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以史导论” 教学模式为载体, 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858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以史导论” 教学模式为载体, 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以“以史导论” 教学模式为载体, 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以“以史导论” 教学模式为载体, 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以“以史导论” 教学模式为载体, 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以“以史导论” 教学模式为载体, 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以史导论” 教学模式为载体, 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以史导论” 教学模式为载体, 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以“以史导论”教学模式为载体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 史平(本文已发表已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年第12期)内容提要 本文提出,中学历史教师应当主动地探索探究性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整合的实现路径,并结合嘉兴市历史教师们的教学实践,介绍了“以史导论”教学模式及其这种模式与探究性学习实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整合的三种方式:原型、变式和发展式。关键词 “以史导论”教学模式 探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 整合一、什么是“以史导论”教学模式“以史导论”教学模式是嘉兴市优秀高中历史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目前已被不少嘉兴市高中历史教师所选用,并开始在其它地区产生一定影响。那么,什么是“以史导论”教学模式?从“

2、以史导论”的内涵看,“史”既是指所有已发生的事,不管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不管是教科书上的还是生活中的;也是指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如实地描述史实,不虚美,不隐恶,即是以基本史实为基石。“史”体现着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论”是指历史课的灵魂,是教学重点。通常情况下,它应是一个基本观点或是一个基本的历史结论。“论”的确定要综合考虑教材、学生与现实这三大因素;“论”的形成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论”体现着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导”有两个层面:一是指教师以归纳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此展示蕴藏在历史表象背后的运行逻辑,凭借理性和智慧的力量使学生乐于“以史为鉴”;二是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

3、独立探究”这一由浅入深的参与过程逐步学会学习。“导”体现着历史学科的现代教学理念。 “史”、“论”与“导”这三者的关系是:史是基础,论是灵魂,导是桥梁。从具体的备课步骤看,“以史导论”教学模式要求按“确定灵魂选择史料构建框架优化细节”四步依次操作:“确定灵魂”就是确定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一般是一个;“选择史料”就是以教学重点为中心,组织与剪裁相关史实,原则是以教材为主,适当补充;“构建框架”就是对教材进行宏观设计,任务是实现相关知识的整合并能体现逻辑结构;“优化细节”就是运用微格教学技术,对导入与小结、史料或媒体的运用、提问、板书或练习的设计等关键性教学环节进行处理,力求优化。从课堂教学过程看,

4、“以史导论”教学模式常常是按“史料切入问题引导师生研讨形成共识”的流程进行:“史料切入”就是坚持以史料为历史教学的基石和依据,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历史情景”;“问题引导”就是问题的提出源于史料,问题的设计具有梯度和明确的指向性,问题的解决也据史料;“师生研讨”则是围绕史料与问题,以“学术平等”“鼓励交锋”与“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探究过程;“形成共识”是指主要教学目标的实现,通常是表现为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真正理解与掌握。显然,从备课的指导思想角度看,“以史导论”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围绕帮助学生塑造优秀人格这一根本任务设计教学,通过历史知识的传递,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教育,使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水平

5、得以提高,人格得以完善,因而是一个“人格塑造型”的教学模式。但如果是从备课步骤和教学流程角度看,这一模式是以史实(料)为基础的。因为它的“论”是以教材提供的既定史实为基础的;它还强调通过向学生提供史实(料),通过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研讨,得出合乎逻辑的认识。因此,这又是一个具有重过程、重阐释和重学法特点的教学模式。正是这些特点使“以史导论”教学模式有可能成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有效载体。二、为什么要以“以史导论”教学模式为载体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首先,探究式学习的发展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教学模式。近年来,由于学者专家们的积极推动,更由于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一线教师的积极探索,探

6、究式学习(也有学者称之为“研究性学习”)已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如果尊重事实的话,我们不得不承认,到目前为止,探究式学习还存在着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正阻碍着探究式学习的进一步发展。根据笔者的观察,探究式学习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师生参与的广泛性极不理想,在有些学校,它已成为只有少数师生有机会参加的“形象工程”;二是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的“探究性”也显得不足,不少学生只是听听讲座、看看书而已。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探究式学习倡导者所预期的“广泛参与”与“主动探究”这一目标?如何使探究式学习能真正收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实效? 如果肯定探究式学习不仅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也“泛指学

7、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如果承认探究能力的形成光靠每周三课时的实践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可以大胆推定,探究式学习的未来发展决不会局限于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特殊形态的课程之中,而一定会走上与各个学科有机结合的道路;同时,向学科渗透、结合的探究式学习必定要寻找与自己相适应的学科教学模式。这既是因为“理念、策略与方法”只有在各学科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行动,也是因为只有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实现了迁移,“理念、策略与方法”才真正具有了价值,还因为“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只有进一步地向学科教学中渗透,才能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 。令

8、人欣喜的是,已有不少学者与老师通过实践与研究,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如於以传先生就明确指出,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如果不推及基础型课程的话,就无法体现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优势”。 显然,有远见的中学历史教师应当主动地顺应这一趋向,积极探索,及早创造出种种有助于实现探究式学习与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教学模式。令人高兴的是,经过两年的实践,我市不少历史教师对探究式学习的内涵与方法有了一定了解,有些还从中尝到了甜头,因此已开始主动地将它引入到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试图以此统帅现有的教材内容,改造现有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学习精神,提高

9、教与学的效率。其次,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也呼唤着探究式学习。应当承认,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仍然是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介,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推进和历史教育改革的深化则呼唤着历史学科人文价值的实现;与此同时,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也已明朗,那就是逐步地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向转变。众所周知,在我们看到的情感、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的实际行动之间通常存在着很大的鸿沟,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更主要是一项规范性活动,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换言之,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显而易见

10、,由情感、价值观教育的规律和探究性学习所特有的功能决定,要真正实现历史学科的价值,要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是历史教师们的必然选择之一。第三,“以史导论”教学模式是探究式学习的有效载体。我们的多年实践已经证明,鉴于“以史导论”教学模式所具备的特点,它是推进探究式学习的一个有效载体。首先,“以史导论”模式强调“史”。由于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丰富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而有着许多很有争议、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探究学习条件,也使学习过程必然具备探究的性质。其次,“以史导论”模式也强调“导”,这就给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留下了较大空间。这是由于历史结论必须是在收集史料

11、、对史料进行正确的鉴别和阐释的基础上才能得出。因此,它既需要依靠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样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显然,“以史导论”教学模式为一切有志于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整合的历史教师们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选择。三、怎样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怎样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具体的途径肯定有很多,这有赖于历史教师们的积极探索。在目前,以“以史导论”教学模式为载体,是一条可以尝试的路径。如何以“以史导论”教学模式为载体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我市高中历史教师们的实践表明,至少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第一种方式是“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原型”。其基本

12、方式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并向学生提供“少而精”的史料,供学生们研讨;同时设计一些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这种方式的特点之一是,由教师所提供的史料既构成了问题性情景(这正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又是蕴藏在问题与答案之间的“联系”,学生研读史料的过程也就是探究这种“联系”的过程。由于这一探究过程多半是在“规定情景”(由教师给定史料并设问)中进行,一般不会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又有教师及时而明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相当高。由于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与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传统又较为接近,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求也不是很高,因而在目前的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未作根本性变革之前,不失

13、为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方式。第二种方式是“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变式”。其基本方式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创建专题网站,通过专题网站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但已经教师选择的史料和导学提纲,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登陆网站查阅,并参考导学提纲进行学习。这种方式的根本立足点仍是“以史导论”。因为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生虽然拥有了丰富的信息储备,也拥有了较大的自主学习权,开放性较强(这是探究式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特点),但宏观地看,其学习活动仍处在教师的定向控制(史料和学习方向)之下。当然,与第一种方式相比,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自主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看,效果也相当不错。

14、如果与第三种方式相比,学生学习时间的投入又相对节约。但实施这种方式,教师在创建专题网站时必须投入较多的时间,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和合作学习能力,学校必须要有数量足够的现代化教学装备。因而,目前的实际操作还有不少困难,但相信这是一个发展方向,在教育现代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尤其是如此。第三种方式是“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发展式”。其基本方式是教师只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向学生提出课题,或干脆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设立课题,然后完全由学生自由地(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合作小组)在课堂上通过网络途径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学习,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使学生有着极强的自主权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也有可能就某

15、一课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都有可能得到培养或锻练。这种方式的探索,将会促进现有的“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发展。因为从“史”的角度看,这种方式所提供的丰富性与开放性均几乎是无限的;而从“导”的角度看,这种方式意味着师生地位将发生巨大变化,因而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不过在目前,这种方式要想收到理想效果,即使只从学生角度看,也受着众多因素的制约:需要他们投入较多的时间;对他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几乎是全方位的要求;对课题的选择实际上会有较多的限制(因为从“评价”角度看,选题必须要有“价值”);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的知识往往综合性较强却又常常伴有系统性

16、较弱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在目前而言,在一学期中恐怕只能是偶一为之;但在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施后,它必定会极有发展前景。四、以“以史导论”模式为载体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整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应当指出,上述三种方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实践效果之好坏就在于教师能否在运用“以史导论”教学模式时,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恰当地运用。一般而言,在高一年级阶段更多地运用第一种方式是较为可行的;在这个学习的起步阶段,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尊重史实、判读史实的习惯,学会正确地鉴别与阐释史实。如果考虑到历史学科在高一年级是必修课,这样的选择更是明智的。高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

17、能力,历史学科又是选修课,如果具备足够的现代化教学设施,采用第二、三种方式是合乎情理的发展方向之一。可以先通过第二种方式,让学生逐步地学会搜集、整理与选择史料,逐步地学会研究,同时也学会合作学习;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形成研究成果会增强学生的成功感,进而促成学生更高的研究热情。有了上述基础,再运用第三种方式也就是水到渠成了。当然,这种方式由于其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三者的齐备而要求最高,因而对师生均是更严峻的挑战。如果能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不但关注历史,更能以史为鉴,关注现实,服务社会,那么历史教育根本目标的真正实现也就为期不远了。其次,上述三种探究式学习方式效果的好坏,与学生个体的能力密切相关。对

18、学生个体而言,由于三种学习方式的能力要求不同,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也不同。因此,在方法选择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在目前,更多地使用第一种方式,无论是从学生发展过程的角度看还是从最后的效果看,恐怕是较为明智的。第三,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史”与“导”。这是因为,“史”是历史学科的基石,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史实,进而具备搜集、甄别和阐析史实的能力,才有可能真正地学好历史。任何轻视甚至于忽视史实的倾向不但会损害历史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会制约探究式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开展。“导”则是历史教学的桥梁,学生不同,内容不同,“导”的方式也就会不同,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却是始

19、终不能放弃的。只是对“导”的内涵要有正确理解罢了。注:戴加平:论历史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月刊(中学版)2002年第1期。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第10页,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毕作勤等: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4期於以传:关于历史学科基础型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若干思考,历史教学2003年第3期。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第13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348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据笔者所知,上海市第四中学、杭州市第二中学已有探索,我市的嘉兴第一中学、海宁高级中学等校的历史教师

20、也在这方面作着探索。关于制作历史教学网站的方法,可以参见薛敏历史教学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一文,原文载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第3期。这方面的探索,我市已在进行;北京、江苏等地也有历史教师在进行尝试,可参见张文燕、张静: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开展专题研讨性学习(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第4期)、李冬梅:基于网络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初探(历史教学2002年第5期) 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

21、。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

22、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

23、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

24、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

25、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

26、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