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宣传材料.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802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心理健康宣传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学心理健康宣传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学心理健康宣传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中学心理健康宣传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中学心理健康宣传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心理健康宣传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心理健康宣传材料.doc(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心理健康宣传材料心理健康教育之保健常识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同龄人正常水平,在一定场合能发表个人见解。2、情绪比较稳定协调,基本上能保持较好的心境,一般情况下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能把握好时机和分寸。3、兴趣广泛,对某些方面的兴趣有稳定性和专注力,能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4、行事有较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调节力,有克服困难的恒心和毅力,基本上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能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学习,有正确地学习动力,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6、自尊、自重,能正确地认识和悦纳自己,在法律和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能适度追求和满足自身需要

2、。7、对生活有较大的热情,有进取的精神面貌,对自己的隐忧能尽量地“放开去”,能较愉快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性格较为开朗,处事基本上做到言行一致,有正义感。8、乐于交往,与家庭成员、老师、伙伴大都保持比较和谐和亲密的关系,对友谊有正确的理解。9、了解高中男女学生基本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异性同学有广泛友好的接触,对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较强的抵制能力。10、能面对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个人目标和行为经过努力能与社会、学校的要求基本一致,能识别和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的八“自”方针1、自觉勤奋学习,不把学习当作负担。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发,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2、

3、自信对自己充满信心。情绪乐观稳定,善于避免忧愁、焦急等消极情绪,心胸比较开阔,性格开朗、豁达,充满朝气。3、自持积极、向上。反映适度,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行为具有一贯性和统一性,对复杂事物有自己的主见,不肓从。4、自知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自己的相貌、体形、体质、生理特点体能、健康状况和兴趣、动机、态度、情感、能力、气质、性格品德、智慧以及适应性等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5、自爱正视自己,悦纳自己。不论自己长得美与丑,有无生理缺陷有无身体疾病,智力和能力水平的高低,都能喜欢、悦纳自己。6、自尊有友谊感、责任感、善于与人交往。能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4、7、自强有理想、有追求、有明显的生活目标。相信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能树立远大的理想,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8、自制能较好地遵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遵守学校纪律。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能经受各种挫折和打击,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对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一、健康的含义健康包括:1、身体健康;2、心理健康;3、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二、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指挥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方面达到正常水平。三、心理健康十项标准1、

5、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之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四、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1.学习压力大,这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4.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6.适应能力差,对

6、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五、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 1、智能发育正常。能正常学习和生活,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有一定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一般来说其心理就是健康的。2、同家庭成员、老师、同学之间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诚恳、谦虚、公正和宽厚的态度对人。3、有自知之明,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患得患失,不做无谓的怨尤,不易受消极暗示的诱惑,努力发展身心潜能。4、思想有条理,行为前后统一,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上有一定的毅力。5、在一般情

7、况下,有良好的情绪,比较活泼、开朗,经常保持愉快,遇事冷静,处理谨慎,同情老幼伤残,憎恨坏人坏事,向往美好未来。6、能正视现实,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冷静、理智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乐于接受新生事物。7、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前景也觉得光明美好。8、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六、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主要表现1、焦虑心理,表现为动机强度过高,急于取得理想的学业成绩,常处于忧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或造成精神压抑。2、依赖心理,表现为依赖性强,习惯于求助他人,不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甚至抄袭作业、考试作弊。3

8、、闭锁心理,表现为对外界评价过于敏感,回避失败的意识较强,封闭内心世界。4、自卑心理,表现为在学习上缺乏自信,遇到困难时感到无能为力,对成功不抱希望,伴随有沮丧、悲观、不安等消极情绪体验。5、自安心理,表现为安于现状,心理上的惰性强,意志力薄弱,知难而退,随波逐流。6、抗拒心理,表现为对教学要求怀有对立和排斥情绪,以抵抗外界压力来满足自尊,导致抗拒的行为倾向。7、嫉妒心理,表现为对成绩或学习能力高于自己的同学产生不满、憎恨情绪,极力排斥比自己强的同学,以贬低和诽谤的手段寻求心理上的快慰。七、排除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方法一方面要靠老师为我们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宽松的心理气氛;另一方面我们自己

9、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种情况,及时向班主任老师汇报自己的心理想法,同时加强自我心理训练,有计划地创造适宜的挫折情境,增强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并能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在处理失败中学会容忍挫折的技巧。学会对学习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检测、评价和激励,就是总结学习经验,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八、中学生心理矛盾的主要类型1、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2、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爱劳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

10、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3、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 4、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5、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老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6、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对这一矛盾,老师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九、拥有健康心理的意义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

11、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若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很可能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许多心理学者认为,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今天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而且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应该具有勇于参与竞争的良好心态。许多心理障碍与疾病都与适应能力差及人际关

12、系紧张而产生的焦虑有关。十、初中生青春期心理特征1、身心发展时差错位;2、智力发展迅猛活跃;3、情绪发展强烈多变,情绪发展特征是:(1)易于波动并潜藏不安,表现为寂寞与孤独,忧虑与不安,以及苦闷与忧郁;(2)憧憬未来并富于幻想;(3)情绪多样并反应强烈。4、个性发展可变可塑,青春期的个性特征表现为:(1)认同感逐渐扩大;(2)价值取向开始形成;(3)闭锁心理开始出现;(4)兴趣范围逐渐扩大;(5)评价能力不断发展;(6)行为方式发生变化。5、自我发展突出高涨;6、情爱发展单纯幼稚,在青春期,情爱包括友情、育情、爱情等多个方面。(1)友情:反映为对同学的友情。(2)育情:反映为对父母、师长和抚养

13、、教育过他们的人的情爱。(3)爱情:反映为对异性的爱慕。7、交际发展自主自锁;8、理想发展起伏不定。十一、矛盾的青春期心理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4、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5、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十二、青春期心理健康的体现1、与别人相似;2、与年龄相符;3、善于与人相处;4、乐观进取;5、适度的反应;6、面对现实; 7、思维合乎逻辑。学校心理咨询室青少年心理卫生1、塑造健全的人格:青少年是个性塑造的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性格即将定型,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在逐步地形成和发展,应及时防止或克服各种不良个性倾向,对于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

14、康至关重要。下述不良个性倾向值得注意:偏激、狭隘、嫉妒、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怯懦、自卑、神经质等。2、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青少年时期,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青少年自身的一些心理弱点,例如,青少年渴望成熟,与成年人平起平坐,但判断力不成熟,因而在他们看来吸烟、喝酒是真正男子汉的标志,使得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容易染上某些不良生活习惯,吸烟、网络成瘾已构成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两大公害。3、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由于青少年的社会经验的不足和各种能力的不成熟,容易出现挫折、不满、失望和消沉,青少年应增强自己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在滚爬摸打中总结经验,在痛苦挫折中站起,从幼稚中走向成熟。4、保持情绪稳定和愉快

15、心情:青少年的情绪变化无常,不够稳定,对任何轻微的刺激常常不能保持冷静,具有一定强度的冲动性,非常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从高兴的顶峰坠入悲哀的深渊,或刚刚还在欢闹忽而又变得不知为何沉默不语等,因此,学会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学会避开不良心情,找到适合自己的对付挫折的办法,如向朋友请人述说内心想法和痛苦,求得理解和支持,或学唱歌,把心中的苦闷宣泄出去,或情绪不好时出去散步呼吸新鲜空气,使烦恼自然消退等等均可采用。5、讲究学习方法防止考试焦虑:学习是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将来走入社会打下基础。但由于学习紧张,负担重,以及学校家长片面强调升学率,大搞分数第一,学生经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表现

16、为忧愁,整日烦躁不安,萎靡不振,总是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上课没办法注意听讲,进而出现失眠、头痛、学习成绩下降等,对青少年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学校和家庭中积极创造和谐适度的学习气氛;调整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水平,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材施教,不可强求;同时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技巧,主要包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计划自学、集中注意力、正确阅读、存疑即问、独立思考、及时复习等,做好应试前的准备工作,如考试目的的把握,命题范围的分析,考试重点的领会,考前身心状态的调整,考场用具的准备等,以及掌握应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6、了解性知识防止性困扰:性是青少年最为困扰的问题,特别在青春发育

17、时期。他们想知道性知识,但又无法知道,因而在面对性问题时分不清性科学知识和淫秽的界限。一般来说,性知识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解决的办法一是可以有系统分层次的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二是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解决一些特殊问题(如性梦,性幻想、失恋等引起的焦虑忧郁及困扰)。三是父母、老师多关心他们,主动和孩子交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使学生正确和异性交流,可组织集体活动让他们多与同龄参与文明、健康的文体活动。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何谓心理健康?简言之,好习惯多,坏习惯少的心态称之为心理健康;好习惯少,坏习惯多心态称之为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的人具备以下特点:1、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有一个或

18、多个事业上追求目标,或者积极的情趣,把本身的知识和能力在工作中表现出来,并能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2、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类是相互依赖和支持的,所以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对他人的态度应是正面的态度(如喜悦、信赖、尊重等)多于负面的态度如(敌视、怀疑、畏惧、憎恶等);3、性格开朗,情绪稳定:遇事豁达,不闷在心里,对于挫折、痛苦保持冷静,而不是愤怒;4、有自知之明: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价,愿意努力发展身心潜能,但对于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以为羞;5、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所处的现实环境有比较准确的把握,而不作歪曲的理解,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能用切实有

19、效的方法来解决,而不是逃避、怨天怨地和错误应对。心理保健原则1、不对自己过分苛求,应把奋斗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以避免挫折感;2、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以避免失望感;3、排除愤懑情绪,以避免失态和后悔;4、必要的妥协屈服,以避免小题大做;5、离开刺激源,以避免刺激加剧;6、找朋友倾诉烦恼,以避免心理压抑;7、为他人做点事,以避免孤独情景;8、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以避免过度精神压力;9、不处处与人竞争,以避免过度紧张;10、扩大人际关系,以避免孤陋寡闻;11、以避免过度自我娱乐,以避免烦恼郁积。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世界的困惑;让脸上失去

20、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禁闭心灵的缄默。没有谁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健康人生,从心开始。健康,不仅指躯体、生理的健康,还应该包括精神、心理的健康,再加上良好的社会适应,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从某种意义上看,心理健康比身体的健康更为重要。不久前刚刚闭幕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足以证明这一点。联合国专家断言:“从现在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二十一世纪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饥荒、地震、病菌、癌症,而是人类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被称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发展的通行证。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工作任务重,人际复杂,信息过滥,造成人们心理压力大。广义地说,心

21、理问题人人都有。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爱的小环境中成长,大多物质供养过剩而精神供养不足,有的甚至严重失衡。学生面临父母的高期望值,学习、升学的压力,人际沟通不畅,心理压抑得不到有效的宣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的变故,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问题的高发区在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新生的适应不良,不能融入新班级、新同学、新学校。二、学生的厌学情绪较重,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三、不能正确面对同学之间的矛盾或教师的批评教育,多以恶语

22、相对、顶撞师长、拳脚相加,甚至以逃避学校出走等方式处理。四、交友观念不清,盲目性大,搞小集团,抗拒班集体教育,扰乱秩序。五、不正确的恋爱观,早恋现象。六、缺乏与父母的交流,更谈不上有效沟通,往往言行过激,甚至出现离家出走的现象。七、精神空虚,沉迷网络,甚至偷骗抢夺的不良行为。八、学习焦虑、考试焦虑突出,健康状况堪忧。九、人格不健全,自卑、易怒、嫉妒、缺乏竞争心理等等,影响人际和谐。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心理素质关系极大。因此,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

23、分,是生命的灵魂。只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精神力量。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人际和谐;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

24、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

25、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二、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三、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四、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五、做好六个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以体

26、验和调适为主,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一、开设心理健康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 二、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三、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四、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在

27、新课程要求下,教学活动中要真正落实三维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学生的感受,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美与力量,引导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定位,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独立判断与独立发展的能力,从而使之体验、提升生命价值与意义,感受实现自我、收获人生的快乐。让我们学会尊重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的鲜活的生命,让我们学会珍爱生活、珍爱生命,从而使我们的学校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舞台,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师生生命飞扬的绿洲。 给老师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亲爱的同学、尊敬的老师:你们好!我校心理咨询工作室现在正式对大家开放了。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定会有一些困惑或迷茫;在每个人的日

28、常生活中,定会有一些不愉快的情感与体验;在高强度、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也可能会感受到难以承受的压力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特殊的人生经历,每个人都会有些属于自己的难以释怀现在,你的不愉快消逝了吗?压力化解了吗?那些困惑与迷茫释怀了吗?还是萦绕心头,久久无法抹去?还是在操场边徘徊,宿舍内偷哭,座位上发呆唉!怎么没人懂我!人会感冒,人的心理也会感冒的,出现心理困惑是一件平常不过的事情。当我们跃过这个坎坷,我们的心智就会成长,我们将会获得的是铠甲般的免疫力!这个过程中你不孤单!来这个小屋坐坐,心理咨询师将耐心地听您倾诉,真心地为您服务,尽心地做您的秘密“树洞”。别忘了,难过的时候,这里永远有双温

29、暖的手,永远有我用职业的素养,火热的爱心与你相伴!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系列知识一、心理咨询的误区心理学是一门年青的科学,但人们对心理现象的认识,却是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的。正如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这一年就被心理学界定为科学心理学的开始。心理学终于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咨询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隶属于临床心理学。我国心理咨询业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但发展曲折,到七十年代几乎销声匿迹。但社会的需求是无法阻挡,到八十年代开始,心

30、理咨询与治疗问题又一次被重视起来,并且迅速发展。而心理素质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心理适应能力的考核,也广泛地应用于征兵、招工以及各种特殊人员的选拔中。心理素质已经作为选拔人才衡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心理咨询也逐渐走向职业化,但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存在国别的差别,城乡的差别,沿海与内地的差别。因而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也仍存在很大的误区,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种,在这里略作澄清。误区一:心理咨询是很不体面的事 .心理咨询在我国是新兴学科,人们对它仍有一种神秘感。求助者都是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走进咨询室,在咨询师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愁苦;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情况暴露出来。因为来咨询的人往往

31、怕被他人认为患了精神病或是被当作怪人,去咨询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表露出情感上的困苦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因而不少人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而不愿去就诊。 其实在人们眼里的心理障碍、“隐私”等,在咨询师看来往往就是大众较普遍的心理问题和症结。咨询师不会取笑你,并一定会为你保密。因而求助者丢下包袱、充分信任咨询师是诊疗的关键所在。在心理学界常引用这样一则故事:一对西方男女青年约会,男方迟到了,当问及原因,男子说是看心理咨询师耽搁了时间。女方不但不责怪,反而更欣赏他,因为一来表明他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二来他有向上的精神,有改变生命质量的强烈愿望,不愿混混沌沌虚度一生。在我国,同

32、样的情形,女方则可能猜想男友是不是精神病人,会不会遗传,我还跟他谈下去吗等问题。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认知,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误区二:把心理学当作“算命学” 有一则故事,两个久未谋面的老同学不期而遇,其中一个知道对方是心理咨询师,就让他算一算自己现在心中想些什么。其实许多求助者也有类似的心态。他们不愿或羞于把自己的内心活动吐露出来,在他们看来,反正你是心理咨询师,简单说几句,你应该能猜出我心中想些什么,要不你就没水平。可心理咨询师并不是算命先生,他也没有什么特异功能,能看穿人的内心世界,他只是应用心理学现象及规律,对求助者提供的足够信息资料进行合理分析,再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

33、题。详尽地提供资料(病史),才能帮助双方共同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保证咨询师作出正确的诊断,否则辅导帮助就会南辕北辙。 误区三:对心理咨询抱有过高期望 许多求助者把心理咨询神化,好像心理咨询师应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好似一个开锁匠,什么样的“心结”一下都能打开,常常来诊一两次,没有达到所希求的“晴空万里”的心境,便没了下文。 其实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心理干预是一种很艰辛、漫长的过程,心理问题常与求助者的个性有很大的关联,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愿望,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雪消融的,所以来咨询时应该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误区四:把完善自我的责任推给咨询师 一

34、些求助者把心理咨询师当作“救世主”,把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咨询师,以为咨询师应该有能耐把它们一一解开,而自己不须思考、不须努力、不须承担责任。在医院的综合门诊,病人前去看病,医生诊断、开药,一切由医生说了算,病人绝对听从、配合,因而许多求助者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模式带到心理咨询室。要知道,心理咨询师只起分析、引导、启发、支持、改变认知、助求助者人格成熟的作用;另外,求助者面临抉择,无从决断,希望咨询师帮拿主意时,应明白咨询师与求助者是不同的独立的人,有着与求助者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咨询师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好恶强加给求助者。“救世主”只有一个,就是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再塑自己,最终才

35、能超越自我。而把自己完全交给咨询师,是推卸责任的表现,只会一事无成。 误区五:心理咨询等同于思想工作 求助者中另一个极端的认识,是认为心理咨询没多大用处,无非是讲大道理。因而忽视或未意识到情绪问题是需要治疗的。一女孩因性强迫观念痛苦异常来就诊,家人反对并干涉:你就是想不开,想开点就是了,亦不让患者咨询与服药。女孩得不到家人的理解支持,内心绝望,从而影响到治疗的连续性和效果。其实,心理咨询作为医学中一门学科,有着严谨的诊断、咨询程序,心理咨询和思想工作可能有交叉,但不能等同。思想工作者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循社会的意识形态、道德标准、社会规范及集体意志。心理咨询则是运用咨询技巧、心理分析等手段寻找心

36、理问题的症结,予以诊断咨询。咨询师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询者进行批评、教育。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达到的目标。还有一些心理疾病是在脑疾病或脑功能改变的基础上发病,单纯心理疏导是很难达到治疗效果的,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如治疗内源性抑郁症,决不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取代的。误区六:心理不健康就是思想不健康生活中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心理不健康就是思想不健康。事实上,两者不可以等同。思想不健康不一定就心理不健康;而思想健康也不见得心理一定健康。心理的健康状况可以是短时的现象,它具有很大的可变性。而思想的是否健康是一个较为稳固的因素。它保持相对的恒常性。也就是说心理的不健康可以在较短暂的时间内改变,而思想不健

37、康在短时内是难以转变的。心理的不健康有遗传的因素、有偶发事件的因素、有家庭或社会的因素、有身体疾病的因素等等。而思想的不健康与遗传、身体疾病没有必然的联系。思想不健康不仅影响自己,更造成对社会的危害。而心理的不健康主要是对个人身心发展的不利,当然精神病患者除外。事实上,生活中很多人心理欠健康但思想很健康;而也有人心理健康而思想却不健康。当然不排除第三种情况。所以对于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群,社会应该伸出热情之手,帮助他们摆脱自身的困境,不应该带着怀疑的眼光将心灵的希望之火浇灭。误区七:阅读心理问题自助书籍可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正确诊断。求助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能力,对自己的

38、心理问题性质、类型和病因缺乏正确判断,往往导致求助者夸大或者错误诊断自己的心理问题,结果是自己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增加了新的烦恼。如有的求助者就是因为对心理诊断不了解而随意给自己诊断为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等,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烦恼。 其次,心理自助书籍往往对心理问题提出一般性的解决方案和策略,这种策略对读者缺乏针对性。每个人问题的形成原因、生活态度、认知风格、性格和能力、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方式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不可能照搬书上的解决方案。 误区八:搞心理咨询的人本身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 从事心理咨询职业的动机比较多样。有的人的确因为过去曾经患心理疾病,对心理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39、深有体会,从而立志从事心理咨询;有的人因为给予他人帮助而感到快乐,喜欢助人的职业,选择作心理咨询师;也有的人因为喜欢心理学或者看到心理咨询行业有发展前途而从事心理咨询行业。 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人,不可能完全没有自己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他们有心理困惑或问题,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或者寻求更高水平的心理咨询督导的指导来解决。作为职业要求,心理咨询师不会因为自己的问题影响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家庭、人际交往、升学与就业等各种压力的增大,许多正常人的健康心理受到冲击。由于家长和教师的期望,由于考试排名以及升学的压力,由于现代家庭的不稳定,由于青春期的提前到来,由于留守子女的孤独,由于人

40、际关系的冲突种种原因都可能导致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减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发展为心理障碍。而长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通过很好的渠道进行疏导和宣泄,有可能造成心理问题的泛化和加重,甚至演变为心理疾病了。所以,当出现心理问题时应该及时求助,不能因为害怕他人的盲目议论而延误消解的最佳时机,造成付出不必要的代价。提醒所有人要有自我防范意识,主动寻找求助宣泄的渠道,走出心理咨询的误区。二、什么叫心理正常?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会有正反两方面,人的心理活动也不例外。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即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如果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看作为两个端点,然后再在两个端点之间画一条直线代表心理健康的不同

41、程度的话,我们可以说任何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可以在这一条直线上找到相对应的点来表示。心理正常,即正常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三、什么叫心理异常? 心理异常,即心理活动丧失了正常的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所以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并且随时破坏人的身、心健康。四、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

42、调、内容与现实一致、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我国知名心理学家郭念锋先生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1、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有人白天思维清晰,注意力高,适于工作;晚上能进入睡眠,以便养精蓄锐,第二天工作;有人则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经常处于紊乱状态,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表明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2、

43、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就有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了。 3、暗示性。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当然受暗示性是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的。 4、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强大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例如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遗留下后患,可能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致病。 5、心理活

44、动耐受力。这是指人的心理对于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反复出现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这种慢性刺激虽不是一次性的,也不够强大剧烈,但却久久不消失,几乎每日每时都要缠绕着人的心灵。耐受力差的人会出现心理异常,个性改变,甚至产生躯体疾病;耐受力强的人虽长期被不良精神刺激缠绕,但最终不会在精神上出现严重问题,有的甚至将克服这种精神苦恼作为强者的象征,更有强者甚至在别人无法忍受的逆境中做出辉煌的成绩。6、心理康复能力。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和经验的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康复能力是有高低之分的。7、心理自控

45、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词令通畅、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 8、自信心。自信心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一个人是否有恰当的自信心是精神健康的一种标准。 9、社会交往。一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当个人的社会交往被剥夺,必然会导致精神崩溃,出现心理异常。如当一个人严重地、毫无理由地与亲友断绝来往,或者变得十分冷漠时,这就构成了精神病症状,叫做接触不良;如果过分地进行社会交往,与任何素不相识的人“

46、一见如故”,也可能处于一种躁狂状态。 10、环境适应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是适应环境的工具, 人为了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为了自我发展和完善,就必须适应环境。当人的生存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人际关系等等突然发生变化时,能否很快采取各种办法适应,并保持心理平衡,往往标志着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健康水平。著名心理学家马建青提出了心理健康的七标准: 1、智力正常;2、情绪协调,心境良好;3、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4、人际关系和谐;5、能动地适应环境;6、保持人格完整;7、符合年龄特征。五、什么叫心理不健康? 心理不健康:即为心理健康的反面。六、心理正常、异常、健康、不健康的关系我们可以简

47、单这样说:心里正常就不包含有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心理异常就是指有典型精神障碍(俗称“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很显然,“正常”和“异常”是讨论“有精神病”和“没有精神病”的问题。至于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则是包含在心理正常这一范畴内的,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心理不健康就是有精神病,不健康不等于有病,但有病一定是不健康。心理正常(没有精神病)心理异常(指有精神病,即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确诊神经症变态人格各类精神障碍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其中的关系,只有“可疑神经症”有时候不能确定其归类,因为有时候“可疑神经症”是心理问题非常严重的表现,有时候就是神经症或其他精神障碍的早期表现。七、心理健康不同程度求助方向八、心理不健康的分类心理不健康一般被分为三类:1、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内容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诊断条件: 刺激的性质: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反应的持续时间: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满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反应的强度: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