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工作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8542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工作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工作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工作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工作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工作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工作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工作报告.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工作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由资本转向了知识和信息。这对人们的信息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种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将被彻底打破。因此,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对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多年来,我国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工作做了很多,但是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大的突破,我们认为,主要问题在于,这些教改只注重了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视教学模式的改革。我国传统

2、的教学结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授式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忽视对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高级的认知能力和实际动手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下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改变学科教学以知识传授为核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科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地获取信息资源,整合知识结构的能力,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要实现上述教改的目标,就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因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创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现实情况是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即信息

3、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却正在走向一种误区:那就是一味追求最新的“高科技”,仿佛不用计算机就不是现代教学,不用多媒体就不够档次。更有甚者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作为公开课、演示课或所谓的样板课,教师成了表演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演员,学生这一信息技术运用的主体反而成为观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不高的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教育思想和理念在作祟,同时也由于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上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还处于探索、实践、积累的阶段。因此,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途径、方式、方法、模式就成为最为迫切的问题。要实现上述教改目标就决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

4、。结合本课题我们拟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上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以求改革上述学科的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在各个学科上建立用于分层教学的自主学习网站,改革各学科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1)以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2)以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保证知识的获取与保持;(3)以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4)以计算机网络特性来实现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

5、式学习;(5)以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来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难点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病,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改变。三、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姓 名课题内分工王守文 刘永春 负责课题进程的整体安排及各学科之间的协调工作王鹏喜 党一博 负责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6、王 炜 薛飞雄 负责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雷 浪 负责外语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刘 岗 负责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张建平 负责化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马向明 负责生物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马卫国 负责政治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冯 斐 负责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马 锐 负责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刘绍华 刘泽民 负责基于网络平台的资源库建设的研究本课题组成员都是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本身有较强的业务水平、研究水平,在历年的本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四、研究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4年9月2004年10月)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吴忠宝校长

7、任组长,制定规划,组织实施。2、进行理论学习,现状调查,查找文献,搜集资料,进行国内外现状综述,完成课题研究方案、计划的撰写。3、申报课题立项,进行开题论证,确定了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14个子课题组。4、购买设备,建设课件制作室,收集资料,进行必要软硬件准备。5、带领课题组出去参观学习本课题起步早的学校。第二阶段:前期实验阶段(2004年11月2005年1月) 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1理论学习:进行现代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媒体应用理论的培训。2教师培训:Powerpownt、Authorware、Flash等多媒体软件平台的熟练使用。Intel未来教育、网页制作等。为课题的

8、深入研究提供依据。通过培训,部分骨干教师初步掌握多媒体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课题制作技术,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所制作的课件多次在市、县、校评审中获奖。第三阶段:实验阶段(2005年2月2005年12月)运用了恰当的实验方法,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在实验过程中收集整理了各科优秀实验课件,授课实录,有关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论文,完成阶段总结。第四阶段:验证阶段(2006年1月2006年7月)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检测、数据的统计和写出研究报告。考查研究报告和其它研究成果的质量。1、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小结课题实施以来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法,进一步完善

9、评价标准和各科教学模式。2、完成各项主体报告和技术文件的准备。3、对实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概括升华,检验是否完全完成预计研究计划,并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的评测。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追踪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做出分析,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及时的补充与完善。2、综合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观察、实验、数据分析、学生作品分析的方法获取资料。 例:通过问卷,了解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了解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参与自主探究活动中或活动后的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开展研究。3、行动研究法。根据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出实施信息技术与学

10、科教学整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假设,在实践情景、实践条件保持自然状态的情况下,将理论假设应用于开放的、自主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师生的教学行为进行监控,加强案例研究,在一定时间内,将效果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探索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自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4、经验总结法采用经验总结的形式。对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应用策略的事实材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筛选、分析、积累、总结,并使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以加强实验教师的进一步反思,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5案例研究法在研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与学生有关的某事件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进行

11、观察、调查、追踪,获取相关的信息或资料,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寻找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整合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及策略。六、课题研究的结果。(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反映在信息、知识素养等方面的提高上。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探索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 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1、 网络教学迫使教师的观念、知识不断更新,角色意识有较大转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威信受到了挑战,压力增大,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

12、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由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代替,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唯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教学组织是单个教师所不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教师角色的改变是从“师道尊严”,转变为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生生人际关系环境。教师的教从“传导、解惑”,转变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同学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让同学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发展能力,还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传统的教师角色和行为方式在网络教学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网络教学中教师与教学资

13、源的关系在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他的主要工作不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要通过他和他人合作开发的网络软件、设计的网络版课程等等,让学生去充分利用国际信息网所能提供的信息资源去参与学习。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教师在知识教学方面从传统教学的传道、授业,即信息直接提供者的位置上退下来,他与学生的关系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研究者等等。教师所组织、设置的网络教学环境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他们的指导,使学生善于建构自己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得以不断改进,如选择自己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得以不断改进,如选择自己的学习项目,设定自己的学习步骤;他对网络教学中学生学

14、习过程的研究和反思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适时的监控、纠正。以上种种教师职能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计算机网络有可能向学习者提供大量信息时,学习者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把网络所提供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有意义的知识。从长远来看,随着教师和其他人不断地向网上输送信息,网上的教育资源有可能大大增加。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网络学到最好的课程,听到最好的演讲,获得最好的学习材料。网络正在促使教育市场比以前更加自由化。你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自我教育;地方学校可以依靠网络获取远处的资源。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只对那些有学习动力,懂得运用它的人有用。对中小学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学方式是双向的老师和学生间的真正的

15、相互作用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聪明才智。“点燃学生心中的求学之火,树立教师风范,建立起学生、教师的纽带,才是成功学习的关键因素。这些首要条件将不会由信息技术提供,即使信息市场能根本改善学习,教师的献身精神和能力也将是最重要的工具”。 2、网络教学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开阔了教师的眼界。过去,老师们备课总是依赖教材和教参。现在,教师备课除了在吃透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外,还会花大量的时间上网查找各种各样的资料,制作课件。过去,老师上课凭的是一张嘴,充当演员或导演的角色。今天,老师上课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探究能力,充当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合作伙伴。网络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

16、的教学资源,老师可随时在网上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种图片、音频、视频材料。3、网络教学,提高了教师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运用能力。网络化的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因此,如何制作符合网络环境下优秀的教学课件是网络环境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教师就不断地学习有关计算机应用的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网络教学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认为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改进,使之更加的完善,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二)实现了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学方式的有效变革。在多媒体、网络的

17、教学环境下,以“学”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式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逐渐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教学方法由原来的基于归纳和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整合,把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1、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声音、文字和图像,主要通过书、纸的记录和传播

18、。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将多种媒体方便、快速地集成,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统整。它可以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它可提供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还以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施开放。比如:在学习古诗文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学生按照自学提示,以根据网络提供的集图画、音乐、文本于一体的丰富学习资源,通过超文本的链接,实现了“教科书+多媒体+网络”的现代化功能。2.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信息技术可以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接受式;信息技术也可以是“学习的辅助者

19、”,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研究式。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教育思想和理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信息技术应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其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可以有助于实现分层次教学、个别化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2)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以往的教学方式学生形成了一种带着等待的头脑进入课堂教学的消极学习习惯,而自主合

20、作式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带着思考的头脑进入课堂学习的主动学习的习惯。(3)信息技术的网络特性,更有利用于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可以跨越时空,结合学习的需要开展自主的、探究地学习。3.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是相对而言的。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革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教师的角色应从传授者、权威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支持者,信息技术则成为教师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从教师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教

21、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2)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3)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效率。在研究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成为带领学生走进教材的向导,使学生融入教材环境,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成为交流的课堂。可见,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语文教学,不仅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4.信息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师生关系转变的表现,信息技术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信息技术的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使师生之间增加更

22、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的交流。信息技术对师生互动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一名教师与多个学生的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实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性的辅导。(2)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师生互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跨时空的交流与合作。(3)信息技术强大的管理功能可以提高师生之间评价与反馈的质量。(三)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力大有提高。1、开展网络环境下课堂实践活动以来,感觉老师最大的变化是教学的理念产生了很大变化。站位更高了,不再是过去的仅仅局限在课文的束缚中,而是将视角和生活、网络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学习的外延,使有限的课堂实践和空间得

23、以延展,课堂教学得以丰富深化。2、教师自身的对教材把握的能力提高了。要想真正实施好网络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一定找找到契合点,即:利用网络帮助教学做什么?学生通过网络能有什么提高等等。而这个点的确定需要老师对课文有全新的认识。3、对学生能力培养体系需要进行重构。传统的学生能力培养无外乎听说读写能力,但是为了适应网络这一特殊环境,学生仅具备以往的能力体系是不能胜任学习工作的,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电脑实操技能(如:应用网络搜索功能查询资料、制作幻灯片网站)、对资料的正确处理、运用能力、超文本阅读能力等等。需要老师针对这一特点调整训练的侧重点和方法,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学校、家庭的环境下逐步形成能力体系。4

24、、教师自身的基本功得以提升、更新。为了更好的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老师首先应当具备良好的网络技能,才能指导学生发展;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要更强,因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里有更多的自主空间,有更吸引他们的东西,老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学习任务上而不是被其他东西所吸引。(四)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取得了新突破互联网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又对传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产生强力的冲击。信息网络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提供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人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最有效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网络信息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声色俱全,集知识与娱乐于一体,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25、,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网民的主体地位突出,网上活动自主意识得到高度发挥。然而,网上信息内容复杂,既有科学、进步、健康、有效的大量信息,伪科学、不健康、有害甚至反动的信息也充斥其中。庞杂的信息会造成人们思想的迷惘,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规范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网上活动隐蔽性大,往往独来独往,事后销声匿迹,在网上实施不良行为,又能轻而易举地逃避责任。网民的隐蔽性和显突的自主意识,冲击人们的责任感;网上制造、传播病毒,制造、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腐蚀人们的灵魂,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也离不

26、开网络。网络环境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电脑,关注学生的学业,更关注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新问题,我们的态度是积极面对,充分利用,正确引导,科学管理。具体采取防护性和引导性两类对策:防护性对策是从技术上和管理上实施防护,进行必要的约束。在技术方面,在网络服务器和学生电脑上安装防护软件,对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进行过滤阻拦,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污染;安装防“黑客”、防病毒软件,保护电脑安全。在管理方面,学校和班级都制定网络使用管理制度,校有校纪,班有班规。发现学生进入不健康的网站及时教育引导,有不良信息及时清除,有问题及时矫正。家庭

27、与学校密切配合,倡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家庭,为孩子购置电脑并联网,杜绝或减少未成年学生或营业性的网吧、游戏机室活动,让学生的网上行为,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指引下进行,在校在家都要正确地、负责任地使用网络。 引导性对策是从思想上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在实践中精心设计文化课学习和网上活动,为学生提供能发挥潜能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宽广健康的舞台。在思想教育方面,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辨别真假、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对网上信息和电子作品,看要有分析地看,不该看的不看,不该传的不传;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责任教育,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逐步树立对自

28、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引导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网络技术;该帮的努力做好,不该做的坚决不做;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和道德教育,从小培育正直、真诚、理解、宽容、仁爱等基本的人格素养和追求真善美的道德素养。课堂是文化课学习的主渠道,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追求成功是人们行为的强劲动力。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健康技术含量高的网上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获得强烈的成就感,感受成功的乐趣,思想也从中受到熏陶,寓教于乐。细致的教育,有力的防范,科学的引导,是绥德中学在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有益的有效的尝试。2005年7月我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示范学校

29、。七、研究取得的成果课题组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组的要求,积极行动,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积极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及时系统化,上升为理论,写成课例、教研论文、心得体会等形式,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详见工作报告)其中2005年7月我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示范学校。马卫国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先进个人。八、未来的打算我校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还仅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是为下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作经验的积累和人才的储备。学校的校园网的硬件建设已基本完成,网络进入教室,教师和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将会在更

30、高的层面上开展。1、加快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在校园整体改造中,学校将建成全县一流的网络设施,学校将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来建设学校的网络环境。除了硬件建设外,学校将建立与之配套的软件资料库,开发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立校园专题网站。届时,全校师生将在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下教学和学习。2、加强对教师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首先是积极、认真参加市级培训,加强管理,加强考核;其次是继续进行校级培训,要求三十五周岁以下的老师都要较为熟练的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学校将在本学期进行全面的信息技术的考核,凡考核不合格的老师限定时间补考,直至合格为止。3、继续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利用网络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研究课所探索的教学模式不断扩大,应用于平时的常规课教学,使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得到进一步的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