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论文:对新课标中“数感”的理解.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807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学论文:对新课标中“数感”的理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教学论文:对新课标中“数感”的理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教学论文:对新课标中“数感”的理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教学论文:对新课标中“数感”的理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学论文:对新课标中“数感”的理解.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新课标中“数感”的理解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上有较强的自我封闭性,普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训练和题型练习,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即便是一些数学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在面对一些现实的数学问题时也常常感到困难,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使他们树立应用意识,形成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社会。就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数学有“数感”。在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新课标有六个核心概念,它们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2、。“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理解“数感”?怎样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浅谈本人的点滴见解。一、什么是数感通俗地说,数感是人对于数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经常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如,“瞧,你家套房的面积真大啊,有100平方米吧。”“今天的天气太热了,已达30度。”“最近他发了,中大奖500万。”像这种把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就是一种数感。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

3、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 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即会“数学地”思考。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人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一个公民都具有数感,会“数学地”思考问题。数学素养作为公民素养之一,不只是用计算能力的高低和解决书本问题能力的大小来衡量的,而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这才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所以说,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二、新课标中对数感的要求在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

4、准(实验稿)。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与要求,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以上六条构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建立和培养学生数感的主要任务。数感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数感的建立是提高每个学生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素养不只是用计算能力的高低和解决书本问题的能力的大小来衡量的,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这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一个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的学生,但不会估计一个学校操场的面积有多大,不知道如何用最

5、恰当的方式向别人说明自己所在的位置,不能在需要的时候用数学的方式解释某些现象,这能说明学生的数学素养高吗?数感的建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需要。数感的建立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现实问题,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无疑会有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数学地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解决一个问题可以需要一种以上的策略,不只是简单地套用公式解固定的模式化问题。要想使

6、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就要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数感,学会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这种思维方式与一般的解决书本上现成问题的思维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学生要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自觉主动地与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建立起联系,这样才有可能建构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数学模型。具备一定的数感是完成这类任务的重要条件之一。三、怎样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建立起联系,例如:(1) “同学们,你们每星期在上学,但你是否知道: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有多远?你骑车上学通常要多少时间?请估算你

7、骑车的速度。”(2)“你所在的房间面积有多大?教室面积有多大?学校操场面积有多大?校园面积有多大?” (3)“你家所在的村、乡镇、县、地区、省的人口大约有多少?” (4)“你的数学课本,每页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这种纸对折10次后的高度是多少?对折20次、30次呢?把这些高度与其它物体的高度比较一下。”(5) “请你测量一张新版50元人民币的长、宽及厚度是多少?假设这种人民币有500万元,请你为银行设计一种长方体铁箱来装这500万元,长方体铁箱的长、宽、高最少是多少?你有哪几种方案?” 在数的表示与运算中加强数感的培养,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例如,“估算一页有多少字”,“对一个大数

8、的感受”,“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等。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丰富,可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存款利率、国民生产总值、生产成本与价格等经济问题。例如:小王同学的家长积蓄了1万元,打算到银行存三年,准备作为小王同学今后读高中的费用,银行工作人员提供了三种方案: (1)先存一年期,到期后连同利息转存两年期; (2)先存两年期,到期后连同利息转存一年期; (3)直接存三年期。 请你帮他计算一下,哪一种方案所得的本息最多?有什么规律吗?你有其它更好的方案吗? (注:定期储蓄的年利率为一年期1.98,二年期2.25,三年期2.52,利息税税率20。) 数感的培养在数学教育中起着的作用,但数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实现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的时间逐步培养。作为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巧设教学环节,把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作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落实到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由于学生数感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恰恰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和情境,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把它作为中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