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风波》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定风波 教学设计 一导入分析形象,导入主题遥想赤壁周郎,酾酒临江,千古英雄出少年老夫弩射天狼,泼墨湖广,留待后人笑我狂!问:联中写的是谁? 苏轼从什么地方看出? 赤壁周郎(赤壁怀古)酾酒临江(赤壁赋)弩射天狼(江城子)在你以前的印象中,苏轼是个怎样的人?确立本课主题:从定风波看苏轼的思想与人生二整体感知词序结合,把握内容,寻找缝隙,进入文本内涵1 齐读全词2 词序结合问:词前小序说了一件什么事情?词中哪几句体现了序中内容?沙湖道中遇雨。 莫听穿林打叶声,同行皆狼狈, 何妨吟啸且徐行。余独不觉。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已而遂晴, 山头斜照却相迎。明确:写雨中情景主要集中在上片问:
2、请根据上面的内容描述一下雨中情景。(插入提问:品味“穿林打叶”) 苏轼用什么来抵抗这场狂风暴雨?3 寻找缝隙提示:词序有差异 一处自相矛盾:一蓑烟雨任平生/雨具先去 蓑衣从何而来? 一处序无词有:料峭春风吹酒醒 苏轼为何喝酒?提示:在苏轼以前的作品中苏轼为什么喝酒?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孤独)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忧愁) 苏轼忧愁什么?注意序中日期,结合注释思考。三看苏轼人生风雨,思苏轼人生态度阅读注释,知人论世1乌台诗案: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铛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命悬一线 九死一生2沙湖买田: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开荒种
3、地 生活艰难明确:沙湖道中风雨人生的风雨阅读上片,思考:苏轼靠什么来抵抗人生的狂风暴雨?(插入提示:“吟啸”典故/“竹杖芒鞋”与“马”的意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积极面对的态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安贫乐道的精神总结人物形象1:风雨中的苏东坡会有怎样的表情?他是个怎样的人明确: “醉”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四看风雨后的苏轼,感悟苏轼的思想内涵导入语:雨停了,苏轼人生中最大的一场雨也结束了,那么在这场大雨过后,苏轼对人生有了怎样一种新的认识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风雨过后,必将迎来人生的希望(抓住“斜阳”“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4、无晴。 回首往事,人生顺逆心中已无分别(抓住“萧瑟处”“风雨”“晴”)总结人物形象2:雨过酒醒后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 “醒”东坡堪破人生晴雨的智者五拓展延伸问:如果把本词中苏轼的思想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选择哪个字?预设一:“无” 谈谈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本来无一物,哪有晴雨的分别?(佛家的达观)回头自笑风波地,闭眼聊观梦幻身。 风波之地的“我”只是一场梦幻,“吾丧我!”庄子 忘记过去的“我”才能寻回真我。(道家的超脱)明确: “无”物我两忘的“坡仙化境”预设二:“归” 苏轼要归向何处?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
5、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处处是家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心安是家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心如海天 明确: “归”回归自我的“归去来兮”六思考评价问: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他决心从此“归去”,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你怎么看待苏轼的这种人生思想?面对人生的风雨,你会怎么做? (开放性回答)七结语人生道路的选择是多元的人生就是一堂课的工夫人生就是一场雨的工夫定风波教案 教学目标:
6、1、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2、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3、立体全面地认识苏轼教学重点: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教学难点:1、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2、多角度全面地认识苏轼一导入: 宋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当年,苏轼官至翰林学士时,问自己的幕僚说:“我的词跟柳永的词这么样?”对方答道“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手执红牙板,吟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的词,必须要找关西大汉,怀抱铜琵琶,手绰铁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柳永的 “杨柳岸晓风残月”只有女孩才能把那种韵味唱出来,而苏轼“大江东去”就必须找关西大汉唱呢?不同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诵读时就要
7、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做一趟关西大汉,通过诵读来学习苏轼的另一佳作定风波。希望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跟苏轼达到心灵相通。二、请同学们看教材注释一以及题记,了解定风波的写作背景。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贬官)至黄州。同学们想一想:被贬官的人的心情如何?有一天,他出访友人,天公不作美,却在沙湖道中(遇雨),没有雨具,大家极为(狼狈),只有他独(不觉),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呢?苏轼这个人真是大家带者省略号,放声朗读定风波四、首先要读准字音,有哪些字音和词义无法把握的,请同学们提出来徐行:慢慢地走芒鞋:草鞋胜:胜过、超过(尽、完刑人如恐不胜)萧瑟: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遇雨的处所) 向来:方才、刚
8、才竹杖芒鞋轻胜马:穿着草鞋走泥泞之路,怎么比马还要快呢?一蓑烟雨任平生:蓑衣,不是说雨具先去了吗?为什么这里还用“一蓑”呢?“轻”和“蓑”有疑问?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五、请旁边的同学来点评,你同桌读得怎样?声音洪亮,字音清晰,有感情,但在节奏处理上有些欠缺。那节奏应该如何处理呢?同桌交换意见,如何划分节奏,我请一些同学把最有把握的一、两句读给大家听听。(两位同学)用斜线把你认为需要停顿的地方划出来。节奏是按照词义和语法结构来划分,避免产生歧义。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停顿时要注意一个小小的技巧:停而不断。我来示范节奏的处理。全班同学一起来。六、节奏是作者心中的鼓点,要吟唱出最美的音乐还
9、要把握好作者的情感。作者用文字向我们倾诉,我们通过诵读来还原和再创造作者的情感,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词呢?苏轼这首词是在黄州写的,而在他被贬官之前是在浙江湖州当太守,相当于湖州的市委书记,那也是人上人啊,而且还是文坛领袖,如今却变成了阶下囚,这是他人生第一次最沉重的打击,人生的痛苦莫过于失落的痛苦,被剥夺的痛苦,过去那些地位、荣誉,统统被剥夺掉了,在心里产生了强大的反差,所以这个时候他非常失意。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的袭击,他想:与其像女孩那样倚着窗沿,惆怅满腹地听雨打风声,不如有哪些句子描绘出苏轼当时的姿态、神态是怎样的呢?请划出来。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象,向同学们描述一下苏轼
10、当时的形象?(迎着风雨,畅怀高歌,仰天长啸。心情的轻松,愉悦,是否含有“无官一身轻”的感觉在里边。“莫听”“何妨”“轻胜”要重读)苏轼在吟唱着什么?哪些句子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谁怕,(重读,藐视困难,怕什么啊?)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作者任由风吹雨打都无所畏惧,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蓑: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心中所想)“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四大皆空吗?悠然、闲适,外在任何东西都影响不了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七、请同学们带着你的理解来有感情地诵读定风波,这里,有个小小的请求,请同学们站起来。八、自由诵读,开始背诵。揣想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体会了感情之后,回到开头的
11、问题:苏轼这个人真是-九、从苏词当中读到旷达豪迈的精神之美。“无情未必真丈夫”其实苏轼在更多词作中表现出来的还是婉约,请看江城子,这是一首悼亡词,苏轼追念谁呢?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带着这种情感来诵读全文?自由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十、苏轼借这首词来悼念他的结发妻子王弗,十六岁的王弗与比她大三岁的苏轼结婚,婚后两人恩爱,有道是恩爱夫妻不到头,幸福的日子没过几年,就因病永远地离开了苏轼。转眼间,十年过去了,故人之情,化作一梦,在不经意时,又袭上心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遗憾的是,死者长已矣,而生者不知又遭受了多少挫折,经历了多少风霜,于是“纵使相逢应不识”只因“尘满面,
12、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一切仿佛还在从前。可是种种情怀,不及细说,早已泪满衣襟“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梦已逝远,只能惆怅而叹“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请听十一、诵读江城子跟定风波有明显的区别:语速要缓慢,语调要低沉。总而言之,诵读时要注意对作品风格加以仔细的体会,都是苏轼的作品,却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一首是豪放、洒脱、轻快,一首是婉约、沉郁、哀怨;在诵读的处理上(停顿、语速、重音、语气)就要作出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演绎作品、传达出作品的神韵。十二、这两首词都体现了苏词题材上的一大特色:(外出遇雨梦中忆妻所咏虽小意蕴甚深)对妻子的感情是“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执着,对仕途的宠辱得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十三、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