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可编辑).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8672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可编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可编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可编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可编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可编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可编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可编辑).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研 究 生: 马 杰指导教师: 刘家勋专业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年 级:2003级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部 2005年 4月 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一、前言(一)研究的背景 (二)国内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现状 (三)本文研究的意义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一)课程整合理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二)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一种意义的过程 、学习是一种协商的过程 、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

2、体验三、烹饪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特点(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二)烹饪学科的特点(三)烹饪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特点四、信息技术与烹饪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2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 (一)信息技术与烹饪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的实施(二)信息技术与烹饪教学的整合的实验研究 、要素分析、案例分析案例 :中式烹调的课例 案例 :西式面点的课例 五、对实验研究的总结(一)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比较(二)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六、结束语 英文摘要、关键词 参考文献 致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3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与

3、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论文作者:马 杰 指导教师:刘家勋专业:现代教育技术 中文摘要 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社会要求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性教育、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面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培养学生具有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烹饪学科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系统论的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信息技术在烹饪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它是为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知识的效率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而设计的教学结构形式或过程。它虽以烹饪学科为切入点,但在实践研究中,不仅探讨了信息技术与烹饪学科内的整合,还探讨了与烹饪相联系的各门学科之间的整合。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信息技术与烹饪教学整合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了分析、反思和评价,以验证此项实践研究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合理性与局限性,证明信息技术应用于烹饪教学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生态观等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以上工作为本次实践研究的完善和推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关键词: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烹饪教学1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一、前言(一)研究的背景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

5、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知识社会,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信息决定着我们的生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乃至体制的根本变革。信息化教育最根本的特征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6、。教育部提出了中小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目标:一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二是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社会要求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性教育、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的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强调开发人的智慧与潜能,强调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能力素质的提高,强调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合作能力。面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网络教育的发展,只有培养学生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学生才能享有信息时代、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培养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信息运送

7、的能力,才能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培养学生具有信息素养的基本途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正是培养学生形成这些必备技能和素养的有效途径。(二)国内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现状从世界范围来看, 年代中期以前,各国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式基本都是采用单独设课的形式。 年代中期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在中小学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

8、的信息素养,同时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他们开始制定信息技术整合与课程和教学的标准或规划,考虑在课程?学科?具体内容或内容?领域?课程两条主线中进行技术的应用,即把信息技术作为高级学习的工具,倡导课程与技术的结合,以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在各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电脑已经非常自然地融合其中,形成了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他们没有明显的物2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 理、化学、计算机、地理、历史等这类传统的学科分类,从目标到任务、步骤等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可以看出他们都力图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的思

9、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体系中。我国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发展的。 国内很多研究者都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局限,并且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论述。国内研究人员对多年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教学软件开发与推广进行了反思和探讨,并且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引入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把教育信息化列为国家“十五”期间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新课程中也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10、、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整合模式”将成为今后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专家指出:在 世纪,建立可能达到的最佳教育环境的关键是,通过课程将技术、内容和人力资源有机的整合起来。(三)本文研究的意义、来源首先,课题来源于社会对教育的发展要求。社会要求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性教育、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的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强调开发人的智慧与潜能,强调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能力素质的提高,强调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合作能力。而

11、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性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实现因材施教,深化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可以加强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让学生学会操作和使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为学生在信息社会的自下而上获得一种生存的技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学会用计算机学习学科知识,这对开发学生潜力,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并为学生以后

12、的学习基础起很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质量高、交互性强、内容丰富的教育信息。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诱导学生在情感和行为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习兴趣加深,课堂气氛活跃,能缩短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地促进学生有关学习动机、兴趣、情感和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种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要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和以网状结构组织管理信息更符合

13、人类的思维特点;计算机的网络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3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 信息能力,促进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基于以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我选择了这个研究课题。其次,课题来源于本人的具体工作实践和对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我一直在烹饪职业中专从事基础教学工作,曾对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做过大量的访谈和问卷,发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烹饪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无法通过课堂让学生理解和学习,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总结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类问题:第一类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问题。有些多媒体课件和烹饪教学软件具有比较强的推理和图形功能,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且学生在利用这些课件和

14、软件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信息素养也会得到提高。第二类问题是对烹饪历史的处理问题。由于受篇章和时间的约束,课本中对烹饪历史的介绍比较少,而烹饪历史对中学生的烹饪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它给出了中外烹饪发展的历程、菜系、特点。大家都知道,对烹饪过程的学习和理解要比对某个菜例菜谱的记忆更重要,从了解菜系的发展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对学生来说,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则是最重要的。第三类问题是:对课本中阅读材料的处理问题。在学习了某一类菜例后,课本给出了相关菜系一些菜例的名称,教师有责任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而大多数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也很感兴趣,可以说无论学生对这方面的

15、知识掌握得多少都有不过分,然而单凭书本上给出的文字或单凭教师的了解很难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址,学生通过网上丰富的内容学习相关内容,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自己的有特色的菜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与教师进行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大量的烹饪前沿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又能助长学生的记忆,既加大了知识容量,又提高了效率。第四类问题是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问题。例如,某种菜例中各种主料、辅料的营养成份、所占比例,及烹调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等,这类问题可以通过用一些软件反复演示,加深学生的

16、理解。基于以上烹饪教学实践与信息技术的需要,我选择了这个研究课题。再次,本课题来源于职业学校教学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职业学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但是对于烹饪专业的学生来说,多少有点难度。首先,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够成熟,普遍认为学好专业技能,就可以走遍全天下,对于这种不是专业课程又不是文化基础的课程,漠不关心。其次,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度掌握不够,认为只要会用拼音打几个字,能上网浏览网页就可以了,因此对信息技术的诸多技巧不屑一顾。基于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考虑,我选择了这个研究课题。、意义信息技术与烹饪教学整合,可以优化烹饪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

17、率,同时培养信息素养,是改革烹饪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当前国内外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中小学文化基础课上,无论是理论阐述还是实践应用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对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专业课,特别是烹饪学科的研究关注更少。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烹饪学科,依据烹饪教学存在的症结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讨就显得特别重要。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如何运用教学设计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学校中烹饪教4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 学的整合。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信息技术与烹饪教学整合的研究,分析信息技术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并进行个案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

18、研究问题旨在探索信息技术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对烹饪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提供有益的启示。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一)课程整合理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有很多种表述,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数字化的课程学习内容和资源放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运行,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李芒认为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教学系统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有机地集合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协调一致,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以产生聚集效应。整合的原则是运用各种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

19、程整合,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整合策略,根据学科特点决定整合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得出结论,支持学生主动探究。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所谓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或课程的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用文字处理软件生成将要发给学生的材料;用数据库软件保存学生的报告;用电子表格记录学生的成绩;定期从因特网上获取其他教师教学思想,并通过 和其他学校的教师保持联系等等。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有

20、效理解,并且能够产生他们自己的知识,达到学习目的。对教师来说,面临的挑战是找到合适的方法,来鼓励(推广)这种教学,并且教授学校规定的那些复杂的课程,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课程还包括活动课程和隐课程,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包括在活动课程和隐形课程中进行信息技术的教育。目前,影响比较大的三种课程整合理论是:科目中心整合理论,儿童中心整合理论和注重学科与儿童心理的整合理论。其中,科目中心整合理论针对学校科目割裂知识的弊病,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这种整合思想把各门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要素,它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

21、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从而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既培养了信息素养,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使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需要经历许多中间过程。人们开始是将计算机看作是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然后是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再次是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5信息技术

22、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 于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传媒为基础的课程;最后是要求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演进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涉及到引入技术作为工具,以提高在一个内容领域或跨学科环境中的学习。技术使学生能够以以往不可能的方式来学习。当学生能够选择信息技术工具来帮助他们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整合这些信息,并能精彩地将学习结果用信息技术呈现时,就达到了有效的技术整合,信息技术将成为课堂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代教育所要培养的人必须

23、具备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来的课程实施、课程资源、课程评价以至于学习方式的变革,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点是: 、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且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 、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 、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再生性的; 、学习是可以随时随地的和终身的。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一个误区,即把整合仅仅局限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提高学习效率重视不够。其实对于中等教育来讲,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各学科基本的要领和基础知识,是学生

24、学习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应是全方位地融合,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根据这两个目标来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既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发展历程从信息技术于教育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往往涉及到人们对计算机在教育中的用途的认识。对于计算机在教育中的用途,人们认为计算机在教育中可以分别具有扮演教师、学习伙伴和学习工具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学习理论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中的用途又可以

25、被概括为如下三种用途;第一,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即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知识、计算机基本技能以及了解计算机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第二,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管理、出版中心、通信助手。学生可以用计算机来获取、处理和存贮信息、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和解决问题,从而能进行发现、探索、合作以及问题解决等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第三,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教师可以用它来进行辅助教学、教学管理、辅助测验以及备课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教学工具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历史条件就具备了。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得到普及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

26、模式。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国家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摆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包含学科之间和学科内的整合。学科之间的整合的出发点是,6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 树立课程总体结构的观念,关注不同学科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打破“学科中心”和“学科主义”的定势。具体讲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

27、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的学习要从具体的学科或现实生活问题入手, 同时,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等。学科内的整合是指除课程研制组之间信息沟通、目标和内容调整等学科间的协调和整合外的,学科内的协调和整合。新课程的设计将以“学科群”为导向,并以此来编制课程体系。因此,学科之间的界限应是“曲线”和“虚线”的,同时学科的学习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灵活的变革,信息技术应为超越了学科框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予以支持和保障。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科观是:学科既注重知识之间的整合,又谋求人的整体发展

28、的教育内容;学科的框架是假设性的、动态变化的。学科的名称、结构、内容随时代的变化和地域的不同而变化;学科的框架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育课题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各门学科的学习是建立在超学科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科整合应成为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就信息技术教育来说,整合事实上已成为它的教育背景。(二)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 )最早是由瑞士的皮亚杰( )提出的。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

29、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因此,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的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学习是一种意义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传授获得知识,而是通过个体对

30、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己内心表述。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外部世界的知识既可以同化到原来的认知结构中,又可以通过顺化机制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学习是一种协商的过程学习过程并非是一种机械的接受过程。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学习者是一个活跃的因素。知识的传递者不仅肩负着“传”的使命,还肩负着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使命。对于学习者的许多开放着的知识结构链,都是要能让其中最适合追加新的知识单元的链活动起来,这样才能确保新的知识单元被建构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一个新的开放的结构。学习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原有的认知结构。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7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

31、整合的教学研究 对现实世界有着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现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既然学习者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可以是各异的,那么教学评价应该侧重于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发行的最佳情境( )不应是简单抽象的,相反,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

32、。如果学生在学校教学中对知识记得很“熟”,却不能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这种学习只做到了单向的内化建构,而忽视了逆向的外化于物,这是一种无效的学习。基于以上的理论指导,我们可以得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课程整合模式可以这样表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其的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学习环境包括“

33、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模式中,媒体不仅用来帮助进行演示教学(如呈现教学信息),而且用来帮助学生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教师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同样老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吸收到许多新的信息,正所谓教学相长。三、烹饪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特点(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是终身教育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

34、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高速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周期缩短,造成

35、职业演变速度加快;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高速和劳动力市场的开放,使职业流动性加速。那种想一劳永逸按照一定规格培养人,或者认为在青少年时代学到的东西终身有用的观念显然已不适用。中8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 等职业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片面地单纯强调职业技能训练,而应该帮助学生在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奠定终身不断学习的基础,奠定独立的创业意识,并学会不断学习新知识,学会不断掌握职业新技能。终身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 )学会认知。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途径是将

36、掌握足够广泛的普通知识与深入研究少量学科结合起来。这也就是说,要学会学习,以便从终身教育提供的各种机会中受益。( )学会做事。为了培养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不能再把学会做事简单地理解为:为了培养某人去从事某一特定的具体工作,以便获得专业资格;应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去理解,学会做事主要是为了获得能够应付许多情况和集体工作的能力。( )学会共同生活。其途径是本着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及和平价值观的精神,在开展共同项目和学习管理冲突的过程中,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 )学会生存。教育应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以便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应当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

37、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教育,应当为卓有成效地、愉快满意地工作打下基础,为此应当:( )使受教育者获得在某种领域内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到本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可以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 )为受教育者走上第一个工作岗位提供充分的专业准备,并提供有效的在职培训;( )使人具备在他的职业生涯各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态度。”、终身教育理念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使学生“学会认知”

38、。在一个职业演变越来越快的社会里,学会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很重要,而学会怎样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更重要。他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不断适应变革的世界。()使学生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一方面,应使学生具备一个职业群甚至几个职业群所需要的专业资格,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应使学生获得能够应付许多情况和集体工作的能力,交往能力、与他人共事的能力、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和创业能力等等。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学会做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激发每个人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潜能。“如果成人在早年所受的是使他们厌恶学习、不求上进

39、的教育,或者这种教育没有充分培养他们形成继续教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坚韧性,那么,从成人教育这个角度来看,他实质上就是一个已告失败的人。”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应当使基础不同、个性各异的学生都能得到“我也行”的心理满足,都能成为职业教育的成功者,使学生“学会生存”。9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 (二)烹饪学科的特点:、烹饪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其他课程相比,烹饪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实验性、实践性和系统性。在教学方法上则表现为:实践性、多样性、发展性。在学习过程中则表现为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对客观概念的理解与实际动手操作并重,因此,信息技术和烹饪学科的整合能充分显示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中国的烹饪技艺、

40、文化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讲究色香味型。它是由其特定的经济结构、思维方式与文化环境所形成的,其自身特色鲜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选料精良:选料,是中国厨师的首要技艺,是做好一品中国菜肴美食的基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熟练运用的技巧。 刀工细巧:刀功,即厨师对原料进行刀法处理,使之成为烹调所需要的,整齐一致的形态,以适应火候,使受热均匀,便于入味,并保持一定的形态美,因而是烹调技术的关键之一。 火候独到:火候,是形成菜肴美食的风味特色的关键之一。但火候瞬息万变,没有多年操作实践经验很难做到恰到好处。因而,掌握适当火候是我国厨师的一门绝技。 技法各异:烹调技法,是我国厨师的又一门绝技。常用的技法

41、有:炒、爆、炸、烹、溜、煎、塌、贴、烩、扒、烧、炖、焖、氽、煮、酱、卤、蒸、烤、拌、炝、熏,以及甜菜的拔丝、蜜汁、挂霜等。不同技法具有不同的风味特色。每种技法都有几种乃至几十种名菜。 五味调和:调味,也是烹调的一种重要技艺,所谓“五味调和百味香”。关于调味的作用,据烹饪界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矫除原料异味;无味者赋味;确定肴馔口味;增加食品香味;赋予菜肴色泽;可以杀菌消毒。 情调优雅:中国饮食文化情调优雅,氛围艺术化,主要表现在美器饮食器具之美、夸名美妙的菜肴命名、佳境美上加美的效果三个方面。、烹饪教学的现状烹饪教学包括烹饪中餐、烹饪西餐、烹饪中点、烹饪西点等技术。烹饪中西餐主要研究中西

42、式刀工技术、烹调原料知识、烹调原料加工技术、冷热菜烹调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烹饪中西点主要研究中西式面点制作的理论知识,细致复杂的工艺流程及技术方法。它是一门知识理论性、操作技术性、社会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经过这门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操作的基本技术,成为具有合格技能的烹饪专门人才。 虽说中国烹饪技艺、文化博大精深,但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烹饪工艺仍然处于盲目性、随意性、经验性阶段,缺乏科学化、定量化、标准化,客观地说,烹饪科学研究的相对滞后是导致行业发展困难重重的基本因素,但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更是阻碍烹饪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43、。 具体表现为:( )忽视中等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学生重视实用知识与技能,轻视社会能力的培养。社会能力主要是指创新能力、团队的合作能力、有效进行交流能力和10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 积极工作态度等。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是:缺乏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学生们也承认,自己最缺乏的是创新力、组织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 )学生轻视文化基础课程。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中还是有随意降低教学要求,轻视文化基础课程的倾向。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号文)中明文规定,德育、语文、数学、外语、微机和体育被列为必修课,但是不少学校根据专业需要随意少开或不开其中部分课

44、程。学校的课程设置只围绕单一职业组织,文化基础课程强调为专业课程服务,专业课程的专业面向较狭窄。尤其是烹饪专业的学生更加不重视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忽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信息传递能力有限。( )课程实施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过于被动,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应用多种媒体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只注重“学会”,而忽视“会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虽然能记住一些结论,但是学习能力却得不到提高。(三)烹饪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特点烹饪学科是一门知识理论性、操作技术性、社会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使抽象

45、的知识具体化、理性知识形象化、复杂知识简单化、书面知识情景化、重点知识突出化、难点知识浅显化、分散知识系统化。具体为:、通过网络学习实现远程教育,促进现代烹饪教育的开放交流。本研究中的自我学习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支持的自我学习,该学习具有学习资料来源海量性,学习方式、时间灵活性的特点,并且学习过程无压力感,学习结果能迅速得到反馈。利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可以共享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和烹饪名师的教育资源;可不受电台或电视台规定的课程表的限制,在自己合适的时间随时点播自己想学的内容;还可以通过网络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并从网络中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知识、最新理论成果,发表个人见解及发明创造成果。据统计,

46、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通过双方交流使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时间将比原来的情况减少 40%,学到的东西将增加 30%,经费也节约 30%。、突破传统的科目分立,实现时间和空间的延续。本研究中的学习突破了传统学校的科目分立,学年制、班级制等束缚,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延续。因此,各种来源和信息使所有参与学习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提高。如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技术矫正时,实验操作室的摄像机会记录下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学生可以对照网页中的正确技术要领的有关片断,反复播放以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可有效解决烹饪教学中部分教学实验问题。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代替和加强传统的实验手段,克服许多开设真实实验有困难、或真实实验因实时性太强影响学生观摩、或因有的烹饪实验因环境因素(油烟及水蒸汽太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是克服目前烹饪教学中个别实验“难”的一种经11信息技术与烹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 济且有效的方法。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来发挥个人或小组集体的聪明才智,勇于创新,模拟具有真实感的亲身体验,而且在实验中即使出了错也不会引起任何损失或危害,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可以代替那些无法开设的或复杂的、成本高的试验,更具有经济效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通过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化的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