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以应有的自由与尊严.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8298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学以应有的自由与尊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语文教学以应有的自由与尊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语文教学以应有的自由与尊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语文教学以应有的自由与尊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语文教学以应有的自由与尊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以应有的自由与尊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学以应有的自由与尊严.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语文教学以应有的自由与尊严韩 志 柏内容提要: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为我们观照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它让我们更接近作为母语的语文教学的本质,明确对母语教学的应有期待,烛照出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既是现实的,也是历史的,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思想”和“语言”这两个根本要素上,断绝了它应该给予学生的营养,从而造成了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全方位缺失。然而,新课标在向我们表明其理论上的正确性的同时,其欧化的痕迹也暴露了其在实践层面上的尴尬,因为它缺少从现实从基层上生成的支持力量。所以,实施新课标并不是学校(教师)按照新课标的规定步骤安排教学的简单过程,而是一

2、个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的思想解放过程。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 母语 母语教学 功能性文盲 思想 语言 一、新课标烛照出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并彰显出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缺失:在“思想”和“语言”这两个根本要素上断绝了语文教学应该给予学生的营养。“思想和语言原来是平行一致的,所以在文化进展中,思想愈发达,语言也愈丰富,未开化的民族以及未受教育的民众不但思想粗疏幼稚,语言也极简单。” 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表述,不在于它更准确地界定了中学语文的学科性质,而在于它结束了纷争,肯定了“语言”和“思想”的密不可分,为我们观照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让我们可以从学生的思想深

3、度、情感与价值观(不是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丰厚与单薄、思辨与片面等方面的区别)以及个性表达等去判断语文教学的状况。而“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的教育目标的提出,则使我们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意义的追问有了答案,更深刻地接近了作为母语的中学语文教学的本质。“一个人学习母语的过程也就是加入本民族成为其中一员的过程。一个民族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语言里。所以一个民族的语言总是体现着这个民族的精神,洪堡特甚至认为民族的语言就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语言。”母语与生命相关联,掌握母语的深度,便是生命的高度。一名高中毕业生,他已经是有着公民权的

4、成人,在社会学的意义上,他是要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因此他应该能够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有独立地处理自身事务乃至集体、社会事务的能力,这样他就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具备了语言表达的全部要素。而作为各种能力所必须使用的工具或载体的语言,如果还不能运用得得心应手,那不仅会影响他的交流,还会影响他表达的深度,长此以往,甚至还会退化他的思维和思想。另一方面,就高中语文教学自身而言,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建立在近十年的母语教育,同时也是建立在我们的母语环境长达10多年的对学生熏陶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不把“传承民族文化”“熟练读写”“不做功能性文盲”(指那些受过义务教育,没有学会读写或者离校后又忘记读写的

5、人)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让学生达到“熟练读写”的水平,那么我们的高中语文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换句话说,如果我们高中语文教学不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达到出口成章的水平,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理解领会其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深度,不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辩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准确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且让读者有着美感享受的深度,我们哪里还需要高中语文教学?如果以此来观照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能不说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尴尬而令人担忧的。中学语文的教育现状是:我们培养出的高中毕业生,基本上还是“功能性文盲”,“相当数量的中国人所具有的语文知识,仅仅够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方便甚至根本享受

6、不了现代科技带来的方便,更不用说创造财富了。”这“相当数量的中国人”中越来越多地包括了我们现在的中学毕业生,他们看电视看小说上网聊天游戏是可以的,可是让他们阅读一些哪怕是略微具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时,他们便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了。中学生在高考中所表现出来的写作水平,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低幼化,无论是思想在文中所表现出的主题,还是思维在文章所表现出的结构以及那干瘪苍白无味的语言。中学生写作能力的低下是让人震惊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5期)登载了王栋生先生“自由状态下的写作”教学手记一文,这篇文章中有如下一段文字:“写作水平体现着国民素质问题,就我们现在讨论的写作概念而言,我国的13亿多人,绝大

7、部分没有写作能力,不会写作,这是不能不承认的现实。即使是在校的近亿学生,也视写作为难题。在一次研讨会上,甚至有学者愤言,称99%的语文教师自己也不会写文章。”这就是中学语文的教育现状,是会让你脸红却让你不得不承认的现状。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因素盘根错节地纠缠在一起,让我们难以分辨。抱着能够尽可能切实地解决问题的态度,本文想从集各种制约因素于一身的“高考”谈起。首先,高考内容的不科学是制约中学语文教学的最为切近的因素。由于高考语文试卷不能高屋建瓴地从扫除“功能性文盲”的高度着手,不能从集语文能力于大成者的作文角度着手,高考便在貌似全面系统的考查中,将中学语文教学引上了舍本逐末的

8、歧路。语文高考内容的不科学,表现在它必然地降低了作为母语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应有的思想深度和准确地表达思想的能力方面的要求。中学生作文水平的低幼化,高考是难辞其咎的。我们的高考对作文的低幼化倾向是迁就的,我们的作文题是很可笑的,妈妈只洗了一只鞋我们要讲诚信,不需要任何思辨的能力,这样的高考作文题初中生甚至小学生也一样可以做得很好。不仅如此,整张试卷在降低了对“思想”和“母语表达能力”本身的要求的同时,又用所谓的语文知识进一步降低“思想”和“母语表达能力”在考试中的地位,从而使高考在发挥指导中学语文教学的作用的时候,把中学语文教学引上了舍本逐末的歧路。当高考以精细却僵化的态度对待具有灵动的生命力的

9、语言的时候,试卷在语言基础知识上的“科学性”便经不起检验了。每一年高考过后,高考题几乎每一道题都会受到诸多质疑,就是最好的证明。高考内容的不科学,还表现在对一个基本事实的漠视上。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在升学竞争这样激烈的时代,它又不容推卸地承担了检验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无论是走上社会不再成为“功能性文盲”,还是升入大学后更有利于今后的学习,最可靠的保证都是较强的作文能力,而不是那些零碎的语文知识。因为篇幅的关系,作文能力与基础知识的关系在这里我就不展开了,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功能性文盲”中提到的“读写能力”中“读”的能力,据我的理解绝不应该是“仅仅够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方便”的“读”的能力,

10、而应该是与“作文”有着紧密关系的较高的鉴赏能力。其次,“无法无天”的教育环境也是制约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笔者主要谈谈校内环境。因为高考,中学教学的无序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无限制的补课(家教)以及由此带来的乱收费现象已经让人触目惊心深恶痛绝。但我以为,重要的还不在于这些表面上的东西。在这种对高考升学率的狂热追逐中,完全置劳动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于不顾的行为,数理化教师可以不置可否,只管上他的课就是了,因为那丝毫不影响他的学科的科学性。而语文学科则不同,它需要学生在现实中成长,需要对现实作出一种解释甚至是一种努力。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它有必要是一个“乌托邦”

11、,一个能写出爱与责任、表达深挚情感和远大理想的学生,他有理由要求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在他成长的过程给予爱与责任的熏陶。语言只有真实才具有力量,一个在现实中对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实都没有力量言说的语文教师,他除了能讲一些语文知识,还能为学生做些什么呢?(这可能也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尤其是高考复习中大讲特讲语文基础知识的原因之一吧)一个在中学阶段这个人生最活跃生命力最旺盛接受能力也最强的人生历程中的学生,如果没有了参与全方位生活的机会和热情,没有了思想的困惑和超越,甚至连表达的欲望都不曾有过,且不曾被正确地指导过,那么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他又怎能不是一个“功能性文盲”?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制约

12、中学语文教学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语文教师的失语、庸俗化的社会风尚,但只要我们作一个理性的思考,就会发现,那些因素并不需要一一列出,便能得出一个令人心惊的结论:现实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制约正是从“思想”和“语言”两个最根本的要素上,断绝了它应该给予学生的营养。二、新课标的达成需要教育制度的全面革新,因为在“思想”和“语言”两个要素上给予学生以丰厚的营养方面,仅靠语文教育界自身是做不到的,它不能不对教育和社会改革抱以急切的期待。客观地说,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并不是在恢复高考以后才出现的,它是一个长时期的历史问题。当我们能以今天的高度审视历史上的作为母语的语文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断言:历史上语文教学的困境

13、,也正是在“思想”和“语言”这两个根本的要素上断绝了它应该给予学生的营养造成的。几千年的思想禁锢以及由此带来的表达机会和场所的缺乏,使语文教学只能让学生从书本到书本地被强行灌输,人才的身上再也没了创新了的思想的火花,最终是种下“龙种”,收获“跳蚤”。今天,时代的飞速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我们教学上的禁区越来越少,但我们仍然能清楚地感受到很多的禁区依然存在着,加之新时代的“科技主义”和“实用主义”借着那高考东风,又给中学语文教学加进了明显的急功近利的色彩,使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在新的历史时期表现出新的特点。新课标无疑吸取了西方的先进理念,它的欧化痕迹在向我们表明其理论上的正确性的同时,也暴露了其

14、在实践层面上的尴尬,因为它缺少从现实从基层上生成的支持力量。那么,新课标要想得到全面落实,就必须发挥其作为国家意志体现的权威,逐步而强劲有效地消除各种制约因素。首先,最切近的是,高考应回到能够考查出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正路上来,消除一切顾虑,只考一篇作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教师从繁琐的零碎的僵化的语文知识的教学中解放出来,才能使中学语文教学在对“思想”和“语言”的追求中回归到“阅读”和“写作”的本质上去,才能逼着中学语文教学跳出应试教育的泥潭走上素质教育的康庄大道。高考内容的改革,必将对其它阶段的考试产生迅速而深刻的影响,使其也能围绕这个最终目的,科学地分阶段地修正考试内

15、容和方式,从而带来整个语文教育界的一次真正的革命。新的时代,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的思想将得到更彻底的解放,表达的机会将不断增多,表达的愿望必将增强。如果能有高考制度的全面改革,比如对中学阶段的各科进行等级性的会考,然后在此基础上,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参考者的等级资格,再进行1到2门的自主考试和招生,这将给整个中学教学带来巨大的变化。以前曾经搞过会考,但失败了,我以为失败的原因有关键的两点:一是与高考重复了,学生承受不了那样的负担;二是社会信用的缺失,且在第一原因的作用之下,最后会考全成假的了。这个教训是深刻的,应该记取,高考及教育的改革是系统工程,只在某一方面进行修补看来是

16、不行的。这也正是中学语文教学依赖自身修补已经无法走出困境的题中之义。其次,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在“思想”和“语言”两方面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营养。当然,不是高考方式的转变就能立竿见影地解决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母语教学的困境与母语自身高标准的要求以及人们在学习母语中的惰性还有着很大的关系。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在他的自传里说过:“我甚至想到,汉语掌握到一定的程度,想再前进一步,比学外语还难。只有承认这一个事实,我们的汉语水平才能提高,别字、病句才能减少。”因而,在庸常的交际、交往不存在任何困难和障碍的状况下,如果没有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没有学生像季老先生那样的提高语文能力的自觉要求,要想

17、达到大多数高中毕业生不再是一个“功能性文盲”的目标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如何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提高学生追求语文能力的自觉性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语文必须走进生活,干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实地为学生提供深刻思想和表达思想(即语言表达)的平台。思想丰富深刻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现实与理想、情感与理智碰撞的过程,没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哪里还有那激越的碰撞。语言表达能力增强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在思想成熟过程中,语言运用不断娴熟的过程,没有了在生活中实践语言的平台,哪里还会有真正的语言能力。阅读就是在这一进程中,为思想的每一次嬗变和语言能力的每一次进步,提供高度、提供参照、提供解决的方法

18、。没有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也就没有了富有思想和灵性的写作;而没有艰苦的写作,也断然不会有理解得深入骨髓的高品位的阅读。而生活始终是阅读和写作的原动力。母语习得的过程,也是人的心智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学有责任有必要让学生接受优秀的民族精神和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的熏陶,有必要在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中得到作为年青一代的学生的积极回应。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也就应该引领人们对现实有所超越。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教育,必需的乌托邦”,世界上各个国家在进行教育改革的时候,也都提出了“立足全球人才竞争,提倡优秀,反对平庸”的口号。为此,我们就会发现高质量高标准的母语教学对于民族的振兴

19、是多么地重要,而改革作为母语的中学语文教学又是多么地刻不容缓。我时常想,如果教育的内涵被消解得只剩下技术培训,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那种景象我想象不出,但我至少想到那可能已经不需要中学语文教学至少不需要高中语文教学了。历史与现实都准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只能从现实的理智与情感的碰撞中来,而无论是思想的现实规定性和语言的实践性都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必须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第三,要为中学语文教学建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语文教学是对社会依赖最强的一个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都更需要良好的自由的教学环境。就校园内的教学竞争而言,只要目前这样狂热地追逐考试的现象存在一天,语文就永远是数理化学科的手

20、下败将。高考的改革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必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理想化的教学环境不会一下子到来,但我们目前至少可以希望有规范的竞争。这样的竞争需要消除校园中的一切违法行为和现象,从而把更多的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属于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对真善美有着强烈的追求,对阅读有着强烈的愿望。有人曾把目前这种恶性的竞争归因为教育资源的缺乏,归因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因而认为每个县的第一中学像集中营一样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然而,我以为越是激烈的竞争越需要游戏规则,如果以为教育发展不平衡就可以肆意地破坏法律,如果以为只要能够解决眼前的问题就可以破坏规则,那就可能不仅仅是给语文教学带

21、来危害的事情了。是的,我们走向法治国家的进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但我们要认识到,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违法行为能比校园内的违法行为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灾难。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当我们现在的学生在思想深处已经将法律视为儿戏的时候,我们到哪一天才能建设一个真正的法治国家呢?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教育,是应该走在社会改革的前列的,只有那样才能培养出面向未来的人才。遗憾的是,我们恰恰走在了改革的后面。一些在经济及其它社会领域中已经突破了的禁区,我们还习惯性地死守着;一些理应坚持的操守,我们也与社会各界一样迅速地放弃。教育改革变得像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一样的艰难。“误尽苍生是语文”多年前有人对语文教学喊出

22、了痛彻肺腑的声音,可是当我们冷静地分析造成中学语文教学落入困境的原因之后,我们便会同样痛彻地感到“误尽语文是苍生”! 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了,就理论层面而言,它切合了中学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的本质,明确了作为承载思想的母语教学的目标,也表达了人们对母语教学的应有期待。然而,现实却是令人尴尬的。与专家学者们的热烈讨论、推介以及报刊杂志的积极跟进相比,理应激动的中学第一线的教师们却反应平静,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依然和往日一样,平静得似乎什么也不曾发生。笔者所在的学校也是一所省重点中学,学校既没有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也没看到哪位教师在教研活动的场合提到过新课标,有着40多名语文教师的学校似乎也只有笔者一份

23、复印来的新课标。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教师广泛参与的课程改革注定是要失败的,20世纪80年代布鲁纳领导的美国课程改革虽然一时间轰轰烈烈,但因忽略了对教师的有效关注,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教师是实施新课标的主体,而他们却正被考试束缚着,因生存的艰难而失语,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素质低下这样看来,实施新课标甚至包含了解放教师的内涵,因而它就不是学校(教师)按照新课标的规定步骤安排教学的简单的操作过程,而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的思想解放过程。教育之所以应该是一个乌托邦,是因为自由与尊严是教育能够面向未来的最重要因素,而我们的教育现实却恰恰从以上几个方面剥夺了母语教育享有自由和尊严的权利,使中学语文教学在远离了生活、远离了优秀与崇高之后,几乎成为一门多余的学科。教育的目的是“造成完全的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蔡元培语)。母语与生命直接关联,因而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都应该是:给中学语文教学(当然不仅仅是语文教学)以应有的自由与尊严。参考文献朱光潜诗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周 燕也谈“母语”的“母”载语文学习2003年第6期李梵汉字的故事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