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毕业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标题】中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作者】韦丽梅 【关键词】教育改革发展有效性 【指导老师】秦 小 二 【专业】数学教育 【正文】1引言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多不足,例如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对教学难点的掌握,但是通过教育的改革可以找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又难以充分照顾优、差生的学习和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2、使我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以及教学改革的迫切性,找出新的教学方法满足新的教育要求。对以后我们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能更得心应手。2中学课堂教学研究的背景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可见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途径,一种积极引导人类的思想、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有效的途径,是人类不可忽视的一种活动。从古至今教育问题一直是国家的首要问题,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所以教育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然而教育问题一般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即使说课堂教学是教育问题的核心,
3、因此课堂教学问题自然就成了人们最广泛关注的问题。世界上的教育学家对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课堂教学,这样才有利于对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3中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通俗的来说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学会以前不会的东西,也就是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3.1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课堂教学在现实生活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
4、何课堂教学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一、有效性的界说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2)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就其内涵而言,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提供优质服务,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
5、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总之,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3.2课堂教学目地对于课堂教学的这些目的说起来是很简单的但是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要来完成起来是相当的困难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而有所侧重。就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静态、凝固、共性),另一方面要
6、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动态、流动、个性)。就其层次而言,发展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关于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由于维果茨基引进了区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的原理而揭示出一个清楚的观念。第一种水平是现在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解决智力任务。维果茨基把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尚处于形成状态,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
7、务。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事,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所谓教学促进发展,就是把最近发展区不断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就其形式而言,发展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内在发展是一种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发展;外在发展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理解与应用为标志的发展。新课程强调内在发展,为此,在教学基本任务和目标方面,应该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而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从而使他们从小懂得没有哪一种知识是不需要质疑和发展的,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永远值得关注和学习。就其机制而言,发展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是从已知推出未知,从
8、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4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越来显现出来。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按照上述五步进行教学,虽然强
9、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在现在的社会中虽然人们有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以及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学会自己动手来完成预期的目标而不只是看着老师来完成的目的但是由于受到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知识关演变及教师个性教学中教师的个性被知识的确定性和封闭性所抑制,满足于对教材内容的简单机械的重复,依照参考书的方法设计直叙,不敢越雷池半步;很少设计出较新颖的练习方法,不注重鼓励、表扬、启发学生,而是批评、指责学生,挫伤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直接的导致了
10、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关系不明显,教学显得没有活力。然而学生兴趣因此很受影响,造成课堂效率低下,能力训练目标难以完成,虽然偶尔的在课堂中能闪现出火花,那也只是一些课堂中能出现,还有许多的教师在课堂上专注于讲授、示范、指导,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姿态、表情、情绪对学生和课堂气氛的影响。教学中或是弯腰弓背、精神不振,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即使是游戏学生们也丝毫没有竞争意识。教师或因教态过于庄重,表情过于严肃,忽视了动作、表情等人类第二语言的作用,给学生的听课和参与情绪带来不应有的压抑感。心理障碍也是我在课堂上的常见现象,情绪波动大、心态不稳定往往影响着语言表达的条理性、逻辑性和趣味
11、性。还有课堂中数学教学因过分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课堂倦怠应付与创造无缘师生都无法在课堂上焕发活力。4.1填鸭式的教学一、课堂上经常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从兹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4.2把自主变成自流的教学二、把“自主”变成“自流”。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
12、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如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如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4.3课堂上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哄哄,这种活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和反思,应该说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4.4小组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
13、主动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课标思想指导下,在课改的口号声中,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讨论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教师在小组
14、合作学习中也不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倾听者,对学生而言,合作前没有认真思考,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是学习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差的学生变成了陪衬,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听众,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五、教学的有效性差。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而课堂教学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学生不做深入的思考,
15、随心所欲,胡猜乱想甚至固执己见,失之偏颇,这样的课堂上表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播的神圣职责,而要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关键在于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内涵于知识内部的教育功能、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恰当的确定教学目标,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发挥好教师引领作用的教学设计。比如说下边的这个例子就是最好的表现。【案例】当前公开课的一个普遍现象是:班级的桌子全都要重新拼一遍,有时两两相拼,有时三张桌子相拼,学生来了以后经过教师的安排,依次坐好,后来听得多了,才知道由于要进行合作学习。这使我茫然,课桌一拼就表示走进新课程了?就表示合作学习了?再看,不管问题有没有
16、被讨论的价值,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的讨论之中观察了几个小组:有的是优生在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时间差不多了,即使学生正处于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教师一个手势,合作学习便嘎然而止,每位学生迅速返回,端坐其位,准备汇报。被叫到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4.5没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本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
17、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为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素材。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5:传统课堂教学的反思对于以上的几种情况是值得关注课堂教学的人反思的,对于第一种情况需要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或者“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给传统教学加点“味精”吗?笔者认为,“情境”创设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上述现象的出现,也正是教者追求形式
18、化,忽略这一基本需要的缘故。如果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果情境创设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如果情境创设不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甚至是伪造的情境,这样的情境要坚决摒弃。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不能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渲染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讲解。我们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更不能是虚拟的,如果追求表面形式,反而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或许只看见了整个
19、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具体表现在:就教师而言,部分教师误把“合作”等同于“合并”,认为提几个问题,再把桌子拼拼,前后排学生围坐在一起,就达到了合作的目的,而很少考虑小组成员安排的合理性及具体分工,导致学生对如何合作无从下手。同时部分教师给出的讨论题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想在哪讨论就在哪讨论,甚至于学生讨论的题目并不具备讨论的价值问题都也要在小组里讨论。有时讨论的时间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就学生而言,讨论中不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从表面看很热闹,实际上,没有思维撞击的
20、火花;小组中只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彼此不友好合作或合作程度不够,彼此不注重倾听对方意见,小组间的交流很少,没有真正的讨论与合作,基本停留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层次之上等。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名无实,只流于形式,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实效,教师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交流。其一,小组的安排要合理,分工要明确。其二,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价值。其三,讨论学习的时间要适度。其四,交流的方式、学习结果要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6解决方法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因此,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通过新的教育改革改变教师的地位,使教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展
21、示自己的个性,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对各科教学提出的一项新要求。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地发展智能、情感和意志的认识活动。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这个原则出发进行课堂模式整体的创新。一般来说新课改就是要求课堂教学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来启发学生动脑和动手,而不是教师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中要有自主性和能动性。概括地说就是要求自主、合作、创新。6.1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其目的是让学生
22、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这就要求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6.2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在这一阶段,要突出“自主求索”四个字。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
23、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教在学后,学在教前。所谓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更多地给与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例如我在上泥塑玫瑰花一课时,学生掌握了基本泥塑方法和塑造花瓣要点后,可以按照书上的例子塑造一朵玫瑰花,也可以根据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或平时经常见到的花,任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进行塑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或喜好选择最有兴趣地来做,即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6.3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其目的是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
24、神。所谓创新就意味着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所以创新、探究和发展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的人格是不完善的,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总是带有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精神,不会固守不变的东西得过且过。创新意识使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有创新意识,首先老师要有创新的意识。我在课堂教学生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我在进行六年级家居设计一课的教学时发现教材中有些内容里学生的生活实践太远,于是我就在教学时把教材中的住房设计改成了家居设计,同时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在电脑上模拟布置居室。大大拉进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25、趣,实际效果比预想要好得多。6.4变“独立制作”为“合作学习”所谓合作就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合作是一种开放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品质,乐于与他人打交道,是培养人的亲和力的基础。例如:我在本学期纸娃娃一课上主要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单个纸锥的制作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学生掌握较快,有的学生制作得很慢,如果自己做自己的,有的学生这节课只做纸锥其他什么都做不出来。而这节课的重点是利用纸锥进行创新组合,于是我就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设计方案,通过后分工合作,这样使每一个学生
26、都参与进来,提高了学生的制作兴趣。65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快乐。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一环节往往是学生制作完成后找老师交作品评分,教师的主观成分占绝大部分。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应该冲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成果汇报、学习拾遗、几点补充等,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总之,要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来增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7总结我们这里要求进行教育改革但是我们却不能完全忽视传统教学的优势,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学知识的形成,也有助于学生从一定程度的接受。在未来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发展最有益的教学模式就是最好的教学模式,好的一堂课需要师生的密切配合,因此新的教育改革模式虽然提出了但是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它得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