画11.美丽的校园设置为桌面墙纸、打印教学楼15.贺新年综合练习贺卡附件2:杭州版教材关于绘图的课时安排课题内容目标学习载体4.背上画板写生去铅笔、清除图像、刷子山5.漂亮的教学楼矩形、直线、橡皮教学楼6.做一回粉刷工颜料盒、用颜色填充、撤销教学楼7.小小美容师放大镜、取色、教学楼8.大树底下好乘凉椭圆、刷子树木9.我为学校添绿色刷子、曲线、喷枪花10我为学校题个词刷子、文字、教学楼11.美化校园选定、教学楼12.独木也能变树林选定、复制粘贴树木13.手帕设计方案扭曲、翻转、复制粘贴手帕14.我的桌面与众不同设置为墙纸手帕15.做张贺卡拜年去综合练习贺卡主要参考文献:1李 伟 郑子罕.小学信息技术M.浙江:浙江科技出版社,2005.8;2陈 纯 魏雄鹰.小学信息技术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6;3李文郁 要志东.小学信息技术M.广东:广东省教育出版社,2007.7;4于景明.小学信息技术M.山东:泰山出版社,2006.6;5李生元 蔡绍稷.小学信息技术M.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200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